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紅
(豐寧縣醫(yī)院婦產科,河北 承德 068350)
宮頸炎是婦科常見病之一,多見于育齡婦女,臨床常見癥狀為膿性白帶、宮頸充血、觸痛等[1]。目前,對于該疾病的有效治療方法之一為宮頸錐切術,該手術具有微創(chuàng)性、操作簡單便捷、安全性高等特點,是治療該疾病的首選方法[2]。但為提高患者的治療效率,促進患者盡快恢復,對患者的護理工作也必不可缺。本研究主要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5例宮頸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和分析宮腔鏡下宮頸錐切術治療宮頸炎護理方法及效果。具體操作如下。
隨機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來我院就診的105例宮頸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比較組和觀察組。其中比較組52例,觀察組53例,患者年齡分布:23~58歲,平均年齡(40.23±9.74)歲;病程為0.6~9年,平均病程(4.75±2.33)年。兩組患者的病程、年齡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帶患者做好術前檢查,如陰道B超檢查、白帶檢查、血常規(guī)檢查等。
比較組:常規(guī)護理
在患者手術后,醫(yī)護人員應告知患者在術后3個月內禁止房事,并指導患者做好會陰清潔,如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到院檢查。
觀察組:圍手術期護理
圍手術期護理操作如下:術前護理:(1)環(huán)境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安排舒適、干燥的病室,并保持室內清潔、通風,避免不必要的感染。(2)心理護理:醫(yī)護人員應及時為患者講解疾病的治療、預防等相關知識以及手術的方法、目的等各項注意事項,一來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二來解除患者的擔憂以及緩解不良情緒;(3)術前準備:手術前,護理人員應及時檢查手術器械是否齊備,是否消毒,是否無菌操作等,做好設備常規(guī)檢查,保證能夠正常使用。術中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應全程陪同,安撫患者情緒,同時幫助患者調整體位,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部位,配合主治醫(yī)師進行手術,并嚴密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如有異常應及時提醒醫(yī)生并做好預防工作。術后護理:手術后,護理人員應陪同患者回到病房,并用無菌紗布填入患者的陰道內,進行加壓止血操作。同時細心照顧患者的日常起居,如指導患者會陰部清潔、定期帶患者進行白帶常規(guī)檢查,根據(jù)患者的綜合情況,制定個性化飲食,及時為患者解答術后出現(xiàn)的異常問題等。出院指導:患者康復出院后,護理人員應提醒患者各項注意事項,并囑咐患者定期來院檢查。
1)觀察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滿意、一般、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shù)×100%
2)觀察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陰道出血、感染、宮頸粘連、盆腔脹痛等
最后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差(±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比較組,P<0.05。見表1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比較組, 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在本研究中,對經過宮腔鏡下宮頸錐切術治療的宮頸炎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極大提高了患者術后康復。宮頸錐切術是治療宮頸炎的常用手術方法,其可以迅速清除病灶,但術后患者出現(xiàn)陰道出血、宮頸粘連、盆腔脹痛、感染等并發(fā)癥無法避免,因此,必須要給予患者良好的術后護理。圍手術期護理[3]是一種從患者入院到出院全程護理的一種護理方式,通過對患者進行術前的指導、心理護理等到術中的護理、術后護理及出院指導等一系列護理措施,不僅提高了護理效率,同時也減少了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患者的恢復大有裨益。
綜上所述,對宮腔鏡下宮頸錐切術治療的宮頸炎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效果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故此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李 潔.宮腔鏡下宮頸錐切術治療宮頸炎護理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5):188-188.
[2] 施愛賢,周麗娟,謝玉香.宮頸炎應用宮腔鏡下宮頸錐切術治療護理干預分析[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8):149-150.
[3] 謝潔芬.護理干預對利普刀治療宮頸錐切術的影響及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14):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