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史料實證”素養(yǎng)下的史料教學新思路

2018-05-03 08:28劉波
關(guān)鍵詞:史料教學史料實證核心素養(yǎng)

摘 要:自新課程實施以來,史料教學已成為當前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趨勢?;跉v史學科“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相關(guān)要求,做到史料區(qū)分明晰、史料鑒別求真、史料引用客觀應(yīng)是展開史料教學的新思路。

關(guān)鍵詞:核心素養(yǎng);史料實證;史料教學

所謂史料教學,即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課程需要和具體學情,選取適當史料,指導學生對史料進行識讀、理解、分析、探究,從而使學生習得一定的歷史研究方法,提升歷史思維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自新課程實施以來,史料教學已成為當前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趨勢。基于歷史學科“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相關(guān)要求來展開史料教學不失為一個新思路。本文結(jié)合史學理論方面的成果,就此談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史料區(qū)分要明晰

“史料實證”是修訂中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提出的歷史學科五項核心素養(yǎng)之一,是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xiàn)歷史真實的態(tài)度與方法”。可見,對史料本身的認知應(yīng)作為 “‘史料實證素養(yǎng)培育乃至歷史教學目標達成最基礎(chǔ)的一環(huán)” [1]。 故在史料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區(qū)分史料的不同類型及其價值,以便利用不同類型史料的長處,對相關(guān)問題進行互證。

史料者何?史料是“過去人類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跡,有證據(jù)傳留至今日者也”[2]38 。歷史學家傅斯年說過:“史學便是史料學” [3]3 ,提倡以史料為導向進入過去事實。史料的存在形式千差萬別,它的構(gòu)成和分類比較復雜,按表現(xiàn)形式通常把史料分為實物史料、口傳史料、文字史料三大類。“它們各有特點,難以互相代替,但可以互相補充”[4] 2。實物史料形象直觀、實感性強,但它們多為歷史的片段,缺乏系統(tǒng)性,需要與其他歷史資料一起綜合印證??趥魇妨现杏袝r會有不見于文字記載的珍貴材料,但經(jīng)過一代代人的傳承,有些難免失真。文字史料也叫文獻史料,它是經(jīng)過概括和總結(jié)的記載,能連續(xù)、系統(tǒng)地反映人類歷史活動的內(nèi)容和過程,便于搜集、保存和利用,然而相對于客觀存在的既往,仍遠不足以反映全貌。在這幾類史料中,文字史料是最主要的史料載體。一般情況下,“在有文字記載可以憑借的情況下,人們研究歷史還必須以文獻史料為主,而以實物史料和口傳史料為輔”[4]5 。教師要引導學生高度重視、充分利用文字史料。一方面要重視政府檔案、起居注、實錄、正史、詔令、條約、協(xié)定等官方文字史料,另一方面也要重視私家記載的文字史料,如雜史、野史、日記、書信等。梁啟超、翦伯贊等歷史學家對雜史、野史就給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梁啟超認為:“所謂別史、雜史、雜傳、雜記之屬,其價值實與正史無異,而時復過之。” [2]47 翦伯贊的看法是:“因為雜史不向政府送審,沒有政治的限制,能夠盡量地暴露事實的真相。所以有時在一本半通不通的雜史或筆記中,我們可以找到比正史更可靠的史料。”[5] 齊世榮先生認為,日記也有較高的史料價值。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故能反映作者的“真面目”。當然也有少數(shù)日記是作者準備身后發(fā)表的,這類日記往往難以從中窺見作者“靈魂深處的東西”[6],要謹慎對待。例如,對于如何解讀蔣介石日記,楊天石教授有三句話很有指導意義:“一、在近代中國歷史上,蔣介石是個很重要的人物;二、在近代中國歷史上,蔣介石是個很復雜的人物;三、有功有過,既有大功,又有大過。”[7] 我們要通過研究蔣介石的日記來“找尋真實的蔣介石”,以力求給其準確的歷史定位。

史料按照其學術(shù)價值又可分為直接史料和間接史料。直接史料也稱第一手史料,是指“未經(jīng)中間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轉(zhuǎn)寫” [3]5的史料,間接史料也稱第二手史料, 是指“已經(jīng)中間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轉(zhuǎn)寫” [3]5的史料。在史料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盡可能使用第一手史料,因為它比較接近歷史的原貌,只有在第一手史料缺乏的情況下,才去使用第二甚至第三手史料。必須強調(diào)的是,“一手與二手史料的區(qū)別是有彈性的” [8],不能一概而論,須辯證看待。例如,正史是著作,并非最原始的史料,往往被看作第二手史料,“但正史是根據(jù)大量第一手史料寫成的,而且這些第一手史料后來大部分已經(jīng)遺失,故歷史研究者就只能在相當大程度上把它們看作第一手史料” [9]。

二、史料鑒別要求真

史料以求真為尚。梁啟超說:“史料為史之組織細胞,史料不具或不確,則無復史之可言。”[2]38因為“所憑借的資料若屬虛偽,則研究出來的結(jié)果當然也隨而虛偽,研究的工作便算白費了”[10]。這就要求教師在史料教學中應(yīng)引導學生對搜集到的史料進行認真細致的鑒別,以學會正誤辨?zhèn)?,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并在此過程中體會實證精神。

鑒別的方法主要是辨?zhèn)闻c考證,教師可以向?qū)W生介紹以下幾種常用方法。

(一)辨識偽書法

梁啟超在其《中國歷史研究法》一書中提出了辨識偽書的十二條“公例”,摘錄如下:“(一)其書前代從未著錄,或絕無人征引而忽然出現(xiàn)者,十有九皆偽。(二)其書雖前代有著錄,然久經(jīng)散佚,乃忽有一異本突出,篇數(shù)及內(nèi)容等與舊本完全不同者,十有九皆偽。(三)其書不問有無舊本,但今本來歷不明者,即不可輕信。(四)其書流傳之緒,從他方面可以考見,而因以證明今本題某人舊撰為不確者。(五)真書原本,經(jīng)前人稱引確有佐證,而今本與之歧異者,則今本必偽。(六)其書題某人撰,而書中所載事跡在本人后者,則其書或全偽或一部分偽。(七)其書雖真,然一部分經(jīng)后人竄亂之跡,既確鑿有據(jù),則對于其書之全體須慎加鑒別。(八)書中所言確與事實相反者,則其書必偽。(九)兩書同載一事絕對矛盾者,則必有一偽或兩俱偽。(十)各時代之文體,蓋有天然界畫,多讀書者自能知之。故后人偽作之書,有不必從字句求枝葉之反證,但一望文體,即能斷其偽者。(十一)各時代之社會狀態(tài),吾儕據(jù)各方面之資料,總可以推見崖略,若某書中所言其時代之狀態(tài),與情理相去懸絕者,即可斷為偽。(十二)各時代之思想,其進化階段自有一定。若某書中所表現(xiàn)之思想與其時代不相銜接者,即可斷為偽?!?[2]81-84

這十二條辨?zhèn)巍肮钡某绦虼笾虏煌夂踹@樣幾條:查閱書目,旁求佐證,審核原書內(nèi)容及思想,分析作品文體及文風,推勘作偽材料上的漏洞及拼湊上的抵牾,確定(或推測)其原作者及成書年代等。

(二)二重證據(jù)法

“二重證據(jù)法”乃王國維所倡。他在《古史新證》中予以了相應(yīng)解釋:“吾輩生于今日,幸于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種材料,我輩固得據(jù)以補正紙上之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為實錄,即百家不雅訓之言亦不無表示一面之事實。此二重證據(jù)法惟在今日始得為之。雖古書之未得證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證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斷言也。”[4]379 “二重證據(jù)法”主要是運用甲骨文、金文中的新史料與先秦古文獻記載互相釋證,以達到考證古史之目的,是一種公認科學的學術(shù)正流。

(三)“層累式”考證法

“層累式”考證法乃顧頡剛所倡。他的基本觀念是中國傳說的古史系統(tǒng),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由不同的時代“層累式地造成的”。他把這個方法的基本思想與內(nèi)容概括為三層意思:第一,“時代愈后,傳說的古史期愈長”。第二,“時代愈后,傳說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第三,我們對于古史,“即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確的狀況,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傳說中的最早的狀況” [11]。他用“層累說”說明了神話古史形成的過程和原因,又用這個方法揭開了傳統(tǒng)的神話傳說的歷史秘密?!皩永凼健笨甲C法是考證古代史料、揭穿偽史的重要方法。

三、史料引用要客觀

在史料教學中,我們常??梢钥吹竭@樣的現(xiàn)象:在評價歷史上所謂的暴君、奸臣或其他反面人物時,教師總是十分相信記載他們錯誤和罪行的史料,即使明知某些史料有被夸大的可能,也照樣引用不誤。反之,對記載他們一些優(yōu)點、好事的史料,則往往視而不見,以為如果相信了這些史料,就會有“同情”壞人之嫌。在評價歷史上的所謂正面人物時,只要是記載他們優(yōu)點和功績的史料,都信以為真,甚至還人為拔高。反之,凡是記載他們?nèi)秉c和錯誤的史料,則不予重視,或著意諱飾。實際上,無論哪一個正面人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無論哪一個反面人物,也不可能一無是處。因此,對于記載歷史人物的每一條史料,無論是肯定他還是否定他,都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認真地加以分析,客觀地加以引用,有功言功,有過言過,功不掩過,過不掩功。要堅決反對論點先行、任意取舍史料的做法。

例如在評價中國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時,教師不能先入為主,感情用事,僅僅引用有利于論證林則徐是“最先從傳統(tǒng)的華夷觀念中探出頭來認識西方”[12]“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史料。除此之外,還應(yīng)引用其他相關(guān)史料來全面分析評價林則徐,以還原“真實”的而非“神話”的林則徐。鴉片戰(zhàn)爭前,林則徐從其所翻譯的資料中得知英國以貿(mào)易為立國之本,對華茶葉貿(mào)易獲利尤大。因此,他認為,即便鴉片走私之利斷絕,英國為茶葉等項利益,也絕不至于與中國決裂。林則徐還了解到英國的地理位置、面積、人口、軍隊、艦船等數(shù)目,并據(jù)此判定英國若派軍遠征,勢必有路途遙遠、補給困難等后顧之憂,因而不會出兵中國。在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后,林則徐竟樂觀地認為中國能夠取勝,其主要原因是:英國軍隊“一至岸上,則該夷無他技能,且渾身裹纏,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復起”。從林則徐對戰(zhàn)爭的這些判斷失誤來看,他對外部世界似“未有透徹的了解” [13]。通過以上分析,師生方可得出結(jié)論:林則徐的確是“開眼看世界第一人”,其“開眼看世界”是可貴的,但他的開眼看世界又是“有限”的。這樣的人物評價可謂“論從史出”,令人信服。

對于歷史事件的評論,同樣如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公允地對待相關(guān)史料,不能以偏概全,為了某種目的或主觀想象,去利用一部分史料,而排斥另一部分史料。例如在太平天國運動中,有大量記載太平軍紀律嚴明、發(fā)展生產(chǎn)、平等友愛、上下團結(jié)的史料,我們不能單單利用這些史料,將太平軍說成是歷史上少有的仁義之師,進而推斷說: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偉大的革命運動,應(yīng)該充分加以肯定。反之,也有不少記載太平軍紀律敗壞、破壞生產(chǎn)、內(nèi)部鉤心斗角、不堪一擊的史料,我們也不能單單利用這些史料,將太平軍說成是一批烏合之眾,進而推斷說:太平天國運動對中國近代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阻礙了中國的近代化,不值得肯定。由此可見,在史料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客觀地引用有關(guān)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功過好壞的史料,唯有如此,才能跳出歷史結(jié)論的框框,從而對其做出公正而科學的評價。

總而言之,在史料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區(qū)分史料類型、鑒別史料真?zhèn)?、客觀引用史料等等,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讓學生成為歷史學家,而是為了讓他們了解史學家的研究方式,以形成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所特有的思維品質(zhì),掌握理解和解釋歷史的關(guān)鍵能力與方法,真正提高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苗穎.“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教學分解初探——基于對2000年以來相關(guān)高考試題的分析 [J].歷史教學(中學版),2017(2):47.

[2]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3]傅斯年.史學方法導論[M].北京:中華書局,2016.

[4]安作璋.中國古代史史料學[M].福州:福建人民古籍出版社,2010.

[5]翦伯贊.史料與史學[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44.

[6]齊世榮.史料五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9.

[7]楊天石.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3.

[8]約翰·布羅.歷史的歷史:從遠古到20世紀的歷史書寫[M].黃煜文,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441.

[9]齊世榮.略說文字史料的兩類:官府文書和私家記載[J].歷史教學問題,2013(4):10.

[10]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shù)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274.

[11]顧頡剛.古史辯(第一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60.

[12]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61.

[13]劉波,楊柏怡.“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一課教學的幾點建議[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2(4):61.

猜你喜歡
史料教學史料實證核心素養(yǎng)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培育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yǎng)
史學閱讀與史料教學
以“史料實證”為中心的高三歷史復習課
新課改下高中歷史課堂的“史料教學”
以史料促教學
試論新課改下史料教學的作用及運用原則
淺論史料教學在中學歷史中的作用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yǎng):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枝江市| 奈曼旗| 揭东县| 万盛区| 新乡市| 搜索| 宾川县| 辽源市| 邵阳县| 蒙自县| 英超| 武邑县| 浦东新区| 云梦县| 高台县| 新河县| 磐石市| 普兰店市| 任丘市| 道真| 子洲县| 广德县| 克东县| 五家渠市| 射洪县| 阜新| 静宁县| 两当县| 泸水县| 防城港市| 将乐县| 大厂| 睢宁县| 运城市| 电白县| 玛多县| 垣曲县| 濉溪县| 社旗县| 安仁县| 宜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