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瑋
每塊石頭,看起來是普通的,但經過雕塑家的創(chuàng)作就賦予了靈魂。
每件雕塑作品,于吳為山而言,是他的經歷、情感、藝術研究與實踐的體現(xiàn),也是他文化價值觀的體現(xiàn)。其實,吳為山的人生也似一個雕塑的過程,理想是雕塑前的草圖,奮進是雕刻的利刀,一次次將多余的邊邊角角無情地剔掉,使塑像更趨完美,而謙虛和勤奮是犀利的刻刀,永不停息地將自己雕塑得更完美;自信是雕塑后的打磨砂紙,用它可以把塑像磨得更光滑,更耀眼。這么多年來,吳為山堅持不懈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
有“為時代造像者”之譽的吳為山闡釋說,雕的過程,就是刪繁就簡的過程,減得只留下筋骨、靈魂;塑的過程就是添加的過程,加上原本屬于作品的那部分。他倡導并身體力行地實踐著現(xiàn)代寫意雕塑,他的作品以神塑形,意象萬千,站在雕塑面前便可以進行一番對話。
時間拿出了自己的刻刀在每個人的生命歷程里雕刻上了深刻的印記,打上深深的烙印,讓瞬間的美麗和記憶成為時間的雕塑。吳為山的頭銜有一大堆,他最看重的還是“雕塑家”這個身份。全世界都在欽羨他風光的外表,只有吳為山自己清楚,炫目光環(huán)的背后,他走過怎樣崎嶇的路。
1991年的一個夏日,29歲的吳為山接到了一個邀請——“當代草圣”林散之的長子林昌午請吳為山為父親塑一尊半身像,放置在林散之紀念館。即使心懷忐忑,吳為山還是應下了這份邀請,踏上了他塑造中國文化名人的起跑線。對于這位年輕人來說,當時的條件還是艱苦的,吳為山與母親、妻女擠在一間20多平米的房子里。吳為山在家人熟睡之后的晚上,埋頭于品讀林散之先生詩、書、畫的文化之旅,感受林先生的文化性情……當?shù)袼芡瓿芍?,林昌午的肯定、激動和一句“父親活了”,讓吳為山驚訝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
上世紀90年代初,商業(yè)雕塑大行其道,吳為山卻默默地在塑造中華杰出人物的藝術實踐中追尋自己的夢想。當年,一幫年輕人到南京機場迎接一位歌星,有人說這班飛機上同行的還有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年輕人便問,這個楊振寧是唱什么歌的?吳為山奇怪于很多人對科學家、文化人的淡漠?!斑@是價值取向的問題?!?/p>
“那時,經濟大潮涌動,社會價值取向多元,許多年輕人對我們國家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藝術家很陌生,轉而去崇拜明星。作為雕塑家,我覺得應該用雕塑的手法為這些歷史人物塑像,建立時代豐碑?!庇命S土煉就其形象,凝固其精神,以青銅鑄造其豐碑以勵志后代,昭示未來,為時代建立恒久的價值標領。這是他的初心。
1994年秋天,在江蘇宜興丁蜀鎮(zhèn)的一幢幽靜小樓里,吳為山見到了80歲的顧景舟。他用獨特的紫砂泥,塑就這位紫砂藝術大師,見過雕塑的人都說“像透了”。1995年,吳為山應邀為季羨林資料館塑季老像,專程拜謁老人。見到季羨林的一瞬間,吳為山就怔住了:這不就是一尊典型的東方智叟塑像嗎?此后,1994年的吳作人像、1995年的費孝通頭像、2001年的錢偉長像、2002年的顧毓琇塑像、2013年的楊振寧塑像……吳為山親睹一位位精英的風采,并且在無數(shù)次的交往中獲得形與神的啟示,創(chuàng)作出雕像,向世人傳遞著屬于他們的神貌與品格。
有人說,吳為山最擅長為人“相面”——捕捉人物表情,把握人物神采,體會人物內心世界。吳為山稱自己比較有老人緣,這些老人喜歡他,他則是從心底里尊敬他們。他創(chuàng)作的每一尊雕像,都似乎有生命在噴發(fā)。在創(chuàng)作中,“他與老子、王獻之、齊白石、林散之、馮友蘭、費孝通等已逝先賢心靈交流,與季羨林、楊振寧、錢偉長、熊秉明等當代大師同場對話”。錢偉長參觀他的工作室,意味深長地說:“這地方外面看起來很小,里面卻很深?!?/p>
如今回憶起那些珍貴情誼,吳為山說:“每跟一位大師交往,我吃的都是‘腦黃金。顧景舟先生告訴我:藝術與非藝術的區(qū)別,高與低的差別,在分毫之間;費孝通先生告訴我:得其神勝于得其貌,而塑人之神重在表現(xiàn)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楊振寧先生告訴我:藝術與科學的靈魂同是創(chuàng)新……”每一段交往,都是一次修煉和領悟。每完成一尊雕塑作品,是求藝,更是問道。
漸漸地,吳為山開始從現(xiàn)代文化名人的創(chuàng)作范圍擴大至歷史文化名人,老子、孔子、王獻之、黃賓虹、齊白石……吳為山通過無數(shù)先賢名人系列雕塑梳理著一部雕塑文化史,成為“為時代造像者”?!八麄兪俏覀兠褡宓募沽海∥乙檬种械哪嗤?,去留住哲學家的思考、科學家的思維、教育家的思想,以表達我對祖國泱泱五千年文明的敬意……”之后,眾多名人的塑像在吳為山手中的泥土里呈現(xiàn)出來。在塑像的過程中,吳為山選擇了一條新的雕塑之路——寫意雕塑,同時也開始了雕塑理論體系的建立——融合西方寫實手法和中國傳統(tǒng)寫意技法,在不可言說的“似與不似之間”,重在體現(xiàn)人物內在的精神。
對于為“時代造像”,吳為山有自己的理解,他說,歷史是由人寫成的。普通大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的主人,而杰出人物就是在普通大眾中脫穎而出的人。杰出人物無疑是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標記性符號?!叭绻盟囆g的手法,特別是用雕塑的手法把他們塑造出來,就可以展示一個時代的風采。同時,通過這些名人雕像的表情、長相、神韻來體現(xiàn)出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所以,塑好了不同時代的人物,就是為時代造像?!眳菫樯秸f,要想塑造名人雕塑,不下一番苦功夫是不行的?!翱喙Ψ颉辈皇堑袼芗记桑茄芯恳茉斓膶ο?,要去研讀他們的書,他們的衣著、生活習慣、生活空間……自己讀懂了塑造對象,才能塑造出傳神的作品。
1996年,在荷蘭作訪問學者的吳為山接到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塑像的邀請,這一次邀請將他的雕塑送上了國際舞臺。吳為山感覺到,這尊塑像代表的是中國形象,不禁深感責任重大,他還聽說荷蘭女王本人也精通雕塑藝術,面對一些大師的為她塑的雕像會說:“很漂亮,更像我的妹妹。”幽默的玩笑中透出她對雕塑藝術專業(yè)要求的高度。
聰明的吳為山在女王資料室里找到了一張1977年女王在中國訪問時的一張照片,她與牧場上的牧民交談時的留影,溫和友善的笑容引發(fā)了吳為山的關注,他用寫意雕塑塑造了女王的笑容。雕像得到了女王的贊賞:“這是中國高水平的表征,證實了中國雕塑大師級水平的存在?!?/p>
這是吳為山第一次意識到西方藝術界對東方雕塑的肯定,也讓他從此走上國際雕塑的舞臺,隨后他又作為訪問學者去美國華盛頓大學學習。
1998年吳為山去美國,在舊金山辦過個展,并受邀創(chuàng)作植物學家繆爾的像,美方可以為其辦理“綠卡”。一個偶然的拜訪,使他更為明確了人生的軌跡?!澳鞘且晃坏乱崴囆g家,在美國生活了幾十年。他問我:你為什么要到美國來,你應該回去,美國沒有藝術,只有商業(yè)。我相信,一位90多歲藝術家的人生體悟,有其深刻性和正確性。后來我在見聞中也有所感觸,一番考量之后,我決定回來?!眳菫樯饺缡钦f。
這一年,南京大學邀請吳為山回國創(chuàng)建南京大學雕塑藝術研究所,任教授?;貋?,就是回歸民族文化的土壤,也是回歸傳統(tǒng)。他重走自己曾考察過的路:龍門、云岡、大足、麥積山、敦煌……吳為山提出了一個特別的概念:寫意雕塑。就如藝術學家張道一所總結:“從吳為山作品看,他不僅抓住了中國文化之魂,而且大膽地將西方表現(xiàn)手法與東方寫意手法結合起來,達到一種恰到好處的創(chuàng)造?!?/p>
吳為山提出“寫意雕塑”的文化概念,其根本是在作品中融會中華美學精神以表現(xiàn)中國精神,并通過對中國文化人的個性塑造形象地展示流淌在國人血脈之中的文化精魂?!盀槭裁凑f是寫意雕塑,而不是意象雕塑?”其實這個問題,吳為山早在自己的《寫意雕塑論》中便給出了答案:“中國的寫意雕塑,注重生活的原型,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國寫意雕塑的理論表現(xiàn)。重視主體對生活對象的感受,并把感受滲進作品。作品的生成往往是急速的,外形呈發(fā)散狀——區(qū)別于‘幾何化。另一方面,更注重‘神的寫意,集中體現(xiàn)在對瞬間表情的捕捉,并把這種表情理想化、夸張化、詩意化。民間泥塑、漢俑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中國的寫意雕塑雖不是作者直接對著對象寫生,但處處體現(xiàn)出作者對生活的觀察和熱情,因此,在外形方面看不到主觀解構對象的痕跡,倒是在外部塑造的手法上留下了作者深深的情、意,自然的肌理以及潛意識中的變形等。”正如齊白石之言: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對吳為山而言,意象是客觀的,寫意更傾向于主觀,是一種文化主張的積極探索,是文化自信的標識。這個概念剛提出時一度有爭議,但吳為山以事實勝雄辯。
2003年,英國皇家雕塑家協(xié)會主席安東尼訪問南大,在吳為山辦公室的柜架上捧起只有6公分高的《睡童》,驚訝地問,這是你的作品?當?shù)玫娇隙ê?,他盯著吳為山又說,能否讓我?guī)Щ赜鴧⒓诱褂[?吳為山點頭應允。幾個月后,英國傳來消息,《睡童》榮獲英國皇家雕塑“攀格林獎”,并在展覽中與法國羅丹時代達魯?shù)淖髌贰掇r民》放在一起。
吳為山高興之際,把這個消息告訴好友、著名設計家速泰熙,說:速先生,你的外孫給我?guī)砹撕眠\。原來,速泰熙請吳為山為自己出生剛4個月的外孫做腳模?!拔铱吹侥莻€腳像天使的腳,皮膚非常非常嫩,真的不忍心去用石膏在上面去翻模,所以后來我就放棄了這個念頭?!眳菫樯娇吹绞焖膵雰和嶂^半張著嘴憨態(tài)可掬,一種對小生命的憐愛之情油然而生,立即塑出了《睡童》。沒想到這個中國娃娃竟然咿咿呀呀地爬上了英國皇家雕塑的大獎寶座?!拔艺J為這件作品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作品,因為它把人類童年的那種感覺,把人們對童年一種回憶,還有人們寄托在孩童身上最美好的情感塑造出來了?!?/p>
在獲獎的同時,吳為山還破例被英國皇家雕塑家協(xié)會和英國肖像雕塑家協(xié)會吸收為會員,這是兩家世界頂級協(xié)會成立近百年來吸收的第一位中國雕塑家。獲獎后,吳為山受到很高的禮遇:英國皇家雕塑家協(xié)會主席安東尼先生親自陪同他參觀了英國各大博物館。
2005年12月,中共江蘇省委委托吳為山創(chuàng)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大型群雕。那段時間,吳為山不是徘徊在當年的大屠殺現(xiàn)場,就是去尋找幸存者進行細節(jié)訪問。他仿佛也陷身于1937年那場腥風血雨中,耳畔時刻回響著30萬亡靈冤魂的哀號。他有了強烈的欲望,復活那些受屈的、冤死的亡靈。
2007年重陽節(jié),夜已經深了,吳為山的妻子吳小平一直在等他回家。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可能會工作到很晚,但沒有想到,他是被司機扛回來的。
原來,這一天,發(fā)著燒的吳為山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位于郊區(qū)的工作室。當時,他正在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創(chuàng)作大型組雕。刀砍、棒擊、棍敲、手塑并用,在悲憤產生的速度與力量中,在《辛德勒名單》主題音樂的回響中,吳為山仿佛看到作品在召喚,冤屈的靈魂企望吳為山復活他們。他聽到冤魂的吶喊在召喚世人,在呼喚和平。于是,他一鼓作氣干起來,忘記了時間和自己。直到夜里三點鐘,在外面等待的司機進屋,才發(fā)現(xiàn)他已經癱倒在架子下面……
如今,位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入口與出口處那敘事性、史詩般的群雕組合,激起觀眾的情感交響——它波瀾壯闊、起伏跌宕,超越一般意義上的災難描述、痛苦訴說。其中,悲愴主題的雕像《家破人亡》以11米高鑄就的母親,似大寫的人佇立在門外。她無力的雙手托著遇難的兒子,向著蒼天呼號,屈辱而不屈。在吳為山看來,她是千千萬萬受難家庭的代表,是蒙難祖國母親的象征。
繼而是《逃難》群雕。紀念館的意義核心是“遇難、紀念”。吳為山常常在思索,如若真的存在靈魂,那當年的受難者會怎樣告訴今人,他們身心的創(chuàng)傷?!由此他產生一種強烈的欲望——復活那些屈死的亡靈?!霸囅?,紀念館的大門就是被攻陷的中華門,如果每個進館的人,相遇這批由城內逃出的亡靈,那這當是歷史與現(xiàn)實、幻覺與真實、災難與幸福、戰(zhàn)爭與和平的相遇。”于是,“逃難”部分,吳為山將10組21個人物置于水上,與行人及建筑若即若離,營造時空的對話。逃難者的隊伍里有兒童、有老人,還有被強奸的女子和僧人……這21個人物,虛實錯落形成悲烈的曲線。
為了做《逃難》這組雕塑,吳為山特別訪問了一些幸存者,他們的泣訴常常讓吳為山徹夜難眠,“耳邊不自覺就能聽到被刺殺者的哀鳴”。幸存者常志強告訴他,自己親眼看見母親被日本人連刺數(shù)刀,尚是嬰兒的弟弟嚎啕大哭,爬到母親懷里。母親用盡最后一絲氣力把衣襟扒開,讓弟弟吸吮乳頭。天寒地凍,弟弟的淚水、鼻涕與母親的血水、奶水凍凝在一起。直到有人想把弟弟從死去的母親懷中抱起,才發(fā)現(xiàn)母子二人已凍成一體,僵硬的身體無法被分開……時光逝去70余年,每每講起這一幕,常志強老人仍然聲淚俱下,噩夢未醒。這一幕也被吳為山塑進了群雕中,取名為《最后一滴奶》。
《逃難》之后是由大地發(fā)出的吼聲,顫抖之手直指蒼天的《冤魂吶喊》。走出紀念館,是和平公園,但見綠洲一片,在出口處長140米、高8米的墻上以“勝利”為主題做浮雕墻。在“V”型的結點處塑造了一位吹響勝利軍號的中國軍人,腳踏侵略者的鋼盔和折斷的指揮刀。采用中國古代雕塑象征主義手法表現(xiàn)了人民的勝利、正義的勝利,也象征著讓戰(zhàn)爭遠離人間。
2007年12月13日紀念館開館前后,有許多日本觀眾和記者在雕塑中專門尋覓他們先輩的形象。據說,中國文藝作品(尤其是電影)中所刻畫的“日本鬼子”大令今天的日本人傷感,而在這組組雕中,從遇難者群像的慘烈足以佐證日軍之兇殘與獸行。日方記者無可挑剔,在于我們是以和平祈望而塑魂的,是為紀念我同胞而塑魂的。它的潛臺詞則為:記住歷史,不要記住仇恨!
作為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與美術館的同仁一道推動中國美術的發(fā)展及其在國內國際的傳播。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的吳為山常常以“中國美術館一號服務員”稱呼自己。習近平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之后,中國美術館積極響應,吳為山迅速制定并實施了“典藏活化”系列展覽計劃,首展舉辦了“人民的形象”大型展覽,反映不同階段美術家的創(chuàng)作,展現(xiàn)不同時期人民的精神面貌。隨后又策劃了“中國寫意”、“渾厚華滋本民族——黃賓虹誕辰150周年紀念特展”等一系列展覽,讓全國的觀眾看到了中國畫表現(xiàn)時代新氣象中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爸袊佬g館典藏活化”系列展覽經過兩年來的持續(xù)打造,社會反響十分強烈,觀眾絡繹不絕。不僅如此,中國美術館還將優(yōu)秀的“典藏活化”系列展送到邊疆地區(qū)、民族地區(qū)和延安革命老區(qū),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
吳為山心中始終堅定著一個信念:文化彰顯著一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因此,推動中國文化和當代藝術的創(chuàng)造在世界范圍的傳播是中國藝術家的責任。近30年來,他在內地及港澳臺舉辦藝術展,繼而在日本、韓國、美國、法國、英國、聯(lián)合國總部、意大利巡回辦展。信念引領著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追求。
2017年12月14日,吳為山的雕塑作品《心靈之門——塔拉斯·舍甫琴科與杜甫對話》在烏克蘭基輔國立大學植物園揭幕。此前兩天,吳為山的雕塑作品《問道》在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落成。這兩件作品的落成,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增添了盛事。作品《心靈之門》矗立在基輔市心臟地帶,以兩本書為形式,擺成兩扇正在打開的門,寓意交流之門永不關閉。舍甫琴科是烏克蘭家喻戶曉的愛國主義詩人,而杜甫則是中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這組雕像獨具匠心、構思別致、手法精湛,逼真地刻畫出了兩位詩人憂國憂民的神態(tài)和情懷,兩個偉大的靈魂跨越時空在中烏之間架起對話的橋梁,為基輔這座文化名城增添了新的魅力。而矗立在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的雕塑《問道》,由孔子、老子兩尊青銅雕像組成,取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所記載“孔子問道于老子”的典故,生動地表現(xiàn)了兩位文化先賢晤面的歷史瞬間??鬃訙喨桓吖?,展現(xiàn)儒家仁愛為本的道德追求;老子飄逸悠游,體現(xiàn)道法自然的精神內核。
2016年4月,吳為山被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授予“講好中國故事文化交流使者”。對于一個立志要與世界對話、把本民族的藝術精神發(fā)揚光大的藝術家來說,吳為山有對中國文化藝術的自信與崇尚、對自身事業(yè)的執(zhí)著與堅守,以及對全人類文明價值的認同,這也是為何有如此之多世界關切的目光投射在他身上的原因。
吳為山說,以老子、孔子等為代表的大量塑像如今立于世界多個國家,是源于孔子和老子的價值,“如果他們沒有價值,別人不會讓他們立足的,如果一個國家對孔子沒有認知,他們就不會把雕塑立在那里的,這充分說明了中華民族的自信、自強是有資本的”他稱老子、孔子“不需要護照的旅程”是源于全人類對文化精髓的珍視與共鳴,這是讓中國精神和中華文化真正地走出去的根基?!啊叱鋈嶋H上包含著兩個維度,一個是以現(xiàn)代的方式表現(xiàn)傳統(tǒng)的題材,第二是在表現(xiàn)現(xiàn)代社會中借助傳統(tǒng)的方式。我們在表現(xiàn)當代生活的題材當中,更應該體現(xiàn)對傳統(tǒng)方式和傳統(tǒng)道德的一種尊重和繼承,這也是我們體現(xiàn)文化自信的一個重要的元素?!?/p>
“中國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組成部分,中國雕塑藝術的成就將豐富人類文化的寶庫,只有對話于世界,才能屹立于世界。作為一個有一定影響力的中國藝術家,要用自己的藝術語言講好中國的故事、中國人的故事,讓世界知道中國人民對世界的貢獻,中國文化對人類發(fā)展的歷史價值,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展示蓬勃發(fā)展的中國形象?!敝v好中國故事任重而道遠,吳為山卻樂此不疲。
2017年11月,冬日的北京,氣溫已經降至零下,行道樹在風中瑟瑟發(fā)抖。然而,中國美術館外卻連續(xù)多日排起了朝圣般的長隊,一場匯聚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陳師曾、齊白石、傅抱石、葉淺予、李可染、徐悲鴻、林風眠、龐薰琹、吳作人、吳冠中等20世紀中國美術史重要畫家的“典藏精品特展”在這里舉行。展覽包含了對新舊交替的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的梳理,可謂“中國美術館曬家底”。不少觀眾被長長的隊伍嚇住——隊伍甚至拐了一個彎,排到了美術館東街的三聯(lián)韜奮24小時書店對面,近一公里長。由于排隊人數(shù)眾多,參觀高峰期需排隊兩至三小時,不少觀眾只得錯峰觀展。
作為中國美術館“一號服務員”的吳為山為此做了不少工作,他曾多次要求開設美術館夜場,還以身作則游說當代藝術家,捐贈作品以豐富美術館的館藏。
勤奮是吳為山的法門。年輕時,他每天只睡4個小時,沒有其他任何愛好??恐槐艿?,吳為山賦予泥土以人的靈魂,在翻模、鑄銅中塑出屬于人類的精神。
“我每天都在創(chuàng)作,經常劃破手,洗過后,只需擦一點手霜就立即恢復柔和,”吳為山笑道。他攤開雙手,令人驚奇的是他的右手大拇指比左手大拇指長兩厘米,手形也更為扁平。他回憶起在英國時遇到的一個老雕塑家,兩手大拇指的長短差距比自己更大。他當時對那位藝術家說:“等我到了您這個年紀,我的拇指的差距會比您還要大?!?/p>
吳為山塑像,有無數(shù)腹稿,但沒有草圖。他說:“長時間琢磨,頃刻揮就,往往是最真實之心象。”只有真正用“心”去創(chuàng)作的作品才是撼人的。當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展覽,吳為山第一件被人收藏的作品是《春風》?!斑@是我手術后在家養(yǎng)病時,為女兒創(chuàng)作的。人生病時對親情非常留戀。女兒當時剛好放學回來,小腳丫翹起來,裙角被風吹起,可愛極了。展覽會上一位美國女士很喜歡,先問能否摸一摸,繼而買下。她說,這勾起了她對童年的回憶和對自己小孩的情感。”
2006年年初,吳為山申請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雕塑個展。當時美術館有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60歲以上的著名老藝術家方可在圓廳展覽。時任中國文聯(lián)主席的周巍峙聽聞后,就找當時中國美術館館長馮遠,說:“藝術要有硬杠杠,年齡不該有。吳為山作品過硬,年齡不夠,我借給他?!庇谑牵俪闪?4歲的吳為山在圓廳辦展。
8年后,吳為山成為中國美術館第五任館長,成了這座國家館的掌門人。在吳為山眼里,“中國美術館仿佛一件雕塑作品。它有內在的構架,有形體的塑造,有鮮明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它有精神,有靈魂”。
上任伊始,中國美術館提出了工作新思路: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典藏大家精品,加強國際交流;促進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打造美術高原高峰,惠及公共文化服務?!耙ǜ叻?,首先要有高原。提高普通群眾的藝術審美水平,就是將平原變成高原。大師、大家便是建立在這個高原之上的高峰。因此,不斷在中國美術館的殿堂,展示、亮化高峰,對全民文化素質提高和新時代高峰的崛起有著巨大的作用?;罨痪窒抻诿佬g展廳,還走向西部,如重慶、新疆、寧夏、廣西等地,為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為‘一帶一路的文化傳播做出了貢獻。”
從藝術家到館長,角色轉換后,創(chuàng)作時間和精力自然會受到影響。對此,吳為山說是“互有裨益”。在他看來,做館長后視野不同,境界會提高,再創(chuàng)作時,品質和格調也會隨著提高。同時,“我本身就是個藝術家,所以我更懂藝術家,能更好地為藝術家服務”。
除了雕塑以外,生活上有什么愛好?寫詩嗎?有鍛煉嗎?吳為山雙手一攤:“沒什么愛好。我喜歡畫畫、寫寫字。還有喜歡你這樣的有思想的記者采訪,喜歡能把我拍得好看的攝影師照相——因為有思想的碰撞,我能夠把自己激發(fā)出來。鍛煉沒有,做雕塑就是鍛煉,我不能再鍛煉了,還得睡覺?!?/p>
音樂聽得多嗎?記者追問:“音樂喜歡聽,昨天晚上我還去聽了一場音樂會,靳尚誼就坐在我旁邊,開心得很。我喜歡聽中國民樂,當然西方的古典音樂,我也喜歡聽?,F(xiàn)代音樂我不聽,我吃不消——因為我本身創(chuàng)作激動的時候,已經很激動了,我喜歡聽比較優(yōu)雅的、安靜的、悠揚的這些音樂?!?/p>
您的夫人呢?她的職業(yè)?跟您在藝術上有交集么?您對她是否有影響?記者拋出一串私家話題。吳為山穩(wěn)坐如山,一一作答:“她原來在大學里做外事工作,最早是搞幼兒教育的,她當過幼兒園的院長,音樂、美術方面她都可以的,鋼琴、舞蹈她都可以,也寫些詩歌、散文。如今,她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工作。她是我作品的第一個讀者,她是敢于給我的作品提意見的人,她是唯一一個最敢于提意見的欣賞者、讀者,毫不客氣地提意見,不管意見對和錯,她都敢提,但是,我常常聽她的意見?!痹捯粢宦?,我們笑開了。
人如其名。吳為山,其實創(chuàng)造了中國雕塑界的一座文化高峰。采訪結束起身時,記者笑問:“您的名字是‘為山,您能有今天,您認為您最大的靠山是什么?”吳為山也笑了笑,鏗鏘作答:“要說靠山,我的靠山就是偉大的時代,就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就是英雄的黨和人民。我能有今天,受惠于偉大的時代與優(yōu)秀的文化,感受著國家與民族前進的步伐?!?/p>
以心為塑,以魂立碑!好的雕塑給材質注入生命,張揚靈魂的魅力,以無聲勝有聲,以有形呈靈動,留給人們無盡的想象空間。其實,生活中人人都是雕塑家。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挫折和困難,然而這些挫折和困難正是雕塑家眼中的邊邊角角,只有我們耐心地雕去這些多余的邊邊角角,勇敢地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雕塑出我們精彩的人生。吳為山,不論是在事業(yè)中還是人生中都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