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
【摘 要】小學生三年級學生年齡尚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與其強行命令,不如充分發(fā)揮教師的聰明才智,想方設法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他們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出發(fā),迎合學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寓教于樂,讓孩子們在輕松和快樂中完成語文的學習任務。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語文;趣味化教學
一、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以及教師偏重具體知識的灌輸而忽略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并沒有全方位地考慮學生是否能接受或是否能夠產(chǎn)生學習興趣,這就導致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所學知識并不能全盤接受,當他們失去了學習的動力,自然就無法完成預期的學習目標了。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可以改進教學策略提升教學質量。
二、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中的具體應用
1.教學語言應增強互動性
教學語言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的紐帶,是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知識的源泉。在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學語言需要增強互動性。這樣學生能夠獲得更多與教師進行語言溝通的機會,能夠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反映給教師,能夠進一步與教師拉近距離。首先,教學語言的互動性表現(xiàn)在平等溝通之上,教師要與學生站在同一高度進行對話。其次,要引導學生多進行交流,盡可能多創(chuàng)造與學生對話的機會,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再次,教學語言要體現(xiàn)出趣味性,讓學生對教學對話產(chǎn)生興趣。之后,教學語言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多給學生提出建議,使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感受、學習感想表述出來。最后,教學語言要體現(xiàn)出真誠,要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待他們的真摯感情,還要注意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關愛,讓學生感到教學語言的體貼。如果教學語言達到了以上的要求,學生就會更加主動地與教師進行會話,產(chǎn)生與教師溝通的興趣。師生交流一旦密切起來,學生將會愈發(fā)信任教師,對課程的學習也會愈發(fā)認真。
2.閱讀教學應注意聲情并茂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體部分,在小學三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應注意教學的聲情并茂。應充分利用展示視頻與圖片等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相關的教學情境。加上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中,能夠更加真切地理解課文內涵。再讓學生根據(jù)各自對課文產(chǎn)生的不同理解,相互討論,教師則參與到討論過程中,以成員的身份對學生的討論進行指導。這樣學生就能在聲情并茂的閱讀教學中,增添學習興趣,并對課文產(chǎn)生一個整體的認識。之后教師需要根據(jù)課文中的主線或重點內容組織問答,對于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提出一些較難的問題,以進一步發(fā)展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對于學習水平一般的學生,教師也要提出一些難度較低的問題,為他們樹立學習信心。通過閱讀問答,學生能夠更為深入地對課文進行思考,最終達到熟練掌握課文的目的。
3.寫作教學應以興趣為引導
小學三年級是寫作教學的初級階段,寫作教學以寫話訓練為主。在寫話教學中,要注重趣味性,引導學生產(chǎn)生創(chuàng)作的意識。例如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題目進行寫話練習,或者利用趣味性圖片展開看圖寫話訓練。學生經(jīng)過這些訓練,創(chuàng)作興趣就會被激發(fā)。我們在學生產(chǎn)生創(chuàng)作興趣的同時,應該對他們的這種良好興趣加以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將這種興趣逐漸轉變?yōu)樽约旱牧晳T。例如我們要求學生用寫話的形式寫日記,記錄自己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學生在養(yǎng)成記日記的習慣之后,寫話能力就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不斷提升。時間一久,學生形成了寫話的習慣,他們就會自覺地將生活中有趣的事或者是他們認為值得記錄的事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自然就形成了寫作素材的積累。
4.引導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既要求教師要做好教育中的引導作用,也強調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新課改開始后,更加強調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是一個高效適用的學習方法,掌握了這個方法,學生在各個科目的學習中會變得主動,自身的學習水平也會提高,也更加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而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首先教師就應該做到“簡政放權”,減少對學生課堂的直接干預,另一方面,教師也不是對課堂絕對的放任,教師需要在適當?shù)臅r候做出引導,比如學生因觀點對立、針鋒相對的時候。同時,教師也要適時地對學生短期自主學習的成果進行檢驗,如,每堂新授課開始時,就出一道與今天將要學習的知識相關的題目讓學生解答,檢驗他們自主思考與學習的成果。教師也可以在班級設置一些朗誦、“課本變劇本”的活動,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堂。
5.增添課后作業(yè)的趣味性,讓學生愛上做作業(yè)
語文學科布置的作業(yè)通常都是比較枯燥的抄抄寫寫,作業(yè)量大,學生機械地抄寫,效果卻并不明顯。其實語文作業(yè)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作業(yè)布置同樣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形式多樣的作業(yè)能讓學生產(chǎn)生主動完成作業(yè)的欲望,而不再把作業(yè)當做一項負擔和壓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創(chuàng)新作業(yè)形式,語文作業(yè)并不一定是機械類的抄抄寫寫,勇于突破傳統(tǒng)的作業(yè)樣式,才能夠推陳出新;其次,增加實踐作業(yè)的比重。相對枯燥乏味的抄寫而言,學生更傾向于教師所布置的實踐活動,他們會體現(xiàn)高漲的熱情,教師不妨投其所好,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最后,加強學科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每個學科都不是孤立的,特別是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更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學好語文更要博覽群書,教師不妨隔一段時間給學生一次小驚喜,滿足他們的胃口。
三、結論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語文教學并不要求他們達到一個怎樣的高度,更重要的是運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實現(xiàn)“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個人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芙艷.未來教室環(huán)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以學生為主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9).
[2]董國艷.快樂與快樂的碰撞:小學語文良好課堂氛圍的構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