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閩臺高等院校鋼琴教育比較與發(fā)展對策研究

2018-05-13 10:19連續(xù)敏
音樂探索 2018年2期
關鍵詞:鋼琴教育高等院校

摘 要: 以福建師范大學、集美大學、臺灣師范大學、臺中教育大學作為調研對象,對閩臺兩地部分高校鋼琴教育現狀進行實地調查與比較研究。在此基礎上,對福建與臺灣高等院校鋼琴教育各自存在的優(yōu)勢與差異及其發(fā)展對策進行積極思考、分析與研究,旨在為提高福建乃至大陸地區(qū)高等院校鋼琴教育教學質量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依據。

關鍵詞: 閩臺地區(qū);鋼琴教育;高等院校

中圖分類號: G648.1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 - 2172(2018)02 - 0074 -07

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18.02.011

我國高等音樂院校中,鋼琴專業(yè)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近幾十年來,福建高等音樂院校的鋼琴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而在海峽對岸的寶島臺灣,當代鋼琴教育起步早、起點高,總體發(fā)展水平和教學質量高于福建。福建是大陸離臺灣最近的省份,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兩岸關系的日益緊密,閩臺之間的音樂教育交流也日益頻繁。筆者于2017年5月15日至5月20日前往臺灣師范大學和臺中教育大學進行實地調研,并與師生們進行了較為廣泛而深入的交流,獲得了第一手資料和信息。本文將從海峽兩岸鋼琴教育的背景、現狀、差異比較與發(fā)展對策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

一、歷史與背景

福建作為大陸的沿海省份,經濟較發(fā)達,鋼琴教育起步較早。特別是廈門,由于清末被迫列為“通商口岸”之一,早在20世紀初,許多西方國家就紛紛在廈門鼓浪嶼建立了教會學校及教堂,鼓浪嶼成為了外國領事館的聚集地,因此,西方的音樂文化尤其是鋼琴文化隨之傳入廈門。鼓浪嶼成為了全國著名的“鋼琴之島”,島上居民家庭擁有鋼琴的比例位于全國前列,曾培育出好幾位世界聞名的鋼琴家,如李嘉祿、殷承宗、許斐平等。在全國,福建算是鋼琴教育基礎較好的省份,近年來也涌現出不少走向國際的新生代鋼琴家,如吳迪、牛牛、林芃等。目前福建主要的本科音樂院校有:廈門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集美大學音樂學院、華僑大學音樂舞蹈學院、泉州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閩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以及一些其他地方高校的音樂學科等。其中,辦學歷史最悠久的是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可追溯到1938年的華南女子文理學院,1952年8月福建師范學院 {1} 正式創(chuàng)建音樂專修科,經過幾十年發(fā)展,2003年12月,在原音樂系的基礎上組建了音樂學院。其他藝術或音樂學院均陸續(xù)成立于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迅速騰飛,福建的音樂教育事業(yè)也蓬勃發(fā)展,從原有的“廈門大學”“福建師大”“集美師專”三足鼎立拓展到現今的10余所大學的音樂院系共同發(fā)展。許多院校由原來的大專升級為本科,部分院校已有碩士點,并面向全國招生,而鋼琴專業(yè)目前已成為各校音樂學科最重要、學習人數最多的專業(yè)之一。

海峽對岸的臺灣,鋼琴教育起步較早,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二戰(zhàn)”以后

1895~1945年臺灣被日本占領受其殖民統治,史稱“日據時期”,因此臺灣的文化深受日本影響?!岸?zhàn)”以后,許多臺灣學生留學日本,臺灣的鋼琴教育進入起步階段。

(二)20世紀60年代

以張彩湘(被譽為臺灣“鋼琴教父”)為代表的第一代留日學生和以吳漪曼、吳季札為代表的留歐學生陸續(xù)返臺,他們將日本、歐洲等地先進的教學理念、教材教法帶回了臺灣,臺灣的鋼琴教育進入發(fā)展階段。

(三)20世紀70~80年代

臺灣經濟迅速發(fā)展,成為時稱的“亞洲四小龍”之一,期間大批留美、留歐學生陸續(xù)返臺,成為了臺灣鋼琴教育的中堅力量。70年代開始,臺灣當局在一些教育基礎較好的學校中增設了“音樂實驗班”,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中為止,讓一些對音樂有興趣的學生選修鋼琴或其他樂器,以及音樂相關科目。音樂班的設立使學鋼琴的人數大幅度增加,臺灣的鋼琴教育進入巔峰階段。

(四)20世紀90年代

從90年代開始,臺灣的經濟有所衰退,各大學紛紛成立音樂系,但生源質量呈下降趨勢。1998年以后,由于出生率的大幅降低,臺灣出現“少子化”現象,許多大學都難以招滿學生,臺灣的鋼琴教育進入萎縮階段。目前臺灣有影響的藝術或音樂院校主要有:臺灣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臺灣輔仁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學系、臺灣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學系、臺中教育大學人文學院音樂學系、臺灣東海大學創(chuàng)意設計暨藝術學院音樂學系、高雄師范大學藝術學院、臺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等。{2} 其中,臺灣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幾乎稱得上是臺灣地區(qū)最高音樂學府,亦是辦學歷史最早的音樂院校,其前身為臺灣省立師范學院,早在1946年便設立音樂專修科,1955年升格為臺灣省立師范大學,1967年改為公立大學。其余院校分別成立于50、60年代以后。目前臺灣絕大部分音樂院校都包含本科及研究生教育,鋼琴專業(yè)也是臺灣音樂院校最重要、學習人數最多的專業(yè)之一。

可以看出,臺灣由于經濟發(fā)展和對外開放較早(大概早于大陸20~30年),它的音樂院校無論在辦學歷史、辦學層次、辦學水平上都比福建的院校要更早、更高。雖然福建與臺灣僅一水之隔,但由于政治、歷史背景的不同,在鋼琴教育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現狀與條件

(一)教學設施

此次臺灣之行,筆者走訪了臺灣師范大學(以下簡稱“臺師大”)和臺中教育大學(以下簡稱“臺教大”),又在福建調研了福建師范大學(以下簡稱“福師大”)、集美大學(以下簡稱“集大”),參觀了這四所高校的校園、教學樓教室、數碼鋼琴教室、琴房、音樂廳、排練廳等硬件設施場所。應該說,閩臺兩地高校在教室、音樂廳、圖書館、排練廳等方面條件相當,但在琴房硬件方面差距較大。臺灣高校的教師琴房都是2臺七尺三角琴,其中臺師大分別是1臺斯坦威、1臺卡瓦依或雅馬哈,臺教大則是2臺卡瓦依或雅馬哈,學生琴房用琴也是卡瓦依或雅馬哈,其中臺師大是每間琴房1臺三角琴,臺教大是每間琴房1臺三角琴或是2臺立式琴;福師大的教師琴房用琴是1臺三角卡瓦依和1臺國產立式琴,集大的教師琴房用琴是2臺立式琴,1臺卡瓦依,1臺國產琴,學生琴房則都是1臺國產立式琴。

鋼琴屬于較昂貴的樂器,尤其是品牌琴、三角琴更是價格不菲。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臺灣高校對于鋼琴教育硬件方面的投入是十分重視的,因此,臺灣的學生接觸優(yōu)質琴、三角鋼琴的機會較多,這對提升教與學的質量奠定了硬件基礎。

除了琴房之外,臺灣高校藝術院系的圖書資料室也有所不同。一般綜合性大學都有1~2個大型圖書館,其中音樂學院還有自身專門的圖書資料室,供教師及學生借閱圖書及樂譜,這點兩岸的學?;鞠嗤_灣的圖書資料室可提供師生免費上網(大概有10余臺電腦),以方便師生利用校園網絡,查閱全球的資訊。此外,其樂譜及書籍大多數是國外原版,只有少數由臺灣的“全音樂譜出版社”出版。臺灣很少引進國外的版本進行再版,因為引進原版需要支付較為高昂的版權費,然而再出版后賣出的樂譜數量由于人口基數少等原因得不到應有的經濟回報,所以臺灣地區(qū)所用的樂譜絕大部分是國外原版。

(二)師資力量

師資力量是影響教學水平的關鍵性因素。目前福建的高校中,大多數鋼琴教師具有碩士學位,少部分具有博士學位和海外留學經歷。大陸是到了90年代經濟發(fā)展以后才陸續(xù)有學生留學國外,因此現有的“海歸”的年齡基本不超過45歲,且大部分為本校專任教師,兼任教師(即外聘教師)較少;而臺灣的高校鋼琴教師中,大部分具有博士學位以及海外留學經歷(包括一些老教師),其原因如上述提及的。臺灣地區(qū)在20世紀70~80年代就已有大批留學生到歐美、日本等地留學,且大多數都獲得了博士學位,陸續(xù)回臺參加工作以后,成為了臺灣高校的中堅力量。由于臺灣目前高校的職位較少,人才供過于求,就業(yè)形式比較嚴峻,因此大約有一半比例的教師是兼任教師,而且往往是一名兼任教師同時在幾所高校兼課。聘請兼任教師在臺灣是很普遍的現象,除了職位緊張的原因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能使學校更加靈活地對教師進行優(yōu)勝劣汰。另外,大陸高校教師的職稱主要分為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臺灣高校教師的職稱分為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詳見表1。

(三)生源質量

生源質量是影響教學水平的決定性因素,生源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該校的辦學水平、辦學層次、社會聲譽等方面,兩者相互影響,相輔相成。此次調研筆者通過現場聽課、觀看排練、師生座談等形式,了解了兩岸院校的招生制度及生源質量??傮w而言,臺師大與臺教大的生源質量都要優(yōu)于福師大和集大,特別是臺師大,作為臺灣一流的高等音樂學府,每年都能招收到全臺灣最優(yōu)秀的學生。這些學生大都有扎實的基本功及良好的音樂理論基礎,絕大多數來自臺灣中小學“音樂班” {1},是經過嚴格規(guī)范的入學考試篩選出來的,他們的生源質量并不亞于大陸的中央音樂學院與上海音樂學院學子。這一現象的確值得我們思考:論面積,臺灣只有福建的三分之一不到;論人口,臺灣也比福建少了近1500萬,如此客觀條件卻能有這么高質量的生源比例,的確與其良好的音樂基礎教育和嚴格規(guī)范的招生考試制度密不可分。

(四)課程設置

兩岸藝術院校的本科課程設置,總體上相似,但也有差異。相似之處在于專業(yè)必修課都有開設中國音樂史(臺灣學校還開設“臺灣音樂史”)、西方音樂史、和聲學、曲式分析、合唱、指揮、視唱練耳(臺灣叫“音樂基礎訓練”)等課程;差異之處在于福建的藝術院校主要分為“音樂教育”與“音樂表演”兩個專業(yè),其中再細分為鋼琴、聲樂、器樂等主修方向,而臺灣的藝術院校,不分“音教”或“音表”,而是分為主修或副修,即主修鋼琴或聲樂或其他樂器等。另外,福建院校的鋼琴個別課大一、大二年級上課形式為“一對二”(即每人每周半節(jié)課),大三年級是“一對一”(即每人每周一節(jié)課),大四只有一學期“一對一”專業(yè)課或是沒有專業(yè)課;而臺灣院校的鋼琴主修生個別課從大一到大四都是“一對一”(即每人每周一節(jié)課),副修生則都是“一對二”(即每人每周半節(jié)課)。

(五)考試要求

專業(yè)考試是對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情況的檢驗方式,也是為學生提供舞臺實踐、相互交流的機會與平臺。鋼琴考試形式主要以現場演奏(基本為獨奏,有時也有雙鋼琴),專業(yè)老師現場打分為主。每個學校、每個學年的考試要求都不一樣,福建高校的鋼琴考試包含期中、期末考試,臺灣高校則沒有期中考試,只有期末考試。四所學校的鋼琴考試要求詳見表3。

三、差異與對策

通過兩岸院校的現狀調查與分析比較,我們不難看出臺灣高校鋼琴教育的優(yōu)勢:其一,起步早、基礎好;其二,生源質量高、師資力量雄厚;其三,高要求,嚴標準。雖說臺灣近年來經濟發(fā)展速度有所減緩,并且出現“少子化”現象使招生規(guī)模有所萎縮,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教學硬件還是軟件都依然具有強勁的實力,總體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還是高于福建。

(一)閩臺高校鋼琴教育差異

1. 音樂基礎教育差異

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基本涵蓋在九年義務教育里,主要以音樂課為主,外加一些音樂活動如合唱、小組唱、舞蹈等,有些學校要組建小型的管樂隊或民樂隊。除了極個別音樂特色學校(例如廈門市音樂學校)之外,中小學生學習樂器都要到校外少年宮、琴行或是另找私人老師。而在臺灣,早于1973年便在一些教育條件較好的中小學開設了“音樂班”,如臺北市光仁小學、臺北市福星小學、臺中市光復小學、臺北市光仁中學初中部、臺中市雙十初中、臺南市大成初中、臺灣師大附中高中部等。臺灣中小學音樂班的設立目標,除以培育音樂人才、涵養(yǎng)美感情操及健全人格外,主要目的在于延續(xù)各中小學的音樂資優(yōu)教育,再與大專院校的音樂專業(yè)教育銜接,培植“專業(yè)”的音樂演奏人才 {1} 。近幾十年來,各中小學音樂班為臺灣的各大音樂院校輸送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由此可見,良好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是培育專業(yè)音樂人才的堅實基礎,臺灣中小學“音樂班”的實行十分值得我們借鑒。

2. 招生考試程序差異

本科招生入學考試是篩選、甄別音樂人才的重要“關卡”。然而近10年來,就福建省來說,隨著高校的擴招,“藝考”(即藝術專業(yè)面試)人數暴增,考生要在3~5分鐘的專業(yè)面試時間里完成一首歌的歌唱或一首自選曲目的演奏。由于時間太短,經常會出現考生一首曲子都還沒有彈奏完整考官就得叫停的情況。此外,許多考生原本鋼琴基礎就較薄弱,卻選擇了遠高于自身實際水平的曲目,更有甚者只練其中技術最難、最出彩的段落,苦練一年半載以應付考試。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考官有時不一定能很準確、客觀地判斷考生的真實水平,因此這種考試制度就給許多“半路出家”和“曲線救國”的考生以投機取巧的機會。

臺灣和福建一樣,也是采取“聯考”的形式,即所有藝術院校集中在一個考點聯合考試,每所學校各派幾位教師監(jiān)考,免去了考生奔波之苦。鋼琴考試共分為兩個考場,每個考場大概有11位考官,全部都是鋼琴專業(yè)老師。其中一個考場考基本功(即音階、琶音等)及自選曲1首,另一個考場考1首古典奏鳴曲快板樂章及1首巴赫原創(chuàng)作品,也就是說,每個考生必須準備四項考試內容。這樣的考試要求若沒有扎實的演奏功底,幾乎不可能完整地彈下來,從而杜絕了考生“臨時抱佛腳”的現象。

3. 專業(yè)設置與考試模式差異

從前文的表2可以看出,臺灣高校的“師生比”較高,也就是說每個鋼琴學生的專業(yè)課時量更多一些。從表3又可以看出,福建的高校鋼琴考試要求相對不高,而臺灣高校鋼琴考試的要求無論從曲目數量、作品難度、風格把握等都更加嚴格。當然這與生源質量、課時量有直接的因果關系,沒有優(yōu)質的生源和充足的課時作保證,福建的高校若參照此種高要求的考試制度無異于“拔苗助長”“天方夜譚”。嚴格規(guī)范的專業(yè)考試對于拓寬學生的曲目量、鍛煉學生的演奏能力和舞臺實踐能力、培養(yǎng)其堅韌刻苦的品質等方面都十分有利。學生入學以后,通過每學期的考試,都能在演奏水平和心理素質上得到很大的提高與鍛煉?!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沒有一定曲目“量”的積累,怎么可能有“質”的飛躍呢?

(二)福建鋼琴教育發(fā)展對策

1. 加強音樂基礎教育

音樂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程,要從孩子抓起。臺灣中小學“音樂班”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單靠幾所音樂特色學校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加強中小學音樂基礎教育,才能為高校培養(yǎng)充足、優(yōu)質的后備軍。福建的經濟條件與音樂教育基礎相比國內其他地區(qū)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完全有能力在條件較好的中小學開設“音樂班”,當然培養(yǎng)方向不僅限鋼琴,還有其他樂器或聲樂?,F在許多孩子都有業(yè)余學習鋼琴,如果能將“音樂班”的設立作為一種政府行為進行實施和推廣,并且實行中小學貫穿銜接,其產生的社會效應和培養(yǎng)效果是非常值得期待的。筆者真誠地呼吁政府有關部門能重視中小學音樂基礎教育,認真考慮這一問題,盡快出臺相關政策。

2. 提高入學門檻和考試要求

要想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只有從“入口”和“出口”從嚴把關。不僅要提高入學門檻以保證生源質量,還要以嚴格的考試要求來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二者缺一不可。而如今一個很現實且嚴峻的情況是,如果嚴把招生關的話,會有一些學校招不到學生;如果嚴把考試關的話,會影響一些學校的畢業(yè)率,從而影響其社會信譽,甚至影響到學校的生存問題。但從長遠角度看,為了招到學生而降低招生標準,為了畢業(yè)率高而放松考試要求,長期下來必將惡性循環(huán),使高校音樂教育變成“豆腐渣”工程,這對提高高校音樂教育水平、培育音樂人才都是極為不利的!其實不僅在臺灣,在其他亞歐國家或地區(qū),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學習旅程都是十分艱辛的,想在大學里舒服地“混”到畢業(y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不僅要“嚴進”更要“嚴出”,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才是真正有水平、有實力的棟梁。

3. 促進閩臺音樂交流與合作

閩臺兩地“一水之隔”,卻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尤其是閩南地區(qū)更是與臺灣在文化、方言、習俗上同根同源。我們應發(fā)揮兩地間人緣、地緣的優(yōu)勢,加強閩臺區(qū)域合作,進一步促進高校間的教育文化交流。目前,中國大陸部分高校已開辦閩臺合作辦學的項目,部分學校每年選拔1、2名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作為“交換生”到臺灣高校學習一學期或一學年等,但在音樂專業(yè)方面,閩臺高校之間的交流還較少,應該多“請過來、走過去”。例如,兩岸學??梢曰ヅ稍合殿I導、骨干教師和部分優(yōu)秀學生進行互訪,通過上課、講座、座談會、音樂會等形式進行交流,拓寬彼此視野、優(yōu)勢互補、共同進步,實現兩岸共贏。

結 語

通過對于閩臺兩地高校鋼琴教育及其相關內外因素等各個方面的對比分析,筆者找到了雙方的相似和差異點,也看到了臺灣在該領域的領先優(yōu)勢,這對我們提高福建乃至其他鋼琴教育薄弱地區(qū)的教育水平提出了前瞻性的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臺灣高校濃郁的藝術氛圍、先進的教學設施、嚴謹的教學制度以及一絲不茍的教學態(tài)度值得學習。臺灣的成功辦學經驗,更好地為福建乃至全國高校鋼琴教育發(fā)展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參考,積極地推動鋼琴教育事業(yè)的健康快速發(fā)展。

◎ 本篇責任編輯 楊迪瑞

收稿日期: 2017-10-31

基金項目: 2016年福建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閩臺藝術院校鋼琴教育現狀的調查研究”(FJ2016B220)。

作者簡介:連續(xù)敏(1979— ),女,碩士,集美大學音樂學院鋼琴副教授(福建廈門 361003)。

猜你喜歡
鋼琴教育高等院校
關于學前兒童鋼琴教育的幾點思考
關于河南民辦高校鋼琴教育的反思以及改革分析
淺談高校鋼琴教育和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鋼琴教育與當代大學生的立德樹人
高校鋼琴教育中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分析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淺析VB程序設計教學方法的改革
當代大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