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文忠
課內的語文教學須同課外的學習活動兼顧,因為課外的語文教學活動是課內的延伸,因此,語文課外的情感引導是必不可少的,我認為課外的情感引導須包括對自然美的感受和對社會生活的審美兩方面。
一、對自然之美的感受
自然美,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自然物的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鳥蟲魚等等的美,都屬于自然美。謝朓從亭臺軒榭的自然風光,寫下了這樣的詩句:“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說的是由于被自然的美景所陶醉,連酒都不想喝了,足見自然美有著何等巨大的感染力,長期以來,我們雖然強調了引導觀察大自然,卻相對地忽視了對自然之美的感受。一講到描寫景物,就是描摹對象的形、聲、色、態(tài),似乎只要把這些東西復制下來,就必定會是好文章,其實遠遠不是這么回事。能形象具體地描繪對象的形、聲、色、態(tài)固然很重要,但僅僅如此是不夠的,作家描寫自然景物并不是客觀的臨摹,而總是包含著作家獨特的感受。朱自清寫《春》,說“春天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這個“紅”字就很富于主觀感受的色彩。春天來了,太陽就變得紅起來了嗎?冬天的太陽就不紅了嗎?因此,這個“紅”不是單單寫顏色,它包含著作家在明媚的春光之中那種溫暖熱烈的感受。有沒有獨特而富有新意的感覺,正是衡量一篇文章有沒有價值的重要標準之一。
為了加深學生對自然之美的感受,我認為不僅要引導他們通過觀察和感受來把握對象的審美特征,而且要引導他們在觀察感受的同時,盡可能地去體驗由此而引起的審美感情。例如觀察秋天的田野,要引導學生去領略豐收田野的美,并且要激發(fā)他們認識勞動的偉大,產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產生愿為振興家鄉(xiāng)振興中華而努力奮斗的激情。為了使他們的審美情感更豐富、更深刻,我們語文教師還應該根據(jù)對象的審美特征,適當引發(fā)他們的聯(lián)想和想象。由楊柳的不擇環(huán)境隨處能茁壯成長聯(lián)想到要求于人甚少、給予人甚多的品質及其頑強的生命力;由松柏的長青可以聯(lián)想到永恒無私的友誼;由滔滔的云??梢月?lián)想到人的寬廣博大的胸襟……適當?shù)穆?lián)想和想象之所以必要,是因為通過它可以加深情的體驗,擴大體驗范圍,而情感的體驗之所以必要,又是因為通過它,可以使學生更牢靠更深入地把握對象的審美特征,從而在表情達意時更加流暢。
二、對社會生活的審美掌握
我們往往強調學生觀察社會生活要抓客觀事物的特征,但是卻忽視了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能夠準確、客觀地說明一個對象的特征,可以是一篇成功說明文,但是絕不會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或小說。我們大部分語文教師在批改學生習作時,常會感嘆,作文內容、題目、謀篇布局都不錯,但是卻沒有較高的思想境界,沒有動人的情感和生動活潑的語言。為什么?因為學生在寫這類作文時,僅僅是純客觀的,依樣畫葫蘆似的把看見的人和事寫下來,他們心目中并沒有情感的波濤,沒有美的感情。所以,我們引導學生去觀察體驗生活,不僅僅是靜觀默察,抓特征,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從情感上去把握社會。必須強調對社會生活的審美掌握,因為這是作文最根本的源泉。從情感上去把握社會生活,首先要求掌握社會生活現(xiàn)象的本質特征,引導學生從日常的平凡事物中開掘深刻的情感豐富的主題,使立意富有時代氣息,又有思想深度。當前就要引導學生把學校生活,家庭生活與社會主旋律聯(lián)系起來,增強社會責任感,表達愛他人,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真摯感情,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fā)現(xiàn)出美來,才有可能寫出文質兼?zhèn)涞募炎鳌?/p>
學生審美情感的形成是一個審美經驗長期沉積的過程。無數(shù)次對文章之美、自然之美和社會生活的審美掌握的結果,才會形成一定的審美情感,并不斷向高一層次發(fā)展——發(fā)展?jié)撃堋l(fā)展個性、提高素質。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筆者愿為此進一步的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