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jì)洲麗(臨沂市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 山東 臨沂 276000)
漢畫像石在西漢中期興起,在東漢中期盛行,至東漢末年天下烽煙再起才逐漸沒落,漢畫像石藝術(shù)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是“包括宇宙,總攬人物”的大漢王朝獨有的藝術(shù)形式。漢畫像石上的內(nèi)容包括現(xiàn)實生活、歷史人物故事、神話祥瑞等,反映了漢代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民俗、思想、文化藝術(shù)等方方面面。漢畫像石上沒有抑郁哀愁、自卑自憐,有的是強大的自信,是張揚的個性,是奔放靈動的氣勢,是浪漫進取的情懷!漢畫像石同其他朝代的特色藝術(shù)一樣,如商周青銅器、南北朝石窟、唐詩宋詞獨占藝術(shù)鰲頭數(shù)百年,代表著漢代文化發(fā)展的巔峰,是中華民族藝術(shù)寶庫的珍貴遺產(chǎn)。
“魚”在中國歷史上向來有富裕、吉慶、繁榮的寓意,自商代起,魚形配飾就已經(jīng)開始流行,人們用魚形配飾、裝飾表達伉儷情深、生活幸福、前途美好。在漢畫像石上,魚的圖像也較為常見,據(jù)調(diào)查,在山東地域發(fā)現(xiàn)的漢畫像石中魚的圖像出現(xiàn)就比較頻繁,也與其他魚形配飾一樣擁有多重含義。
1.富足的生活食品
《漢書·地理志》云:“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yè)。”漢畫像石在反映現(xiàn)實生活方面,有不少捉魚、吃魚等題材的畫面,以此表現(xiàn)漢代生活富足與國家強大。捉魚圖多出現(xiàn)在胡漢戰(zhàn)爭圖中,剝魚、吃魚圖多出現(xiàn)在庖廚圖中。
胡人是我國古代對西北少數(shù)民族匈奴和北方邊地民族的稱呼。胡漢戰(zhàn)爭圖一般用來表現(xiàn)漢代的強盛及功績,其畫面形式較為一致,一般都是右邊為整齊進攻的漢軍,左邊是兵敗逃跑的胡人,使?jié)h軍銳不可當(dāng)?shù)臍鈩菖c胡人丟盔棄甲被斬首若干的景象形成強烈地對比。在漢畫像石中,戰(zhàn)場多在河橋之上,橋下有劃船、摸魚、網(wǎng)魚、罩魚等畫面。圖1的沂南北寨漢化像石墓墓門畫像,畫面符合上述情景,刻畫細(xì)膩,橋下漁人抓緊捕魚,畫中有魚7條,魚在水中悠然自得,情景逼真。
圖1 胡漢戰(zhàn)爭圖
而庖廚圖在漢畫像石上也較為常見,此類畫像通常被理解為墓主人生前或者死后在幽冥世界過著奢華、愜意的生活,圖像中包涵著與墓主人日常生活相關(guān)的時代信息。從畫面看,所謂庖廚,無非是灶火、井臺、酒具、牲等內(nèi)容的排列組合。但從客觀意義分析,庖廚圖就是封建制度的體現(xiàn),它反映了等級制度的實質(zhì),就像庖廚中的眾多奴仆,汲水、燒火、殺豬、宰羊、殺雞、剝魚、煮飯忙碌異常,但其實質(zhì)與砧板上的魚一樣,屬于貴族的私有物,隨時可能被殺。庖廚圖中的魚,有的正在被宰殺,有的已被宰殺洗凈,放于盤中或掛在架上,這是漢代富足的表現(xiàn),也是對當(dāng)時等級制度的真實表現(xiàn)。圖2的豐收宴享圖,是沂南北寨漢畫像石墓中室南橫額東段畫像,畫面中下位置的案幾上,放著三條已宰殺洗凈的魚。
圖2 豐收宴享圖
2.“魚拉車”中升天的工具
從遠古社會人們對人類始祖女媧的崇拜,到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的神仙思想,直至兩漢時期升仙觀念的產(chǎn)生及對西王母的崇拜,都體現(xiàn)了人們追求飛升成仙的愿望。漢畫像石上的圖案非常強烈地表現(xiàn)出了帝王將相,乃至普通百姓,都在追求長生不老或死后成仙。升天的方式既有騎羊、騎鹿、騎虎、乘龍等,亦有龍拉車、羊拉車、鹿拉車、鳥拉車、魚拉車等。漢代人認(rèn)為,魚長生于水中,浮上河面可探人間世界風(fēng)景,下沉水底可知地下世界幽玄,往返陰陽兩界,最有通行的權(quán)利。魚拉車作為升天的工具,可穿越生死,飛天、升仙,這是漢代人美好愿望的企求。漢畫像石上,魚被作為拉車的使役,受重視程度不遜于龍鳳等靈物。圖3為天神出行圖(臨沂五里堡漢墓出土,臨沂市博物館藏),畫面左上二人騎二龍為前導(dǎo),后有三龍拉車(車殘),中有三龍拉一鼓車,上有一馭者,一天神,車后一人擊連鼓,一人舞動長袖做舞蹈狀,后有三龍、一鹿,鹿上一人,鹿前一人做擊鼓狀。鼓車下三人,一人戴三山冠站立,二人單腿跪立手托車輪,左下角有雙魚拉車。圖4河伯出行圖(臨沂市博物館藏),畫面刻二魚拉車,車后另有二魚。
圖3 天神出行圖
圖4 河伯出行圖
3.“魚”同“余”,祈求吉祥如意的祝福
在中國古代語言文字中,音相通者??苫Q,故其字義也可借用。魚取“余”諧音,故在傳統(tǒng)習(xí)俗中將魚視作吉祥物,象征“五谷豐登,年年有余”,如“吉慶有余”“富足有余”“年年有余”等都是中國民間常用的吉語,并且魚是生活中常用的形象之一,如民間年畫上常常用魚表現(xiàn)“有余”的含義,它是人們的一種期望,一種希冀,一種象征。在漢畫像石上也有這一方面的體現(xiàn),如漢代的漢磚上多見魚紋,并配以吉利的文字,如“君宜子孫”“富有昌”“益壽”等等。
人們還賦予魚一定的人情味,把書信交流的美好感情稱“魚雁傳書”,把夫妻恩愛稱“如魚得水”。在廣州話中,“鯉”與“理”“利”諧音,所以鯉魚用來象征生意中受益或贏利。人們對漢代相傳的鯉魚躍龍門的故事耳熟能詳,宋代《埤雅·釋魚》中說:“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磅庈S龍門”常用來比喻經(jīng)過奮斗,改變了地位和境況的事跡,也指寒窗苦讀有成或官場得意。在香港,大年初一做生意的人必將活生生的鯉魚煮來吃,以圖吉利。據(jù)說,如此他們這一年的生意才會活如流水。其中,活生生的鯉魚寓意有“生理”或“活生理”的吉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