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簡論蘇軾寫作理論及其成因

2018-05-14 16:38邢繼揚
知識文庫 2018年8期
關鍵詞:曠達蘇軾理論

邢繼揚

蘇軾一生著述宏富,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對寫作理論的獨特見解。本文從提出有為而作的創(chuàng)作目的,主張淡泊曠達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提倡辭主乎達的表達要求,推崇善用修辭的創(chuàng)作行為等四方面入手,結合蘇軾的創(chuàng)作實際,淺談其文學創(chuàng)作理論,并簡要分析這些寫作理論形成的原因,旨在為豐富寫作理論的研究成果盡綿薄之力。

蘇軾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造詣頗深。他的一生著述宏富,據中華書局1982年版的《蘇軾詩集》收錄,蘇軾現存詩歌達兩千八百余首(包括詩題與詩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的《蘇軾詞集》收錄蘇詞達三百多闕;岳麓書社2000年版的《蘇軾文集》也收錄了蘇軾大量的策論文。從作品的成就和對文學發(fā)展的貢獻來看,毫無疑義,蘇軾開創(chuàng)了北宋豪放詞的先河,促進了中國古代寫作理論的發(fā)展,為北宋時期文學、甚至整個中國文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探究蘇軾的寫作理論及其成因,有助于豐富寫作理論的研究成果,更好地促進寫作實踐的發(fā)展。

1 蘇軾的寫作理論

蘇軾通過研究梳理了前人的寫作理論,結合當時質實派、華彩派的論爭,并立足于自身豐富的創(chuàng)作實踐和人生經歷,提出了獨具特色的文學創(chuàng)作理論。蘇軾的寫作理論非常豐富,本文主要梳理出四個主要方面進行論述,即提出有為而作的創(chuàng)作目的,主張淡泊曠達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提倡辭主乎達的表達要求,推崇善用修辭的創(chuàng)作行為。

1.1提出有為而作的創(chuàng)作目的

蘇軾秉承著有為而作的目的進行策論文和詩詞創(chuàng)作。蘇軾為官一生,留下了大量策論文,其文體涵蓋了論、狀、書、表、啟、詔、赦、策、答、札子等。從早期的應用文來看,蘇軾的有為而作寫作理論集中體現在創(chuàng)作出針砭時弊、積極議政的奏、議、論、策上。比如在《刑賞忠厚之至論》、《策略》、《策別》、《策斷》、《御試制科策》等作品中,提出“天下歸人”的仁政思想和“立法禁”、“抑僥幸”、“決壅蔽”等一系列富國強兵、改革弊政的主張。被貶謫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汝州、登州、潁州、揚州、定州、英州、惠州、儋州、常州等多地為官后,蘇軾有為而作的創(chuàng)作目的更加強烈,作品更傾向于立足現實,關注民生。比如到任開封府后眼見朝廷無視百姓疾苦低價收購浙燈,憤而疾書《諫買浙燈狀》,為民請命,并建議今后游玩、宴會、賞賜之類一切從儉;又如執(zhí)政惠州時,蘇軾在創(chuàng)作的諷喻詩《荔枝嘆》中表達對奸佞的批判和對民眾遭受迫害的同情:“我愿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雨順風調百谷登,民不饑寒為上瑞”;再如《吳中田婦嘆》中“汗流肩赪載入市,價賤乞與如糠粞。賣牛納稅拆屋炊,慮淺不及明年饑?!痹娋浔磉_了江浙一帶農民的悲慘生活情景和作者的深切同情,以及對苛稅弊政的揭露抨擊。

此外,蘇軾倡導注重實用的詩文。他曾在《題柳子厚詩》中鮮明地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詩須要有為而作,用事當以故為新?!币苍凇而D繹先生詩集敘》中毫不吝惜地贊揚顏太初的詩文:“先生之詩文,皆有為而作,精悍確苦,言必中當世之過,鑿鑿乎如五谷必可以療饑,斷斷乎如藥石必要以伐病。”同時,蘇軾強烈反對文人背棄實際,毫無責任感地為追名逐利而創(chuàng)作,迫于權勢粉飾太平的行為。可以說,有為而作的創(chuàng)作目的是蘇軾寫作理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1.2主張淡泊曠達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

長時間的宦海沉浮,使蘇軾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從一開始的躊躇滿志逐漸向淡泊曠達轉變。早期初入政壇的蘇軾飽有參政議政熱情和政治憂患意識,常上書勸諫諷刺苛酷、批判時政。但神宗元豐二年的“烏臺詩案”卻使蘇軾第一次遭受重大打擊。以這一事件為轉折點,蘇軾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發(fā)生了明顯改變。這一時期的詩作絕大多數是寂寞無助、失意的,充滿了對人生的悲戚嘆惋。比如《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所說的“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又如《答李端叔書》中所表達的“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痹偃纭段鹘?黃州中秋》中的“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凉……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就體現了這種情結。

蘇軾并未自此郁郁而終,很多詩詞中雖帶有孤高自詡、蔑視流俗的意味,但更多的滲透著受佛家和道家思想的影響而逐漸培養(yǎng)出的超然物外、淡泊曠達之情。他在《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中遇雨抒懷,用“何妨吟嘯且徐行”、“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等詞句表達出自己在坎坷人生道路上泰然處之的心理狀態(tài)和不畏懼不頹喪的曠達胸懷。又如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借古抒懷,讓讀者感受到了大氣磅礴、雄渾蒼涼和曠達宏闊的詞人形象。至于晚年謫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曠達的心境就更加顯露出來。比如《雨夜宿凈行院》中“芒鞋不踏名利場,一葉輕舟寄渺?!?;《食荔枝(其二)》中“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蝶戀花·春景》描寫春景的清新婉麗等等,都體現了蘇軾晚年隨遇而安、淡泊曠達的態(tài)度,和對自然風物的熱愛與超然物外心境。

1.3提倡辭主乎達的表達要求

“辭主乎達”的意思是指文學創(chuàng)作應盡量減少甚至棄用浮華藻飾、假語空言,應以“表情達意讓人理解”為最終目的來取舍文辭。這一主張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的“辭達”說,孔子在《論語·衛(wèi)靈公》中提出“辭達而已矣”,意為文辭能表達出作者的意思就可以了。后世不少文人支持、繼承了這一主張。比如漢代孔安國提出的“凡事莫過于實,辭達則足矣,不煩文艷之辭”;宋代趙與時提出的“夫為文紀事,主於辭達,繁簡非所計也”;清代顧炎武提到的“辭主乎達,不論其繁與簡也”等等都響應了辭主乎達的要求。

蘇軾作為這一主張的繼承者之一,也曾在詩文中多次提倡辭主乎達的表達要求。比如在《答虔倅俞括奉議書》中提到的“物固有是理,患不知,知之患不能達之于口與手。所謂文者,能達是而已”,強調為文者掌握辭達本領的重要性;在《答謝民師書》中提到“求物之妙,如系風捕景,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了然于口與手者乎?是之謂辭達?!庇靡哉f明雖然真正能做到辭主乎達的文人不多,但一旦文章能用清晰簡潔的語言達意,那么就是值得贊揚和推崇的。

蘇軾不僅提倡辭主乎達的表達要求,而且在自身創(chuàng)作中也實踐著這一創(chuàng)作理論。比如《記承天夜游》這篇筆記小品文,全文僅八十余字,但言簡義豐,既表達了與張懷民的友誼、知音難覓的感慨,又寄托了被貶黃州壯志未酬的苦悶,更重要的是他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也在這短短的文章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此外,《前赤壁賦》、《后赤壁賦》、《教戰(zhàn)守策》等等,也是實踐著這一理論的經典之作。

1.4推崇善用修辭的創(chuàng)作行為

提倡辭主乎達的表達要求,并不是說寫文章、詩詞就要棄用修辭手法。蘇軾認為詩文創(chuàng)作是講求修辭的,作者將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的同時也一定是講求文采的。他曾在《答謝民師書》中就表達了這一觀點:“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遠。又曰:‘辭達而已矣。夫言止于達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辭至于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同時,蘇軾的作品也是善用修辭的典范。

1.4.1善用類比

蘇軾的作品中大量使用類比的修辭手法,其中以理喻政、借古鑒今最為常見。這里所指的“理”是人情物理,即指日常生活中百姓常常表述、易于理解的一般道理,或者指人們常用的寓言、典故等,以理喻政可以化復雜為簡易,化深奧為淺顯。比如在《擬進士廷試策》中借以醫(yī)理論證救弊之道;在《策別·省費用》中借小民之家的財物積散論證國家的收入開支。此外,蘇軾很多政論文都是結合以往政壇人物的事跡和貢獻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以此勸諫。比如《秦皇論》、《魏武論》、《周公論》、《管仲論》、《留侯論》、《賈誼論》、《晁錯論》、《諸葛亮論》、《商鞅論》等等,都體現了“酌古以御今”的方法。

1.4.2善用比喻

比喻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蘇軾在自己的詩詞中常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來增加藝術效果。比如在《百步洪二首》(其一)“長洪斗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水師絕叫鳧雁起,亂石一線爭磋磨。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钡脑娋渲羞B用多個比喻,來表現“長洪抖落”的快速和氣勢;在《飲湖上初晴后雨》中把西湖比作西子;在《和子由澠池懷舊》中以雪泥鴻爪比喻人生漂泊等等。

1.4.3善于用典

用典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常用手法,但在詞中大量用典蘇軾到這里已經爐火純青。比如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借孫權射虎、派遣馮唐赦免魏尚的典故表達自己期盼重用的壯志豪情;在《張安道樂全堂》中借《晉書·阮籍傳》的“步兵飲酒”之典構筑“步兵飲酒中散琴,于此得全非至樂”的詩句;在《臨安三絕·錦溪》中借《史記·項羽本紀》中“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構筑“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夸翁子賢”的詩句。除了引用典籍中的典故以外,蘇軾還常引前代、當代文人的作品為典。比如《次韻朱光庭初夏》一詩中“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須消散滿霜風。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哪知是酒紅。”就是在某種程度上對白居易的《醉中對紅葉》進行化用。

2 蘇軾寫作理論的成因

寫作理論不是妙手偶得,或能在某一時期集中迸發(fā),寫作理論的形成和提出需要長時間的實踐和沉淀,需要作者循序漸進、不斷積累,逐漸揣摩。蘇軾寫作理論的形成與北宋時期的時代和文壇背景、儒家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和自身的文學追求等不無關系。具體來說,包括議政風氣與儒家濟世精神的熏陶、宦海沉浮與佛道思想的影響、古文運動與自身文學追求的推動等方面。

2.1議政風氣與儒家濟世精神的熏陶

自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削弱武將權力開始,北宋時期的文人地位就逐漸提升,文臣權力就不斷加強。之后宋代的各個統(tǒng)治者也大都延續(xù)重用文人的政策,強化文治。比如宋太祖時期逐漸確定的文官執(zhí)政原則、宋太宗時期推行的“崇文抑武”政策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朝廷要職的任用以為文者居多,成為重要的參政主體,而學武者逐漸減少。在北宋文人士大夫積極參政意識的帶動下,議政風氣日益濃厚,甚至議政成為當時自上而下,貫穿北宋始終的文人自主、自覺行為。蘇軾自小思想敏銳,胸懷大志,進士及第后加入參政議政的隊伍之中。尤其面對北宋中期以后,封建統(tǒng)治階級力量開始衰微,國家積貧積弱、內外交困,但仍有茍且者粉飾太平的境況,蘇軾提出有為而作的創(chuàng)作目的,不僅在自身的創(chuàng)作作品中針對北宋封建社會中留存已久的積弊進行酣暢淋漓的批判和抨擊,而且主張文人要明確自身社會責任,參政議政要重實用。

提出有為而作的創(chuàng)作目的還與蘇軾自小受儒家思想熏陶和長期為官一方的經歷有關。蘇軾自小研讀經史,受儒家思想影響頗深,對儒家文化推崇備至,而且不斷踐行著經世濟民的儒家思想。這種濟世精神也影響了蘇軾的創(chuàng)作目的和態(tài)度,他多次在作品中表現出對國家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他主張從百姓關心的問題出發(f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比如親自指揮民眾在徐州筑堤防汛,在杭州筑堤架橋;在黃州為救治棄嬰設立孤兒院,在儋州授館、捐錢辦學……同時仕途不順、政壇失意、屢遭貶謫在某些方面也使得蘇軾較其他官場得意的官員多了一份對底層百姓貧苦生活的切身體驗。自烏臺詩案后,蘇軾的官場生涯就沒有一帆風順,他不斷被貶謫到偏遠地帶,但這種基層體驗也讓他有更多的時間接觸底層百姓,關注底層百姓的貧苦生活,更能體會百姓對地方父母官的期待和對現實的無能為力。這一經歷對蘇軾的創(chuàng)作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在文學寫作理論上逐漸形成有為而作、重視文學作品的社會功用的創(chuàng)作目的,在這一目的的指引下,更多為民呼號請命的公務文書、更多體諒民生的詩詞作品不斷涌現。

2.2宦海沉浮與佛道思想的影響

宦海沉浮、政治失意是蘇軾政論文創(chuàng)作態(tài)度轉變的主要原因之一。自小受儒家思想熏陶的蘇軾少有壯志,企望一展宏圖,為富國強兵貢獻力量,進士及第后不畏權貴、勇于直諫。在宋神宗執(zhí)政時期,多次上書表達自己反對變法的觀點,比如《議學校貢舉狀》、《擬進士廷試策》、《上皇帝書》、《再上皇帝書》等,但也因此挑戰(zhàn)了當權派的權威被污入獄,遭受了人生中痛徹的打擊,被釋放后又遭政治傾軋,在黃州為官卻無俸祿也不得簽署公事。這一時期蘇軾是苦悶的、寂寞的、無助的、悲戚的。其創(chuàng)作態(tài)度也在“烏臺詩案”后發(fā)生明顯轉變。高太后垂簾聽政以后,保守派司馬光為相,蘇軾重回京都,但又因對新法選擇“較量利害,參用所長”的態(tài)度,惹來保守派的抵制,蘇軾不得已又請求到地方任職。哲宗親政,新黨得勢后,蘇軾又被一貶再貶,一直遠放到儋州。蘇軾的政壇生涯是坎坷的,從最初的意氣風發(fā)到屢遭排擠,蘇軾看待官場和現實的心態(tài)、關注點在不斷變化,文學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作品反映的內容也在不斷改變。

這與蘇軾在政治失意時選擇接受佛道思想的影響不無關系。其實早在蘇軾青年就已受佛教影響,但并不強烈,直到被貶黃州,蘇軾才寓居定慧院,真正研讀佛家經典,吸收佛家文化,“焚香默坐,深自省察”以求達到“物我兩忘,身心皆空”的超脫境界佛家思想講求“出世”、“解脫”,強調利用佛教觀念觀照人世萬物,而道家思想則講求“忘世”、“逍遙”,強調順其自然之道和辯證之法。官場失意的蘇軾借以佛家思想從苦悶中解脫,借以道家思想縱情山水,寄胸中之志、心中之情于自然之景。比如《臨江仙·夜歸臨皋》中的“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前赤壁賦》中的“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等等。對佛道思想的吸收使蘇軾以隨遇而安、超脫淡泊的狀態(tài)來面對一切挫折,以灑脫豪放的文風、超脫淡泊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關注民生、關注自然,探尋人生真諦。

2.3古文運動與自身文學追求的推動

古文運動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的文體改革運動?!肮盼摹币辉~由韓愈最先提出,他將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排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倡導恢復古代的儒學道統(tǒng),強調文以明道。到了北宋,古文運動便是指詩文革新運動,以石介、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黃庭堅、秦觀等人為主力,反對西昆體為代表的浮靡文風,反對追求聲律駢儷的形式主義,反對用華而不實、浮華虛假的文辭來夸贊太平盛世、歌頌圣主功德,遮蔽現實矛盾和流弊的文學創(chuàng)作行為。自歐陽修死后,蘇軾便成為古文運動的領袖。他推崇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觀點,重視歐陽修“吾所為文必與道俱”的主張,在韓愈和歐陽修對古文的貢獻之上,提出有為而作的創(chuàng)作理論,強調文章應注重實用、積極干預生活,發(fā)揮“療饑”、“伐病”的作用。

同時,蘇軾提倡辭主乎達的表達要求、推崇善用修辭的創(chuàng)作行為,這與其自身深厚的文化積累和不懈的文學追求不無關系。蘇軾自幼受到家庭文學氛圍的熏陶,接受良好的庭訓,飽讀了浩瀚的文史著作。為官期間又廣泛地接觸人民群眾,感受百姓生活,積累了大量的創(chuàng)作素材,也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這為蘇軾學以致用、落筆行文隨意生發(fā)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也為蘇軾引經據典、運用類比比喻等修辭方法找到了依據。深厚的文學積累和生活體驗讓蘇軾更加體會到了文辭精煉、辭主乎達的必要性,善用修辭的形象性。同時,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蘇軾不忘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精進,在以意為主的前提下,逐漸能夠信手拈來地表達思想感情,達到隨物賦形的藝術境界。

蘇軾不僅是宋代文學成就最突出的文學家,而且也是唐宋以來寫作理論的集大成者,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逐漸摸索出有關創(chuàng)作目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文學表達和創(chuàng)作行為等獨到的創(chuàng)作理論,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和寫作理論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借鑒和理論指導意義。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學院文學院)

猜你喜歡
曠達蘇軾理論
從善如流
蘇軾錯改菊花詩
曠達者
曠達者
曠達者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論的高一氧化還原反應教學
蘇軾吟詩赴宴
“理論”與“實踐”
多項式理論在矩陣求逆中的應用
蘇軾發(fā)奮識遍天下字
岱山县| 辽宁省| 清镇市| 万安县| 苏州市| 宣化县| 湄潭县| 鹰潭市| 中卫市| 南丰县| 高州市| 唐山市| 长沙市| 海原县| 扎兰屯市| 莱西市| 襄城县| 凤翔县| 新晃| 化隆| 定襄县| 交口县| 达拉特旗| 峨边| 简阳市| 保康县| 铁岭市| 临潭县| 丹凤县| 滨州市| 都安| 乐陵市| 阿瓦提县| 安徽省| 叙永县| 安溪县| 平远县| 晋州市| 龙井市| 库伦旗| 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