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紅梅
【摘要】《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教育;微笑;課堂;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案例背景
軒軒,是開學就備受“關注”的孩子。不知是先天還是后天的因素,她的眼白比眼仁要多得多,并且總會盯著你持續(xù)不斷地微笑。不只如此,開學不到一個月,各種狀況均出現(xiàn)了:上課不聽講,總是在玩文具,書本一頁一頁地撕著玩,蹲在草坪里拔樹苗,蹲在男生廁所里等班級男生出來,校長教育她不要跳臺階,她拿土塊砸校長……面對她的“花樣百出”,我總是既氣憤,又難過。其實,她只是想跟同學們玩,讓伙伴們接納她。但是,班級的孩子因為她“什么都不會”,不想跟她玩,我想我該做點什么讓她能夠得到來自班級孩子們的關愛,能夠在課堂上“微笑”,進而在集體中“微笑”。
(一)案例
《人有兩個寶》的課堂上,老師在順利的導入新課之后,教師聲情并茂地讀了課文一遍,要求學生自讀課文,大屏幕出示課文中的詞語,學生進行自讀。
師:同學們大屏幕中的詞語大家都認識嗎?自己將詞語讀一讀,也可以讀給同桌聽一聽。(學生讀完)師:我們請幾位小老師來帶著大家讀一讀。(舉手的學生帶著同學們朗讀完后)師:下面我們開火車,將這些詞語在小組中讀。我的火車從哪開?學生:從我開。師:下面我們請第一小組來開火車讀。當火車開到胡雨軒同學面前時斷了。師:軒軒同學到你了,該你讀這個詞語了。(我指著大屏幕中的一個詞語對她說)小強:老師你別叫她了,她什么都不會,很笨的。幼兒園就這樣……其他幾位同學紛紛幫腔,而我看到軒軒在同學們的嘲笑聲中收起了一貫的微笑,低下了頭。而這識字教學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語文低年段的教學重點在識字、寫字。我想我應該采取措施幫幫她,讓她在課堂上也能夠“微笑”。
(二)案例
《大海睡了》教學,我出示了句子“她抱著明月,她背著星星,那輕輕的潮聲啊,是她睡熟的鼾聲?!崩蠋煶鍪驹~卡“抱著”,說道:“這個詞語誰認識?”學生紛紛舉手。我有意挑選了一個成績不錯的、肯定會讀的孩子,讓他先讀這個詞,然后再問:“還有誰想讀?”這時只見軒軒也開始舉手了,我有意識地請她起來讀,結果她都讀正確了,我連忙抓緊機會表揚她,給她加星星。她的臉上洋溢著笑臉,上課的神情也專注多了。這時我抓住了“抱”,給孩子們出示了“抱”的古文字,師:同學們,大家看這是抱的古文字,看左邊是一個手,右邊是一個包。大家看包的甲骨文,觀察一下像什么?學生甲:包的外面像個球。學生乙:包的外面像一個什么小動物,被人用一個繩子扣著……同學們眾說紛紜,我看見這個甲骨文引起了同學們極大的興趣。這時,我告訴孩子們這是一個母親肚子里懷著一個寶寶,拖出來的小尾巴是孩子和母親連在一起的臍帶,讓孩子們看看像不像。學生都說很像,后來演變成現(xiàn)在的樣子,緊接著我出示了現(xiàn)在的包字,然后用包字來進行漢字開花的游戲,以包為花心,學生加偏旁聯(lián)想出花瓣。孩子們對于這樣的聯(lián)想游戲十分喜歡。游戲結束,孩子們共給包開出了六個花瓣:抱、泡、炮、跑、苞、飽。我又帶著孩子們認讀了這些生字幾遍。一節(jié)課最后總結時,抱全班都認識了。課后的聽寫,反饋結果是“抱”全班都書寫正確了。
巧妙地運用字理識字,通過漢字的甲骨文形式,通過猜一猜的方法,建立起古漢字和現(xiàn)代漢字的聯(lián)系,讓孩子更加容易理解漢字的意思,同時記得也更加牢固。運用“字根識字”的方法,將有關聯(lián)的一類漢字進行歸納總結,運用樹狀圖,花狀圖的圖式,方便孩子識記。
二、案例反思
走進現(xiàn)象的背后:關注孩子課堂的呈現(xiàn),更要關注孩子問題形成的原因。同一個班級,時隔一年以后同一個孩子的變化,不僅僅是學生年齡增加,能力增強因素的關系,更是和教師在日常校園生活中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多樣化教學措施的實施有關。后進的孩子為什么在課堂上表現(xiàn)的不活躍,膽怯,那是因為他們自身的識字量和能力水平?jīng)]有達到上課的要求。我們與其責備孩子回家預習不好,家長提前沒教,還不如從實際出發(fā)看看自己能夠做點什么,來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貼近孩子的心聲:彎下腰問問他需要什么?而不是我給他什么?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是學生自信心的來源,是學生產(chǎn)生興趣的動力。課堂教學的實效也要通過學生具體的習得而定。怎樣在小學語文低段的課堂上通過多樣化的識字方法轉變后進學生的學習情況,一直是困擾我的一個難題。
認清體驗教育的重要:通過成功的體驗,煥發(fā)校園生活的激情。 軒軒的轉變,非一朝一夕能夠達成。在她能夠融入課堂,站在課堂上讀書、回答問題的同時,更要看到背后默默奉獻的人們——任課老師耐心的輔導、同伴們生活和學習上的關懷和家長課后一遍遍復習。這其中有過氣憤、迷茫和失望。但是愛心指引著我們堅持前行,同時找到了一條適合的路——體驗教育。通過設計一定的場景,讓軒軒在其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才會有更大的動力。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中想方設法地讓知識變得生動具體?是我們語文教師在備課中主要思考的問題。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