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仰是協(xié)同盡可能多的人自覺地為共同的社會目標而努力奮斗的精神支柱,任何一個社會,都必須通過共同信仰所產生的凝聚力來維持社會心理、社會意識和價值觀念。歷史的變遷、經濟與社會的變革和發(fā)展必然會影響處于轉型時期人們的道德標準和價值取向,更影響處于人生觀及價值觀塑造和形成期的大學生。公安院校大學生作為國家的后備力量,肩負著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偉大使命,應樹立對馬克思主義正確的信仰;這不僅是時代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他們特殊的警察身份影響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因此,分析公安院校大學生的信仰現(xiàn)狀及信仰缺失根源,加強公安院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關鍵詞:信仰;公安院校大學生;信仰缺失;信仰教育
一、緒論
信仰是人們“對于某種宗教或對某種主義極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為行動準則”(《辭?!罚P叛鍪侵干钣谔囟ㄉ鐣h(huán)境中并由其特定的社會、文化特質所塑造,用以指導某一個體或某一特定群體的行為和思維方式,并具有統(tǒng)攝力和內在約束力的穩(wěn)定的價值思想和價值承諾。信仰是人們最為基本的精神現(xiàn)象,指導社會成員其他一切意識形態(tài)的形成,信仰問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問題。沒有信仰就沒有精神家園。在大學生活中,當一些同學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有時會陷入絕望的境地,如果沒有一種力量來支撐自己,人就會垮下來。信仰就是這種力量,它能帶領人們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取得成功。
信仰在人類發(fā)展史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價值觀的靈魂是其他任何意識形態(tài)無法比擬的。
第一,信仰的支柱作用。信仰是人類特有的精神活動,體現(xiàn)了人的向往和追求,決定人的認知、情感和行為,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信仰能激發(fā)人的斗志,激勵人們迎接各種挑戰(zhàn),使人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能夠不畏險阻,為實現(xiàn)目標和理想艱苦奮斗。我們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正是懷著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拋頭顱、撒熱血,創(chuàng)立了新中國,這說明信仰的支柱作用能催發(fā)人奮發(fā)進取的斗志并取得成功。
第二,信仰的凝聚作用。信仰是人的認識、觀念、情感的整合,共同的信仰能使我們團結在一起為一個共同理想而奮斗,在奮斗中人們凝聚在一起。鄧小平說過,根據長期從事政治和軍事活動的經驗,認為最重要的是人民的團結,要團結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經過幾十年艱苦奮斗,就是靠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的,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斗。正是因為信仰,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華民族以最富史詩意義的壯舉,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龍,從百年沉淪到百年復興,從苦難走向輝煌。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凝聚力;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
第三,信仰的指引作用。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西方思想的滲入,社會主義市場的確立,中國社會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在這種特殊的社會時期下,各種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不斷蔓延侵蝕著大學生的思想和靈魂。同時,現(xiàn)在社會充斥著物欲橫流、爾虞我詐的現(xiàn)象,在這種環(huán)境下,大學生由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可能會對社會產生迷茫,因此能夠消除這種顧慮,信仰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能讓大學生找到歸宿,是心靈的港灣,使大學生們產生對世界的正確認識、辨別能力,最重要的是對大學生們起到了指引作用,使其認識生命存在的意義。
二、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為了深入了解公安院校大學生的信仰狀況及其對他們價值觀的影響,筆者對四川警察在校大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本次調查采取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共發(fā)放問卷268份,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67份,且選取大一、大三為公安專業(yè),大二、大四為非公安專業(yè),便于分析公安專業(yè)與非公安專業(yè)學生的信仰狀況,共回收有效問卷250份,有效回收率93.28%。收回問卷后,運用SPSS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數(shù)據錄入和分析。
1.調查的基本情況
(1)調查對象的性別。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男生人數(shù)占總數(shù)的44%,女生占56%,而在所有男生當中,有信仰的男生為41.8%(46/110);女生當中有信仰的占所有女生的38% (53/140),這表明:在被調查的群體中,性別差異對有無信仰有一定的影響,從調查結果來看,男生較女生較有信仰。
(2)調查對象的年級分布。為了充分了解四川警察學院大學生信仰狀況,筆者對每個年級發(fā)放了相同分數(shù)的問卷,由于回收的影響,稍有不同。大一年級收回有效問卷66份,其中有信仰的占50%;大二年級收回有效問卷58份,有信仰的占25.6%;大三、大四各收回有效問卷63份,有信仰的分別占39.5%、42.1%。
(3)調查對象的專業(yè)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公安專業(yè)學生中有信仰的占54.9%;而非公安專業(yè)學生中有信仰的僅占33.8%。這充分說明在警校,公安專業(yè)比較有優(yōu)勢,在塑造大學生信仰方面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4)調查對象的政治面貌。排在第一位的是共青團員,占了54.8%,共產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子占了35.5%,群眾占9.7%。其中,共青團員中有信仰的占34.1%(47/137);在群眾中有66.7%(10/15)的學生有信仰。共產黨員中有信仰的僅僅才占40%(33/83),出現(xiàn)了令人歡喜令人憂的局面:因為既然是黨員就應該信仰共產主義,這一數(shù)據說明四川警察學院大學生入黨缺乏足夠的思想引導,其入黨動機并非真正信仰共產主義而是有很多其它因素的影響,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端正入黨動機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靶叛鑫C”的出現(xiàn)也在提醒我們,當代大學生出現(xiàn)“遠離理想、躲避崇高”這樣一些現(xiàn)象也正是因為缺乏信仰而造成的。如何使這部分大學生的思想發(fā)生轉變將是以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之一。
(5)調查對象是否為獨生子女。在被調查的對象中,獨生子女占44.8%,非獨生子女占55.2%。在獨生子女當中,有信仰的占50%(56/112);非獨生子女的有31%(43/138)。這一調查結果說明:一個人的成長與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獨生子女獲得父母全部的關心,父母對他們給予更高的期望,要求嚴格,而他們就更加努力追求人生目標,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6)調查對象的成長環(huán)境。在調查對象里,城鎮(zhèn)戶口占57.4%,農村戶口占42.6%。在城鎮(zhèn)人口中,有43.9%(63/143)的人有信仰,有信仰的農村人口占33.3%(35/107)。這一數(shù)據表明四川警察學院大學生的信仰狀況或多或少受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環(huán)境優(yōu)越點的大學生較有信仰。
2.公安院校大學生信仰現(xiàn)狀分析
毛主席曾說,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他所說的精神其核心就是信仰,是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xiàn)。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要實現(xiàn)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戰(zhàn)略目標,其首要問題就是引導大學生樹立堅定正確的信仰。然而,隨著全球經濟發(fā)展變化和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各種思想和文化相互激蕩,大學生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1]民族宗教問題也逐漸突出,這使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zhàn)。因此,認真研究和對待大學生信仰問題是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重大價值問題。
(1)從對信仰的宏觀認識看,公安院校大學生是有理想和追求的一代,但也面臨信仰缺失的挑戰(zhàn)。在“大學生對信仰問題是否重要”、“大學生是否需要信仰”和“ 大學生對信仰有無”三個問題的問卷調查中,數(shù)據結果反映:有59.7%的被調查者認為信仰對他們很重要,有56.8%的大學生明確表示他們需要信仰,這些都表明公安院校大學生對信仰的需要和對精神追求的渴望,從主體上來說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能意識到信仰對于一個個體、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重要。但是,在調查中,“有信仰的”只占全體被調查人數(shù)的39.4%,剛剛超過三分之一。表示“沒有明確信仰”的占全體被調查人數(shù)38%,表示“不清楚自己是否有信仰”的占22.6%。這些數(shù)據又說明,公安院校大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仰缺失和信仰迷茫,信仰這一人類社會普遍具有的精神現(xiàn)象,在轉型期的中國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
(2)從對信仰的微觀認識來看,公安院校大學生“三觀”的主流仍是積極向上的,但信仰呈現(xiàn)出多元化態(tài)勢。目前,公安院校大學生信仰呈現(xiàn)多元化特點,從對“你的信仰”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shù)人信仰馬克思主義,相對較少同學有宗教信仰、道德信仰、科學信仰及其他信仰,但值得關注的是有不少部分學生信仰金錢和命運。這一結果反映出,當前公安院校大學生的信仰狀況呈明顯的多元化態(tài)勢,各種各樣的信仰都占有一定比例,但是,在當今社會價值觀日趨多元化的情況下,就總體而言,大多數(shù)大學生堅持唯物主義的立場,對宗教信仰持謹慎態(tài)度,“三觀”的主流仍是積極向上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有信仰的學生中,有五分之一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信仰。而聯(lián)系“大學生對‘信仰有無”的調查結果,卻只有極少一部分的人才真正有信仰。這說明,加強對公安院校大學生的信仰指導,加強科學信仰的宣傳、教育和理論層面的建設顯得非常迫切。
(3)公安院校大學生信仰現(xiàn)狀深受來自家庭、學校、社會、思潮和傳媒等各方面的影響。當今大學生接受各種文化思潮、理想信念的機會增多,信仰深受來自家庭、學校、社會、文化思潮和網絡媒體等各方面的影響。在“影響信仰選擇的原因”一題中,調查數(shù)據表明:26%的學生選擇受家庭信仰的傳統(tǒng)影響。比如,有宗教信仰的學生,主要受其家庭的影響,父母都是教徒,所以他們也隨之信之;35%的學生選擇受學校教育的影響;27%的學生選擇受社會現(xiàn)實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積極的社會現(xiàn)實對大學生信仰形成產生了巨大的正面影響;8%的學生選擇受大眾傳媒和網絡媒體的影響??梢?,公安院校大學生信仰的建立,主要來自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環(huán)境、網絡傳媒等方面的影響,其中,學校教育對大學生的影響最大,因此,加強學校對大學生信仰方面的引導教育顯得頗為重要。
三、公安院校大學生信仰缺失的根源
1.現(xiàn)代市場主義經濟的“逐利”思想侵蝕著校園文化
改革開放30年來,現(xiàn)代市場經濟突破了傳統(tǒng)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生產力獲得了空前解放和發(fā)展。同時,計劃經濟時代的價值體系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迅速瓦解。以往,社會認為個人價值應該建立在為人民服務、為大眾犧牲的精神上;當市場經濟迅速發(fā)展,資本主義價值觀沖擊原有價值體系時,社會認可的個人價值又轉而與財富及社會地位捆綁在一起。[2]一旦財富、社會地位迅速瓦解,個人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人生價值也僅至于此。這種社會風氣、這種中產階級的價值觀正影響著尚未入社的大學生。
一方面,成長于網絡時代的當前大學生獲取信息便捷,思想及人生目標深受網絡信息的影響。 大學生往往會把網絡上成功人士或中產階級的生活作為奮斗目標,承接他們的價值觀。另一方面,父母親人的價值觀也影響著大學生。如父母常在耳邊念叨:“某某多有出息,剛畢業(yè)一年就可以買車買房?!贝髮W生受這些言語的影響,自然會把個人價值同財富、社會地位聯(lián)系在一起?!白x書就是為了找份好工作,掙更多的錢”的思想逐漸深入頭腦,之前所謂的理想、志向早已拋之九霄云外。駐扎在大學生心中原本并不牢固的“信仰”也就轟然倒塌了。
2.沉重的就業(yè)壓力迫使大學生的“功利主義”趨向日益明顯
2014年,中國大學畢業(yè)生就突破690萬大關。近年來,由于高等教育的“擴招”,政府機構的精簡,大學生就業(yè)問題成為全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之一。調查表明,在大學生的各種心理壓力下,把“就業(yè)壓力”排在第一位的占72.8%。[3]嚴峻的就業(yè)形勢,日益沉重的就業(yè)壓力迫使大學生的“功利主義”趨向明顯。據調查,公安院校大學生一方面缺少馬克思主義信仰,另一方面卻積極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為畢業(yè)找個好單位創(chuàng)造條件的占49,6%,希望得到領導重視的占34,2%,有共產主義信念的只占8.7%,可以看出其入黨動機明顯帶有功利主義色彩?!肮髁x”不僅影響大學生成長成才必要知識的掌握,還影響了其個性特點的發(fā)揮和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更為重要的是,“功利主義”使得大學生只關心實用,忽略了務虛。因此,諸如人生的意義、關于靈魂與價值則較少去思考,而激情澎湃、理想張揚恰恰是一所大學不可或缺的。正如楊叔子院士指出:“一個民族,沒有科學技術,一打就垮;沒有精神和文化,不打自垮?!碑敗肮髁x”逐漸吞噬掉大學生的理想氣質,當“實用”已成為大學生選擇的唯一標準,那么,我們民族的人文精神何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又何在?
3.馬克思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在大學生信仰引導上的乏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主陣地,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主渠道。但傳統(tǒng)的思政課教學偏重于課本內容的強行灌輸和傳授理論與現(xiàn)實剝離,甚至脫節(jié)。而一些傳統(tǒng)的純理論無法適應迅速發(fā)展的國際形勢,教師的講授過于“保守”,常常無法讓學生獲知正確的認知,也難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shù)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等指導思想淡漠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學習脫離實際,是空洞的,缺乏實踐性。近年來,公安院校思政課教學不斷進行改革,“互動式”教學被引入,學生的主體性被突出,從而對思政課的評價也逐年提高。但是當前的思政課教學改革偏重于實踐性與趣味性,偏重于學生的興趣關注面,卻忽略了思政課的教學目的與初衷,忽略了其內在價值,因而在大學生精神信仰上的引導作用并不明顯。
4.大學生過于強烈的主體意識致使主流信仰缺失
調查分析表明,公安院校大學生對信仰問題主體意識的增強,表現(xiàn)為自我意識逐漸強烈,“是否信仰”、“信仰什么”、“如何信仰”等價值選擇更傾向于從自我需要出發(fā),關注世界、關心國事的激情洋溢的理想主義開始讓位與切實的個人生活和對前途的權衡。于是,表現(xiàn)為人們常說的:當前的青年大學生更加“務實”。他們不再愿意從“社會需要什么”出發(fā)來思考問題,而更傾向于“我想要什么”的自我價值選擇。[4]大學生在信仰的選擇上也表現(xiàn)為隨意性。致使信仰對象的多元化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成為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引導不足的潛在影響因子。因此,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引導作用在主體思想的選擇干擾下有所消弱。
四、公安院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途徑探討
大學生信仰教育是指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目的在于使大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主要內容為“四信”:即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大學生信仰教育直接關系到能否培養(yǎng)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進而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關系到大學生能否健康成長,成為德才兼?zhèn)涞摹八挠小毙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求要堅持政治建警、素質強警、從嚴治警,以堅定理想信念為根本,以提高能力素質為核心,以培育優(yōu)良警風為保障,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堅定、執(zhí)法為民、勇于擔當、清正廉潔的過硬隊伍,確保公安隊伍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永葆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要達到這些要求,就必須加強公安院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走好未來的人生道路。
1.以塑造精神家園為宗旨,建立家庭、學校、社會和傳媒相結合的現(xiàn)代信仰教育新模式
大學生信仰的形成,除受大學生自身認知、情感、意志等內在因素的影響外,還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以及傳媒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大學生的信仰教育,應該將家庭、學 校和社會及傳媒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現(xiàn)代信仰教育新模式。
信仰教育的方式離不開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強化、激勵、集體參與等。[5]家庭教育,要注重從小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引導其具備健康的道德品質,樹立科學、合理的道德信仰;學校教育,要注重“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優(yōu)勢,有針對性地幫助大學生解決重大理論與客觀現(xiàn)實相結合的問題,引導他們樹立科學的“三觀”。同時,有針對性地引導他們從追求個人理想實現(xiàn)向國家社會發(fā)展方向轉變,重塑其價值觀念和信仰追求;社會教育,要注重從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中尋覓突破口,建設信仰文化載體;傳媒則要形成規(guī)模,造成聲勢,從正面致力于當代社會新型價值觀念的普及和宣傳。只有從分析大學生信仰的主要成因出發(fā),真正把家庭、學校、社會和傳媒四者有機結合,才能有效地在大學生成長與成才過程中促進其思想啟迪、加強理論指導、完善行為規(guī)范、增進情感交流,從而樹立正確的、先進的、符合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信仰。
2.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為基礎,增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tǒng),是蘊含最為深厚的歷史感情,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鼓舞和激勵著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團結奮斗。[6]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不只是一種口號,更應該將這種社會心理化為內在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并付諸于實際行動。
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并以此為理論基礎最終指導革命,取得了全中國的勝利解放。隨著改革開放,我國人民整體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不能忘記的是那些浴血奮戰(zhàn)的日子里,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中國解放、為中國共產黨正確理論的確定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在理論教育過程中,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樹立,離不開對該理論在中國歷史上不可忽視的貢獻力量的講述。
3.加強教師師德建設,實現(xiàn)知識教育與信仰教育相結合,提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培養(yǎng)一支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理論和教學水平高的師資隊伍,可以進一步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水平。高等學校“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其一言一行對大學生的學業(yè)、思想都有直接深刻的影響。教師勞動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教師的人格魅力來自于學術水平和道德情操的完美統(tǒng)一,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師的人格魅力、高尚的師德,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深刻且長遠的。因此,一方面,教師在對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要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教育引導,有針對性地開展對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理想信念教育,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信仰,注重培育他們實事求是、尊重真理、反對迷信、反對盲從的科學精神。學??筛鶕闆r開設一些宗教方面的選修課,既滿足大學生對宗教在文化層面上的興趣,又讓他們了解宗教的歷史、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把握其實質與社會作用。另一方面,教師要加強自身建設,從自身做起,樹立獻身教育事業(yè)、敬崗愛崗的信念,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用實際行動影響周圍的學生。
4.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想結合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個方面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他們?yōu)榻ㄔO社會主義提供思想基礎、前進方向、精神動力以及道德基礎。[7]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信仰多樣化更加明顯,這些變化要求大學生信仰教育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充分發(fā)揮其對多樣化價值觀念的主導性、引領性作用和信仰教育的導向作用。信仰教育除了從外界灌輸外,需要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經過自我覺醒,個體才能得以樹立某種堅定的信仰。一方面開展形式豐富的學習宣傳活動,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更加堅信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科學性、崇高性和現(xiàn)實性。其次,當今網絡時代,可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網站,用學生樂意接受的方式宣傳馬列主義。另外,注重發(fā)揮學生干部先鋒模范作用,讓學生干部帶頭組織參加各類學習宣傳與實踐活動。在他們感召影響下,在全體學生中掀起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浪潮。通過探索不同形勢的教育活動,引導公安院校校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性修養(yǎng),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遠大的理想抱負。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公安院校大學生既要做先進生產力的有力推動者,也要做先進文化的積極助推者,更要做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實踐者。只有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才能使公安院校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正確把握人生方向,明確肩負的歷史責任,在學習與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素質,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一種情感的寄托,它對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席勒曾在《審美教育書簡》第十九封信第二自然段指出:“在感官印象給人的思維活動規(guī)定內容之前,人的精神狀態(tài)是一種無邊的規(guī)定性;無窮的空間和時間供認的想象力自由使用,而且由于在這個可能性的廣闊領域中沒有任何固定的東西,所以就無需排除任何東西?!盵8]因此,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當代大學生正處于心理快速成長時期,為即將步入社會做好了充分準備??茖W健康的信仰,有助于他們的生存與發(fā)展。尤其是對于公安院校大學生,他們肩負著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職責使命。因此,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缺失,是公安院校大學生思想教育所亟不可待需要解決的問題。思想教育者對于公安院校大學生群體馬克思主義信仰缺失的關注,有助于教育過程中對于該問題的解決,以促進馬克思主義信仰在公安院校大學生群體中的樹立與弘揚。
參考文獻:
[1]楊華.關于新時期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思考.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2]甄靜慧.誰偷走了中產的幸福.南風窗,2010(4)
[3]朱建平.就業(yè)市場化與大學生功利思想關系的研究.溫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
[4]劉娜.關于青年大學生信仰教育生活化的思考.教學與研究,2009(11)
[5]李志英.大學生黨員信教問題調查.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6]張耀殘、鄭永廷、吳潛、駱郁廷等著.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學.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2頁
[7]常瑞.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信仰教育途徑探討.決策探索,2010年第7期
[8]盧世林.美與人性的教育席勒美學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9頁
作者簡介:
何光英(1969—)女,漢族,四川瀘州人,教育碩士,四川警察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