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好
《教育藝術隨想錄》是李希貴的第一本著作,其間的文字是20年前他在高密一中任校長時的工作經驗總結以及教育管理花絮,時隔20年,重新修訂出版,不禁讓人感嘆歲月匆匆。再版的《教育藝術隨想錄》在原有的每篇文章后面加上了長短不一的續(xù)篇,這些大都是李希貴走進十一學校之后與同事們的最新探索,有對20年前的修正,更有完善與拓展,讓人耳目一新。
如,在《開一條服務熱線》一文中,李希貴寫道,在學校后勤管理中,常常遇到這樣的事情:一方面總務處的維修工整天忙得團團轉,跑了東樓跑西樓,修了樓上修樓下,顧了教室顧不了宿舍,而另一方面,師生又經常抱怨找不到維修工,師生與后勤之間的摩擦時有發(fā)生。對此,學校在教學樓后設置了一個“物資維修聯(lián)系箱”,方便了師生,提高了維修效率。
20年后,李希貴再來反思這個舉措,并沒有僅僅從紙條聯(lián)系發(fā)展到網絡技術手段的變革層面,而是提出“從根本上解決服務及時性問題還在于誰來評價維修人員的工作業(yè)績,所以設計什么樣的量表,讓被評價者清楚地知道他們的業(yè)績應該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被服務者是誰,他們的需求又是什么,這才是問題背后的問題。只有這樣的評價機制形成后,才可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適切的聯(lián)系方式”。
這就是具有卓越遠見的教育改革家的管理思維: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突破技術的局限,把眼光放在管理機制的審視與架構上。事實上,只有管理機制的優(yōu)化,才能催生更加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
李希貴的《教育藝術隨想錄》中,更值得揣摩與玩味的是對育人本質的探索,對教育理念的深刻思考。20年前,時代不同,教育的環(huán)境不同,教育的理念難免存在一定的局限。對此,李希貴并沒有回避當初的青澀,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重新審視教育理念的偏差,以更理性的態(tài)度對一些教育問題提出更適切的解決方法,這不僅是對20年前教育的回應,更是對當下教育的指導。
20年前,李希貴提出實施“無過失計劃”,以周為單位逐步杜絕學生過失,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力求造就完美無缺的學生。20年后,十一學校提出辦一所不完美的學校,培養(yǎng)一批有缺點的學生,給予學生更大的包容與理解。不求完美的教育,實質上正是向教育的本質與理想的教育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雖然學生的犯錯機會明顯增多,但是,學生在犯錯的過程中收獲的是經歷與成長。
書中類似的篇章不勝枚舉,《為學生樹立校明星》講述李希貴在原學校為了激勵學生,為學生樹立身邊的學習榜樣,開展“每周一星”活動,讓校園形成一種人人學先進、個個爭先進的局面。如今的十一學校對這樣的教育活動加以改進,堅持推出“每月百星”?!鞍傩恰钡腻噙x并不是以“品學兼優(yōu)”為標準,而是以在某一方面有良好表現(xiàn)為標準,一年下來有一千余名學生被表彰。由此可見,李希貴將教育的眼光放在大部分學生身上,以更廣闊的教育視野以及更深切的教育情懷給予每一名學生出彩的機會。
這部書最有意義的是每篇之后的“今日反思”,從今昔對比中,可以觸摸到李希貴教育思想的發(fā)展脈絡,可以感受到一種扎根實踐土壤的教育理論生長過程,這種自我反思的精神,更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學習。
(作者單位: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qū)教育體育局教研室)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