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廣西程陽八寨風雨橋的田野調查

2018-05-24 07:41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 2018年5期
關鍵詞:廊橋合龍村寨

(桂林理工大學旅游與風景園林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廣西侗族主要分布在桂北地區(qū)的三江侗族自治縣境內,以獨特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和精巧的傳統(tǒng)建筑蜚聲中外,其中風雨橋和鼓樓最具影響力。據(jù)文獻記載,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鄉(xiāng)、八江鄉(xiāng)、林溪鄉(xiāng)共有風雨橋112座。文章案例地程陽八寨位于廣西柳州市三江縣林溪鄉(xiāng)內,是全國著名的民族風情旅游景區(qū),2007年成為首批“中國景觀村落”,2009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2012年馬鞍寨、巖寨、平寨被列入國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村寨內共有約2 000座吊腳樓、8座鼓樓、7座風雨橋,其中程陽橋是世界四大歷史名橋之一,198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世界四大歷史名橋,是世界木建筑營造技藝的杰出代表,2008年被美國廣播公司評選為世界十大最壯觀橋梁之一。本文以現(xiàn)場調研、深度訪談和現(xiàn)場測繪作為基礎,整理完成此田野調查報告。

1 程陽八寨的區(qū)域生境

1.1 地理位置與歷史沿革

程陽八寨位于桂、湘、黔交界處的三江侗族自治縣(圖1),其東靠湖南省通道縣,西毗三江八江,南臨三江周坪鄉(xiāng)光輝村,北連林溪鄉(xiāng)冠峒村,總面積約30 km2。馬安寨、平寨、巖寨、東寨、大寨、平坦寨、平鋪寨、吉昌寨8個侗寨相互毗鄰,故稱為“程陽八寨”。

三江縣在漢晉是北境蠻地,南北朝為齊熙郡地,隋為熙郡地,唐初屬融州。在北宋政和年間(公元1054—1055年)設立三口砦,崇寧四年(公元1102年)融州縣三口砦建立懷遠軍,后改為平州并設立懷遠縣。在元時隸屬融州,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1年)改屬柳州府,直至民國三年(1914年)改名為三江縣[1]。1949年成立三江縣人民政府,1952年成立三江侗族自治區(qū)(縣級),1955年改為三江侗族自治縣。原住居民以程、陽兩姓氏為主,后有吳、楊、陳、石、李等他姓居民遷居此地,并以程陽大寨為中心,逐漸形成連綿的侗族村寨聚落。

圖1 程陽八寨區(qū)位分析圖(來源:作者自繪)

1.2 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特質

三江縣地形地貌復雜,以丘陵低山為主,水網(wǎng)密布、雨水充沛,利于植被生長,木材資源極為豐富,故民居建筑多為木結構吊腳樓形式。程陽八寨坐落于尋江支流林溪河畔,林溪河發(fā)源于林溪鄉(xiāng)水團村彭木山,全長 42 km,流經程陽、光輝、文大等地至周坪鄉(xiāng)黃排村與八江河交匯,于石眼口匯入尋江。

在宗教信仰方面,除崇拜祖先和地方民族神外,還受道教、佛教等外來宗教文化影響,信奉關云長、龍王、岳飛等。侗族節(jié)慶豐富,主要包括以祭祀祈福為活動內容的祭薩歲、祭三王節(jié),以交流擇偶為目的的賽蘆笙、共耕節(jié)、土王節(jié)。

2 程陽八寨的7座風雨橋

2.1 風雨橋的概況

在三江縣內蒼翠秀麗的山谷和清澈潺潺的溪流上處處可見大小怪異、造型優(yōu)美、令人贊嘆的么木構風雨橋,據(jù)統(tǒng)計曾有100多座[2]。程陽八寨最早修建的風雨橋是嘉慶十九年(1814年)的合龍橋,其主要功能為通行和“關鎖風水”。自此之后,程陽八寨村民在林溪河及其支流水系上修建了7座風雨橋,分別為:程陽橋、合龍橋、普濟橋、萬壽橋、頻安橋、美燒橋、紅軍橋,形成了沿水系圍繞5個村寨(馬鞍寨、平寨、巖寨、東寨、大寨)點狀分布的總體格局(圖2)。由于平坦寨、平鋪寨、吉昌寨3個村寨與程陽八寨中心區(qū)域相距較遠,且未建有風雨橋,所以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圍內,7座風雨橋得基本信息如表1、圖3所示。

表1 程陽八寨風雨橋信息表

程陽橋位于林溪鄉(xiāng)平巖村馬安寨西南方,1912年開始修建,歷經12年于1924年建成,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77.76 m,橋道寬3.75 m,橋面高11.52 m。為石墩木結構塔廊橋,2臺3墩4孔,墩臺上建有5座塔式橋亭和19間橋廊,原設有3座廟宇,后遭破壞,現(xiàn)已空置。

合龍橋坐落于林溪鄉(xiāng)平巖村林溪河上,始建于1814年,至今已有200年歷史。曾被洪水沖毀3次,現(xiàn)存橋為1941年修復。橋長42.8 m,寬3.78 m,水面至橋廊高9 m,為石墩木結構閣廊橋,2臺2墩3孔,墩臺上建有3座閣式橋亭和14間橋廊,設有3座廟宇。

普濟橋位于林溪鄉(xiāng)程陽村陽寨西南方,建于清末,因年久失修1917年橋西側下端基礎坍塌,1989年修復。橋長51.4 m。橋廊寬3.8 m,為石墩木結構閣廊橋,2臺2墩3孔,墩臺上建有3座閣式橋亭和12間橋廊,設有3座廟宇。

萬壽橋坐落于巖寨南邊林溪河支流之上,始建于1920年,近60年多次被洪水沖毀,1986年重新修復。橋長18.5 m,橋道寬4.6 m,橋面高7 m,為混凝土墩木結構亭廊橋,2臺1墩2孔,墩臺上建有1座塔式橋亭和7間橋廊,設有3座神龕。

頻安橋位于林溪鄉(xiāng)平巖村林溪河的支流上,始建于清末道光年間,后因橋身低矮,橋面狹窄,不能滿足來往絡繹人群,于1950年農歷二月翻新。1983年一場罕見的大雨沖毀橋身,1984年重新翻修,橋身形同原樣,因材難籌,結構與原式有異。橋長23.5 m,橋道寬3.8 m,為石墩木結構樓廊橋,橋廊7開間,架于河兩岸石砌的橋臺上。

美燒橋坐落于巖寨西邊林溪河支流之上,始建于1925年,橋長9.8 m,橋道寬2.5 m,為木結構平廊橋,橋廊5開間,設有1座神龕。

紅軍橋位于巖寨西邊林溪河支流之上,始建于民國時期,因1930年12月工農紅七軍北上路過此橋,老百姓習慣稱其為“紅軍橋”。橋長13.2 m,橋道寬2.5 m,木結構平廊橋,橋廊5開間,原設有1座神龕,現(xiàn)已撤下。

圖2 程陽八寨風雨橋示意圖(作者自繪)

2.2 風雨橋的形制與結構

風雨橋是廊橋的一種類型,其營造技藝和形制結構都源于廊橋,主要由屋頂、橋面、橋跨、橋墩4個部分組成。

長期以來,屋頂作為“高臺基、框架墻和大屋頂”這一中國古建筑三段式基本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結構最豐富、造型最優(yōu)美和裝飾性最強的地位,一直被看作是建筑處理的重點,因而屋頂往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表征[3]。風雨橋屋頂精巧多變,不僅有歇山頂、攢尖頂、懸山頂?shù)榷喾N屋頂類型,而且融合了侗族鼓樓“重檐”的建筑特色。其中程陽橋的屋頂最為豐富,5座橋亭包含3種屋頂類型,且為五層重檐,中間的屋頂為六角五重檐攢尖頂,兩側為四角五重檐攢尖頂,最邊上兩側為五重檐歇山頂(圖4)。

圖3 程陽八寨風雨橋測繪圖(單位:mm)(作者自繪)

圖4 程陽橋的屋頂類型(作者自繪)

橋面部分是風雨橋的核心功能區(qū)域,由出入口空間、橋廊空間、橋亭空間3個空間組成。大多數(shù)的橋面由欄桿、坐凳、廊柱巧妙地結合實用功能和結構功能,使橋面空間成為多功能的公共場所。

橋跨部分常用簡支木平梁結構和伸臂梁結構。頻安橋、美燒橋、紅軍橋因水系寬度小,直接采用簡支木平梁橋跨結構。而程陽橋、普濟橋、合龍橋采用伸臂梁橋跨結構,即在橋墩上用多層原木構成伸臂從而支撐大梁,使風雨橋跨度增大(圖5)。

橋墩類型多樣,多為石料壘砌,其形態(tài)根據(jù)環(huán)境現(xiàn)狀而異,可分為方形、船形、六邊菱形。程陽橋、普濟橋、合龍橋均采用石料壘砌的六面柱體橋墩,順流和逆流方向為銳角,起到分水的作用,以減輕水流對橋墩造成的沖擊力。紅軍橋、美燒橋和頻安橋設簡支木平梁橋跨架于水岸兩側的橋臺之上,不設橋墩。萬壽橋橋墩多次被洪水沖毀,后無合適材料,故以混凝土為材,是唯一一座采用現(xiàn)代混凝土橋墩的風雨橋。

2.3 風雨橋的裝飾

程陽八寨風雨橋的裝飾精致豐富,屋檐、屋角、屋檐尖、柱礎、枋頭等部位都有雕繪裝飾,其雕塑和紋樣常以富有寓意的動物和植物為原型,具有深刻的象征意蘊和文化內涵,表達對自然萬物和祖先神明敬畏,也是侗族村民的精神寄托。其中最典型灰雕裝飾是“雙龍戲珠”“鰲魚”和“葫蘆”,普濟橋的“雙龍戲珠”雕塑象征著雙龍共同守護村寨;程陽橋的雕塑“鰲魚”民間傳說是鯉魚化龍,寓意祥瑞;“葫蘆”諧音“福祿”,寓意吉祥,常見于侗族建筑攢尖頂(圖6)。

3 程陽八寨風雨橋的形成因素

3.1 選址風水

侗族村寨講究“來龍去脈”和“背山面水”的選址布局觀念。馬安寨的風水最為理想,村寨沿山脈而建且三面環(huán)水,呈山水環(huán)抱之勢,順“龍脈”之氣,得“山水”護佑,保村寨興旺昌盛。風雨橋常位于村落中的“水口”,風水中的“水口”是指一個理想聚居地水流出入口的區(qū)域。程陽八寨中程陽橋、合龍橋、普濟橋和萬壽橋位于村落出水口,起“關鎖風水”之用??梢婏L雨橋的選址是以風水觀念為主導并綜合考慮環(huán)境現(xiàn)狀、村寨布局等多方面因素而得以確定。

3.2 功能需求

風雨橋是同時具有精神功能和實用功能的鄉(xiāng)土公共建筑,其精神功能包括關鎖風水和祭祀祈福功能;實用功能包括通行、行商、休憩和集會功能。首先,風雨橋選址于“水口”并在橋中設立神龕,是村民心中的“風水橋”“福橋”;其次,風雨橋是村寨對外聯(lián)系的入口、對內交通的要道,后逐漸形成具有行商、休憩等實用功能的公共場所(圖7)。

圖7 風雨橋的休憩、行商功能(來源:作者自攝)

風雨橋是同時具有精神功能和實用功能的鄉(xiāng)土公共建筑,其精神功能包括關鎖風水和祭祀祈福功能;實用功能包括通行、行商、休憩和集會功能。從表2中可見程陽橋、普濟橋、合龍橋、萬壽橋除了起到溝通河流兩岸的重要作用外,也具有完善的行商、休憩和集會功能,但更重要的是其在選址和修建時會優(yōu)先考慮選址風水和祭祀祈福的精神功能。頻安橋位于村寨之間,美燒橋和紅軍橋位于農田之間,主要是為滿足村民生產、生活的需求而修建,所以與程陽橋、普濟橋、合龍橋、萬壽橋相比在功能上較為單一,以通行的實用功能為主,一般設立“土地公”的神龕。

表2 程陽八寨風雨橋功能分類表

3.3 宗教信仰

明末清初,為鞏固西南地區(qū)的統(tǒng)治,在文化上采取“同化”政策,促使侗族原始文化與漢族文化相融合,漢族地區(qū)的宗教信仰也隨之傳入侗族地區(qū)。與漢族地區(qū)廊橋“廟橋合一”的形式一樣,大型的侗族風雨橋也是“廟橋合一”的形式[4]。風雨橋作為漢族文化傳播而形成的建筑,不僅體現(xiàn)在其“廟橋合一”的形式上,也體現(xiàn)在內部的廟宇以及神龕中。在程陽八寨中,程陽橋、合龍橋、普濟橋等體量較大且功能較全的風雨橋,一般設立供奉關公、文昌帝君、土地公的神龕(圖8);在體量較小的風雨橋內則一般設立供奉土地公的神龕??梢婏L雨橋并沒有出現(xiàn)薩歲、楊再思等侗族原始宗教中的祖先和民族神,而是以漢族地區(qū)所信奉的神明為主,使其成為具有祠堂、寺廟等功能的祭祀祈福的場所。

圖8 風雨橋供奉關公和土地公的神龕(來源:作者自攝)

3.4 社會結構

侗族村寨是以具有血緣聯(lián)系的“斗”所組成,每個“斗”通過具有農場公社性質的社會組織——“款”及“款”組織制定的“款約”來進行管理。所以在侗族社會結構上體現(xiàn)出較強的凝聚力,不僅使侗族村寨呈現(xiàn)出具有向心性特點的布局形態(tài),也對鄉(xiāng)土公共建筑的修建過程產生深遠的影響。如同其他侗族村寨一樣,程陽八寨風雨橋是侗族村寨的標志性公共建筑,通過“款”組織來商議和動員村民捐工或捐資,凝聚單個或多個村寨的力量來修建和維護風雨橋,使其屹立于河水之上數(shù)百年,并在橋上設立牌匾,以此感謝為修建風雨橋作出貢獻的村民(圖9)。

圖9 風雨橋的捐資獻工牌匾(來源:作者自攝)

4 結束語

風雨橋作為侗族村寨中重要的鄉(xiāng)土公共建筑,不僅有風水、祭祀、祈福的精神功能,也有通行、行商、游憩、集會的實用功能。本文基于程陽八寨風雨橋的田野調查和文獻資料,闡述風雨橋的形制、結構、裝飾;從選址風水、功能需求、宗教信仰和社會結構分析其形成因素。從中可見風雨橋與侗族村寨的風水思想、宗教信仰、社會結構、自然生境、選址布局、傳統(tǒng)習俗都息息相關,體現(xiàn)出侗族人對于自然萬物的理解和沿承數(shù)百年的傳統(tǒng)智慧。

(致謝:感謝桂林理工大學旅游與風景園林學院2015級風景園林專業(yè)的畢郁、梁柱、李爽、蔡健婷和李曉悅同學參加調研。)

參考文獻

[1]三江侗族自治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三江縣志[M].1946年民國版.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2002.

[2]高雷,程麗蓮,高喆.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鼓樓與風雨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6.

[3]蔣燁.中國廊橋建筑與文化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0.

[4]劉洪波.侗族風雨橋建筑與文化[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6.

猜你喜歡
廊橋合龍村寨
基于無應力狀態(tài)法的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主梁合龍方案
新型支承體系多跨矮塔斜拉橋合龍方案研究
連續(xù)剛構橋梁一次性合龍關鍵技術研究
國內鐵路最大跨度連續(xù)剛構梁合龍 中老鐵路:控制性工程阿墨江雙線特大橋合龍
去廊橋找你
鍋巴粥
無蚊村寨丁屋嶺
廊橋文化的匯集地——泰順
風雨廊橋——武夷山馀慶橋
猶記廊橋
武定县| 扬中市| 民乐县| 博野县| 商洛市| 蕉岭县| 乌拉特前旗| 繁峙县| 南充市| 通化县| 巫山县| 石楼县| 莒南县| 松滋市| 桂阳县| 龙州县| 屏山县| 资源县| 宜章县| 古田县| 新邵县| 启东市| 昭苏县| 衡南县| 汉川市| 高阳县| 东乡族自治县| 仁布县| 济源市| 城步| 炎陵县| 台江县| 成武县| 达日县| 长乐市| 拉萨市| 崇文区| 三江| 汕头市| 玉山县| 林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