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卿
摘要:"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小學時期,是學生性格的重要塑成期,兒童的行為習慣在這一時期初步成型,并對未來的學習產(chǎn)生重要影響。但良好習慣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內(nèi)化為自覺地行為準則,則需要更加有目的的培養(yǎng)。本人在此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這個問題淺談一二。
關鍵詞: 數(shù)學;養(yǎng)成習慣;激勵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9-0164-01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是每一個教育者普知的道理。教育家葉圣陶更強調(diào)"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1.用關愛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基礎,也決定著堅持學習的時間。這是因為小學生的學習師性強烈,情緒化強烈。喜歡哪門課還是不喜歡哪門課,幾乎是由對科任老師的喜愛程度決定的。當他們認為某某老師"可好了"的情況下,他們聽課就更加認真,學習更加用心。這種情況源自于人對被關注被尊重的需要,抓住這種心理需要,關愛學生,于細節(jié)點滴處,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愛,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的課上有一個學生,曾經(jīng)特別讓人苦惱,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作業(yè)也粗心馬虎,成績自然很不理想。批評他的時候,他總是不停認錯,但實際上卻沒有大的改變,批評他一次,最多能好三天。后來我改變策略,不再批評他,只是在課上多提問他,鼓勵他,課下多詢問他,輔導他。他的作業(yè)我也抽時間給他先寫個樣子,讓他照著來。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他變了,首先是作業(yè),雖然有錯,但書寫整齊多了,能分行分列的做題,其次是聽課,能時不時的調(diào)整一下坐姿,我能看出他對自己行為的控制,心里很是欣慰。深深感到,"愛"是教育的起點,有愛的地方,就有奇跡。
2. 采取豐富的手段喚醒學生自律的潛意識
小學生尤其是低段的小學生,其心理特征是:有意注意力時間較短,自我約束力差,做事隨性任意。通過課堂表現(xiàn)觀察,我發(fā)現(xiàn),幾乎有的小學生都有上課說話、做小動作的習慣,輕的是被他人干擾,被動說話做小動作,稍重的是偶爾說話做小動作,批評后能改正的。最嚴重的是那種頑皮好動,動輒就惹惹身邊的同學,或是轉鉛筆,故意弄響鉛筆盒,身子左右扭動坐不住等,這類學生受到批評后的表現(xiàn)是亂發(fā)言,甚至笑話他人發(fā)言,典型的課堂紀律"小破壞分子"。如何糾正學生的這些不良習慣,幫助學生做到自律自嚴呢?
2.1以輿論改善課堂紀律。許多小學生不怕被老師批評,卻很在乎同伴的評價。為此,我常不記名地搞一次調(diào)查,請每個同學寫出數(shù)學課堂上最不遵守紀律的三個同學,不許商量,不許棄權。最后選出三個最不遵守紀律的三個人。這個結論我并不在課堂上公布,只是告訴了數(shù)學課代表,然后我和課代表一起,找這三位學生談話。這種方法形成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大家都怕被選中,在以后的課堂中,大家都能做到自覺聽講,即使仍有個別學生(一般是男生)還很頑皮,他也不會做出影響別人的舉動來,這比以前有很大進步。隔一段時間后,我還會選出課堂紀律表現(xiàn)進步最大的同學,在全班提出表揚,還告知家長學生的進步,滿足了學生的榮譽感,激勵學生不斷完善自我。做一個守紀律的好學生。
2.2以集體觀改善學習面貌。小學生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這從他們平時的交流中可以聽出。他們平時談起班級,總是"我們班""你們班"的,在一些競賽中,他們常因自己的班級獲得榮譽而熱烈吶喊鼓掌。我利用這種榮譽感,建立數(shù)學學習小組。按座次便利把學生分成六人一組,選出一個小組長,作業(yè)批改反饋時,我以小組為單位,對學生進行批評或表揚。另外根據(jù)小學生愛看動畫科幻的心理,建立"星級戰(zhàn)隊作業(yè)"評比,每周評比一次,獲得甲等作業(yè)最多的兩個小組獎勵一枚勛章。這個評比活動,第一階段是只比作業(yè)是否干凈整潔規(guī)范,避免了學生抄作業(yè)。當大部分學生都能按質(zhì)按量完成作業(yè)后,我增加了作業(yè)改錯質(zhì)量,改錯及時認真的小組得到勛章獎勵,慢慢增加作業(yè)正確率評比、勤學好問評比等。這樣,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被調(diào)動,形成了良好的競爭氛圍,形成了濃郁的學風。
3.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形成教育合力
沒有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學校教育往往低效。尤其是小學階段,家長在學生良好的習慣形成方面更是有重要作用。教學中,我要求凡是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學生,家庭作業(yè)完成后,交家長檢查并且簽字。另外我加大了與家長聯(lián)系的力度,利用微信、QQ、微博、短消息等方式,與家長分享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有時是語音描述,有時是截圖展示,有時是視頻播放,讓家長更充分全面的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學習表現(xiàn),看到了孩子更多的優(yōu)點,感受到孩子的成長,從而更加努力地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養(yǎng)成教育。
總而言之,小學生學數(shù)學的良好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小學生做任何事都欠缺恒心耐心。所以,老師的教育方法也不能一成不變,要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變化,進行調(diào)整更新。更重要的是,無論哪種策略方法,都要激勵為主,批評為輔,寬嚴相濟,恩威并重,這樣持之以恒,良好的習慣才有可能形成下來,穩(wěn)定下來,成為素養(yǎng),讓學生受益長遠。
參考文獻:
[1]《習慣養(yǎng)成教育》 林格 山西人民出版社
[2]《兒童,一粒生長的種子》徐順湘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