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燕
【摘要】提升留學生的漢語口語表達能力,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目的。留學生在提升漢語口語表達能力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瓶頸期。對外漢語教師應做好漢語口語規(guī)范表達的榜樣,并為留學生創(chuàng)造漢語口語表達能力提升的條件,培養(yǎng)留學生漢語口語表達的良好習慣,從而提升留學生的漢語口語表達能力。
【關鍵詞】留學生;漢語口語表達能力;提升對策
語言是人類相互溝通、表達思想的工具。隨著漢語在國際交流的舞臺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地來華學習漢語的留學生也越來越多。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實用性十分明顯,其最終目的就是交流,而口語交流是最重要最普遍的交流方式。留學生來到中國,他們的日常生活、學習根本離不開口語交流,漢語口語能力過差會使留學生不敢與人對話,從而無法交流,那么別的就無從談起。漢語口語表達能力是留學生在中國學習、生活必備的能力,是留學生在中國順利生活、圓滿完成學業(yè)的重要保證。所以來到中國的留學生,最迫切需要的是盡快獲得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以應付日常生活、學習,增強對漢語學習的自信心。
在“聽、說、讀、寫”四種漢語語言技能中,留學生普遍認為“開口說”最難。大部分留學生在中國學習漢語的時間不長,他們的漢語口語表達能力有限??v然是學了一段時間漢語的留學生,讓他們開口也不容易,即使能夠開口說話,也往往流于簡單,詞不達意,很難順利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當漢語學習到一定階段,留學生有進行深層次的漢語交流需求時,常常不能使用恰當?shù)脑~匯來準確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和思想見解,遇到漢語口語表達的瓶頸期。如果留學生不能在有限的時期內突破漢語口語表達的瓶頸期,就容易失去原先樹立的學習漢語的信心,影響他們堅持學習漢語的熱情和積極性。所以,對外漢語教師必須深刻地認識到并幫助留學生度過這一瓶頸期。提升留學生的漢語口語表達能力,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目的。
留學生的漢語口語交流大多數(shù)是在與教師和同學的交流中進行的。留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主要是在有限的漢語課堂中進行的。在對外漢語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往往注重漢語言知識的教學而輕視留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且教師處于主導地位,留學生是在被動地接收漢語知識,并不能暢所欲言地充分進行漢語口語表達的鍛煉。表現(xiàn)在:其一,教師的口語教學缺乏新穎多樣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還是講授單詞、語法,概括大意,復述背誦,討論,演講。教學方式和手段單一,使留學生覺得口語學習乏味,提不起興趣,學習缺乏積極性。其二,漢語口語教學仍然沿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照本宣科,學生缺乏主動參與,課堂氣氛沉悶。在這樣的口語課堂上,教師主宰著課堂,學生只能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缺乏主動參與、獨立學習,使得口語教學效率低,效果不理想。
留學生與同學之間的交流,一般都處于無糾錯的漢語環(huán)境下,漢語表達的好習慣與壞習慣同時存在,這會對留學生的漢語表達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缺乏漢語改進或提升的主動性的交流,都會使留學生處于一種交流的“蠻荒”情景中,對提升留學生的漢語口語表達能力收效不大。所以,對外漢語教師要為留學生漢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做出努力,使留學生在漢語教師的督促和引導下,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升漢語口語表達能力。
漢語教師應加強留學生漢語口語的訓練,并為留學生營造漢語口語表達的濃厚氛圍,增設漢語口語交流的平臺。如組織并鼓勵留學生踴躍參加漢語誦讀、辯論、表演、主持等活動,可以激起留學生漢語口語表達的熱情和主動性,在口語表達訓練中及時糾正留學生在語法、語音等方面的錯誤;督促留學生平時多看漢語報刊,多閱讀優(yōu)秀的漢語作品,多聽漢語錄音,多欣賞經(jīng)典的中國影視劇,讓留學生領略漢語表達的精彩,并讓他們模仿、表演,加深印象;可以專門讓留學生欣賞、朗誦一些著名配音演員和主持人的作品,從中體會漢語口語規(guī)范表達的魅力。從畢克到童自榮,從趙忠祥到董卿等,這些都是漢語口語規(guī)范表達的榜樣和教材。讓優(yōu)秀的漢語作品感染、熏陶留學生,從而提升留學生的漢語口語表達能力。
教師要做留學生漢語口語表達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督促者和導引者。
第一是培養(yǎng)留學生進行漢語交流時熱情的姿態(tài)。無論是與熟悉的人還是同陌生人進行漢語交流,熱情的姿態(tài)會推進良好的交流。漢語教師應鼓勵留學生敢說漢語,勤說漢語,提醒留學生交流時不用極端簡潔的詞語,如“是”“還行”“哦”“不是”“好的”等等沒有下文的表達,而是在人前充滿熱情地用漢語表達自己的看法、需求。沒有漢語交流的熱情,漢語交流行不了多遠。培養(yǎng)留學生這種表達時熱情的姿態(tài)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師和留學生共同努力。在留學生進行漢語口語交流中,教師要盡量保持輕松愉悅的交流氛圍,尤其在糾正留學生漢語表達的錯誤時,要注意語氣語調,使留學生保持漢語交流的熱情和自信。不要因為教師的冷漠或者打擊使得留學生處于不敢說或者無話可說的境地,而是要讓留學生在鼓勵聲中說,在老師和同伴們的掌聲中說。
第二是督促引導留學生漢語口語表達的完整。有的教師認為,只要留學生能表達清楚,語言不規(guī)范也沒有關系。生活層面的交流,留學生用到的是簡單漢語表達,但是當漢語學習到一定的階段,需要深層次的交流,當然需要留學生用高級的漢語表達。在簡單的生活交流中,留學生用到的常常是一些熟知的具象的詞匯,所以即使表達不合語法,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他們還是可以繼續(xù)交流的。在一句由許多抽象的概念構成的長句里,倘若留學生離開了約定俗成的語法,交流就會變得困難。一個養(yǎng)成了表達不完整的壞習慣的留學生,如果想要表達比較深刻的思想和理念,表達必然是斷斷續(xù)續(xù)、佶屈聱牙的。所以,我們應該把留學生漢語表達是否完整的問題提高到留學生今后能不能較深層次表達自己思想的高度。隨著留學生學習漢語時間的延長,教師也應該對留學生的漢語口語表達提出更高的要求。留學生漢語表達的完整,是需要漢語教師提醒和督促的。漢語表達的完整包含“起承轉合”四個環(huán)節(jié),留學生的漢語表達常常沒有“起”與“合”,督促留學生對漢語表達的頭尾的重視是我們漢語教師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