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淋宵 石徑
摘 要:“止”是中醫(yī)治法術語中的常見動詞,其譯法多樣,各詞典標準不一。研究借用美國當代語料庫,從搭配的角度對“止痛”的譯法展開分析,考證其英譯選詞的準確性,為最佳選詞尋找實證依據。研究以搭配頻數(shù)和互信息值作為參考標準,遴選出“止”的參考譯法。
關鍵詞:中醫(yī)術語,翻譯,搭配
中圖分類號:H315.9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8.02.006
Abstract: Being one of the frequently occured verbs am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erms, it has many different English translations in different dictionaries. Taking “zhito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zh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ocation by using the 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 The accuracy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s has been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an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recommended verb translations. Two parameters, frequencies and mutual information, are applied to select the best translations of “zhi”.
Keywords: TCM term, translation, collocation
引 言
中醫(yī)治法中使用大量的特色動詞來表達中醫(yī)的治療理念,“止”是常見動詞之一,常見搭配很多,如行氣止痛、宣肺止咳、涼血止血、溫中止嘔等。其對應英譯不僅譯法多樣,而且在不同詞典中差異很大。例如,“止咳”在《中醫(yī)基本名詞術語中英對照國際標準》[1]《WHO西太平洋地區(qū)傳統(tǒng)醫(y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2]《中醫(yī)藥常用名詞術語英譯》[3]中分別譯為relieve cough、suppress cough、stop cough。是否在這些英譯動詞中有最佳選譯?而又如何確定最佳選詞,以讓譯文更加準確和地道?本研究旨在借用大型語料庫,從詞語搭配的視角,初步探析“止”的不同譯法,希望為中醫(yī)術語動詞的英譯提供一定啟示。
一 研究設計、主要步驟及方法
筆者選擇《中醫(yī)基本名詞術語中英對照國際標準》[1]《WHO西太平洋地區(qū)傳統(tǒng)醫(y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2]《中醫(yī)藥常用名詞術語英譯》[3]《漢英中醫(yī)藥學詞典》[4]《英漢漢英中醫(yī)詞典》[5]《簡明漢英中醫(yī)詞典》[6]《新漢英中醫(yī)學詞典》[7]共7部中醫(yī)英語常用詞典,提取包含“止”的詞條,整理其譯法并總結常見的搭配。發(fā)現(xiàn)“止”的譯法有8種之多,包括stop、relieve、check、arrest、suppress、alleviate、quench、stanch。而與其常見搭配詞的英譯基本統(tǒng)一,見表1。由于這些搭配詞多屬疾病癥狀、生理變化,其內涵與西醫(yī)基本一致,因此借用了西醫(yī)的詞匯。很多中醫(yī)翻譯學者在談論中醫(yī)翻譯時也強調詞義對應性[8]、名詞術語與英語的自然對應性[9]、采用西醫(yī)概念進行對譯[10]等。
鑒于與“止”的搭配名詞的譯法基本統(tǒng)一,筆者嘗試利用這些搭配詞來確定最佳動詞譯法。詞語搭配研究之父弗斯(Firth)曾說,詞的意義從與它結伴同現(xiàn)的詞中體現(xiàn)[11]。由此可見詞與詞之HT間存在著潛在關聯(lián)。中醫(yī)翻譯也要考慮詞的搭配性和語義關聯(lián)性[8]。互信息值(MI value)可用于測量詞語間的搭配強度,計算一個詞在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頻數(shù)所能提供的關于另一個詞出現(xiàn)的概率信息。克里爾(Clear)曾用下述例子說明MI值的原理:在一個1000萬詞的語料庫中,詞形kin出現(xiàn)了10次。這意味著kin在該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概率是0.000 001。但是,還是在這個語料庫中,如果詞形kith出現(xiàn)了5次,而且在5個實例中,kin總是出現(xiàn)在kith之后(Kith and Kin)。那么,當我們看到kith時,我們就有0.5的概率看到kin。這樣,kith的出現(xiàn)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來揭示kin的出現(xiàn)[11]。MI值的差異表明詞語搭配強度的不同。MI值越大,說明兩個詞之間搭配強度越高。當MI ≥3時表明該詞與節(jié)點詞之間有較強的搭配力,視作強搭配詞[12]。因此,語料庫工具能為詞語搭配研究提供更強有力的證據支持,能對詞語搭配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和描述。
因目前尚無大型醫(yī)學英語語料庫可用,研究選用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以“止”的搭配詞為節(jié)點詞,跨距±5,在線檢索全部實義動詞。人工篩選出與中醫(yī)動詞術語“止”含義相近的全部動詞詞條。對動詞含義及其與表1搭配詞的索引行進行分析,確定最佳譯法。下文以“止痛”為例,進行研究呈現(xiàn)。
二 “止”的中醫(yī)內涵
查閱《辭?!贰豆艥h語字典》《新華字典》《中醫(yī)大辭典》,總結中醫(yī)“止”的含義,見表2。
三 “止痛”中“止”的譯法探析
(一)“止痛”中“止”的檢索結果
以pain為節(jié)點詞,在線檢索出所有與其搭配的實義動詞,人工篩選出與上述“止”字中醫(yī)內涵“減輕、緩解、使停住”相近的所有詞匯,見表3,按搭配頻數(shù)高低排序,頻數(shù)越高表示搭配越常見。表3中詞條用動詞原形詞顯示。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便于研究者分析,已經對檢索詞與其他詞匯的MI值自動計算出來。
從表3可知,與pain搭配頻數(shù)高的動詞,其MI值并不一定高。MI≥3時,表示該動詞與pain有較強搭配力,為顯著搭配。動詞reduce和stop雖然共現(xiàn)頻數(shù)高,但其MI<3,表示與pain無較強搭配,吸引力不強。由于MI值和搭配頻數(shù)可以作為譯法選詞的參考,從搭配詞pain來尋找與中醫(yī)“止痛”意義最匹配的動詞。因此在選擇“止痛”中“止”的譯法時,可以排除MI<3的詞匯,優(yōu)先考慮relieve、ease、alleviate、subside,其次為lessen、soothe。
(二)“止痛”中“止”的英文釋義
為進一步求證MI值較高的英文動詞與其中醫(yī)含義的準確性,筆者對MI≥3的動詞釋義進行考證,見表4。釋義來自《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13]《柯林斯高階英漢雙解學習詞典》[14]《道蘭氏醫(yī)學詞典》[15]。結果發(fā)現(xiàn),這些動詞確實含有“緩解、減輕疼痛”之意,但并不能單根據詞典來確定最佳譯法,上述語料庫工具可以彌補不足,為選擇最佳譯法提供實證支持。
(三)“止痛”的譯法結構
筆者對“止痛”的譯法結構從類聯(lián)接的角度進行了探析。類聯(lián)接是指與詞的使用直接相關的語法范疇或語法詞建立起來的語法型式[16]。類聯(lián)接是詞語搭配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對“止痛”的典型類聯(lián)接模式進行分析,有助于客觀地描述詞語的搭配行為,可對翻譯起到借鑒作用。研究對優(yōu)選動詞relieve、ease、alleviate、subside的所有索引行進行分析,總結出其與pain搭配時的典型結構,見表5。
從表5可知,不同動詞在主要句型搭配上略有差異。動詞ease多使用ease the pain (of/in) 和ease sbs pain這兩種結構,而relieve和alleviate用法差異不大,前三種結構都是常見使用形式。動詞subside在搭配上絕大部分是pain作為主語出現(xiàn),因此不能硬套動詞,需要注意詞的典型搭配結構。參照上述不同的類聯(lián)接結構,在翻譯“止痛”時,可以根據上下文靈活選擇搭配形式,還可以交互使用,豐富譯文的句型結構。
四 “止”的譯法總結
按與上述“止痛”相似的研究步驟,對其他常見“止”的搭配進行檢索、統(tǒng)計與分析,總結出表6中 “止”的譯法參考。另外,由于在很多詞典中使用check和arrest來翻譯止汗、止嘔、止瀉等,筆者對這兩個詞也進行了相應的檢索和分析,結果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表示減輕出汗或停止嘔吐、泄瀉等用法和例句,而更常用于其他語義。因此,在翻譯止汗、止嘔、止瀉等短語時,可以優(yōu)先考慮其他動詞。
五 結 語
隨著對中醫(yī)翻譯研究的深入,中醫(yī)名詞術語翻譯已經取得很大進步,研究焦點逐漸轉入其他方面,而在中醫(yī)動詞術語翻譯上尚有進一步探討的空間。中醫(yī)動詞內涵豐富,選詞多樣,不能簡單采取類似名詞一對一固定的翻譯方法,而要根據后接的具體賓語,來確定最為準確和地道的譯法。而語料庫作為大型語言研究工具,內涵豐富的真實語言材料,可為中醫(yī)動詞翻譯提供便利,以找到更可靠的實證依據,推動中醫(yī)翻譯工作前進。
參考文獻
[1] 李振吉. 中醫(yī)基本名詞術語中英對照國際標準[S].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8.
[2]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研究所.WHO西太平洋地區(qū)傳統(tǒng)醫(y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S]. 北京: 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 2009.
[3] 謝竹藩. 中醫(yī)藥常用名詞術語英譯[M]. 北京: 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2004.
[4] 龍致賢. 漢英中醫(yī)藥學詞典[M]. 北京: 中醫(yī)古籍出版社, 1994.
[5] 魏乃杰. 英漢漢英中醫(yī)詞典[M]. 長沙: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
[6] 李照國. 簡明漢英中醫(yī)詞典[M]. 上海: 上??茖W技術出版社, 2002.
[7] 方廷鈺. 新漢英中醫(yī)學詞典[M]. 北京: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03.
[8] 方廷鈺. 中醫(yī)翻譯探討[G]//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藥優(yōu)秀論文選:上冊, 2009: 317-322.
[9] 李照國.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談談中醫(yī)名詞術語英譯的原則問題[J]. 中西醫(yī)結合學報, 2004, 2(6): 474-476.
[10] 何紅斌. 中醫(yī)翻譯的原則與策略探討[J].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05, 22(2): 160-163.
[11] 衛(wèi)乃興. 基于語料庫和語料庫驅動的詞語搭配研究[J]. 當代語言學, 2002, 4(2): 101-114.
[12] 梁茂成, 李文中, 許家金. 語料庫應用教程[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0: 96.
[13] Hornby A S.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M]. 7版.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9.
[14] Sinclair J. 柯林斯高階英漢雙解學習詞典[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1.
[15] Anderson M D. 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M]. Philadelphia:Elsevier Saunders, 2012.
[16] 濮建忠. 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類聯(lián)接、搭配及詞塊[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3(6): 438-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