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明
(美國牡丹詩會,加州 東灣)
《詩經》是中華首部韻文結集。它除了是中國“詩”的始祖之外,本身是個中華文化歷史寶庫。它從愛情﹑草木蟲鳥 ﹑民怨﹑民風﹑王事,從尊天﹑祭祖到兵役﹑戰(zhàn)爭,都有直接的描述,也有大量的比興。歷來學者們從禮樂、風雅、文化、文學、藝術等角度,已經做了許多研究。但是什么是《詩經》里的重大精神和當代價值? 則少有專題研究。譬如歷來研究多以直接見乎紙上字間的愛情,溫柔敦厚的民風,疾恨抱怨的民憤為大端。但是作為古代兩大實存經典之一的《詩經》,以 “戰(zhàn)爭與和平”作為詩集中最重大的外部事件,研究較少。而三百篇背后所內涵的政軍國際關系理想——“王道精神”,更未見專論博探;至于《詩經》里的 “王道精神”在當代國際關系上的指導價值,更未曾和研究掛鉤。
“王道理想”,原本就存在于從周公到孔子的儒家思想中,而以堯舜圣君明王為傳說中的代表人物。“王道”二字,為孟夫子所創(chuàng),并以周朝立國諸君所為,和見于《詩經》的篇章,架構起“王道”的歷史和傳說中的事跡和精神。 所以本文研究《詩經》里的“王道精神”,乃從《孟子》和《孟子》里所引38篇《詩經》中有關的文字以及先后略同時期的《易經》和追記編寫的《司馬法》,來探討后世中華文化中引以為傲的“王道精神”。
尤其是眼前21世紀西方資本主義和霸權盟邦,自以為是實行世界的終極制度,結果在本世紀初,走入自身先天性的貪婪擴張盲點,幾次跌進財經黑洞,造成國際間不斷地為短期利益爭戰(zhàn),甚至威脅到人類的生存。于是許多富有仁心的學者開始發(fā)現(xiàn),如果想要達到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世界和平和經濟成長,大國小國都需要不完全相同的“王道精神”為內政外交的引導;中國近五年推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內涵其實也是“大國王道精神”。不以軍力掠奪,而以科技創(chuàng)新為進步的動力,則成為21世紀人類經濟、社會發(fā)展,最強大、持久、可持續(xù)動力的“新王道”。
我們探討這個題目,在研究詩學文化之外,更是以知《詩》論世,國治天下平為目的。但是由于學問和材料有限,此文只能算是初探的大綱。希望借拋磚而引玉,給今后《詩經》的研究,開辟新的“礦脈”和“戰(zhàn)場”。
以下,先從王道定義、大小國的王道以及霸道的特色談起,最后列舉孟子所引的《詩經》詩句,借以進一步 “知詩論道”。在討論中,我們也引用許多當前的實例,讓古代的經典思想,在現(xiàn)代的土壤上,接地氣而發(fā)芽開花。
孟子辯論善明釋,有邏輯。他以王、霸對照,來更明白地說明,什么是“霸道”,什么是“王道”。他甚至只用二句話——“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便給后世下了不可更改的定義。 但是“霸”,必須相對地大于競爭者——人多、地廣、財富、將智、兵強。 但是“霸”,不是如孟子所說“霸必有大國”,而是“霸”有大霸和小霸,如“王”有大小?!巴酢辈淮螅瑴云呤?,文王以百里。 但是歷來講孟子,多半接受“王不待大”的理想,使得研究國防軍事的軍人和國際關系的學者以為孟子和其后的儒者思想迂腐,不切實際。其實《孟子》《易經》《詩經》等先秦經典對大國的發(fā)展之道和小國的生存之道,是有截然不同的適宜指導的。
1.大國 (圖1) 的王道:
(1)空間:仁被天下(主觀),土地廣闊/戰(zhàn)略縱深(客觀);(2)時間:長期考慮;(3)理念:仁義誠信; (4)資源: 用人唯才,選賢與能 (人力資源) ,永續(xù)經營(財力,物力); (5)生活:人民小康, 社會大同,社會利益與國家一致:(6)世界:四海一家; (7)生命: 天人合一;(8)國際: 扶弱濟傾, 懲暴棄小。 不嗜殺人, 拒伐無犯,好戰(zhàn)必亡,忘戰(zhàn)必危;(9)文化:悠久,多元,“見群龍無首吉”(《易經·乾卦·用九》)。
大國的形成和發(fā)展,我認為《易經·乾卦》說得最清楚。它是依照潛龍勿用、見龍在田、“君子終日乾乾” 的努力、“或躍在淵”的把握時機, 而能飛龍在天, 但是要收斂野心,不要亢龍有悔。
而最后,在國際關系上,要達到 “用九”所說,“見群龍無首,吉”。 不“以力假仁”,不依霸權和武力,公平而仁義對待天下大、中、小各國,各民族,各宗教團體和內部各種族。大國的明君,并不好做。《大雅·大明》說:“天難忱斯,不易維王”,就是這個意思。
孔子和孟子的思想,都繼承儒家經典,而演化出符合時代的新解說。所以孟子的“王道”,尤其是 “大國的王道”應該如何做?也都不外乎《易經》《書經》,和《詩經》里早有的 “王道精神”。但是小國的王道,《詩經》里舉了周王朝興起的實例,所以很有說服力。
2.小國的王道:
(1)空間:有限;(2)時間:短期考慮;(3)理念:畏天延年,務實慎言,隨勢調整,官吏賢廉;(4)資源:節(jié)約取用;(5)生活:人民普遍溫飽,社會嚴格維安; (6)世界:外開內聚;(7)生命:個體;(8)國際關系: 用智用謙;(9)文化:“小確幸”,隨風尚。
因為“王道精神”以民為本。所以孟子說:“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詩云:‘畏天之威,于時保之。’” 而 《大雅·公劉》詩云:“乃積乃倉,乃裹糇糧,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其實是周人祖先被戎狄侵略,“以小事大者”畏戎狄之威,不得不棄土棄民,逃遷岐山之下。類似摩西率領一部分以色列人“出埃及記”的史詩。
相對于《易經·乾卦》可以解說“大國的王道”, 我認為《易經·坤卦》,可以解釋“小國的王道”:服從雄強者——“利牝馬之貞”。 所以像是周人祖先被迫一再遷移,“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然后,小國和弱小民族,必然要小心翼翼,如《易經·履卦》“履霜,堅冰至”。 遷移的時候,如《大雅·公劉》詩 “乃裹糇糧,于橐于囊“,就要遵循《坤卦第四爻》的爻辭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連表面的榮譽都不爭,當然避免了因為“爭名”而引起的虛榮戰(zhàn)爭,對人民有大害,而無實利。 所以小國王道的態(tài)度和精神,就是“用六,利永貞”,如牝馬之貞,母馬之馴服,不無事生非,自取辱亡。
“小國的王道”,西方也有范例。歐洲的圣馬利諾共和國,面積60.75平方公里,人口曾經只有幾千人(現(xiàn)在人口27,336),自稱是世界上現(xiàn)存的最古老而長久不滅亡的國家。這個小國竟然于1797年,以“牝馬之貞”謙卑的恭敬態(tài)度,為攻占了意大利的拿破侖的法國所承認。拿破侖還贈送一個出???、1000噸小麥和4門加農炮給它。圣馬利諾人接受了小麥,但是謝絕了攻擊性的大炮和取自他國的自由出???,把“小國的王道”發(fā)揮到極致。
為了了解“王道”的特點,我們必須用“霸道”來襯托。一如畫師繪畫光亮,必須把周圍涂黑。
《老子》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本褪沁@個道理。
3.霸權主義:
(1)空間:不停擴張;(2)時間:短期考慮;(3)理念:雙重標準,強詞奪理;(4)資源:掠奪消費;(5)生活:人民貧富不均,損不足以奉有余。社會權錢唯上,上下交征利。(6)世界:賤仁棄義,唯我獨決;(7)生命: 強者生存;(8)國際正義:欺弱怕強, 臨難棄盟;(9)文化:單極排他,毀人文史。
以上簡單陳述了“王道”和“霸道”的古代意義, 下面再舉兩位當代學者和行政長官,來看“王道”和“霸道” 的現(xiàn)代意義。 羅列陳述了古今大家對“王道”的看法后,我們最后才來探討《詩經》里的王道精神,因知世而論詩,就會左右逢源,不至于刻舟求劍,脫離時代。
1.余英時:《“王道” 在今天的世界》
余英時教授在1999年說:“…… 語言隨時代而變遷,今天我們所說的‘王道’已與孔子時代的意義有別?!醯馈侨寮宜枷胫幸环菡滟F的遺產,這是不成問題的。但問題在于:為什么中國現(xiàn)代學人卻避免用這個名詞呢?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今天進入民主的時代,不愿意見到‘王’字。‘王’似乎表示有一個高高在上的絕對權威,主宰著我們下面的老百姓”。(明按:近來“王道”二字又普遍使用,意思大約是 “恰當”“無爭議”“最順暢”等正面意義。)
余英時教授又說:“但語言是可以變化的,‘王道’可以與‘帝王’無關,正如‘君子’今天已另有涵義,不再是‘國君的兒子’了。現(xiàn)在我們用‘王道’兩字,其涵義等于是儒家的‘仁道’;以現(xiàn)代語言表示,便是‘人道’(humanity)?!?/p>
余英時教授認為,中國過去諸王朝沒有一個真能懂得王道而且行王道的。但“在二十世紀的中國政治家之中,我們只能承認孫中山先生一人對于‘王道’的現(xiàn)代意義有最真切的理解。他在答復一個俄國革命家的問題時曾說:‘中國有一個正統(tǒng)的道德思想,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至孔子而絕。我的思想就是繼承這一個正統(tǒng)的道德思想,來發(fā)揚光大。’孫先生沒有用‘王道’兩個字,但是他所說得‘正統(tǒng)的道德思想’自然只能指‘王道’的理想而言。孫先生受了經學今文派的影響,十分看重《禮記》中的《禮運大同篇》中的‘大同’的理想。這一理想也就是‘王道’的延伸和發(fā)展?!?/p>
2.蔡武: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 (2016)
北京大學校友會副會長蔡武先生(前教育部長)在2016年10月20日的鳳凰國際論壇上,就“世界秩序中的中國大戰(zhàn)略”發(fā)表主旨演講。蔡武先生對“世界究竟向何處去”指出,“無論是中國國內,還是國際社會中,都不乏有人仍然停留在早已過時的冷戰(zhàn)思維中,秉持零和博弈的舊思維,甚至以‘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和‘國強必霸’的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邏輯來判斷新世紀世界秩序發(fā)展的趨勢,進而提出種種應對之策及戰(zhàn)略謀劃”。 他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追求“天人合一”“世界大同”“天下為公”的理想,和“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協(xié)和萬邦”“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 “王道“ 等東方智能是一脈相承、高度契合的。
根據余、蔡二位有代表性的重要學者的議論,我認為,包括 《周易》《詩經》《孫子》《史記》和《文心雕龍》的五本“舊經典”所帶來的“活智慧”,必然是今后中國的精神和思想動力的重要來源之一。所以,在2016年的《詩經》國際研討會,我們要從《詩經》中有關孟子所提倡的“王道”思想,提出來加以了解和討論。
孟子對儒家經典極為重視,又特別喜歡引詩。根據 杜兵先生 2014年在《〈孟子〉》引說〈詩經〉考論》中指出:“在《孟子》一書中引用、論說《詩經》多達38處。 從所引說《詩經》篇目來看,《國風》有4處,分別是《豳風·鴟鸮》《豳風·七月》《邶風·柏舟》《邶風·凱風》。《大雅》有19處,分別是《靈臺》《思齊》《皇矣》《公劉》《綿》《文王有聲》《文王》(引4次)《假樂》《板》《蕩》《桑柔》(引2次)《下武》《云漢》《烝民》《既醉》?!缎⊙拧酚?處,分別是《正月》《大田》《大東》《小弁》。《頌》有3處,分別是《我將》《閟宮》(引2次)。 ”
從《孟子》一書中引《詩經》中四大類的次數,我們發(fā)現(xiàn):
1.《大雅》有19處,占全詩經305首的 6.2%;占《大雅》31首的 61.3%;
2.《小雅》 有4處, 占全詩經305首的 1.3%;占《小雅》74首的5.4%;
3.《國風》有4處,占全詩經305首的 1.3%;占《國風》159首的 2.5%;
4.《頌》 有3處, 占全詩經305首的 0.98%; 占《頌》40首的7.5% 。
根據我對《詩經》中“風云雨雪”的分析,《大雅》的作者多來自廟堂高官。而孟子引詩的最高比例,也是來自《大雅》,這再度說明我對于《大雅》作者頗異于小雅,而多來自廟堂高官,是合理的判斷。因為他們和孟子一樣,都是從廟堂之士,對治國平天下所提出看法和感想。
孟子引詩都非常恰當,而且常常擴大了對詩的了解,并對有關的仁政、王道做出更專注的解釋。
孔子對于《詩經》中的政治智慧,早見于他對《詩經·豳風·鴟鶚》的評價:“為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所以孟子以詩論王道,還是遵循夫子之道。
以下列出孟子所引《詩經》有關仁政和王道的10處,并從這10首詩,來探討孟夫子王道的涵義。
1.《大雅·靈臺》:“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于牣魚躍?!?/p>
孟子指出,古時賢明的君主,與民偕樂,故能舉國同樂也。但是如果帝王只顧獨樂,卻又樂于殘害人民,則人民憤恨之極,不惜“欲與之偕亡”。 “王道”以人民的快樂為重。一如美國獨立宣言中所說:人民天生有追求快樂的權利。只是《詩經》中,愛民的王道仁政,早于美國獨立宣言,至少二千七百年!而當一個國家的君主或領導以人民的快樂為重,其政策和法律必然也是仁政和王道。 孔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也是我把《大雅·靈臺》這首詩列在第一的原因。
2.《小雅·小旻之什·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薄秾O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薄端抉R法·定爵第三》:“方慮極物,變嫌推疑,養(yǎng)力索巧,因心之動。”
雖然三句引詩的戰(zhàn)爭對象不同,但是心慮方法是類似的。 孟子指出,仁政和王道,要君主更主動地以己之心推己及民。自己愛好馬匹珍禽奇獸,就應該以同樣的愛心,推之于國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疤煜驴蛇\于掌”,當然是行“王道”的政策優(yōu)化結果。但是孟子所說的內涵,不也就是《禮運·大同篇》的“大道之行也, 天下為公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嗎?
3.《大雅·思齊》:“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p>
這首詩是說,文王能修身以禮法對待嫡妻,再推至于兄弟宗族;更把這修身齊家的道理,推展到所有家族和邦國,天下自然能得平治。 可見 “王道”的基本要求,是“王”自己要先有“道”。一個“明王”,要有基本的修身、仁道。“舉斯心加諸彼。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否則雖“興甲兵”,短期可逞一時之快,但是“危士臣,構怨于諸侯”,終不能穩(wěn)固戰(zhàn)果。可見孟子一再強調“永續(xù)經營”之道,要先“內務仁本,推恩四?!?,否則“霸道、霸權”雖耀武揚威、殘民榨鄰于一時,終不能長霸四海,甚至最后帝國崩潰,危及妻子兄弟。
4.《周頌·清廟之什·我將》:“畏天之威,于時保之?!?/p>
齊宣王問孟子,如何處理國際關系,“交鄰國有道乎?”孟子的回答,點出王道有二。其一,大國的王道,“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這是《易經·乾卦》“亢龍有悔”的智慧,也是目前我們看到菲律賓總統(tǒng)杜特第在南海問題上,因為中國始終不以暴力相凌而開始轉變的原因之一。其二,小國的王道,就是本文前面所講的《易經·坤卦》,主旨在于服從雄強者的“利牝馬之貞”。所以孟子說:“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踐事吳。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詩經》和孟子的國際關系理論和事例,如此明確而高明,誰說儒家學說懦弱誤國?
5.《小雅·正月篇》:“哿矣富人,哀此煢獨?!?/p>
孟子對王政施仁的看法,承接《禮運大同篇》,一以貫之。所以他說:“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征,澤梁無禁,罪人不孥。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fā)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詩云:‘哿矣富人,哀此煢獨?!蓖踉唬骸吧圃昭院酰 ?/p>
6.《大雅·公劉篇》:“乃積乃倉,乃裹糇糧,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
孟子引《公劉篇》回答梁惠王的好貨。其實和他曾回答滕文公的”滕,小國也,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焉。如之何則可?”是同一個解答:以民為重,土地次之,皮幣﹑犬馬﹑珠玉又次之。
所以,孟子告訴滕文公,事大國要遵循《易經·坤卦》“牝馬之貞”。因為從長時間來看,最后人民還是會選擇愛民的賢王,如公劉避讓戎狄強權而遷于豳,而民歸之。從短時間看,公劉舍棄祖先傳下來的固有國土,似乎是懦弱地拋棄屬民而遷逃。但是周室之興卻自此始。所以“牝馬之貞”的“小國的王道”和大國的王道,都是從長時間來考慮,什么是最優(yōu)化的選擇和結果。
7.《大雅·文王之什·綿》:“古公亶甫,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梁惠王很率直地告訴孟子:“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币馑际侨绾温訆Z天下美女,以滿足一己好財和好色的私欲。這是他檢驗孟子能否有資格和能力為他服務。孟子的回答,還是從全民長期的利益考慮來勸告梁惠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比绻軌颉巴萍杭叭?,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于是“內無怨女,外無曠夫”,結果社會安定,生產力高,綜合國力自然也提高,國家漸漸邁向富強康樂,行仁政的“王道大國”。所以“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可見孟子善于用當時高階層都熟知的《詩經》來勸告君王,要重視國家建構的基本單位——人民,和爭取民心。在國內,不要搞“雙重標準”,則全國能夠團結對外,成為強大而受他國尊敬的國家。
8.《大雅·文王有聲篇》:“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p>
《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酥^也?!薄睹献印分械倪@一段,精要地定義了什么是王道,什么是霸道。但是《大雅·文王有聲篇》已經把王道的實況表現(xiàn)出來,而近世紀的霸權,莫不在孟子這一段文字的手掌中跳舞!《漢元帝·賈捐之·棄珠崖議》就議論了何以海南島諸縣,屢平屢叛。“圣人起則后服,中國衰則先畔,動為國家難”。《詩經·小雅·采芑》所說的“蠢爾蠻荊,大邦為讎”,不也正是美國霸權過去十年在中東和目前在南海菲律賓所遭遇到的窘境?《詩經》《孟子》等舊經典的智慧,完全適用于今日國際局勢的戰(zhàn)略指導和變化判斷。
9.《豳風·鴟鶚》:“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
孟子和孔子都認為此詩涵義的推演,可以指導國安。 “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笨鬃釉Q贊此詩:“為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這也是類同于孔子曾說的“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梢姷谩巴醯馈币脖仨氂袊赖臏蕚?。不能只有仁心, 而無賢能者在職執(zhí)行政策,有訓練的軍隊保護國家,維護和平。 成功而持久的“王道”,一定是文武兼?zhèn)?,不斷地培養(yǎng)人才,尊重人才,起用人才。
10.《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褔?!?/p>
孟子指出:“今國家閑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禍褔無不自己求之者。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褔?!自唬骸熳髂酰q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酥^也。”孔子說:“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都是說,天下君王和領導,要不停地求改進,鼓勵建言。王道的理想,和現(xiàn)代民主自由的理想一樣,不能僵化,要與時俱進,因地制宜。舊經典也要活學活用。這是我們研究包括《詩經》諸經典的態(tài)度。
《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彼砸撌?,方得以更全面而較深刻地了解詩人的本意?;蛘哒f是——知世以論人。 又從《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蔽覀兏吹矫献右源朔U釋了他的“王道論”。
后來劉勰寫《文心雕龍》,在《時序篇》里說到相同的觀點:“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钡菑奈乃嚭褪澜缁右约澳嫦虻挠绊?,我們也看到有時候“世情染乎文變”!
所以孟子綜合前賢詩書思想,所提出的王道理想,雖然二千年來未能落實,但是現(xiàn)在中國文藝開始再度復興,經軍實力崛起,而西方資本主義發(fā)展過頭,進入“亢龍有悔” 的階段。但他們又不肯承認誤判歷史大勢,還企圖暫時延續(xù)千年來“貪婪無信,挑撥排異,以鄰為壑,以霸逆勢”的舊戰(zhàn)略。 即使有聰明的政治學者想提出新的思維,但文化里,卻沒有可以取代近五百年來獲利頗豐的帝國主義思想。而中華古老的“王道政治”思想經過中亞﹑中東﹑北非的許多不義戰(zhàn)爭,亞洲和世界金融危機的考驗,卻漸漸成為世界上國家政治學和國際關系處理的一盞明燈。行王道,多險阻,但成則天下共榮; 縱霸道,先勝掠,后竭衰
,每攻一國,天下攪亂,先樂于損人,而終不利己。目前帝國霸權集團和西方勢力在南海攪局和挑釁的浪頭翻船挫敗,而銀絲路的一帶一路和亞投行開始受到世界各國的歡迎。這都說明了在實力的支持和英明的領導下,見于《詩經》多處的孟子“王道”理論的確有其逐漸實現(xiàn)的可行性。而真正的王道大國,是以天下為己任,心存天人合一的哲思,重視地球環(huán)保策略,在維護可永續(xù)經營環(huán)境下,社會﹑國家以至于天下生態(tài),得到共同的長期利益。這也是我們試圖做此研究題目的動機之一。孟子匯集了前賢的仁政思想、傳說中的明王功績和歷史的事證,以《詩經》的“溫柔敦厚”的美德,在戰(zhàn)國的動亂中,把痛苦割肉的沙粒包裹出一個“王道理想”的珍珠,傳諸后世。
“王道”是儒家思想家的理想。類似于柏拉圖提出的“理想國”和美國馬丁路德·金恩提出的“I
have
a
dream
”。 “王道”的理想,中國歷代賢君受限于人性的弱點和知識的有限,至今都不能做到。 這個客觀的現(xiàn)實,一如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所指出,宇宙間有質量的萬物,飛行的速度不能超過“光速”,但是人類仍然以光速為努力的終極目標,不斷地改進“飛行器”和“宇宙飛船”的速度,向浩瀚的宇宙探討未知的奧秘。 我們于“王道”的理想,亦當作如是觀。所以,我們開始對《詩經》里“王道精神”加以探討,目前雖然粗淺,高度距離山頂尚遠。但是沿路的十五國“風”景、“大小雅”的“風云雨雪”變化和山崗上神廟里傳來“商周魯”“頌”的歌舞樂聲,已足以鼓舞我們上山的情緒。研究《詩經》的年輕學者,盍興乎來 ?
:
[1]林中明.《詩經》里的“王道精神”[C]//中國詩經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寧:廣西大學,2016.
[2]林中明.詩行天下——從《鹽鐵論》大辯論的引《詩》說起[C]//2006年第七屆《詩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詩經研究叢刊:第十二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
[3]Lin, Chong Ming (林中明).On Great Nation (論大國)[C]// Beijing Forum 2005(Academic)Selected Papers》.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6.
[4]余英時.“王道”在今天的世界[M]//馬鶴凌.文明融合與世界大同.臺北:臺灣中華書局,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