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武華,童國榮,游維維
(江西康寧醫(yī)院,江西 宜春 331211)
精神病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心理障礙疾病類型,由于病情,患者自身在思維認知、情感意志、動作行為上均受到嚴重影響而出現(xiàn)種種匪夷所思的現(xiàn)象?;颊卟粌H無法正常的工作學習,甚至在其病態(tài)心理的影響下還可能產(chǎn)生自我毀滅乃至攻擊他人的行為,對患者個身及整個家庭、社會均造成嚴重傷害[1]。本次研究將探討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在精神病患者治療護理中的應用價值,觀察其對精神病患者精神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95例精神病住院治療患者,依據(jù)其住院時間先后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7例)患者中男20例,女27例,年齡18~56歲,平均(39.1±4.6)歲,平均病程(20.5±2.7)年。對照組(48例)患者中男20例,女28例,年齡18~55歲,平均(39.2±4.8)歲,平均病程(20.6±2.8)年。兩組精神病患者疾病類型涵蓋精神分裂癥、心理障礙癥、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癥、其他精神病等多種類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對癥護理,護理人員于患者住院治療時給予常規(guī)對癥護理,例如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幫助患者健康生活、緩解患者病癥疼痛等。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則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電話隨訪,定期了解患者生活情況,指導患者家屬注意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叮囑患者堅持規(guī)律服藥及醫(yī)院復查。
觀察組患者在上述護理措施基礎上加強對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的應用,具體措施如下。
(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首先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癥建立患者個人心理護理檔案,根據(jù)患者不同治療階段所出現(xiàn)的各項心理問題進行記錄,結合護理人員同組的力量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針對有消極、悲觀、惶恐、焦慮、狂躁等不同精神狀態(tài)的患者給予不同的心理緩解措施;其次護理人員應建立自身良好的職業(yè)形象,了解精神病患者的具體病癥情況、對癥護理措施、日常生活中較常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能夠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與治療效果給予患者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護理人員應時刻關注患者住院、出院時的心理變化情況,了解患者服藥前、服藥中、服藥后的心理變化情況,不斷加強自身與患者的聯(lián)系,堅持以鼓勵、支持的態(tài)度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最后護理人員應注意聯(lián)合患者家屬的力量,了解患者在住院、出院等不同階段時的心理狀態(tài)變化情況,聯(lián)合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更加深入的心理疏導與緩解;
(2)語言溝通:護理人員在心理護理過程中應加強對語言溝通這一護理技巧的應用,結合患者的實際語境變化情況應用不同的語言溝通技巧,例如鼓勵、嚴肅、熱忱、安慰、真誠等。護理人員應針對不同病癥的患者給予不同類型的鼓勵、安慰,注重加強自身的對話技巧,在不引起患者情緒變化的基礎上了解患者最近的心理變化,以嚴肅、鼓勵的態(tài)度要求患者能夠堅持服藥,通過語言給予患者戰(zhàn)勝自我病癥的引導與按時,時刻注重患者的心理變化以給予患者更具針對性的語言溝通。
1.3觀察指標①精神狀態(tài)的觀察:使用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評分)[2]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精神狀態(tài),評分范圍0~100分,得分越高則判定患者精神狀態(tài)越差,精神病情越嚴重;②生活質量的觀察:使用生活質量量表評估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狀態(tài)[3],主要針對患者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等不同生活質量項目,評分范圍0~100分,得分越高則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本次研究時間為患者住院時間,精神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的評定集中在患者住院手續(xù)辦理時、患者出院手續(xù)辦理時兩個階段。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予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予以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精神狀態(tài)比較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在入院時其BPRS評分相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出院時BPRS評分相較于對照組明顯降低且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精神狀態(tài)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精神狀態(tài)比較(,分)
出院時39.2±7.9 58.6±9.2 11.016<0.05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47 48入院時78.1±6.8 76.9±7.7 0.805>0.05
2.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住院時生活質量評分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出院時生活質量項目評分相較于對照組患者均有明顯提高,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
出院時89.9±8.2 78.2±9.4 6.459<0.05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47 48入院時64.2±6.5 65.1±6.7 0.664>0.05
精神病作為一種以精神無能、行為異常為主要特征的障礙性疾病類型,當前臨床針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仍然缺少較為有效、統(tǒng)一的深入性治療方法,患者多給予保守性的藥物治療及精神調節(jié)。然而由于精神病患者本身的病情復雜性,其治療效果難以揣測。當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已經(jīng)成為一項世界性的難題[4]。有研究證實[5],精神病患者在病發(fā)時精神障礙尤為嚴重,患者病發(fā)后的恢復期又面臨著嚴重的心理負擔。因此在患者無法得到有效心理疏導的情況下,其病情只會日益加重。
當前臨床護理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使得護理人員越來越注重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多項研究結果證實[6-7],良好的語言溝通與心理護理對減輕疾病患者的心理負擔有良好效果。而本次研究中在常規(guī)精神病對癥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對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的應用,要求護理人員能夠針對不同病情的患者建立相應的個人心理檔案,始終以熱忱認真的態(tài)度來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同時護理人員需要聯(lián)合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更加深入性的心理輔導,應用語言溝通技巧來不斷引導患者內心精神的變化,指導患者在住院、出院不同階段中應該注意的相關事項內容,指導患者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與生活狀態(tài),最終達到改善患者精神狀態(tài)、生活質量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護理人員在心理護理過程中應注意對各種技巧的聯(lián)合應用,觀察并確保患者精神壓力得到有效緩解,才能達到促進患者治理效果的目的。有研究結果顯示[8],個體化語言溝通與心理護理對加快精神病患者的康復、樹立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有重要作用。而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的精神狀態(tài)評分與生活質量評分上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心理護理和語言溝通能有效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與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1]趙玉芝,李軍.心理護理和語言溝通在精神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慢性病學雜志,2013,14(11):849-850.
[2]莫珠成,梁衛(wèi)峰,洪小娜,等.心理護理和語言溝通在精神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4(12):237.
[3]王萍.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在精神科護理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19):205-206.
[4]常萬萍.心理護理和語言溝通在精神病30例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5,24(24):123-124.
[5]潘贊,馬繼東.心理護理和語言溝通在精神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7,38(3):363-364.
[6]葉志蘭.精神病護理應用心理護理和語言溝通的積極效果[J].心理醫(yī)生,2015,21(22):585-586.
[7]梁鳳珍,鄧娟,劉珍.支持性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伴抑郁情緒患者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4,20(19):123-124.
[8]馬志潔.精神病患者康復期開展心理干預的療效[J].當代醫(yī)學,2015,21(2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