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古琴徽位的音律結(jié)構(gòu)及其天人和諧的觀念

2018-05-14 08:59張良
北方音樂 2018年4期
關(guān)鍵詞:音律古琴

張良

【摘要】研究律學,有其目的和原因。在史書中,律學是和天文歷法放在一起被記載下來的,稱作《律歷志》。律學的基礎是數(shù)理運算,但又不僅僅是數(shù)理運算,正如和天文歷法一同記載那樣,是一種在天、地、人相對應的意識形態(tài)下去述說的。我國近現(xiàn)代律學的鼻祖繆天瑞先生在《律學》一書中提出“律的自然法則,是在社會意識的制約下,服從于音樂實踐的?!痹谔烊撕椭C觀浸潤下的古代音樂文化,音律結(jié)構(gòu)的呈現(xiàn)必然與工業(yè)文明時代的產(chǎn)物有所不同,我們研究本民族音律,不能忽略的是在天人和諧的意識形態(tài)影響下,其所呈現(xiàn)出的獨特的結(jié)構(gòu)特點。 古琴徽位的音律結(jié)構(gòu)正是這樣的意識體現(xiàn)。

【關(guān)鍵詞】古琴;音律;天人和諧

【中圖分類號】J612.1 【文獻標識碼】A

古琴是我國傳承下來的最古老樂器,它又不僅僅是一件樂器。

在戰(zhàn)國曾侯乙編鐘樂隊中,琴變化成五弦器——均鐘,是樂隊的律準器。武則天敕撰《樂書要錄》中記載“琴,但調(diào)取一弦與黃鐘同聲……如此展轉(zhuǎn),終于十二與律呂相并,遂無毫厘之差。琵琶,尺八,橫笛之屬,并亦準此?!笨梢钥闯?,到了唐代,琴仍然是眾樂器的律準器。

為什么琴可以作為律準器?為什么琴在悠久的歷史中基本形制沒有發(fā)生過改變?這是其自身音律結(jié)構(gòu)的先在性決定的。圣人“制器尚象”“以器載道”,琴在天人和諧的觀念中被創(chuàng)造,影響著整個民族的音律觀念,同時也在無數(shù)音樂實踐中體現(xiàn)出來。無器不足以論道,古琴音律結(jié)構(gòu)的先在性是指,琴這件樂器本身的結(jié)構(gòu)就是其音律特征,這是人無法改變而只是發(fā)現(xiàn)然后顯示這種自然規(guī)律的結(jié)果。秦始皇的大火焚毀的只是《樂經(jīng)》,并未焚毀樂器,在古代樂器中,只有琴是古制,基本形制沒有改變,并且后人也無法改變,僅從唐代實用琴器留存至今,一千多年一以貫之就可窺見一斑。古琴包含的音律最為詳細,一根弦可分為三準,每一準有十二律,每根弦有36個按音、13個泛音、1個散音,七根弦有350個音。琴律以琴徽為準,清琴人都四德在《黃鐘通韻》中講“徽合律呂之數(shù),弦合宮商之音”“徽即是律,弦即是音,以徽正弦,以弦和徽”,其觀點和黃翔鵬先生是一個意思,即琴律是純律和三分損益律的復合律制,雖然黃先生的表述科學嚴謹,但是清人都四德的表述則更為直接,本文將從“徽”開始一一剖析古琴的音律結(jié)構(gòu)以及其先在性。

一、徽位在文獻中最早的記載

琴家和音樂史家多認為琴徽在文獻中最早的資料是《淮南子·脩務訓》:“今夫盲者目不能別晝夜,分白黑,然而搏琴撫弦,參彈復徽,攫援摽拂,手若蔑蒙,不失一弦?!彼^“復徽”,高誘注云:“上下手”。也就是說有了這個“復”字,“徽”就為坐標參照,表示音準上下的音位,如果不是這樣,“復”字就無從談起?!皬突铡边@個動作即謂左手手指按琴面循弦在徽間進復或者退復。但是按音的出現(xiàn)是后起,只有在天然的泛音點也就是徽位的位置確定后,以徽位為坐標參照的按音才有可能進行。

在文獻中最早出現(xiàn)“徽”這個字的應該是《莊子·天運篇》:“吾奏之以人,徽之以天,行之以禮義,建之以太清……”,《永樂琴書集成》中記載“琴所謂徽取以為識。《莊子》曰:吾奏之以人而徽之以天。今琴十三徽,泛之當徽則應,差則否,乃天聲也。雖以人奏而用天聲,是謂‘奏之以人而徽之以天聲也?!边@里的徽所彈奏的很明顯是古琴的泛音。所以至少在先秦,徽位的泛音是被記載的,并且把泛音稱為天音,這和后世將古琴的三種音色泛音、散音、按音稱為天音、地音、人音的思維和表述方式是一以貫之的?!肚f子》將自然界的聲音分為天籟、地籟、人籟,運用的也是同樣的思維和表達方式,盡管先秦出土的琴器都無徽位的標識,也并沒有其他先秦文獻可以互相參證,但是天人思維的一致性,和表達方式的一致性是不容忽視的。

二、沒有標識徽位是否意味著沒有運用徽位

最早出土的湖北荊門郭店戰(zhàn)國1號墓七弦琴,曾侯乙墓十弦琴和五弦均鐘都沒有徽位標識,直到南京西善橋南朝大墓畫像磚繪有七弦琴,才看到琴身上出現(xiàn)徽位標識。之所以學界對此爭論不休也就是相信眼見才能為實。那可以先提出一個問題,先秦司樂需要在琴身上標識徽位以供辨認嗎?

在上述《淮南子》“今夫盲者目不能別晝夜,分白黑,然而搏琴撫弦,參彈復徽,攫援摽拂,手若蔑蒙,不失一弦”的記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先秦時期的樂師是盲人樂師,沒有視覺但耳力絕佳,搏琴撫弦可以做到不失一弦?!秶Z·周語下》中記載“王將鑄無射,問律于伶州鳩。對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古之神瞽,考中聲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鐘……”,黃翔鵬先生曾經(jīng)說過,要注意這一段短短的記述,其中已經(jīng)有了目的、方法、用具三層意思。在這里先說其中的人物“神瞽”,是等級最高的盲人司樂;目的是“度律”,確定各律音高的標準;方法是“量之以制”,我國對于律的觀念是建立在發(fā)音體的長度或其比值之上,是一種計量的關(guān)系;用具為五弦器均鐘。也就是說,等級最高的司樂用五弦器均鐘確定律高標準,然而是盲人。唐代《樂書要錄》中引用過蔡邕的話,這位大音樂家說:“古之為鐘律者,以耳齊聲,后人不能,則假數(shù)以正其度”。這段記述描述了古代司樂經(jīng)過了從依靠耳力來審音的這個感性階段,當后世人耳做不到時,才用數(shù)理運算來表示音高的標準。

從以上摘錄的文獻中推測,盡管先秦出土的琴器上沒有出現(xiàn)徽位,卻并不意味著沒有運用徽位。首先對于先秦的盲人司樂來說,實際上并不需要“徽”這種可見之物,完全可以憑借盲人聰穎的耳力來審音,這樣用直觀的方法審聽音高可以達到的精確度,不是后人用精密度量方法可以超越的?!耙远R聲”所聽辨的是弦上天然存在的泛音節(jié)點——徽。盲人司樂依靠觸覺在弦分段振動的的泛音位置得到所需之音,來確定各律音高標準。

在上述《國語》引用材料中“古之神瞽,考中聲而量之以制”,“中聲”本文認為就是用以定徽的中聲半聲之法,琴是全弦振動,弦長相等的一件樂器,從岳山到龍齦全弦振動為散聲,將其折中均分為二,正是七徽,為立徽之本;七徽與岳山和龍齦上下兩處,再折中均分為半,是四徽和十徽;自四徽至岳山,十徽至龍齦,各折中均分之,是一徽和十三徽;從岳山到龍齦再重新均分為五,在七徽旁邊出現(xiàn)六徽和八徽,相對于六徽到岳山,八徽到龍齦,仍然折半折中均分之,是三徽和十一徽,而六徽是三徽到八徽的折半折中,八徽是六徽到十一徽的折半折中;從岳山到龍齦再重新均分為三,是五徽和九徽,相對于五徽到岳山,九徽是折半折中,相對于九徽到龍齦,五徽是折半折中。上述方法也正是自古琴工相傳的確定徽位的方法——“摺紙法”。這十三個徽位沒有哪個不是因為折半折中被確定下來的,其折半折中也是可度量的弦長比值。所以本文認為徽位就是上古神瞽“考中聲量之以制”的“中聲”,徽位在琴弦上早就被發(fā)現(xiàn),并且運用它來聽辨音高,制定標準,度律均鐘。以簡馭繁,大道至簡,這就是上古智慧先人的思維模式。

三、琴上徽位可自成音律結(jié)構(gòu)

以上所說的各徽位都可配以當位之律,一徽必有一律相對。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講“所謂正聲者,如弦之有十三泛韻,此十二律自然之節(jié)也。盈丈之弦,其節(jié)亦十三;盈尺之弦,其節(jié)亦十三;故琴以為十三徽。不獨弦如此,金石亦然……此天地至理,人不能以毫厘損益其間。近世金石之工,蓋未嘗及此。不得正聲,不足為器;不得中聲,不得為樂?!币簿褪钦f徽位的存在是自然現(xiàn)象的結(jié)果,但是泛音的節(jié)點處,在九徽和十徽的按音與本弦的散音呈天然固定的關(guān)系,朱載堉在《律呂精義》中講:“凡各弦散聲,即本律之正音。第十徽實音,為散音之母,能生本律也。第九徽實音為散音之子,本律所生也?!币簿褪钦f十徽按音是從岳山到龍齦的3/4處,三分益一,生出空弦散音,是五度關(guān)系;從岳山到龍齦的整條弦長三分損一,九徽按音正好在2/3處,為空弦散音所生,是五度關(guān)系;七徽按音與空弦散音音高相差八度,律名相同;空弦與十一徽按音是三度關(guān)系;九徽按音與十二徽按音是三度關(guān)系;八徽與十徽是三度關(guān)系。以上所述并不假借于數(shù)理計算,再看各徽按音與空弦音之間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

這種簡易、便利的關(guān)系天然存在于一條弦上,而先秦時期的盲人司樂已經(jīng)認識了其中用律的規(guī)律,他們對弦振動的理解恐怕是明眼人無可比擬的,人類的直覺感受也是后來的科學技術(shù)無法替代的。

這種實際用律存在于琴器之中,存在于琴樂的實踐當中,但是它又是先在的,天然的,不是經(jīng)過數(shù)理計算而是通過直覺得來的,甚至到了南宋朱熹正式提出“琴律”之名,分析其某些特點時,仍然未曾出現(xiàn)周密的計算方法。

不經(jīng)計算找到發(fā)音的準確位置,直觀的求得準確音高,依靠的是盲人司樂得之于瞬息之間的聽辨能力,是他們曾經(jīng)深刻感受到的道法自然的力量,這也是琴做為載道之器的由來。

四、徽位是古琴結(jié)構(gòu)形態(tài)亙古不變的核心

在中國古老的傳說中,琴在上古時期就產(chǎn)生了,伏羲或神農(nóng)氏“削桐為琴,繩絲為弦”?!渡胶=?jīng)》有“帝俊生晏龍,是始為琴瑟”的傳說?!抖Y記·樂記》有“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的記載。雖然這些都無從考證,但是一部《詩經(jīng)》三百篇皆弦歌之,實在就是琴歌總集,應該說琴應該至少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流傳下來的最早是唐代琴器,距今也有一千多年,形制完全一樣。另外出土的琴有馬王堆漢墓七弦琴,曾侯乙墓戰(zhàn)國十弦琴,荊門郭店戰(zhàn)國七弦琴。

如圖所示,這些出土琴器的形制比較統(tǒng)一,他們都通體大漆,琴體為半音箱,琴面和底板可以分開,琴面或者光滑或者有紋飾,有一個實心木板較窄上翹的尾部,有岳山有龍齦,槽腹內(nèi)有琴軫,尾部有一個雁足,沒有徽位。

這件曾侯乙墓五弦器均鐘也是半音箱,有尾部,一雁足,無徽,但是琴面更窄,岳山低、弦距小、面板平不適合演奏。因為不設軫池,這件五弦器張弦的方法如瑟,即琴弦一端作結(jié)。自無音箱一端經(jīng)首、尾二岳引過面板,穿過音箱一側(cè)岳山外方的弦孔進入弦?guī)欤ㄟ^弦槽),貼其端頭一壁而上,系于雁足。正因為如此,有音樂史家懷疑這是箏、瑟一類樂器。

上述出土琴器都沒有徽位標識,曾引起是否箏瑟類樂器的懷疑。如果能確定兩點,就可以說一定是琴而不容懷疑,第一點是全弦懸空,第二點是弦長相等。全弦懸空不設品位不設碼柱,才能全部發(fā)揮弦上泛音徽位分段振動的特點;弦長相等的情況下,粗細不同的各弦才可以共用泛音徽位。所以說,琴是很好辨認也是無法變動的。徽位是古琴形制亙古不變的核心,徽位的音律結(jié)構(gòu)決定了琴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件完美的器物,是古代圣賢天人和諧的思維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鄭祖襄.“徽”字與徽位——兼考古琴徽位產(chǎn)生的歷史年代[J].1986.

[2]黃翔鵬.均鐘考——曾侯乙墓五弦器研究[J].黃鐘,1989.

[3]陳敏子.十二律十三徽定法[J].琴律發(fā)微,2007.

[4](北宋)沈括.夢溪筆談[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音律古琴
國家非遺 古琴藝術(shù)
中日兩國諺語音律的比較
尋訪千年古琴
鋼琴調(diào)律基本技術(shù)與實踐研究
傳承和保護古琴藝術(shù)
淺析陜北民歌《趕牲靈》的藝術(shù)特色
20世紀80年代以來張炎詞學思想研究述評
古琴藝術(shù)的發(fā)展
一把了解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鑰匙
論中國古代戲曲史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