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實驗的重要意義并不在于它多么驚悚,或者逼迫你做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試圖告訴你,慣常你所堅信的、人類社會的一些準則,可能并沒有那么理所當然。從這點來看,“洞穴奇案”恰是一場令人重新反思法理學的思想實驗。作為一個旁觀者,我們當然能站在某一觀點的立場上,對另外一些觀點發(fā)表臧否。但正如薩其榮桂在《洞穴奇案:一場踢皮球的文字游戲》(《書城》2018年3月號)中指出的那樣,這一實驗最為核心的部分在于,當道德和法律發(fā)生牴牾,司法的力量應當承擔起何種職責與擔當?人們常嘲笑古代中國“法理不外人情”的迂腐,卻從來不去思考理想在現(xiàn)實中所遭遇的復雜處境與不可預知的未來。思想如刀鋒,需要不斷地磨礪,而真正的思想恐怕須得經歷反復的矛盾逼迫,左右互搏,方能在細微的夾縫中生出自己的嫩芽。
—魏 東
#戴燕:在世界背景下書寫中國文學史# 回過頭重讀當時的漢學作品總顯得很有趣,在基礎知識上錯漏百出,卻總能別有洞見。如柳田國男曾經在闡述為何日本學人特應該研究民俗與傳統(tǒng)文化時所言,外國人于文化上總有隔膜,而“土著”則雖理解而無學術之思考,唯有日本學者能駕馭兩者而得兼。想來彼時的中國學人在撰寫各類文學史時,所持的角度也大抵類似,既是對外國學術的學習借鑒,也是對本土文化的自反性理解。
—微信@思 賢
#麥小麥:東野圭吾的七個關鍵詞# 麥小麥的文章把一個真實、具體的東野圭吾呈現(xiàn)在我面前,引起了我對他的作品的閱讀興趣,因此買下了久已耳聞的《解憂雜貨店》和《放學后》,切近地了解麥小麥所說的“詭計”與“治愈”。確如作者所言,《放學后》作為東野的早期成名作,文筆和劇情較有特點但略顯青澀;而《解憂雜貨店》更像是溫情故事大串燒,體現(xiàn)了東野的人文關懷,也能看出他作為小說家的成長。
—微信@沈小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