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陽 王潤潔
【摘要】梳理總結了校外教育的概念以及當前我國校外教育的發(fā)展現狀、功能定位,提出兒童參與是校外教育的獨特價值,從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過程以及教育環(huán)境四個方面總結了校外教育中兒童參與的策略經驗,并以中國兒童中心為例對此進行了介紹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推動校外教育中兒童參與的建議。
【關鍵詞】校外教育 兒童參與 中國兒童中心
一、我國校外教育發(fā)展概述
校外教育作為一種培養(yǎng)人的社會實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但是,作為一個現代學術概念,校外教育出現于何時何處卻很難考證。國外尤其是在英語國家,校外教育所用的詞匯有:“放學后的教育”“學校之外的教育”“課外教育”,等等。國內學者如沈明德、張印成、顧明遠、謝維和在國外學者對于“校外教育”概念界定的基礎上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定義。綜合來看,理解校外教育的概念和內涵,主要基于三個方面的要素:時間、空間和對象。大多數學者對于時間、對象的界定沒有差異,認為校外教育是兒童在學校時間之外接受的教育;而在空間要素上卻存在諸多不一致的地方,有的認為整個社會公共文化設施都是校外教育的實施主體,有的認為需要限定在一些具有明確教育功能的專門性教育機構,還有的傾向于局限在如青少年宮、少年宮、青少年學生活動中心、兒童活動中心、科技館等由政府投資興辦的校外活動場所。
因此,國內校外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校外教育可以認為是在學校教育體系之外,由各級各類教育機構針對兒童開展的促進身心發(fā)展、培養(yǎng)個性品質的教育活動。而狹義的校外教育則是指綜合性或專門性的校外教育機構利用課外或校外時間開展的思想道德建設、科學技術普及、文藝體育培訓、勞動技能鍛煉等教育實踐活動。
1947年,宋慶齡先生創(chuàng)立的中國福利基金會建成第一個兒童福利站(校外教育機構的雛形)、1949年大連兒童文化館成立(新中國第一所校外教育機構),我國校外教育經過60多年的發(fā)展,目前已經成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不完全統(tǒng)計,由政府投資興建的校外活動場所約有5000所,主要分屬于教育系統(tǒng)(約3000個)、共青團系統(tǒng)(約800個)、婦聯系統(tǒng)(約600個)和科協(xié)系統(tǒng)(約350個)四個部門,逐步形成了國家、省、市、區(qū)縣、鄉(xiāng)鎮(zhèn)街道五級校外活動場所網絡,基本實現每個縣都有一所綜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除了上述公辦的校外教育機構外,還有由社會力量和個人出資興辦的各類民辦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這類機構數量更多,遠超公辦校外教育機構。
校外教育的功能定位和校外活動場所的建設一樣,相比新中國成立之初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1957年,團中央、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少年宮和少年之家工作的幾項規(guī)定》(第一個校外教育法規(guī)性文件)明確校外教育的基本任務是配合學校對少年兒童進行教育,這一時期校外教育的定位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1985年,中共中央頒布的《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要“學校教育和學校外、學校后的教育并舉”,這標志著校外教育已逐步成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之后,校外教育的發(fā)展更是迅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校外教育中兒童參與的策略經驗
如果說學校教育體現了國家意志,更多地類似于體育比賽中的“規(guī)定動作”,那么校外教育則體現兒童個性發(fā)展的自我需求和選擇,更多地類似于“自選動作”?!白赃x動作”和“規(guī)定動作”在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而這些差異的核心都指向一點:兒童參與。
從參與機會看,學校教育的內容受制于課程大綱和教學計劃,不能隨意變動,學生參與機會少或只能被動接受;校外教育的內容則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可以根據兒童需求“私人定制”。從參與形式看,學校教育主要通過班級授課來實現教育目的,學業(yè)水平參差不齊的幾十個學生同時聽一個老師講授;而校外教育主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三五個或十多個人的“小規(guī)?!眻F隊活動或實踐中得到充分的關注、展現。從參與方法看,學校教育主要是在封閉的教室空間里進行傳授和講解,考核指標多為標準答案和分數;而校外教育可以經常走到戶外,強調體驗、探究、參與、合作、討論、調查、社會實踐等能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教育方法,目標是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具體到校外教育中兒童參與的基本策略經驗,下文將從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過程以及教育環(huán)境四個方面進行分析總結。
(一)教育內容:以兒童經驗和能力為中心
傳統(tǒng)的校外教育活動主要有文藝(如鋼琴、表演、舞蹈、唱歌等項目)、體育(如游泳、乒乓球、跆拳道、武術、圍棋等項目)、美術(如繪畫、書法、設計等項目)、科技(如樂高、機器人、航模、小牛頓等項目)等多種類別,其中很多項目的學習內容都以兒童某方面的技能訓練為主,目的都在于技能水平的提高,往往會存在簡單重復、枯燥無趣的情況,這樣使得兒童的興趣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培養(yǎng)和有效提升,有時甚至會起到相反的效果,一些孩子對所學的內容毫無興趣,校外教育有可能成為他們痛苦不堪的學習經歷。因此,現在很多校外教育活動開始了“以兒童為中心”的改造,設計的內容或課程更加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一些外出進行的自然體驗(如了解山河湖海、動物植物等)活動、一些本地節(jié)日民俗的文化活動(如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tǒng)節(jié)日和具有本地特色的民間游戲、禮儀等)、一些與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且還能和自己的父母朋友一起參加的互動活動,都能讓孩子們在熟悉和親切中積極主動參與有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
(二)教育方法:引導與啟發(fā)為主
校外教師應該摒棄學校教育中直接灌輸的教育方法,在教育過程中循循善誘,采取引導與啟發(fā)的教育方法。在校外教育的活動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要有所轉變,比起知識的傳授者或技能的訓練者而言,他們更為重要的角色應該是引導、支持、鼓勵以及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能夠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孩子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參與,啟發(fā)孩子在過程中全身心投入、創(chuàng)新思維、親自行動、解決問題,這應該就是參與作為校外教育方法的重要意義所在。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創(chuàng)客教育,教師通常只教授基本知識原理,所有作品需要兒童通過主動思考與參與,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來完成,教師在其中起到的是引導與協(xié)助的作用。再如,很多藝術創(chuàng)作類活動,都可以走出去,到生活中、自然中采風,找尋靈感,其實這也是一種啟發(fā),教師無須說太多,讓兒童可以放飛自我,主動思考與創(chuàng)造,這就是兒童參與的重要意義所在。
(三)教育過程:活動全過程設計和運用
為給兒童創(chuàng)造更多參與的機會,教育活動的準備、實施和評價階段全過程都應該盡可能多地蘊含兒童參與的理念,設計兒童參與的內容?;顒拥臏蕚潆A段,要根據兒童的特征(性別、年齡、身高、認知能力、行為能力、情緒等),設計活動中兒童參與的任務。這個階段也需要兒童、家長的積極參與并貢獻智慧?;顒拥膶嵤╇A段,要讓兒童在各個參與任務中積極投入,特別注重討論、分享、互動等關鍵環(huán)節(jié),引導兒童與同伴、家長、教師以及其他參與者有效互動。活動的評價階段,要通過面談、電話、網絡等多個渠道去深入了解兒童、家長對教育活動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對下一步的教育活動進行改進。
(四)教育環(huán)境策略:友好對話的支持性環(huán)境
校外教育活動中創(chuàng)設兒童友好的支持性環(huán)境,對于促進兒童參與的有效實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體現兒童參與理念的基礎保障。這種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硬環(huán)境,即教育活動的場所,這些局域應該進行兒童友好型的設計和布置,如在墻上貼上兒童活動照片、繪畫的墻壁會更溫馨,圍坐成一圈或者“U”形的方式比排排坐更加有利于師生的溝通和互動;另一個是軟環(huán)境,尤其是家人的心理認同和支持。校外教師需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了解教育活動的理念、內容、形式,從而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形成多方共同支持的教育氛圍。
三、校外教育中兒童參與的案例分析——以中國兒童中心為例
中國兒童中心成立于1982年,是國家級綜合性校外教育機構,在我國校外教育系統(tǒng)發(fā)揮著引領和示范作用。中心以構建特色鮮明的校外教育實踐模式為主線,以培養(yǎng)兒童健康人格為目標,堅持以兒童為主體,尊重兒童自身成長規(guī)律,注重兒童個性發(fā)展和主動發(fā)展,把兒童參與的理念貫穿于教育活動全過程,彰顯了校外教育的獨特價值。
(一)兒童參與《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的評估/起草/宣傳系列活動
如前所述,1992年《兒童權利公約》在我國正式生效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共頒布了三個“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為促進兒童參與的踐行,提高兒童的主體意識、參與能力,同時為“綱要”可以準確反映兒童的需求并對“綱要”進行廣泛宣傳,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于2006年,在對《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2001~2010年)》(以下簡稱《兒綱》)的實施效果進行中期評估的過程中,邀請了兒童代表的參與,整個活動是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支持下與中國兒童中心合作開展的。此后,在新一輪的《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新兒綱》)的起草與宣傳工作中,也都引入了兒童代表的參與,中國兒童中心一直作為活動組織方與核心技術力量承辦了該系列活動,這也是校外教育機構源頭參與政策實施的一個重要案例。
1.活動過程
該系列活動分為三個階段,即兒童參與《兒綱》的評估,兒童參與《新兒綱》的起草,兒童參與《新兒綱》的宣傳。這三個活動雖有相似性,但各有側重與特點。評估活動重點在于對現存的兒童生活狀態(tài)的描述與評估;起草活動重點在于基于現存的一些問題,提出更好的完善性的建議;宣傳活動,則更多地在于通過不同活動形式來讓更多的人了解《新兒綱》與兒童權利。但所有活動始終堅持兒童發(fā)展、兒童最大利益、無歧視和兒童參與的原則,在最大限度上保持兒童視角、傾聽兒童的聲音。項目主要通過以下幾個關鍵活動來帶動兒童參與。
(1)意識開發(fā)與技能培訓
通過參與式培訓的方式使兒童代表了解兒童權利與《兒綱》或《新兒綱》等理念和內容,并在模擬演練中掌握訪談技巧和方法,為下一步行動做好準備。這部分的重點即參與式,非傳統(tǒng)的講座或灌輸式,通過教師的鼓勵與引導,讓兒童有興趣參與到趣味性的活動中,同時習得相關的理念與技能。比如,權利卡片分類、角色扮演、發(fā)展樹、參與階梯等活動,還有讓孩子們用畫筆描繪他們心中理想的家園等。
(2)實地考察
在掌握了相關理念和技能之后,兒童就要開始分頭行動了。實地考察是以兒童代表為主,帶隊教師進行協(xié)助的兒童行動過程。兒童代表們在這個階段返回到自己生活和學習的環(huán)境(社區(qū)),運用觀察、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搜集一手資料。觀察與采訪從兒童權利視角出發(fā),對自己生活環(huán)境中有關兒童生存發(fā)展的方方面面問題進行關注,并做記錄、整理與思考。
(3)表達分享
兒童代表們再聚到一起,呈現實地考察成果,并通過成果來展現兒童代表對于《兒綱》《新兒綱》的理解,以及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呈現形式可以豐富多彩,包括展板、照片、繪畫、講故事、表演等。
(4)建議采納
在將兒童代表所有的建議整理完畢后以報告形式提交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最終在相關政策執(zhí)行步驟中(評估或起草)慎重考量兒童代表的意見,并采納確實有用、合理的建議。
(5)宣傳品開發(fā)
宣傳活動中,兒童與成人一同工作,開發(fā)了一些相關的宣傳品。兒童與教師一起討論、設計、動手完成“我的發(fā)展我參與”筆記本,兒童特有的思維與創(chuàng)意、語言與繪畫,不僅為宣傳品增添了獨有的色彩,更是給成人以驚喜與啟發(fā)。
2.分析與點評
首先,從該活動目標與內容上看,選擇了兒童權利與《兒綱》《新兒綱》作為主題,這雖然不是大眾熟悉的內容,但卻是與兒童自身息息相關的,只要方式適宜是很容易引起兒童共鳴與興趣的。其次,從形式、方法與過程上看,以參與式培訓、實地考察、表達分享等為主,可以說幾乎每一步都蘊含著濃濃的參與意味,這當然也與活動本身的設計與來源有關。最后,看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方面,活動中所有的成人,無論是校外教師、政府工作人員、帶隊教師或是考察點的工作人員,都事先溝通過,對于兒童權利及兒童參與理念有一個基本的共識,在活動整個過程中做好引導與協(xié)助的工作,盡可能地鼓勵與相信兒童,這也是保證活動順利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下面就活動的意義與其為兒童帶來的收獲進行具體分析。
(1)為兒童增權賦能同時,提升其社會責任感
對于兒童來說,活動不僅增長了知識、拓寬了視野,比如對兒童權利、《兒綱》《新兒綱》的了解,對當地學校、社區(qū)、兒童之家、少年法庭等的考察,還有對參與式培訓的體驗等;還提升了許多能力,比如參與培訓所需的理解與表達能力,考察時所需的溝通能力、勇氣與自信,分享成果時與同伴合作的能力,開發(fā)宣傳品時的創(chuàng)新能力等;更重要的是通過活動讓兒童有機會深入地走進生活,了解不同兒童真實的生存發(fā)展狀況,這種觸動不僅加強了兒童與家庭及社會的聯結,也培養(yǎng)了關懷他人與社會的意識,提升了其社會責任感與公民意識。這也是兒童參與促進兒童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2)探索建立兒童參政議政的通道,同時完善政策的制定與實施
該活動最重要的一個意義就是通過校外教育活動的形式,讓兒童能夠參與到政策制定與實施中來,這不僅打開了兒童向政府建言獻策的通道,讓兒童能夠在源頭參與到政府的政策制定與實施中來,同時對于政策本身來說,也使其在制定實施過程中能夠更加貼近目標群體本身,這也正是兒童參與的重要意義所在,即兒童參與不僅可以促進兒童自身發(fā)展,更重要的是可以為兒童參與其中的這個事件本身提供更好的幫助與促進。
(3)拓展校外教育新領域與新模式
此活動還有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它不僅為兒童打通了參政議政的通道,同時也為校外教育新領域與新模式的拓展啟發(fā)了思路,建立校內外教育與政府聯結的通道。這也是社會各界的結合,從而為兒童參與提供支持性環(huán)境的重要探索。
(二)全國少年兒童生態(tài)道德教育項目中的兒童參與
1.項目簡介與特色
兒童的生態(tài)道德教育是我國兒童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和內容,同時也是國家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體現。從2009年起,中國兒童中心作為全國領先的校外教育機構,面向全國開展了“全國少年兒童生態(tài)道德教育項目”(以下簡稱“生態(tài)項目”)。較之傳統(tǒng)的環(huán)境教育,生態(tài)道德教育強調要用生態(tài)的視角來審視教育,將教育賦予生態(tài)化意味。生態(tài)道德教育從人與自然的關系視角出發(fā),通過選取與設計以生態(tài)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引導兒童學習生態(tài)知識、發(fā)現生態(tài)規(guī)律、涵養(yǎng)生態(tài)情感,從而培養(yǎng)相宜的態(tài)度和行為。
理念層面,項目將“兒童參與”作為重要的教育理念與指導策略之一,并將其進行了教育視角下的項目倡導兒童應參與到從策劃、執(zhí)行到后續(xù)的整個教育活動全過程中來,這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兒童興趣并促進各項能力提升,同時也避免了更多的教師特權阻礙兒童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項目的另外一個重要理念即“行動研究”,項目強調參與其中的所有成員(教師、兒童、管理人員等)均為行動研究者,所有人均帶著研究與思考的視角來參與其中,共建研究共同體。
實施層面,生態(tài)項目擁有集研究、培訓、活動、基地建設、宣傳五位一體的工作模式。各項工作模塊之間相互關聯與支撐,促進項目的良好運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通過近10年的探索,生態(tài)項目現在已然成為中國兒童中心的一張名片。其鮮明的教育理念,獨特的教育設計,豐富的研究實踐及廣闊的網絡平臺,都深深吸引著大批校外教育機構以及社會各界對其的高度認可與大力支持。9年來,全國20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50多家校外教育機構,200多個社區(qū),300多所學校,1000余名一線教育工作者,近20萬名兒童參與了生態(tài)道德教育實踐活動。
2.生態(tài)項目中的兒童參與
(1)多元開放的教育目標
項目倡導的是多元開放的教育目標。重點不是要兒童記住多少知識,學會多少技能,而是在于兒童自身的體驗與感受,融合與應用。如項目中開展的“小木屋”系列活動,主要以親子活動的方式帶領兒童進行自然體驗和教育。活動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對于自然的熱愛與尊重,也促使其關注自己生活周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還促進了親子和諧關系的建立。
(2)源于兒童生活的教育內容
基于生態(tài)道德主題,項目提出了三個更為具體的教育內容板塊:“我的綠色伙伴”“我的綠色生活”和“我的綠色責任”?!拔业木G色伙伴”主題,從“人與大自然”的關系角度出發(fā),強調較為純粹的自然教育。帶領兒童走進大自然,引導兒童在自然中觀察、體驗和發(fā)現,引發(fā)對自然的興趣,在自然中探索、學習,從而獲得大自然的教諭?!拔业木G色生活”主題,從“人與生活”的關系角度出發(fā),通過活動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fā)現與思考與生態(tài)相關的問題,并通過自己的主動參與來和伙伴們共同探討并解決問題?!拔业木G色責任”主題,從“人與社會”的關系角度出發(fā),強調公民素質教育,引導兒童戴上“自然生態(tài)”的眼鏡去重新審視自己所在的社區(qū)、城市和國家,鼓勵兒童關注社會環(huán)境中的生態(tài)問題,參與到社會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從而促進其公民責任感的提升。
(3)強調體驗與探究的教育形式和方法
在教育方式方法上,項目強調的是要更多地引導與啟發(fā),如提問、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將重點放在如何激發(fā)兒童的興趣與好奇心、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上,這就區(qū)別于普通的環(huán)境教育中灌輸各類科普知識的形式。并且,項目強調兒童的體驗,很少會給予固定的答案,只要是兒童的體驗、感受與想法,那就是“對”的。2015年,項目組向全國發(fā)布并推薦了培養(yǎng)和體現兒童親自然力的“親自然的50件事”。如“看日出與日落的變化、收集到10種不同的樹葉、跟著螞蟻找到它的家等”這些不起眼的小事,將大自然與兒童聯結在一起,通過刺激兒童的不同感官促進他們的身心全面發(fā)展。
(4)活動案例
基于以上理念與方法,本文列舉一個項目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具有兒童參與意味的活動案例——貴州省兒童中心與中國兒童中心合作開展的“草海夏令營”活動?;顒幼畛醯摹安莺!敝黝}就是在與兒童一起開展營前工作坊時共同討論而確定的。在教師的協(xié)助下,所有孩子通過討論、查資料、考察等做足了準備工作,并提出了“草海人的自然生活”“草海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等一系列主題活動的構想。活動開展過程中,孩子們分工合作,考察當地自然環(huán)境,訪問當地人生活狀況,體驗當地民俗生活,最后所有孩子共同完成了“我的草海生態(tài)行”手冊。手冊內容包含有關草海的自然、人文、民俗、交通等各個方面,以及對保護草海的憧憬與倡議,整個手冊凝結了兒童真實的感受與獨特的視角。
3.分析與點評
(1)在以兒童為本促進兒童參與的同時,創(chuàng)新德育新模式
自然是人類生命的起源,也是人類命運的歸宿。人類的基因中具有天然親近自然的傾向。對于社會化程度還不深的兒童來說,這種傾向就會更加自然地流露。因此,生態(tài)項目從本身主題上來講,就是踐行兒童參與非常優(yōu)渥的土壤。項目緊緊抓住這一特點,以兒童的生活為出發(fā)點,選取和設計符合兒童特點的生態(tài)教育內容,同時強調體驗與探究為主的教育方法,倡導實踐以“兒童為本”的教育行動,可謂是應用兒童參與的典型教育實踐案例。反觀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更多的是脫離兒童實際生活,強調意識形態(tài)的灌輸,忽略了兒童真正的內化與成長。從這一點上來看,生態(tài)項目不僅很好地促進了兒童參與,而且創(chuàng)新了德育的新理念與新模式。
(2)教師的意識開發(fā)是促進兒童參與踐行的有效途徑
項目的另一大特色是特別注重對于教師的培養(yǎng)與意識開發(fā)。因為項目集結的是全國的校外教育機構與教師,而“兒童參與”理念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相對陌生的概念。生態(tài)項目探索出了一個非常好的途徑,即通過骨干教師培訓的方式,讓小部分人先了解項目、了解兒童參與,并親身體驗,然后再傳播給更多的人。只有真正開展活動的每一位教師頭腦中存在并認同兒童參與的理念,項目的目標才可以達到。其實不僅僅是活動教師,還有其他相關的人,包括管理者、合作方等項目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被“賦權”,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為兒童更好地參與共同搭建一個支持性的環(huán)境與氛圍。
(三)“小精靈彈撥樂隊”母親節(jié)音樂會活動中的兒童參與
“母親節(jié)音樂會”是中國兒童中心柳琴中阮社團一年一度的特色主題活動。從2010年至今,已舉辦了7屆?;顒右阅赣H節(jié)為契機,通過讓學生表演節(jié)目的方式,在促進技能培養(yǎng)的同時,融入感恩教育,提升心理社會能力,促進健康人格培養(yǎng)。社團特別注重兒童參與理念與方法的融入,現以2014年母親節(jié)活動為例,呈現并分析活動中對兒童參與理念及方法的踐行。
1.活動過程
該活動從4月上旬的準備之初到5月下旬活動結束后的總結完畢共歷經近2個月的時間。
(1)活動準備階段(1個月):第一周,教師發(fā)布活動通知并布置任務,一是讓兒童思考活動設計,提出自己的意見;二是本次音樂會活動的節(jié)目全部由學員自由組合、自行報名;三是音樂會的小主持人自愿報名,選定后自行準備臺詞并練習。第二周,教師收集并整理了所有建議和報名,確定了所有自行報名的20個節(jié)目都可以參加表演,報名主持人的3名學員也可以一起搭檔主持。接下來兩周時間,兒童的主要任務就是排練節(jié)目。教師方面,音樂會相關的一些后勤準備工作(節(jié)目單、海報、PPT、服裝、化妝等)由學員家長團隊在和教師溝通后完成。
(2)活動開展階段(半天):音樂會在母親節(jié)當日舉行。由于參加表演的學員們大多都有多次表演的經歷,所以少有怯場的情況發(fā)生,孩子們大多正常發(fā)揮。在音樂會中間偏后的時段,教師組織了親子樹的互動環(huán)節(jié)。首先讓所有學員在小紙條上寫一句想對媽媽說的話,分別貼到了一棵事先制作好的親子樹上,然后教師隨機找出幾張念給大家聽,并請上相應的母子(女),現場采訪交流,孩子們簡單質樸但卻真摯的話語讓媽媽們和所有現場觀眾感動不已,教師最后不僅贊揚了母愛的偉大,同時也肯定了所有孩子在這場音樂會中的認真與努力。最后,音樂會在大家的掌聲、歡笑聲中落幕。
(3)總結階段(半天):在活動結束后的第二周課上,教師組織所有學員和家長召開了一次茶話會,主題是暢談本次母親節(jié)音樂會的感受與收獲。茶話會中,每一位學員和家長都發(fā)了言,或長或短,有的學員手寫了稿子,有的家長寫在手機里,學員們有的總結了自己的琴技發(fā)揮以及改善,同時還有很多孩子談到學琴多年的感受,以及家長感動于孩子的變化與成長。
學員1:今年是第一次自由組合選報節(jié)目,我找了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了喜歡的歌曲,很開心,下次希望還可以這樣!
學員2:盧老師對我們特別好,從來不會罵我們,我在舞臺上彈錯了,但是下臺來盧老師一直鼓勵我,我最喜歡盧老師了。
學員3:媽媽每天都陪我練琴很辛苦,我很感謝媽媽,所以這次母親節(jié)活動我很認真地排練和演出,希望她永遠開心。
學員家長1:我家孩子以前膽子特別小,自從學琴后勇敢多了,性格也開朗多了,從參加這幾年音樂會的情況來看,變化真的很大,年她居然自己提出要報名當小主持人,我完全沒想到,真的特別感動,非常感謝盧老師。
學員家長2:老師的教學是開放的,我們每次都會在下面聽著,她教得真的特別好,不只是技巧,她教學的熱情和態(tài)度我們很佩服,從來不對孩子兇,都是以鼓勵為主,我們孩子也說了,是因為盧老師所以才喜歡上學柳琴的。
學員家長3:我們已經參加了好幾年音樂會了,這次確實有所創(chuàng)新,如節(jié)目的選報上。孩子就是這樣,有了任務,他們就會很認真地對待,她和小伙伴之間的溝通很積極。另外,孩子們在盧老師的指導下把《漁歌》改編得很好聽,我感覺特別自豪。
2.分析與點評
該母親節(jié)音樂會整個活動中, 多處體現了兒童參與理念的融入,具體分析如下。
(1)技能培養(yǎng)打底,能力與素養(yǎng)并重,培養(yǎng)兒童健康人格。首先,從活動目標與內容來看,活動以傳統(tǒng)的藝術類成果匯報演出活動為基礎,通過展演形式,既提升了專業(yè)技能的水平,又鍛煉了孩子的膽量與自信心;其次,活動以母親節(jié)為契機,貼近兒童生活,融入感恩教育,通過“親子樹”、《感恩的心》手語舞蹈與獻花等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促進了親子關系的和諧與融洽,達到兒童健康人格全面培養(yǎng)的目的。從活動后孩子和家長談及的感觸中也可以看出,他們在乎的并不都是彈奏技能的好壞,而更多的是活動帶來的技能以外的成長與變化。
(2)教師鼓勵與引導,兒童全過程參與?;顒又?,除了表演節(jié)目本身是一種參與外,教師非常注重在各個環(huán)節(jié)盡可能多地為兒童提供參與的機會。從準備階段讓兒童參與活動的設計,自主合作報名節(jié)目,自愿報名主持人,到活動中“親子樹”環(huán)節(jié)、獻花環(huán)節(jié)與母親之間的互動,再到總結環(huán)節(jié)中兒童的表達,處處體現了教師對兒童參與的重視。而在這其中,教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鼓勵與引導。教師無須干涉過多,只需創(chuàng)造、提供參與的機會,同時相信兒童,哪怕節(jié)目中有彈錯,主持中有忘詞,總結時只說出一句話,這對于兒童都是最好的參與。
(3)教師與家長形成合力,為兒童參與創(chuàng)造支持性環(huán)境。家長團隊完成的后勤保障工作在整個活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了解,一直以來,學員的家長都非常信任和尊敬盧老師,對盧老師布置的任務無條件配合,這是盧老師的人格魅力所致,更是長期用心教學、彼此支持信任的結果。校外教育活動的時間很多,只有教師和家長形成合力,達成共識,才能將教育理念和內容傳遞給家長,讓其延伸至家庭中,這樣才能對孩子產生長效的影響,才能保障兒童參與能夠更有效地踐行。
四、推動校外教育中兒童參與的建議
現代校外教育的民主性、開放性、體驗性和閑暇性,決定了兒童參與應該成為校外教育機構開展教育活動的特色所在和價值追求。推動校外教育中的兒童參與,不僅在教育活動中應讓學生深入、主動參與,而且在教育目標上也應體現參與理念、提升參與能力,這些都需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各類校外教育機構、校外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共同努力。
1.加強政策倡導,樹立兒童參與的教育理念。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fā)布的以“兒童參與”為主題的《2003年世界兒童狀況》明確提出,“促進兒童和青少年有意義和高質量地參與對確保他們的成長和發(fā)展至關重要”。2011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的《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2011~2020年)》也明確將兒童參與作為基本原則,鼓勵并支持兒童參與家庭、文化和社會生活,創(chuàng)造有利于兒童參與的社會環(huán)境,暢通兒童意見表達渠道,重視、吸收兒童意見。但是,目前校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還沒有完全樹立兒童參與的理念,政府管理部門、相關行業(yè)組織非常有必要在政策層面進行倡導,進而有效發(fā)揮校外教育在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方面的積極作用。
2.提升服務質量,推動校外教育的內涵發(fā)展。作為校外教育的實施主體,各級各類校外教育機構應該不斷努力提升服務質量,而兒童參與正是校外教育質量的“生命線”。在場館建設方面,校外教育機構要努力擴大兒童的覆蓋面,提高兒童的參與范圍;在時間和空間上,校外教育機構要挖掘潛力,和學校進行有效銜接,為兒童參加校外教育活動提供便利機會;在內容上,校外教育機構要克服以單調的課程培訓為手段,追求經濟效益重于社會效益,在倡導多元評價、提高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找準教育切入點,抓住學生興趣點,推出活動創(chuàng)新點,滿足兒童對校外教育活動自主、多元的參與需求。
3.開展教師培訓,提升校外教育的育人效果。無論是政府層面的政策倡導,還是機構層面的教育目標,抑或是兒童能夠在校外教育活動中受益,最終的落腳點都是教師。由于校外教師中很大部分都是藝術類、體育類、科技類等專業(yè)教師,對于兒童參與的理念不太了解,更談不上能將其貫穿于校外教育活動課程的開發(fā)與建設之中。因此,非常有必要通過師資培訓,開發(fā)教師的兒童參與意識,改變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行為,進而讓兒童參與成為校外教育活動開展的一個基本要素,為兒童提供多角度、多層面、多學科、全方位的參與機會。
4.推動家長參與,營造支持兒童參與的良好氛圍。家庭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始終具有不可替代性。校外教育也必須以家庭為起點,原因有二:首先,兒童參與校外教育活動需要得到所在家庭的支持;其次,兒童尤其是低齡兒童在參與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傾向于向家長求助,需要家長的實時指導。雖然校外教育以關注兒童個性發(fā)展見長,但是仍然難以像家庭教育一樣細致、深入地了解每一個兒童的每一個方面。因此,推動家長參與校外教育活動,不僅可以增加兒童參與的機會,而且還能提升兒童參與的效果。
(本文選自《中國兒童參與狀況報告(2017》兒童藍皮書系列的第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