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士飛
解放之前,北平城南。一座小小四合院,幾戶掙扎小市民。
這里有人生困境,這里有命運怪圈,這里有絕望與無奈,這里有憧憬與期待。
這便是話劇《窩頭會館》
窩頭,過去北方尋常百姓家的最普通的日常主食,可以填飽肚子,免除饑餓。
會館,同鄉(xiāng)縉紳商人舉子客途最常見的聚居之所,可以商談會友,尋覓生活。
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事物湊到一起,本就是個奇事,可世間的事,從來都是非奇不傳,非傳不奇。
窩頭與會館,反差巨大的兩個詞匯組合在一起,本就有了文字組合反差上的戲劇性,也形成了激發(fā)觀眾興趣的起點。正如馬丁·艾斯林在《戲劇剖析》中所說“結(jié)構(gòu)即興趣”,當觀眾對故事與人物產(chǎn)生興趣時,結(jié)構(gòu)順著觀眾的興趣點自然產(chǎn)生。
劇中第一幕便借會館前房東古月宗之口說出窩頭會館的來歷——古月宗的先人在趕考時,因為家貧,趕考期間住在這個小院里,天天啃窩頭吃咸菜度日,后來竟然金榜題名。為紀念自己在小院中的那段苦讀歲月,這位先人索性把宅院買了下來,冠名以會館,前面加上窩頭二字,“窩頭會館”就此得名。
聽起來那么勵志的一個故事緣起,接下來的結(jié)果卻充滿了真實與諷刺。古月宗的先人用這個會館接待趕考的書生們,希望自己的奇跡能得以延續(xù),然而,他的成功真的成了唯一,無法復刻。想來倒成了一種對他“美好”愿望的諷刺,卻也讓他自己開始質(zhì)疑他的成功中運氣究竟占據(jù)了大部分還是全部。
似乎,這就是生活本身,無法復制;似乎,這就是命運的本質(zhì),不能預測。
究竟是什么,作者并沒有明說,而在我看來,恰恰是這種此處無聲,才真正讓觀眾的興趣延伸到了劇終人散后。
中國傳統(tǒng)繪畫與書法中都講求留白,留白即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為使整個作品畫面、章法更為協(xié)調(diào)精美而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間。很多傳統(tǒng)繪畫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講求用留白渲染意境,這樣的表達更能使畫意得以充分展現(xiàn)。
同理,一些話劇劇作也擅用留白表達出此處無聲的效果。作品中說與不說,據(jù)作者判斷,憑作者選擇,由作者決定。
說是不說,不說是說,其實是創(chuàng)作的一種比較高級的表達。真正要表達的話也許不必直白說出,觀眾自然在觀劇的默契中可以感知到。
話劇舞臺上人物張口講話便是臺詞,借人物之口表達自己本就是作者的創(chuàng)作初衷。
《窩頭會館》給很多觀眾的一個突出感受便是劇中大量的臺詞。不得不說,曾經(jīng)創(chuàng)作過小說《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的編劇劉恒,本就有著非常扎實的臺詞功底,對北京南城生活的多年體驗,使得他在對北京方言臺詞的處理上更加有底氣。曾經(jīng)看過一個關(guān)于演出的報道,排練初期,演員們都會覺得這個劇本的臺詞過長,但臺詞又非常精彩,舍不得刪減,于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甚至不惜提速以保留臺詞。報道是否屬實無法考證,但是臺詞量大確是本劇的特點。這也就對臺詞的風格特點的多變和信息量是否對稱提出了要求。
僅以第一幕的幾段臺詞為例。開場時候田翠蘭和金穆蓉兩個女人在小院里斗嘴。
田翠蘭 她信瑪麗亞,我信觀世音,我能矮她一頭不成?她脊梁后頭有耶穌戳著,我屁股后頭還蹲著彌勒佛呢……誰怕誰呀!
這種混搭風格的臺詞,詼諧生動。田翠蘭與金穆蓉,一個是每天洗豬大腸的底層婦女,一個是忙碌于幫丈夫做藥的落魄格格,一個拜著觀世音菩薩,一個祈禱圣母瑪利亞,見面就吵,天天要打,只有靠釀私酒和腌咸菜為生的房東苑國鐘的一句“關(guān)老爺圣明”能暫時將兩人的爭吵打斷。催房租這件事才能真的讓兩個女人面對生活的艱難引發(fā)的爭吵變?yōu)槌聊?。詼諧背后,是人物生活的困境。
隨后,肖啟山夾著賬本和布袋子,到“窩頭會館”收租時說到苛捐雜稅中還有一個馬干差價,面對眾人的質(zhì)詢。肖啟山解釋道:“我這么跟你說吧,這馬干差價的意思就是……馬干的差事打算讓你給干嘍,可是你不是馬啊,你干不了,你們家也沒有馬替你當差,怎么辦呢?你給出個價兒吧……馬干差價!大概齊就這意思,明白了么?”
戲謔中不乏調(diào)侃與荒誕。這種認認真真扯糊涂蛋的表述讓我們感受到熟悉的“張大民”式的臺詞神韻?;靵y時代中難免會有千奇百怪,有的人認認真真做著“糊涂事”,有人則糊里糊涂做著“認真事”。何為認真,何為糊涂,曲終人散時,觀眾自有覺悟。
更令人叫絕的是苑國鐘面對肖啟山的一段話。
[肖啟山打開賬本,念繞口令兒似的念了一通。苑國鐘笑容凝固,忍不住要哭似的。
苑國鐘 ……這民國……這民國它壓根兒就不該起這個名兒。
肖啟山 (眾人一愣)那你打算讓它叫什么呢?
苑國鐘 叫我說哈……民國要不像個民國,叫他媽官國算了!
肖啟山 ……中華官國?(笑)真虧你想得出來!
苑國鐘 (沒發(fā)現(xiàn)肖啟山臉色陡變)可不是正好兒么!咱給它三民主義改成三官主義,官吃官喝官拿……正可好兒!
肖啟山身為保長,每天在胡同里收稅催捐,一個表面仗義、內(nèi)心算計的兩面人。明著讓窩頭會館的人領他的情,內(nèi)里卻無時無刻不惦記著將這座小院據(jù)為己有。
小院的現(xiàn)任主人苑國鐘拿民國的名字開涮,一發(fā)不可收地說三民主義為三官主義。劇情里是指桑罵槐表達對肖啟山的不滿,然而一個民字替換成了官字,充滿京味色彩的針砭效果便撲面而來。大時代,小人物,荒唐言,真道理。只換一字,立見現(xiàn)實。
從以上例子不難看出,編劇在人物臺詞上可算是下足了功夫,借北京方言特點,將諷刺發(fā)揮到極致,很多人物說話尖刻,與其自身命運多舛、生活不順有關(guān)。小老百姓并無作奸犯科,然而各自身上明顯的缺陷或遺憾也自然地反映出人性的真實。
很多人理解的京味兒臺詞,講的北京味兒,說的胡同詞兒。其實比用詞對味兒更為重要的是,臺詞中的北京人的生活態(tài)度,這才是個中最富神采處。
因同為“京味兒”話劇,很多人會下意識地拿《窩頭會館》和老舍先生的話劇《茶館》相比較,二者貌似有不少相似處,但是就戲的內(nèi)容本質(zhì)上來說,二者并無過多的可比性。即便是臺詞,《茶館》里的人明明落魄卻也還無法完全擺脫當初得意時的氣息,宛如松二爺養(yǎng)著的黃鳥,死也得餓死在金絲籠子里。而《窩頭會館》中的人物臺詞,卻如同劇名一樣,即便在所謂會館里,卻從開始就帶著私酒腌菜膏藥鹵煮的底層生活氣息,毫不掩飾。
臺詞中說了太多,也有太多想說卻又說不出,留下余韻,細咀嚼,慢咂摸。
戲劇情境中,時間的設計是第一個要素,三幕話劇《窩頭會館》的時間上選擇了夏、秋、冬三個季節(jié),處暑、霜降、大雪三個節(jié)氣,白晝、黃昏、黑夜三個時段。同樣,有展示,有留白。
1948年,北平解放的前一年。北平城已經(jīng)隱約感覺到戰(zhàn)爭的腳步慢慢走近……
夏天、秋天和冬天。作者留下了春天,沒有放在劇中,沒有寫的季節(jié),可以理解為預留給劇中人物的希望。
處暑、霜降、大雪,這三個節(jié)氣冷熱寒涼,分外明顯。
夏末處暑,本是農(nóng)民搶收搶曬的時節(jié),氣候特點:氣溫開始下降、秋老虎、雷暴。隨后天氣開始轉(zhuǎn)涼,進入人們常說的“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日子,也預示著窩頭會館中幾戶人家的生活壓力陡增,日子每況愈下。選擇白晝這一時段,更是讓所有人生活的落魄暴露在白日之下,無處隱藏。
秋季霜降,恰如農(nóng)諺所云“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焙蹬R在北京城,也降臨在破敗的會館,更降臨在每個住戶的命運中。苑國鐘的兒子苑江淼病情更重了,每一聲咳嗽都足以讓小院的人心顫,讓父親苑國鐘心碎。周玉浦顆粒無收,逼著金穆蓉出去幫人接生,卻又惹上一身麻煩。王立本賣鹵煮,遭大兵們白吃還挨了打。租客們生活無以為繼,房東苑國鐘自然收不上錢來,保長肖啟山卻依然苛捐雜稅只多不少。雖不是生活末日,卻也讓小院的各家各戶度日如年。
黃昏時段的選擇,也預示著黑夜即將到來,長夜漫漫,行路迢迢。
最后一幕的時間選擇了1949年的寒冬,大雪節(jié)氣,最冷的時候。落雪原本可以掩蓋大地上的一切,再加上黑夜的降臨??墒沁@一幕中,作者一直埋設的前史秘密,人物內(nèi)心的真實卻得以揭示。
關(guān)福斗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岳母田翠蘭和苑國鐘的私情,更令他驚訝的是岳父王立本其實早就知道。而關(guān)福斗想不到的是苑國鐘講出田翠蘭當年是怎么出賣自己的身體在艱難時世中養(yǎng)活了病重的女兒熬到了今天的。面對難以啟齒的羞愧,田翠蘭嬉笑怒罵著揭著金穆蓉的底,一如平常。一個平常背后,寫著多少艱辛!
周子萍和苑江淼偷偷寫傳單、傳遞傳單的事情也在肖鵬達的攪和下暴露。一個鄰居眼中的“癆病苛子”,不顧自己的病痛,居然在做這樣的事情,足以令大家訝異。面對兒子的拔槍對峙,肖啟山想不到自己居然有這樣一天。牛大糞的告發(fā),讓苑國鐘明白了肖啟山假借黃局長之名,卻實實在在敲詐自己,還滿臉仗義的虛偽。最后,一直圍繞在眾人眼中,也是老房主古月宗碎碎念念二十年的謎團,即苑國鐘當年買房子的三百二十塊大洋從哪里來的這個最大謎團終于揭開——竟是當年“赤黨”留下的。古月宗,靠著賣房子轉(zhuǎn)房契的時候玩兒的文字游戲,一直賴在小院里不走,白住了二十多年房。心里無時無刻不惦記的那筆錢,自此算是叮咚落地。
一聲槍響,故事并未終結(jié),死人和活人的交流,暢快淋漓。
小院諸位,貪財?shù)?、刻薄的、木訥的、猥瑣的、鬼祟的、激憤的,組合在一起,意味深遠。難怪有人將《窩頭會館》看作是中國版本的《在底層》和《小市民》。
司湯達《紅與黑》開篇曾經(jīng)引用了丹東的話——“真實,嚴酷的真實”。
劇作中全篇貫之以生動的生活細節(jié),強烈的生活質(zhì)感,令人無時無刻不體會到那種痛并真實著的感覺。
季節(jié)、節(jié)氣、時段。只需用排除法,看看作者留下了什么。
春天,清晨。
絕望到無奈,變革與新生就會成為時代的必然。
苑國鐘在槍聲中倒下,伴隨著新生兒的哭聲的如約而至。生命逝去,卻無法泯滅人性的美好,更無法阻擋新生的快樂和撲面而來的光明。
苑國鐘 ……火車拉鼻兒了……不坐洋車……我兒子是修鐵道的……我兒子……我兒子……他想去新中國……牛大糞好哩!咱們就伴兒……咱們一塊兒去中國!
[苑江淼掏出口琴邊哭邊吹,終于吹出了連貫的調(diào)子。西廂房突然爆發(fā)出新生兒的哭聲,曲子中斷了片刻,隨后便一以貫之地吹了下去。夜幕下的生者和死者都靜悄悄的,那些落葉的樹木居然依次開出了絢爛的花朵,與晶瑩的落雪交相輝映。大幕在嬰兒嘹亮的啼哭聲中緩慢地閉合了??谇偾詭n傷的旋律逐漸轉(zhuǎn)為輕捷與歡快,甚至透出了堅定的昂揚之氣,在劇場內(nèi)外回旋不絕而又回味無窮……
關(guān)于本劇,編劇劉恒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比喻——窩頭就等于金木水火土加棒子面再加廚子。棒子面是素材,廚子是藝術(shù)家,金就是鐵鍋,木就是籠屜,水是開水,火是灶火,土就是長老玉米的莊稼地……窩頭不就是這么蒸出來的嗎?
窩頭如此這般整出來,相信觀眾在品味窩頭的過程中,依然能從氤氳的蒸汽中看到劇作更多的留白……
責任編輯 姜藝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