徐萍
摘要:對于小學生來說,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較少,其思維結構尚未固化,可塑性較強,該階段是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想象力的最佳時期。語文是小學教育的基礎學科,其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學素養(yǎng)和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而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育的重要構成單元,在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深化語言認知、激活想象力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鑒于此,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特點,結合想象力的現實價值,探究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想象能力;發(fā)散思維
一、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激發(fā)寫作興趣的源泉
一般來說,小學生的思維模式具有多樣性、分散性以及跳躍性,尚未形成固定的思維范式,可塑性空間較大,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拓展想象空間,運用于寫作過程中,將生活更多的事物納入寫作范圍,擴大素材體系,將自己多樣化的想法以作文的形式表達出來,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動機。除此之外,在長期的寫作訓練中,不斷地刺激學生的思維因子,使其能夠進一步豐富想象力,多角度、深層次地描述事物,以文字為載體,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使學生獲得成就感,進而提高其寫作熱情。
2、促進寫作的個性化
作文是一種在題目范圍內相對開放性的文字表達形式,優(yōu)秀的作文往往都具有個性化的風格特征,不同的作者寫作風格不一,這是由其語言水平和想象能力共同決定的。在小學作文教學課堂中,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使學生具備自身獨特的寫作風格,能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發(fā)現和發(fā)掘不同的寫作素材,以不同的表達方式創(chuàng)造不同的作文意境,有利于寫出個性化的文章,而不易被人同化,這不僅是優(yōu)化作文教學的需要,也是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
3、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對于學生而言,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通過多次的量變積累,最終達到質變的飛躍,在寫作教學中,適當融入想象力教學元素,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2方面:其一,寫作是一種建立在社會現實基礎上,對現實展開聯想和拓寬邊界的創(chuàng)作方式,是對現實的反映和升華,在寫作中適當發(fā)揮想象力,可以優(yōu)化文章的表達方式,引發(fā)讀者思考,深化作文的內涵和主旨。其二,題材選擇是寫作的一大難點問題,學生往往會出現無從下筆、無題材可寫的狀情況,這是思維受限的體現,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可以拓寬思維的邊界、深化思維層次,增加寫作題材,優(yōu)化語言表達,達到提升寫作水平的教學目標。
二、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的有效策略
1、在寫作教學中結合課文題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程課本本身具有豐富的題材,包括意境優(yōu)美的課文、多彩的配圖等,教師應當善于整理教學資源,在寫作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選擇課文進行解析,包括寫作風格、寫作手法、動詞運用的講解,并對內容進行延伸,引導學生思考同類事物的特征,達到“意群教學”的效果。例如,在寫作教學中,可以選用《秋天的雨》一文作為案例,對其中的重點語句進行詳細講解,讓學生了解該課文的寫作特點,進而引出發(fā)散性問題“春天或者夏天的雨有什么特征?”引導學生思考,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來描寫春雨和夏雨,在參照共性寫作手法的同時,融入個性化的寫作元素,可以促使學生圍繞“雨”的中心,擴展想象空間,聯想到不同季節(jié)特征的雨,以此類方式達到發(fā)散思維的教學目的。
2、提高學生的觀察力
想象能力是多種能力元素的綜合體,其中,觀察力是最基本的構成單元,是對多樣化信息輸入的過程,并對其進行選擇和內化,形成對信息的敏銳感知度,為想象力的提升奠定基礎。伴隨著學生的成長,其接觸的人和事日益增多,題材也日益豐富化,需要更強的觀察力才能敏銳的捕獲素材,選擇更適合的題材,深化寫作的維度,達到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的寫作目的,引發(fā)讀者的共鳴。例如,在秋天之際,教師可以選定寫作范圍為秋天,以此為主題,引導學生結合寫作內容,深入觀察秋天的特征,包括天氣變化、自然景物的變化、社會生活的變化等,對秋天進行綜合分析,將觀察結果寫入作文中,寫作的過程即為培養(yǎng)想象力的過程,通過不斷地寫作訓練,逐漸培養(yǎng)和提升想象能力。
3、通過實踐激發(fā)想象力
寫作是對生活的反映,同時又高于生活,優(yōu)秀的文章是建立在堅實的知識儲備上的,而不是虛無縹緲的文字,教師應在保證完成寫作課時計劃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參加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增長見識,切身接觸更多的事物,增強感官體驗,在實踐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與更多的人接觸,了解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增加其生活閱歷,在活動結束后,要求學生就本次活動進行總結,完成短篇作文,將自己的真實感悟和體會寫于文中,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通過實踐的方式,不僅可以積累素材,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基于真情實感角度寫作,在喚醒想象能力的同時而不與實際相分離,實現“實踐—想象力—寫作”的良性循環(huán)。
4、營造想象情境
在寫作訓練過程中,教師應當豐富題材的呈現形式,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營造寫作場景,引導學生根據畫面補充前因后果,寫作主題不限。例如,可以在教師展示該情境:在光禿禿的樹樁上站著一只小鳥,旁邊放著一把斧頭。引導學生觀察該圖片,并展開想象,寫出一篇作文。利用寫作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鼓勵創(chuàng)新寫作,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其想象能力。
三、結束語
想象能力是寫作能力的內在構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寫作水平,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提高學生想象力,善于發(fā)掘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參加實踐,提高其觀察力,合理創(chuàng)造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達到培養(yǎng)想象能力的教學效果,以提升其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顧予迪.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9):147.
[2]王翠貞,王梅霞.探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的具體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17.
[3]徐海玉.小學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應注意的問題[J].學周刊,2016(13):158-159.
[4]楊西容.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J].亞太教育,2015(19):25.
(作者單位:梅河口市第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