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兵
(興化市中醫(yī)院,江蘇興化225700)
丹毒是一種急性感染性疾病,多發(fā)于下肢和顏面部,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突然皮膚發(fā)紅,色如丹涂,患處熱如火燒等[1]?,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丹毒為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的網(wǎng)狀淋巴管炎,治療藥物首選青霉素靜脈滴注,可較快改善全身癥狀,但對改善局部癥狀效果不佳,且容易復發(fā)[2]。筆者秉承下肢丹毒“多濕熱為患”的原則,采用五神湯合萆薢滲濕湯加減內服外敷治療本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將相關臨床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病例均為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普外科住院的下肢丹毒患者,共72例,按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36例。治療組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齡(39.4±12.5)歲;平均病程(2.8±1.7)d。對照組男23例,女13例;平均年齡(40.5±11.6)歲;平均病程(2.7±1.8)d。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下肢丹毒的診斷標準:發(fā)于下肢,局部皮膚紅赤灼熱,色如丹涂,紅斑邊緣稍隆起,按之色退,放手色起,腫脹疼痛,伴惡寒、發(fā)熱等全身不適癥狀。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在18~65歲,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伴有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者;青霉素過敏者。
2.1 對照組 以生理鹽水250mL加青霉素800萬單位靜脈滴注,每日1次;以50%的硫酸鎂濕敷創(chuàng)面,每日2次,每次30min;有足癬者予達克寧霜外擦[4]。
2.2 治療組 以五神湯合萆薢滲濕湯加減內服外敷治療。藥物組成:萆薢15g,薏苡仁30g,黃柏12g,銀花20g,丹皮12g,紫地丁12g,澤瀉10g,車前草15g,赤芍12g,荊芥15g,滑石(包)12g,牛膝10g,虎杖10g。每日1劑,常規(guī)加水煎煮2次,取藥液600mL,早晚各溫服200mL,余200mL藥液用6層無菌紗布浸透后濕敷患處,濕敷范圍超過紅腫皮膚為宜,每日2次,每次30min。
2組患者均囑臥床休息,抬高患肢30°,清淡飲食,7d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3.1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觀察患肢皮膚顏色、疼痛程度、腫脹程度、患肢活動情況等主要癥狀和體征,自擬臨床癥狀體征評分表,按嚴重程度分為4個等級。評分標準見表1。
表1 臨床癥狀體征評分表
3.2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治愈:紅腫熱痛等局部癥狀與發(fā)熱等全身癥狀全部消退;有效:紅腫熱痛等局部癥狀未完全消退,全身癥狀消退;無效:紅腫熱痛等局部癥狀與發(fā)熱等全身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反而加重[3]。
3.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 治療結果
3.4.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結果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3.4.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征評分比較 結果見表3。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癥狀積分變化情況比較(±s) 分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癥狀積分變化情況比較(±s) 分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P<0.01。
治療組 36 治療前 2.51±0.42 2.37±0.51 2.59±0.38 1.85±0.51治療后 0.64±0.51##** 0.72±0.69#** 0.51±0.47##* 0.59±0.49#*對照組 36 治療前 2.56±0.39 2.35±0.49 2.57±0.41 1.89±0.54治療后 1.15±0.54# 1.34±0.81# 1.24±0.53# 1.12±0.59#
現(xiàn)代醫(yī)學普遍認為丹毒治療首選青霉素全身抗菌,局部外用硫酸鎂濕敷,炎癥控制后繼續(xù)使用3~5d,同時囑患者抬高下肢臥床休息??股赜盟帟r間長容易產(chǎn)生耐藥性,控制炎癥較好,但復發(fā)率也較高[5]。如何防止復發(fā),減緩或改善下肢淋巴循環(huán)障礙進一步加重,是當前研究的熱點。
丹毒首載于《內經(jīng)》,稱之為丹熛。中醫(yī)學認為,濕熱火毒之邪侵襲下肢,阻滯肌膚經(jīng)絡是下肢丹毒的基本病機。正如《諸病源候論·丹毒病諸候》所云:“丹者,人身忽然焮赤,如丹涂之狀,故謂之丹……皆風熱惡毒所為。重者,亦有疽之類,不急治,則痛不可堪,久乃壞爛。”因此,瀉火解毒、消腫利濕、活血通絡是下肢丹毒的主要治療大法。五神湯出自清代陳士鐸《辨證錄·卷十三》,可清熱解毒、分利濕熱;萆薢滲濕湯出自清代高秉鈞《瘍科心得集》,可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故本研究我們選用五神湯合萆薢滲濕湯加減內服外敷治療下肢丹毒。方中萆薢、苡仁、澤瀉、車前草、滑石健脾利水滲濕;黃柏、銀花、紫地丁、虎杖清熱邪,解熱毒;丹皮、赤芍、荊芥、牛膝活血行瘀,牛膝還有“引藥下行”之功,使藥效直達病所。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活血消腫之功效。現(xiàn)代藥物研究亦表明,上述諸藥不但具有良好的抗炎抗病毒、解熱鎮(zhèn)痛作用,還可改善微循環(huán),提高人體免疫力等[6]?!独礤壩摹菲拙洼d“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中藥外敷法也是中醫(yī)外治法之一。在中藥口服的基礎上,將上述中藥方劑的水煎劑外敷于皮膚體表的患病部位,藥物有效成分可直接吸收滲透到病灶,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起到緩解腫脹、減輕疼痛、促進炎癥消退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在提高總有效率、改善主要臨床癥狀方面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五神湯合萆薢滲濕湯內服外敷治療下肢丹毒,既能治病求本,又可使藥效直達病所,明顯改善患者主要臨床癥狀,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進一步推廣。下一步擬擴大樣本,并探索本方的治療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