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千倩 王建芳
小學的各個學科都會經常組織教研活動,其傳統(tǒng)方式是教研組的組長組織相關教師在固定的實踐地點對特定的教研課堂開展研討。傳統(tǒng)的教研活動方式收時間地點的局限性比較大,教師在參與教研活動中會受到很多客觀條件的限制,另外其范圍比較窄,往往限于本學科或本學校,可以利用的教研資源也比較有限,而通過網絡平臺開展教研活動能夠有效解決教研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資源更為廣泛,極大的促進了教研活動的效果,因此很多小學都逐步開展了網絡教研,使其成為了新時期教研活動的發(fā)展趨勢。
1 小學開展網絡教研活動現(xiàn)狀
1.1小學教師在利用網絡開展教研活動方面的意識還比較欠缺
一線的小學教師是網絡教研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也是網絡教研平臺的主要使用者。但目前參與的范圍還不夠廣泛,一些小學教師在對網絡教研平臺的利用方面還比較欠缺,而參與到網絡教研活動中的小學教師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對網絡平臺的利用很不充分,多數教師還停留在利用網絡獲得一些信息和咨詢的層面上,而在開展交流溝通以及共享合作的方面還比較差。而在網絡教研平臺上仍缺乏學術性交流,很多教師不積極發(fā)言,采取觀望態(tài)度,或者將教研平臺當作了普通聊天灌水的地方。相當一部分教師對于網絡教研在認識上存在誤區(qū),覺得只是個人行為,沒有認識到網絡平臺在課題交流討論中的作用,導致無法通過網絡教研形成一種合力,對平臺資源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1.2小學教師在利用網絡開展教研活動的形式目前仍較為單一
目前小學教師利用網絡開展教研獲得的形式相對單一,仍然主要停留在集體備課和聽課備課等階段,但其他如開展專項課題或案例研討等形式則比較缺乏,沒有充分體現(xiàn)出網絡教研的時效性及針對性。在網絡教研中仍多數將話題集中在教學經驗的交流或是小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問題,而對于新課改以及對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方面的交流探討則比較少。另外,目前在網絡教研中還沒有完全發(fā)揮專家學者在教育思想的指導方面的作用,很多教師主要的交流對象局限于一線的優(yōu)秀教師,缺乏對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的深入研究。
1.3尚未完善開展網絡教研活動的相關機制建設
目前小學教師在利用網絡通訊工具進行教研交流方面還有所不足。同時,在網絡教研中也缺乏激勵及相關評價機制的建設。
1.4為網絡教研活動提供支持的平臺質量還比較低
目前在網絡教研平臺上充斥著各種信息,而這些信息相當雜亂無序,且應用價值比較有限。很多小學所搭建的教研平原在欄目的設置上比較隨意,同時對于網站也缺乏有效的管理。上下層級的教研平臺的銜接性較差,很多數據信息缺乏時效性,對各自資源的利用效率也比較低。另外各種教研平臺間的共享性也比較差。這些因素都影響了網絡教研活動的效果。
2 改善小學網絡教研中各種問題的有效措施
2.1正確認識傳統(tǒng)教研和網絡教研活動之間的關系
網絡教研是傳統(tǒng)教研活動的有益補充,只有充分認識這兩種教研活動形式的特點才能更好的形成優(yōu)勢互補。傳統(tǒng)教研形式雖然具有很多局限性,但有利于教師間的直接交流,依然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網絡教研雖然具有明顯的有點,但是在情感的交流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因此二者需要相互促進,才能更好的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2.2有效促進新老教師的交流互助,并對教師加強網絡技術方面的培訓
目前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教研活動的這種形式對于一些老教師存在一定的困難,而在年輕教師中則有較高的認同度。各小學應該充分掌握這一現(xiàn)狀,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從而充分發(fā)揮出老教師在教學經驗上的優(yōu)勢,以及年輕教師在積極接納吸收新事物方面的優(yōu)點,使雙方能夠互幫互助,從而都能夠適應網絡教研這種新的形式,并從中獲益。另外,各小學還應加強對教師進行網絡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促進小學教師網絡水平的提高。
2.3強化網絡教研的實效性
網絡教研平臺在建設中要注重其學術性和實效性。平臺中要有專家學者對教育中的熱點問題的指導,從而使一線小學教師能夠收到啟發(fā),拓展思路;也要便于教師利用網絡平臺保存?zhèn)€人的教學實踐經驗,為其專業(yè)成長提供技術支持。
2.4提高網絡教研活動的專業(yè)性
在構建網絡平臺時還需要教育及相關部門協(xié)調專業(yè)技術力量對平臺的建設提供技術支持,用技術手段來滿足教師開展教研活動的實際需要。另外在教研平臺中也要加強教育專家與一線教師間的互動交流,這樣既能夠使一線教師獲得最新的教育理論的指導,也能夠使專家學者的理論研究獲得來自一線的實踐資料。
3 總結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積極應用網絡信息技術,構建網絡教研平臺,對傳統(tǒng)教研活動模式加以創(chuàng)新和改革是我國小學教育改革和發(fā)展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促進我國基礎教育的發(fā)展和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通過網絡教育模式,可以使教師的研討活動擺脫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是對傳統(tǒng)教研方式的一種新的突破。利用網絡平臺,小學教師能夠拓展交流的對象和范圍,對教學客體進行更加深入和積極的探討,能夠更好的借鑒其他教師的成功經驗,并通過互動交流更加有效的解決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從而能夠對自身教學的思路進行及時的調整。同時也可以將自己的教育心得與其他教師分享,并獲得相關專家及學科帶頭人的指導,有效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成長,從而提高我國小學的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甘肅省古浪縣城關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