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平
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再次有張玉清等全國政協(xié)委員呼吁“把體育列入高考科目”。2007年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學生體質健康,“體育入高考”也一直是兩會的熱門話題,但10多年來,體育似乎陷入了“說起來重要,考起來不要”的泥潭。
2014年9月《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的正式發(fā)布,標志著中國新一輪高考改革駛入快車道。截至2017年9月,先期試點的上海市、浙江省已經(jīng)完成了一個改革周期,第2批北京、天津、山東、海南4?。ㄊ校┑母母镌圏c也已經(jīng)啟動。按照《實施意見》的時間節(jié)點,目前全國31個省市的高考改革方案都已經(jīng)陸續(xù)向社會公布,從公布的情況看,似乎與體育沒有什么關系,體育被31個省(市)齊刷刷地排除在“高考科目”之外,這與近幾年黨和國家密集出臺強化學校體育增強學生體質的有關文件的重視程度,形成明顯的反差,個中原因耐人尋味,值得深思。
一、是國家政策不允許嗎?
《實施意見》規(guī)定:“考生總成績由統(tǒng)一高考的語文、數(shù)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保持統(tǒng)一高考的語文、數(shù)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2次考試機會。計入總成績的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jù)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敝档米⒁獾氖牵啊锏取焙竺鏇]有“6門”二字。
2個“3個科目”,即全國統(tǒng)一采用“3+3”模式。第1個“3”指語文、數(shù)學、外語3門必考,其他科目不可以成為“必考”;第2個“3”指在“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科目”中任選3門。2014年12月出臺的《教育部關于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指出,《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所設定的科目均列入學業(yè)水平考試范圍,即語文、數(shù)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14門均為選考科目。準確地說,結合《實施意見》語數(shù)外3門已經(jīng)“必考”,余下的11門都有資格進入“選考”科目。因此,選考科目的范圍并不是僅限于一些媒體和專家誤導的傳統(tǒng)的文理6科。體育成為“必考”科目的可能性暫時沒有了,但在政策層面上體育成為“選考”科目的通道并沒有堵死。其實,國家高考早就沒有年齡限制了,如果必考,豈不是有可能讓那些堅持高考的老頭老太也要必考“體育”?因此,體育入高考,只能是“選考”。
2014年12月26日《中國青年報》刊文證實,該報記者曾征詢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相關負責人員,該負責人向記者確認《實施意見》沒有限定高考選考科目的范圍就是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和生物6門,各省(區(qū)、市)可以根據(jù)本地實際情況,劃定除上述6門課程之外其他可以進入高考選考范圍的科目。換言之,除了傳統(tǒng)的“物化生史地政”6門科目外,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也可列為高考選考科目。浙江省率先實行“7選3”模式,將“技術”列為高考的選考科目之一,就是很好的案例(“技術”納入選考,其實考的還是智育),而且也是合規(guī)的。既然如此,那體育為什么不能成為高考“選考科目”呢?
就3門選考科目而言,為什么除了浙江突破“等”字是“7選3”,而其他30個省市都是按部就班地與上海一樣“6選3”呢?“6選3”與《實施意見》出臺前的3門文科大綜合、3門理科大綜合相比,科目和數(shù)量都沒有變化,只是不分文理可以重新組合罷了,是新瓶裝舊酒。
二、是實際操作有難度嗎?
將體育納入升學考試范疇,自20世紀70年代末的上海崇明中學體育中考試點,到現(xiàn)今在全國全面施行已有40年。體育中考在考試組織、項目設置、評價標準等操作層面上逐漸規(guī)范化,積累了較為成熟的體育考試經(jīng)驗和智慧,顯然體育中考已被社會廣泛認可。
體育中考涵蓋所有初三學生,既然所有初三學生的中考都能夠考體育,為什么高考就不能把體育列入選考范疇呢?既然體育中考在全國推廣,那么體育考試實際上就不存在操作難度的問題。因此,高考選考體育,并非難操作。
2017年12月,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司長王登峰在《中國教育報》上刊文指出,要積極探索體育、美育列入高考錄取總分或者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做法。早在2014年王登峰司長就透露,待中考體育加試制度愈加成熟、科學、客觀后,可為高考體育測試提供參考,高考中,體育成績也將成為人才選拔的重要標準。相對而言,如果高考選考體育,比起體育中考,由于在參考人數(shù)上大為減少,人力物力需求上大為降低,在組織實施上,就能更加靈活地操作,高考體育完全可以借鑒體育中考的模式。
三、是社會輿論不認可嗎?
面對學生體質不強、運動不足、眼睛不亮(近視)的客觀事實以及智商很高、情商不低、動商缺乏的普遍現(xiàn)象,社會上一直有將體育納入高考的呼聲。例如:
2006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xié)委員馮世良就提出了“高考增加體育考試”的建議。
2012年全國兩會期間,北京體育大學校長楊樺代表教科文衛(wèi)體委員作了題目是《增強青少年體質刻不容緩》的發(fā)言。楊樺建議:在現(xiàn)行升學考試制度下,進一步加大體育課的比重,確保學生每天1節(jié)體育課,落實“每天鍛煉1小時”;把體育作為“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并與語、數(shù)、外等必考科目同分值。
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明確表態(tài),支持“體育進高考”?!斑@個必須是強制性的,而且要注意監(jiān)督檢查,中央7號文件不能再淪為一紙空文?!薄坝斜匾脑挘屹澇稍诟呖贾屑尤塍w能測試,強制讓學生加強體育鍛煉?!?/p>
2014年廣東省兩會期間,九三學社廣東省委認為,整個社會對青少年的體質下降缺乏有效的應對,建議將體育納入高考,增強青少年體質的長效路徑。
2015年江蘇省兩會期間,省政協(xié)委員、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院長丁沃沃教授建議,將體育納入高考“選考”科目。丁沃沃還明確表示,“如果將體育納入選考,同等情況下,我可能會傾向于選擇考體育的學生”。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xié)委員張玉清再次提出“把體育列入高考科目”。
許多例子,不勝枚舉……
當然,體育納入高考科目,社會輿論也有從應試的角度提出質疑聲,但正如鐘南山院士所言:青少年體質事關民族的未來,對此重視到多高程度都不為過。學校體育專家、北京師范大學毛振明教授提出:體育進高考絕非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萬全之計,卻是在當前中國國情和教育環(huán)境下,改變學校體育弱勢地位,扭轉已到危險邊緣的學生體質狀況的有效辦法,是以毒攻毒!
四、是政府部門缺擔當嗎?
政府部門既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政策的實施者,還是政策執(zhí)行的監(jiān)督者?!秾嵤┮庖姟冯m沒有堵住選考體育的路,但是在執(zhí)行層面并沒有實現(xiàn)質的突破,全國31個省市沒有一個將“體育”納入高考選考科目。
在中國,高考指揮棒對學校、學生和家長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在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方面,教育部門出臺的各項文件再多,都不如“體育進高考”這一項措施管用。盡管什么“學生體質下降”一票否決、不能評優(yōu)、體育不合格不能畢業(yè)等強硬詞語充斥于各種文件,但據(jù)筆者了解,全國也沒有哪個校長因為不重視體育而被問責,也沒有哪個學生因為體質測試低于50分而不畢業(yè),更沒有哪個家長因為不讓學生體育鍛煉而受到譴責……原因何在?高考不考體育也!
五、體育納入高考選考意義何在?
2013年11月12日,以問題倒逼改革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歷史性地把學校體育寫入黨和國家重大改革決定,體現(xiàn)了強化學校體育的決心。國家如此重視學校體育和學生體質健康,體育理所應當在高考改革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將體育納入高考選考科目,將是歷史性的突破,具有重要意義。
體育成為選考科目,是教育公平的體現(xiàn)。如果體育是必考科目,確實阻力會很大,學生的運動天賦和潛能(動商)因人而異,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看似公平其實欠科學。目前中國的學生,智商都很高,情商也不低,缺的就是動商。既然大家認可物理、歷史等文化課方面的特長,為什么不認可體育的特長呢?只有將體育納入選考科目,才能更公平。選不選體育,與選不選物理、歷史等學科一樣,學生自有考量。
體育成為選考科目,可以扭轉“唯分數(shù)論”。體育成為選考,并不是人人都選體育,提高體育成績也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選擇考體育不等于不學習其他科目,不選考體育不等于不上體育課、不參加體質測試。體育不需要搞特殊,只要將體育特長與其他學科特長一視同仁,為擅長體育的學生提供一個高考“選科”的機會,讓體育真正成為德智體培養(yǎng)人才、德智體選拔人才的一個“籌碼”,才可真正扭轉“唯分數(shù)論影響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傾向。
體育成為選考科目,不會增加學生負擔。高考備考,實際上是一種題海戰(zhàn)術,如果學生在選考時選了體育,那么他就可以減少這種題海戰(zhàn)術時間,相應地增加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通常情況下,花在體育上的時間比花在其他任何一門文化科目的時間要少得多,這樣的一減一增,有助于緩解備考壓力,提高其他2門選課的學習效率。這也正符合高考改革減輕學生負擔的基本要義。
體育成為選考科目,促進體育回歸教育。當下愈演愈烈的應試教育和“唯分數(shù)”的升學評價體系,使得學校體育長期存在退化、淡化、弱化、邊緣化的問題。社會對體育有偏見,對學校體育價值的認識有偏差,在這樣的情況下,讓體育變成生活方式有些困難,讓學生形成鍛煉習慣更是難上加難。沒有體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100多年前毛澤東就指出:“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無體無德智也?!辈淘嘁舱f:“完全人格,首在體育?!庇酶呖歼@根指揮棒,使體育回歸教育,使學生真正實現(xiàn)德智體全面發(fā)展。
六、體育納入高考選考考什么?
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司長王登峰認為,現(xiàn)行的體育考試制度中,更多側重考量學生體質,運動技能的考評相對弱化。這其中,學生體質與遺傳因素、后天的成長環(huán)境,以及參與體育鍛煉的強度等都有關系。今后,為了真正反映出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效果,將逐漸降低身高體重等形體類測試項目的分值比例,逐漸提高部分可以通過后天訓練掌握運動技能的測試項目,例如,長跑、短跑、男生引體向上、女生仰臥起坐,以及肺活量測量等。
筆者認為,在考試內容上不妨設置更多的項目供學生選擇,可以先從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國辦發(fā)〔2016〕27號)中首次提及的田徑、游泳、體操、足球、籃球、排球、武術、乒乓球、羽毛球、冰雪等10個項目中選擇幾個項目(如田徑、足球、游泳)進行入手。這樣不但可以滿足不同技能學生的選擇面,為具有不同運動技能的學生打通升學通道,同時還是對今年2月份教育部《關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要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guī)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繼續(xù)清理和規(guī)范中考加分項目,尚未全面取消體育、藝術等加分項目的地方,要從2018年初中起始年級開始執(zhí)行”政策的有效銜接。
在考試方法上,以男生1000m、女生800m跑考試為例,考試時可以參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中高三年級的“耐力跑評分表”,要分數(shù)有分數(shù),要等級有等級。這樣,體育成為高考選考科目之一就有了政策支持。這2項測試成績建議采用電子芯片或者全電動計時,客觀、高效、便捷,減少人為因素,保證公平公正。既考驗了學生耐力,也考驗了速度和力量,還是提高心肺功能最方便、最有效的手段。當然也可以像上海、浙江對所有“選考科目”那樣,對體育也實行等級賦分。
七、如何應對“質疑聲”?
任何改革都是糾偏補漏,也一定存在著爭議和質疑,體育作為選考,是“以毒攻毒”、不得已而為之。畢竟,培養(yǎng)體育興趣、養(yǎng)成運動習慣才是體育的本源。
有人說考體育程序復雜,公平性難以保證。若干年來全國各地的體育中考,難道都是虛假考試嗎?仍以男生1000m、女生800 m考試為例,如果質疑考試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那么,教育部面對全國2.6億學生從2014年開始實施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豈不是如同“皇帝的新衣”?每個高三的學生本來就要測試長跑,而且病殘、體弱、肥胖、不擅長跑步的學生可以不選考體育而選考其他科目。
有人會質疑,體育成為選考后會加重應試教育,甚至滋生課外輔導。那么,語、數(shù)、外考了這么多年一直有課外輔導,怎么就認了呢?也有人會說,考試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那為什么語、數(shù)、外考了這么多年還將永遠考下去呢?還有人會說,體育考什么會造成老師就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那難道語、數(shù)、外等其他學科不是這樣嗎?他們天天在刷題,長年累月在圍繞考試大綱有針對性地學習、練習、補習。還有,當媒體報道某個學校辦學特色選擇的配圖往往是學校的體育活動或者文藝活動,那為什么在考評體系中不能名正言順地體現(xiàn)呢?我們?yōu)槭裁闯姓J數(shù)學特長、物理特長,而不承認體育特長呢?試想,如果英語不是高考必考科目,還會有這么多學生從幼兒園起就開始學習英語嗎?
若體育成為高考選考科目,高考時可以減少一門文化課考試,才能真正達到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至少可以先讓一部分學生“減負”,以少數(shù)學生帶動多數(shù)學生,真正改變單一學業(yè)成績評價人才的傳統(tǒng)標準,遏制學生體質30年持續(xù)下降的趨勢,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目標。更重要的是,體育納入選考科目,才能真正扭轉“重文輕武”的社會偏見,逐步形成“體育好”和“數(shù)學好”“物理好”一樣,認可“體育”也是一種能力。
任何改革和建議,都應該在現(xiàn)有政策的框架下推進,重溫和領會作為國家新一輪高考改革方案的國務院《實施意見》,放棄高考體育“必考”的良好愿望,呼吁高考體育“選考”的可行策略,是現(xiàn)階段謀求“體育納入高考”的唯一選擇。體育選考,久久為功,功成不必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