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遙
1 焦作七賢園總平面圖Master Plan
2 入口竹墻上的7口泉水,代表了竹林七賢,以及7種不同的音律The seven spring on the bamboo wall stand for the seven sages. They also stand for seven different melodies
3 參數(shù)化設計生成的構筑物骨架與皮膚,依據(jù)編號組裝骨架The parametric design of the framework and the skin of bamboo structure. Assemble the structure by number
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焦作市,北依太行,南臨黃河。長期以來,煤炭產業(yè)為焦作帶來了持續(xù)的經濟增長和長久的社會繁榮。然而,經過不斷地開采,焦作的煤炭資源幾近枯竭,環(huán)境也遭受了極大的污染。曾經輝煌的大小煤窯和礦山,成為焦作土地上難以愈合的疤痕。轉型,成為焦作城市形象更新的重要課題。
2017年9月,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在鄭州召開。焦作作為河南城市展園的一員,首次參與園博會室外展園展示。為了謀求新的發(fā)展機遇,焦作市向設計團隊提出了通過園林手法,展現(xiàn)城市綠色轉型的設計要求,意圖通過園林博覽會的平臺,宣傳焦作的綠色新形象,擺脫“煤城”舊顏。
設計團隊結合焦作市的設計訴求,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收集和背景調研,將視線聚焦到焦作地區(qū)廣袤的竹林之中,以魏晉時期雅士集團“竹林七賢”為切入點,提出了設計概念—“七賢園”。
竹林七賢是中國魏晉時期著名的賢哲群體,其瀟灑肆意、達觀超脫的人生態(tài)度和處事方式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設計提取出七賢的7種狀態(tài),在園中設計了7條探索路徑,分別命名為竹林宴、竹林歡、竹林游、竹林會、竹林興、竹林狂、竹林笑傲。游人進入園中,經過7條路徑,匯聚于核心圓形水面,如同七賢從各方而來,匯集于焦作的過程。
竹林是除煤炭外,焦作的另一項自然的饋贈。
設計選取斑竹、淡竹2種焦作鄉(xiāng)土竹種作為基調種,配合具有獨特觀賞特性的黃桿烏哺雞、烏哺雞、黃桿金竹和焦作特有的兩相思等竹種,塑造出清透純凈的展園整體環(huán)境。為了確保竹林成景效果,團隊對長勢良好的人工竹林進行整體移栽。要求在筍期前將竹林分割為0.5~1m2的單元,進行斷根與10日的原地修養(yǎng)后,連同竹鞭與原土進行挖取、移栽,以保存竹林疏密有致的自然形態(tài)。同時,團隊在竹林中設計了霧噴裝置,在營造魏晉縹緲仙境氛圍的同時,也起到保濕作用,輔助竹林保持狀態(tài)。
博愛竹器是焦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團隊以博愛傳統(tǒng)竹器為原型,依據(jù)竹材抗彎、抗拉的材料特性,設計了7個形態(tài)簡約的現(xiàn)代構筑。構筑采用高強度竹纖維板材為骨架,融合竹工木楔、竹楔、竹木釘、綁扎等傳統(tǒng)方式,邀請博愛竹匠在現(xiàn)場編制外皮,塑造出7個新“竹構”。7個竹構為筒狀或馬鞍狀,半透明的表皮使得構筑物內部充滿著豐富的光影變化。構筑物中,七賢圖和七賢詩通過亞克力板激光打印方式展示,以體現(xiàn)七賢文化意境。
4 竹編表皮由博愛竹匠與篾匠以傳統(tǒng)方式手工制作The bamboo-woven skin was hand-made by Boai’s craftsmen in traditional ways
5 竹編表皮為構筑物帶來了豐富的光影The light and shadow in the structures
6 竹筒盡頭的亞克力板上繪制著7幅不同的七賢古圖,七賢形象若有若無The drawings of seven sages were printed on the acrylic board in the end of the structures, showing the images in a romantic way
7 夜晚的琴音湖The Qinyin Lake in the evening
音樂是七賢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七賢精神的象征。設計融入了聲景設計,打造沉浸式的體驗感受。
7個竹構旁設有7個紅外線感應泉,當游人經過時,隱藏在置石中的感應器將啟動噴泉,泉水涌出、水石相擊的聲音成為展園游賞的背景音樂。展園中心的琴音湖上設有琴音雨環(huán),啟動時,雨水落入湖中,演奏出一首 “高山流水”的天籟。琴音湖上設有7塊置石,中心臥石可在會展期間供人表演古琴“廣陵散”,其余置石朝中心做俯首傾聽狀,正如竹林七賢共賞天籟。
竹琴之聲是團隊設計的第2種聲音。琴音湖東側的游線上設置了一排竹音墻,墻體上懸掛有長短不等的7類竹筒,按照廣陵散曲譜順序排列。當游人進入園區(qū)時,可在入口處的竹架上領取音錘,按順序敲擊竹筒,體驗竹琴演奏的樂趣。
8 雨環(huán)中散出的霧氣Fog comes out from the circular structure
9 竹音墻和七音池。地面上雕刻的紋理為宮商角徵羽變徵變宮7個音調Zhuyin wall and Qiyin pond. The sculptures on the ground means seven tones named Gong, Shang, Jue, Zhi, Yu, Bianzhi, Biangong
10 游人領取音錘后敲擊竹音墻的互動體驗The visitors are knocking the Zhuyin wall to listen to different tones
焦作七賢園在設計初期就對展園的“會后利用”方式進行了思考。選擇了竹篾、竹鋼2種自然材料作為構筑物主材,大面積采用透水礫石散鋪的方式,以賦予焦作展園足夠的空間彈性。當會后需要對展園進行改造時,竹制品和少量的鋼材能夠被便捷地拆除、充分地回收利用。成片的竹林也能夠在較少養(yǎng)護的情況下繼續(xù)裝點展區(qū)環(huán)境,容納新的“會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