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禮云
【背景】
2017年7月2日至11日,我有幸以福建省“十三五名校長培養(yǎng)對象”的身份到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參加理論研修培訓。在學習期間,我們聆聽了11位專家的報告,參觀了南京市的兩所名校。其中,參觀鐘英中學之后,留給我的印象算是最深的。下面是我這次參觀學習的一點感想:
學校是什么?學校就像校門口的公交車,坐上車,去了又回來,那是開始了一個新學期;坐上車,去了不回,那是已經(jīng)畢業(yè)了。今天,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育?學校,應在學生心里留下什么?學生,又該如何回望多年的校園生活?家長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孩子就讀的學校教育?下面我們先來看一封學生家長贊揚鐘英中學的信:
記得三年前的一個早上,我懷著顆羞澀的芳心,憧憬著對未來郎君鐘英的企盼,心理感覺是相親來了。
鐘英中學有南北兩個校園,好比兩顆水汪汪的大眼睛,仿佛郎君你對我含情脈脈的汪示愛的碧眼。
鐘英啊,我心中的郎君啊,我就是日夜期盼著大婚待嫁的日子,愛你愛到淚兩行,哭濕枕頭又何妨?
還記得我和鐘英大婚的日子,也是鐘英開學的那天,我慶幸自己嫁了位儒雅學士,沒有委身于凡夫俗子。
我愛你,鐘英中學!
是你給了我大愛,
是你,教會了我感恩,
是你,給了我踏上征途的資本。
聽了此番肺腑之言,想必對這樣的學校更有幸福感和成就感。感受之余,我深深體會到鐘英中學之所以會給人以這種美的享受,是因為她緊緊抓住校長理念、文化核心和課程建設成就學校之美。
校長理念成就學校之美
辦學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長基于“辦怎么樣的學?!焙汀霸鯓愚k好學?!钡纳顚哟嗡伎嫉慕Y(jié)晶。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學校生存理由、生存動力、生存期望的有機構(gòu)成。
菲律賓教育部長赫查說過,我從來沒有見過壞校長能辦成好學校,也沒有見過好校長辦出壞學校。我見過失敗的學校轉(zhuǎn)變?yōu)槌晒Φ膶W校,也見過杰出的學校迅速滑坡,這些成功與失敗的事實都很容易追究到校長的能力和水平。校長手里不應該拿著鞭子,而應該舉著旗幟,走在前面。
鐘英中學歷任校長傳承“鐘阜育英,以責為魂”的辦學理念。其意義美在:中山腳下育英才,培養(yǎng)能對未來負責任的人。其之美成就學校之美。其現(xiàn)任校長戚雪晴堅持以這個理念為導向,煉就一身靈氣。如組織學生大合唱排練過程中,一位本校教師找理由不支持其孩子參加。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戚校長首先肯定這位教師的選擇,然后說:“你有選擇,孩子也有他的選擇,你尊重孩子了嗎?再說這是孩子一次難得的機會——全南京市的表演,千載難逢,最光榮、最高的榮耀,難道你要剝奪孩子的權(quán)利?音樂的舞臺既是你的,更是孩子的,我們不能只死死盯著文考學科分數(shù)而局限在學科的成績上。孩子在團隊當中體會到的協(xié)作、整齊、美麗大方、拼搏之后的榮耀感是他在其他任何一個場合所無法獲得的。”最后,這位教師的思想工作被做通了。
鐘英中學的戚校長是一位充滿智慧、胸懷豁達的校長。她有著濃厚的教育情懷,懷著一腔熱血踐行著自己的教育理念;她一派正氣且富有底氣、有人情味、有前瞻性,她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老師,嚴中有愛,恩威并重,愛惜人才。鐘英中學正是有這樣的校長,有這樣的理念才成就了這所學校之美。
文化核心彰顯學校之美
做教育就是做文化,辦學校就要辦出一種學校精神。學校精神最重要的是愛滿天下、大愛無疆,用整個的心辦整個學校的人文關(guān)懷精神,遵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規(guī)律,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鐘英中學是所百年老校,其百年歷史畫卷上凸顯創(chuàng)辦時間——1904年。她用鮮明的辦學理念統(tǒng)領(lǐng)學校文化,彰顯人文科學;內(nèi)外兼修:文明健康;新舊兼長:歷史傳承,現(xiàn)代眼光。其文化核心“責任”兩字,既體現(xiàn)在校標上,也印在學生的作業(yè)本上,更深深地鐫刻在師生的心坎上。每年寒暑假將至,戚校長都要求老師們好好利用假期(適當工作——假期領(lǐng)了共產(chǎn)黨工資的)休息好,別因補課累壞身子,到上班時說身體不適,就不應該了。這就是鐘英中學的校長之責---對老師負責,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更是體現(xiàn)學校的文化核心之美——“責”!
課程建設豐富學校之美
學校應該是幫助孩子實現(xiàn)夢想的地方,教師不僅是教學者,更是助學者,應該幫助孩子找到可以偉大的地方。創(chuàng)造適合孩子的課程,幫助他們在通往偉大的道路上個性化行走。新加坡教育部長王瑞杰對好學校的五條標準中提到:一所好學校應以落實全人教育為目標,除了幫助學生奠定良好的數(shù)理和文科知識,學校應拓展他們的學識及批判能力;一所好學校應不分學生家境貧富,關(guān)懷所有學生,為他們提供各種發(fā)展機會。鐘英中學遵循學生和學校的發(fā)展規(guī)律,秉持生成性的辦學理念,確立以人為中心、以人的發(fā)展為本,培養(yǎng)有責任的學生為基石的理念。給成員以希望,發(fā)展學生,大膽創(chuàng)建新課程體系。以“競賽課程拔優(yōu);德育課程走心;特色課程養(yǎng)心”為原則建構(gòu)豐富的學校課程體系,成為學校課程的亮色。尤其是德育課程與校本課程的結(jié)合,有創(chuàng)意,更有吸引力,如七年級結(jié)合春秋游開發(fā)定向越野課程;八年級結(jié)合春秋游開發(fā)賦詩、詞等課程。這些課程之美也大大豐富了該校之美。
總之,學校之美,不在外表的華麗,而在于讓學生感到那份來自校長與教師的溫情。當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很多年之后,留在他們的記憶里,往往不是學校的建筑多么美,課堂上學到了多少知識,而是他們在這所學校里有哪些精彩的展示。
(福建省武平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