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加云
摘要:最好的教育就是合適的教育,筆者通過建構“兒童成長小說閱讀課程”,嘗試把選擇權交給學生,讓孩子在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中得到充分的滋養(yǎng),使其的文學素養(yǎng)在小說閱讀課程中得到發(fā)展。
關鍵詞:兒童成長小說;閱讀課程;合適的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5-060-1
中國自古以來就提倡因材施教,當代顧明遠教授也提出最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那么作為城市地區(qū)的一線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在現(xiàn)有班級授課制的基礎上,推動每個孩子合適的教育呢?筆者認為,建構兒童成長小說閱讀課程就是給孩子提供合適的教育,因為這個課程能讓孩子在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中得到充分的滋養(yǎng)。
一、建構兒童成長小說閱讀課程,推動學生合適教育的路徑
1.兒童成長小說閱讀課程,提升學生的人文底蘊
根據(jù)筆者任教的小學高段語文課外閱讀情況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析,學生喜歡讀著名作家創(chuàng)作的兒童成長題材的小說,比如蕭紅的《呼蘭河傳》,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曹文軒的《草房子》等長篇小說,這些小說符合兒童的心性,用少年兒童的眼光來看世界,用少年兒童的口吻來敘述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記載了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作家自己的童年故事和童年觀察,故能引起高段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思考文本所表達的不同年代的不同社會背景,感悟不同人生的不同命運,提升學生的悲憫情懷。
2.兒童成長小說閱讀課程,發(fā)展學生的情感思維能力
小說最重要的魅力在于它所能調動的想象力,小說中描繪的場景、人物形象和情感狀態(tài)都可以躍然紙外,激發(fā)學生充沛的情感,但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想象力與書里描繪的場景發(fā)生互動,并且因而和作者也產生想象的連接。三部長篇小說,有著共同的特質,他們都是自傳色彩的小說,作家隱藏在文本背后,都通過詩意的表達,追尋一種安寧、愉悅的俗世溫情,讓學生引起共鳴。
3.兒童成長小說閱讀課程,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作為小學高段學生,如何閱讀一本長篇小說?建構兒童小學閱讀課程,第一輪是按著文本先后,邊讀邊問題討論,學生依次主講,依次交流,提出問題,組織討論。第二輪是心得交流,主要是談閱讀三本書的心得體會和對有關問題的思考。第三輪是讀小說,說作者。第四輪小說讀人,每個學生重點解讀小說中的一個人物。
二、建構小說閱讀課程,以生為本,推動學生合適教育的措施
建構不同的課程,促進每個孩子的個性化教育。把選擇權還給學生,通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把學生的身心、體力和腦力得到充分發(fā)揮出來。
1.關注背景和風俗特色等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城南舊事》中,林海音用了很多筆墨描寫回憶了老北平的風俗白相,高年段的學生閱讀這本小說更多關注的是小說情節(jié)和小說人物形象,而對林海音描寫的北平記憶關注較少,因為他們缺乏對當時北平歷史社會背景的了解,于是我讓學生小組合作,調查搜集文中所描寫的具有北平特色的景點和風俗,學生調查了《城南舊事》中熱鬧的京味風俗畫。火炕、雞毛撣子、毛驢、洋車、煤油燈、做小買賣的吆喝聲,以物換物的購買方式,公用的水井,虎坊橋的燈會,城南游藝場的喧鬧,這些充滿生活氣息的綜合實踐,讓學生的小說閱讀走向深入。
2.多種閱讀匯報方式,讓學生在體驗中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自己
閱讀小說時,讓學生自己來學習,自己來組織活動,把時間空出來,讓他自己去學習,自主地學習。
(1)寫讀后感,直接談閱讀的初步感受。
(2)設計完成閱讀表格,用自己的話去提煉情節(jié)信息。
(3)先看文本,然后對文本看電影,看完之后思考主題問題。
(4)以“演”代講,不必聽教師分析講解,學生自己挖掘感悟。
(5)比較學習,比較其中小人物的命運,進而了解那個時代,小說的思想內涵蘊含其中。
(6)走往蘇州博物館,充分了解博物館的構造和方位后,讓學生模仿《呼蘭河傳》的寫法,介紹蘇州博物館的格局。
(7)做大數(shù)據(jù)研究,統(tǒng)計文本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詞語,分析出作者寫作內容的特色。
三、建構兒童成長小說閱讀課程,推動學生合適教育面臨的問題
筆者希望,通過課程讓學生變成具有鮮活生命的現(xiàn)實中的每一個人,讓我們的孩子真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但是我在實施中也面臨很多問題,有學生因為學習壓力,參與閱讀課程的態(tài)度有些敷衍,課后的綜合實踐活動能力比較弱,部分父母觀念比較落后,他們只關注成績,而不愿意孩子花大量時間去調查實踐寫研究報告。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筆者將繼續(xù)努力,設計更綜合性更貼近學生生活課程內容體系,希望學生在參與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獲,為人生奠定溫情脈脈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姜超英.論曹文軒小說的“成長”內核[D].2011年沈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燕秀麗.近三十年中國兒童成長小說論[D].2010年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呂惠.秦文君少年小說研究[D].2010年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4]徐秀明.20世紀中國成長小說研究[D].2007年上海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5]魏曉平.文化體驗和審美想象——論特定地域文化中的蕭紅小說[D].2007年天津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