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靜蕾
老家在大別山麓,周邊生長著一片密密匝匝、低低矮矮的箬竹。每到端午前夕,一大早,就有很多人來采摘箬竹葉。孩子們也被賦予了重任,很早的時候就被媽媽叫起來采摘箬竹葉。那些含著露珠、剛剛展開的、寬且長的葉子最好,裹出來的粽子最香。
端午往往“芒種”,大人們好像總是閑不下來。大約在端午的前一天下午,煮上粽葉,泡好糯米,匆匆裹上幾串粽子。
挑選大無破損的箬竹葉,在清水里用毛刷反復刷洗,再用抹布一張張仔細擦拭,然后用剪刀稍微修剪一下去掉葉梗葉尖,滴幾滴菜油增加粽葉的潤滑度,放入鐵鍋里煮幾滾,撈起瀝水,便可以包粽子了。
箬竹葉,沸水煮后變了名目,美其名為粽葉,但本色未改,翠翠的青色散逸著淡淡的清香?;旌现羝[著整個廚房。
包粽子是個技術(shù)活,要包密實,不漏米,這樣煮出來的粽子才不至于松松垮垮。將一張粽葉折成漏斗形,對角的地方再折一下,以防漏米。然后抓一把糯米,根據(jù)喜好,可以再放上一顆蜜棗。接著,填平糯米,包緊裹實,再用藨草系牢(家鄉(xiāng)包粽子是不用線綁的,而是用一種細長的草)。綁的時候要掌握松緊度,浸泡了一夜的糯米,滲出白玉的質(zhì)感,煮的時候會膨脹,綁線可稍微松一點,防止煮的時候炸開。家鄉(xiāng)的粽子一般不摻合紅豆、蜜棗之類的雜物,保持箬竹、藨草本色的清香,追求的是最簡單的味道。
煮粽子是需要耐心的,這是需要等待的心情。選用上好的劈柴,堆在灶膛。家鄉(xiāng)用鐵鍋灶,將包好的粽子沿著鍋一層層碼實,倒入山泉水,浸透粽子,蓋上木質(zhì)鍋蓋。點燃灶火,木柴“噼里啪啦”在灶里燃燒,鍋蓋四周慢慢溢出水汽,漸漸聞到粽香后,改用小火,燜上一夜。端午節(jié)的早晨,揭開鍋,一陣陣濃郁的粽香撲鼻而來。
撈出,一捆捆丟進涼水里,解開繩頭,這時的粽子頗有小家碧玉之姿。毛糙的藨草歷經(jīng)一番水火,消殺了清愣愣的莽撞,變得溫潤儒雅,似一縷縷青絲帶,與粽葉纏綿悱惻。青玉般的粽子交疊著、堆積著、發(fā)酵著,夾雜著箬竹的清香和潤潤的米香。
裊裊粽香安慰了五月炎熱的躁動。箬竹葉、藨草、糯米聚合在一起,醞釀了一場經(jīng)久不散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