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陽
摘要:儒家應該面對過去對男女平等方面的缺失,利用其豐富的哲學資源,在擯棄“男尊女卑”和“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的同時繼承“男女有別”的原則,通過對“陰陽”概念做關聯(lián)性而非性質屬性的解讀,建立儒家的陰陽和諧、男女平等觀。
關鍵詞:儒家;男女;陰陽;平等
男女平等問題在當代既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充滿挑戰(zhàn)性的實踐問題。它同時也是一個任何有生命力的哲學體系不可回避的問題。儒家哲學必須對男女平等問題發(fā)展出一套完整而能立得住腳的說法。本文主張繼承“男女有別”的原則,通過對“陰陽”概念做關聯(lián)性的解讀,提倡一種儒家的陰陽和諧、男女平等觀。
毋庸諱言,過去儒家主流傳統(tǒng)思想并不主張男女平等。這種不平等的思想在歷史上是否有其合理性是可以討論的。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男人對家庭的相對重要性超過女人也許有其歷史的社會根據(jù)。但是,把女性僅僅看作是為男性服務的工具則永遠是錯誤的。歧視女性當然不是儒家的專利。原始儒家思想家繼承了早先的社會偏見,在后來很長時間又持續(xù)、甚至加深了這些偏見。我們不能否認儒家在長期的歷史中對女性的歧視態(tài)度。如果我們認為儒家傳統(tǒng)是中國歷史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我們就不得不接受儒家在歧視女性方面的歷史責任。
然而,作為一種哲學,儒家擁有主張和提倡男女平等理念的豐富的思想資源。哲學是思想傳統(tǒng)里面比較深層的部分。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可以有不同的具體體現(xiàn)。哲學思想在一定歷史時期在社會里的具體體現(xiàn)又可以反過來影響我們對哲學內容的理解,甚至影響哲學內容的調整。從哲學的角度看,首先,早期儒家思想家“人人可以為舜堯”和“有教無類”的思想可以包括女性,中國過去有“女君子”之說。這一方面說明,在以男人為主體的社會里,作為人生的道德形象的模型的“君子”是男人。另一方面,也明確表明女人同樣可以實現(xiàn)高尚的道德人生。其次,儒家思想家關于“陰陽”哲學也是男女平等思想的重要根據(jù)。如果我們對“陰陽”二性做全面的關聯(lián)性理解,把二者的平衡互動的關系體現(xiàn)到男女兩性的社會關系上,我們就不難從“陰陽”的關系中推出男女平等的關系。最后,儒家倫理哲學與當代女性關愛倫理學有著重要的一致性。兩者都主張道德行為者的社會關系性,都主張道德行為者不是超越社會關系的抽象的個人。而且,在重視人的具體社會性的基礎上,二者都有關于“愛有差等”的思想。如果女性主義的關愛倫理學可以體現(xiàn)并推進男女平等,與關愛倫理學有著深層理論相似性的儒家倫理學也完全可以體現(xiàn)并推進男女平等。
現(xiàn)今社會已經(jīng)普遍接受了男女社會平等的概念。儒家接受男女平等的理念,認為男女在政治、經(jīng)濟、教育、社會活動等方面應該平等。當然,在具體實行這種理念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平衡,不到位的地方。或者說,現(xiàn)今男女兩性的社會平等的主要任務是如何把理念付諸實踐的問題。在國內,我們有關于男女工作機會平等的法律,但是在實際就業(yè)時,雇人單位往往更偏向雇用男性。再比如,國內哲學界的女性學者,尤其是高層次的女性學者比較少。我20世紀80年代中期剛到美國時,美國哲學年會上的女性學者也不多,現(xiàn)在則大有改善。至少在這方面,美國哲學界已經(jīng)做了很多工作。在美國過去的二三十年里,女性主義哲學是顯學。在國內研究的人則很少,不受重視。在美國以至整個西方世界,一流哲學家必須回應女性主義哲學的批評和挑戰(zhàn)。跟他們相比,至少在這方面我們國內尚需反思。有鑒于此,本文希望國內的儒學界能起到帶頭作用。如果說我們古代的先行者在這方面做的不好,有虧欠女性之處,當今的儒家學者是不是應該做的更好、更多,補償歷史上的虧欠呢?我覺得是應該的。希望已經(jīng)有建樹又有影響力的儒家學者,能為年輕的學者,尤其是年輕的女學者,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和更有利于事業(yè)成功的條件。這也算是一種“從我做起”吧!
目前來看,男女平等的討論主要集中在社會領域,而對家庭內部夫婦的平等問題的討論相對薄弱的。從現(xiàn)代儒家的角度看,夫婦之間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在這方面,國內外的儒家學者已經(jīng)做了一些有益的討論?。我們應該進一步討論有關問題,以便能發(fā)展出一套現(xiàn)代儒家的合理的夫婦關系的理論。西方女性主義在什么是合理的夫婦關系方面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些極端的女性主義者主張取消家庭(比如Claudia Card)。她們認為,只要家庭和婚姻存在一天,男女不平等就會持續(xù)下去。大部分女性主義哲學家不接受這么極端的觀點。當代儒家也不應該接受這樣的觀念。家庭在儒家思想傳統(tǒng)中占據(jù)一個中心的位置。家庭的形式可以隨時代的發(fā)展而改變,但是,家庭本身仍然是儒家思想的基石。那么,在家庭內部,儒家應該主張什么樣的男女平等,尤其是夫婦平等的模式呢?
傳統(tǒng)儒家關于男女關系的論述主要可以歸結為“男女有別”“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三個方面。其實,即使在古代,“男尊女卑”的觀念也只有有限的實行空間。在母子之間,一般不能說子尊母卑。盡管主張“陽尊陰卑”的董仲舒說“丈夫雖賤皆為陽,婦人雖貴皆為陰”(《春秋繁露·陽尊陰卑》),在女主人和男仆人之間,實際上并非前者卑而后者尊。無論如何,我們今天不能再接受“男尊女卑”的理念,而應該以“男女同尊”的理念取而代之。在農耕社會,“男主外,女主內”曾經(jīng)有其歷史根據(jù)和實際作用。但是,這種觀念明顯已經(jīng)不再適用。在現(xiàn)代社會,男人和女人都有能力主內,也都有能力主外。內外的區(qū)別不再是性別分工的根據(jù)。那么,傳統(tǒng)儒家關于“男女有別”的理念是不是也過時了?西方女性主義哲學家對在保持家庭和婚姻的前提下,如何實現(xiàn)男女平等,持不同的看法。有些人主張取消人們的社會性別,以實現(xiàn)男女完全平等。社會性別(gender)指一個社會對人們在生理性別(sex)基礎之上的對于人們的個人特點和社會角色分功的定位。中國古代關于“淑女”和“女德”的理念即是社會性別的理念。相比而言,醫(yī)院的“婦科”則主要體現(xiàn)一個生理性別的概念。有些當代女性主義學者(比如Susan Okin)主張建立無社會性別的(genderless)社會。他們主張,當今社會的男女平等應該是無條件的絕對平等,或者說是“無別”的平等,男女之間應該平均分工(equal share)。我認為,儒家不應該接受這種觀點。只要存在男女的生理性別,只要這種區(qū)別涉及人們的社會角色,“男女有別”應該是有根據(jù)的。問題是怎么定界二者之間的“別”。什么樣的“別”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從儒家的觀點看,男女兩性之間的關系說到底應該是一種和諧的關系,不是誰勝過誰的關系。儒家講的和,不是一種簡單的一方符合另一方或者雙方的一致性的關系。儒家主張“和而不同”。古人晏子說明了“同則不繼”(史伯語)的道理:“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笨梢哉f,Susan Okin等西方學者主張的無區(qū)別的男女平均分工可能會有助于男女平等,但是其結果則是“同則不繼”,甚至傷害女性。儒家主張的“男女有別”可以避免“同則不繼”的問題,但是也帶有不平等的危險。當代儒家的挑戰(zhàn)之一,是如何在堅持“男女有別”的同時避免男女不平等。我認為,在這方面儒家可以利用“陰陽”哲學的機制,實現(xiàn)男女不同而和諧相處的目標。
首先,《易經(jīng)·系辭》中有“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即“陰陽”不同而“繼”而“和”,以至“善”。在這樣一個總的指導原則之下,我們可以對“陰陽”思想做比以往更合理的更有利于男女和諧的解釋?!兑捉?jīng)·睽卦·彖》中提到:“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這里,無論是“二女同居”還是“二男同居”(原話用“二女”也許反映了當時歧視女性的偏見),不能直接解讀為兩個女的或者兩個男的住在一起。它說的是“同則不繼”的困難?!安煌小敝覆荒芎拖嗵?。只有這樣理解,我們才可以解釋接下來的話:男女之不同才有其志相通,萬物之不同才可以相聚為伍。只有相通相聚才能有和諧相處?!瓣庩枴钡脑瓌t是以“有別”為前提的。
其次,我們必須放棄“陽尊陰卑”的思想。在歷史上,有思想家用“陽尊陰卑”來論證“男尊女卑”的思想。董仲舒即是一個典型。他明確主張“陽尊陰卑”,又說:“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之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春秋繁露·基義》)。所以,其結論就是“男尊女卑”?!澳凶鹋啊眲t是“三從”等一系列壓迫和歧視婦女的偏見的理論基礎。但是,“陽尊陰卑”的說法本身經(jīng)不住推敲。“陰陽”的表述,包括“一陰一陽”的表述,把“陰”置于“陽”之前。雖然我們不能從“陰先陽后”而得出“陰尊陽卑”的結論,但是似乎至少并不表示“陽尊陰卑”?!饵S帝內經(jīng)·素問》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陽予之正,陰為之主?!边@里,兩者的關系是“正”與“主”的關系,不是“尊”與“卑”的關系。
再次,傳統(tǒng)上把“陰”和“女”直接劃為一類,把“陽”與“男”直接劃為另一類的做法也過于武斷,經(jīng)不住推敲?!澳信笔顷P于(性別)性質屬性的概念?!瓣庩枴眲t是關聯(lián)性屬性的概念。性質屬性隸屬作為實體的個體事物本身。比如,某人是男還是女,是此人個人的性質,與外人無關。關聯(lián)性屬性則必須在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中得到體現(xiàn)和確定。一個人相對于其父親而言是“陰”,相對于其兒子而言則是“陽”。但是,無論作為兒子還是作為父親,他都是男的。這說明他的關聯(lián)性屬性隨著他所處的關系而變化,而他的性質屬性則不受影響。即使現(xiàn)在的醫(yī)療技術可以為他變性,那還是他自身的性質屬性,不是與他人的關聯(lián)屬性?!瓣庩枴钡年P聯(lián)性屬性則不同。古人有“陰陽易位”(《楚辭·九章·涉江》)之說。即陰和陽交換位置。比如,當君弱臣強時,君為臣所制,形成“陰陽易位”。我們可以對這種“陰陽易位”做兩種解讀。第一種是,君為陽,臣為陰,本應君制臣;當臣制君時,則形成了“陰”制“陽”的局面。第二種解讀則是,君本為陽,臣本為陰,但是當臣制君時,則形成了臣為“陽”君為“陰”的局面。第一種解讀對關聯(lián)性的“陰陽”做了性質屬性的解讀。為君的總是“陽”,為臣的總是“陰”。就像有些人認為火總是“陽”,水總是“陰”一樣。而第二種解讀則對“陰陽”做關聯(lián)性的解讀。按照關聯(lián)性的解讀,任何事物本身無所謂“陰陽”;某事物是“陰”抑或是“陽”取決于跟該事物相關聯(lián)的雙方關系。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主流是關聯(lián)性的哲學,不是實體性的哲學。我們應該對“陰陽”做關聯(lián)性的解讀。
當前國內的所謂“剩女”現(xiàn)象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陰陽”做性質屬性的解讀而造成的誤區(qū)。有些人認為,在家里,男的必須而且只能是“陽”,女的必須而且只能是“陰”。由此而來,高學位、高成就的女人只能配給有更高學歷、更高成就的男人。否則就是“陰盛陽衰”。但是,這種“陰陽”觀是不對的。如果我們對夫妻之間的“陰陽”關系做關聯(lián)性的解讀,就不應該說,在家庭內男方總是也只能是“陽”,而女方總是也只能是“陰”。而應該說,誰在家庭生活的某個方面為“主”,誰就是那個方面的“陽”,另一方在那個方面就是“陰”。按照這種關聯(lián)性的解讀,即使在過去“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里,也不意味著男方總是代表“陽”;女方總是代表“陰”。而是應該理解為,對“外”時是男為“陽”,女為“陰”;對“內”時則是女為“陽”,男為“陰”。今天,雖然“男主外,女主內”作為一種普遍的家庭分工模式已經(jīng)不再適用,這并不妨礙我們對夫妻之間的“陰陽”關系做關聯(lián)性的解讀,接受“陰陽易位”的原則,不再把女跟“陰”總綁在一起,也不再把男跟“陽”總綁在一起。也就是說,夫婦之間,并非簡單的以男為“陽”,以女為“陰”。在家庭生活的某些方面,男方為主,即男為“陽”,女為“陰”;在另一些方面,女為主,即女為“陽”,男為“陰”。比如,如果家里的女方是幼兒教師,她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可以是家里的“陽”,男方為“陰”。如果男方是廚師,他在家里的烹調方面是家里的“陽”,女方為“陰”?!瓣庩栆孜弧笨梢詭椭覀儽苊狻澳信袆e”可能帶來的男女不平等。當然,在一些方面也許一時分不出強弱“陰陽”。但是那并不影響我們這里提倡的“男女有別”和“陰陽易位”的總體的原則。在一般情況下,儒家的這種原則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當代有關男女平等的種種挑戰(zhàn)。
總之,儒家傳統(tǒng)有歧視女性的思想,在歷史上也參與了歧視女性的活動。但是儒家哲學里也有支持男女平等的思想資源。當代的儒家思想者應該也可以發(fā)掘這方面的資源,發(fā)展出一套完整的有說服力和實踐可行性的理論。通過重新解釋“陰陽”哲學,儒家可以在主張男女平等的同時繼續(xù)堅持傳統(tǒng)中的“男女有別”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