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燕行錄》中的韓國固有漢字研究

2018-04-12 19:00:21謝士華王碧鳳
大理大學(xué)學(xué)報 2018年7期
關(guān)鍵詞:漢字出版社漢語

謝士華,王碧鳳

(1.大理大學(xué)文學(xué)院,云南大理 671003;2.廣州美術(shù)學(xué)院美術(shù)教育學(xué)院,廣州 510260)

韓國固有漢字與日本“和字”、越南“字喃”一樣,是標(biāo)記韓國固有詞匯的重要手段。關(guān)于韓國固有漢字的名稱與分類,學(xué)界尚有不同看法。河永三認(rèn)為,韓國固有漢字是指“為了反映韓國固有情緒而創(chuàng)造或變用”的漢字,包括國字、國音字、國義字〔1〕。朱松植則認(rèn)為,它是“古代朝鮮人模仿中國漢字的結(jié)構(gòu)方式,自行創(chuàng)造的文字體系……即古代朝鮮人所創(chuàng)造的方塊漢字,酷似漢字,音義卻不同”,并統(tǒng)稱之為“吏讀字”〔2〕。檀國大學(xué)東洋學(xué)研究所編《韓國漢字語辭典》將某些特殊漢字分別標(biāo)注為“國字”“國義(字)”“吏讀(字)”三種〔3〕。綜合三家說法,我們將見于燕行文獻(xiàn)的韓國固有漢字分為四種,即國字、國音字、國義字、吏讀字。以下試闡述之。

一、國字

國字,指“不存在于中國與日本等其他國家而唯一存在于韓國的漢字”〔1〕,現(xiàn)舉一二字如下:

【畓】?[tap],水田也,是古朝鮮人采用會意法構(gòu)成的字。燕行文獻(xiàn)有“畓洞”的地名,如金昌業(yè)《老稼齋燕行日記》:“自連山關(guān)行,至畓洞朝飯。”〔4〕又“水畓”,如崔德中《燕行錄》:“村前始有水畓,此乃我東始教耕之法,流傳至此?!薄?〕

【巭】?[pu],“功夫”的合體字,意為人工或人夫。崔溥《漂海錄》多見,可單用“巭”,如崔溥《漂海錄》:“閘官開閘,令人巭牽上臣船以過?!薄?〕462也可組成合成詞“人巭”,如崔溥《漂海錄》:“臣船自工部分司清風(fēng)堂之前用人巭百余徇?!薄?〕457朝鮮時代李圭景曰:“(巭)音功夫,俗訓(xùn)功夫。功夫,《高麗史》:‘元宗朝,上書中書省有工匠人巭三萬五百名’,即役工之稱。《魏志·王肅傳》:‘太極已前,功夫尚大?!w‘巭’即‘工夫’,而麗人合為‘巭’字也。”〔7〕428

【栍】?[saeng],有二義,一指木簽,二指標(biāo)志路程的木樁。李圭景曰:“栍,音生,訛音承……里堠木人曰長栍,訛呼長丞。”〔7〕427燕行文獻(xiàn)有不少第二義的用例,多作“長栍”,如俞彥述《燕京雜識》:“自沈陽以后連有路堠,而與我國所謂長栍者其制不同,略似門形?!薄?〕288

【乭】?[tol],人名或地名用字。如李押《燕行記事》:“驅(qū)人鐵山奴卜乭私持馬一匹。”〔9〕327又如近代朝鮮義兵運動領(lǐng)袖申乭石、韓國當(dāng)代圍棋高手李世乭。李世乭的韓文名為“???”,漢字寫作“李世乭”,中國人稱為“李世石”。漢語沒有[tol]這樣的讀音,“?”為“石頭”義,且“石”是“乭”重要的構(gòu)字部件,故而用“石”翻譯“?(乭)”。也用于標(biāo)記地名,如“乭長嶺”。用于人名的還有旕[eos]、乻[eol]等。

二、國音字

國音字,指“用于特殊義項時就有讀音變化的漢字”,如“卜”“媤”“赤”〔1〕。燕行錄多見“卜”。

【卜】?[jim],即“馬馱”,指放在馬背上馱運的東西,也指背上馱著東西的馬。燕行文獻(xiàn)常見,可單用,如丁煥《朝天錄》:“貢馬及方物諸卜咸至,無落后。”〔10〕也可作雙音節(jié)詞“卜物”,如鄭昆壽《赴京日錄》:“兵部差送委官郭指揮來,驗卜物而去?!薄?1〕或作“卜馱”“馱卜”,蘇巡《葆真堂燕行日記》:“書狀最后來到,觀驗卜馱,或有犯者即付烈焰之中?!薄?2〕370或“卜車”,如金景善《燕轅直指》:“午間卜車五輛先到?!薄?3〕198卜,漢語稱為“馬馱”或“馬馱子”,如李納《刺繡者的花》第七章:“大漢和眾人將馬馱挨個卸下來。”艾蕪《野櫻桃》:“趕馬人和馬馱子,陸陸續(xù)續(xù)地走動,尾在后面?!?/p>

何以用“卜”表示包裹?丁若鏞《雅言覺非》卷二:“任者,擔(dān)也,人所負(fù)也?!兑住吩弧π《沃亍ā抖Αぞ潘摹罚?,《論語》曰‘任重而道遠(yuǎn)’,《孟子》曰‘治任將歸’,皆擔(dān)負(fù)之謂也。東語‘任’轉(zhuǎn)為‘朕’(終聲之相近),以‘朕’為‘占’(初聲又相近),以‘占’為‘卜’(東語卜曰占)。于是一負(fù)曰一卜,二負(fù)曰二卜。(田籍例)輜重之馱曰卜馬,裝辦之載曰卜物,任重曰卜重,官馱曰官卜,私裝曰私卜。用之書啟,載之法典。”〔14〕522丁若鏞認(rèn)為漢語“任”有擔(dān)負(fù)(動詞)、擔(dān)子(名詞)義,朝鮮語的“任(?[im])”與“朕(?[jim])”的尾音相同(皆為?[m]),“朕(?[jim])”與“占(?[jeom])”的聲母相同(皆為?[j]),而“卜(?[bok])”有占卜義,故用“卜”表示擔(dān)子,讀作?[jim]。該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三、國義字

國義字,指“沒有讀音變化而使用的漢字”〔1〕。燕行文獻(xiàn)常見“太”和“寸”,《韓國漢字語辭典》皆標(biāo)為“國義(字)”,此從之。

【太】?[tae],即大豆。李圭景曰:“東國農(nóng)書亦有奇異文字,如姜希孟《衿陽雜錄》‘黑太(黑大豆也),黃太(黃大豆也)?!础洱R民要術(shù)》:‘黃,高麗豆;黑,高麗豆?!艅t單稱太曰黃、黑,火太(赤大豆),青太(青大豆)?!端箭S拓言》‘青菽曰青太’,東方俗語。以大豆單作‘太’者,借大豆之大,下加一點,象菽形,仍為菽名,即《說文》假借、象形也?!薄?5〕燕行文獻(xiàn)多用以指馬料。如李押《燕行記事》:“至宿處脫鞍而后必待夜深只給草飲水,行過即七八日始喂熟太?!薄?〕62

【寸】?[chun],用以表示血緣關(guān)系的遠(yuǎn)近,如李正臣《燕行錄》:“梁重孟三寸翊濟(jì)、四寸得孟,亦來謁。”〔16〕俞彥述《燕京雜識》:“國俗多有同居一室者,或有七八寸而不分析者?!薄?〕289三寸,即叔父或舅舅;四寸為堂兄或表兄姊妹;七寸、八寸則謂關(guān)系較疏遠(yuǎn)的親族。朝鮮漢籍俯拾即是,如李穡《牧隱詩稿》卷二十七曰:“外舅花原君之內(nèi)外孫,凡于慶吊迎餞相聚曰四寸會。歲二人掌其事,名曰有司。有司于歲終作會,以授其事于來歲之有司。蓋家法也?!薄?7〕丁若鏞《雅言覺非》卷一:“三寸以稱其叔父,亦陋習(xí)之當(dāng)改者。東語伯父叔父曰三寸,伯父叔父之子曰四寸,從祖祖父曰四寸大父,其子曰五寸叔父。過此以往,皆如此例。以至于八寸兄弟、九寸叔父,謂之寸內(nèi)之親。其法蓋以父子相承為一寸(伯叔父為三寸者,我與父一寸,父與王父又一寸,王父與諸子又一寸,共三寸也。四寸、五寸皆如此例)。雖族兄弟謂之八寸,必自己身溯而上之,以至高祖,計得四寸(己與父一寸,父與祖一寸,曾祖一寸,高祖一寸)。又自高祖順而下之,計得四寸,是之謂八寸也。高麗之時已自如此?!薄?4〕517他詳細(xì)地解說了用“寸”計算親屬關(guān)系的具體操作方法以及該詞的歷史。

為何“寸”有此用法?丁若鏞沒有說明。張涌泉指出,魏晉以來的草書中常見“等”字寫作“寸”字,朝鮮-韓語中的“三寸”“四寸”即“三等”“四等”,認(rèn)為“寸”乃“等”的惡變俗字〔18〕。此說有一定的道理。中國臺灣現(xiàn)仍用“等”以表示親屬關(guān)系的遠(yuǎn)近,包括血親和姻親,如“一等親”指父母、子女、公婆、岳父母、媳、婿,“二等親”指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姊妹、孫子女、外孫子女、弟媳、嫂、姊夫、妹夫、妯娌、連襟,“三等親”指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舅、叔、伯、姑、姨、曾孫子女、外曾孫子女、舅母、嬸、姑父、姨父。但中國本土文獻(xiàn)未見“寸”有此用法,故我們?nèi)詫ⅰ按纭笨醋魇琼n國國義字。

【奇】?[gi],即“消息”“信兒”,燕行文獻(xiàn)中俯拾即是,如李?《燕途紀(jì)行》:“蒼頭渭濱蒙赤馳撥傳信,始聞沈尚書詻夫人卒逝之奇?!薄?9〕又作“奇別”,如蘇巡《葆真堂燕行日記》:“日高三竿叔主直詣闕,肅拜即御思政殿引見,問中朝奇別?!薄?2〕444

《漢語大字典》“奇”條未收錄“消息”這一義項,亦未見其他中文辭書收錄?!俄n國漢字語辭典》“奇”條釋義為:“??.??(爛報)”,其下收錄“奇別??”一詞,義項一為:“???(承政院)??????????????????(各司)??????.??????????.朝報.朝紙.邸報.爛報”,并引《弘文館志》曰:“奇別書吏,即每日謄示朝報者?!币谩豆沤襻屃?7·東韓釋語·釋文》曰:“奇別,本朝.朝報,或稱奇別。”義項二為:“??????????????????.?????。”〔3〕1102可見,“奇別”指官府的邸報,也指一般的通知、消息。

燕行文獻(xiàn)之“奇”,常作“音信”解。解作“朝報,朝紙”的例子,亦有所見,如金景善《燕轅直指》:“殆此行初見,送任譯又探別使消息于迎送官。少選,謄來撥奇?!薄?3〕150

【色】?[saek],承擔(dān)或者負(fù)責(zé)固定事務(wù)的下層官員,常與同義語素“官”“吏”連用,構(gòu)成“色吏”“色官”,如李德懋《入燕記》:“義州饌物色吏來到?!薄?0〕崔德中《燕行錄》:“而諸所散云麾使、治儀正、整儀尉等三色官,并書五六七數(shù)?!薄?1〕“色”稱吏中國古典文獻(xiàn)未見,朝鮮文獻(xiàn)卻很常用。此“色”乃朝鮮國義字?!俄n國漢字語辭典》“色”條:“??????.(筆者注:事務(wù)部門)”。又“色官”條:“??????????????????.(筆者注:承擔(dān)或者負(fù)責(zé)固定事務(wù)的下層官員)”,以及“色吏”條:“????????????????????.(筆者注:承擔(dān)或者負(fù)責(zé)固定事務(wù)的官吏)?!薄?〕945黃胤錫《華音方言字義解》:“元制必阇赤(阇音舍),掌文書者,華言秀才也,今清呼筆帖式,東俗所謂色吏者。自高麗已肰,呼非赤,非即必阇二合聲?!薄?2〕黃胤錫認(rèn)為“色吏”是掌管文書工作的官吏,相當(dāng)于漢語的“秀才”,蒙古語的“必阇赤”,滿族語的“筆帖士”。

那么,何以管“吏”叫“色”?“色”有“種類”義,如唐韓愈《國子監(jiān)論新注學(xué)官牒》:“伏請非專通經(jīng)傳,博涉墳史,及進(jìn)士五經(jīng)諸色登科人,不以比擬?!彼蚊穲虺肌秴螘x叔著作遺新茶》詩:“呂侯得鄉(xiāng)人,分贈我已幸。其贈幾何多?六色十五餅。”朝鮮文獻(xiàn)中的“色”可作“官吏”解,乃“色”的引申義,由“色”之“種類,名目”義引申而來。古朝鮮也有人探討過這個問題,如李學(xué)逵《東事日知·該色》:“今京外各官司有該色之目。京司,如吏曹有政色,兵曹有一軍色、二軍色,宦寺有承傳色。州郡,如官廳色、大同色、田稅色是也。蓋色者,名色之謂也。其名始于勝朝。高麗《崔瑀傳》:自忠獻(xiàn)擅權(quán)私取政案,注擬除授,以黨與為丞宣,謂之政色承宣。忠烈王六年,監(jiān)察司言,頃在江都,貢稅粗足。今左右倉之入頓減,而又致大坊廚外漆色、鞍色、阿阇赤等各所賜食,皆仰給右倉,請除之。此外如凈事色、官馬色、盤纏色等類,多不盡舉,至今遵用之?!薄?3〕解說甚詳。

【娚】?[nam],指有血緣關(guān)系的兄或弟。如許篈《朝天記》:“聞鎮(zhèn)守總兵官李成梁之子,即三大人蘇國賦妻娚也。”〔24〕李恒福《朝天錄》:“其人來,即敘禮,仍言系是尚州人,姓權(quán),小名鶴,乃是厓相妾娚子?!薄?5〕《漢語大詞典》“娚”條:“同‘喃’”,為象聲詞,顯然與此“娚”不同。李圭景曰:“娚,音男,男兄弟曰娚,《正字通》嫐字之訛也?!端上洝吩唬和瑲庵姓咴粖?,今俗婿稱婦之男兄弟曰妻娚?!薄?〕428妻娚,指妻子的兄弟。妾娚,則是妾室的兄弟。又有“娚侄”,如崔錫鼎《贊成柳公神道碑銘》:“是年九月,京畿監(jiān)司金明胤密啟曰:桂林君瑠,任之娚侄,任之所倚以為兇謀者,瑠必與知而不即上告,罪不容貸。”〔26〕也有“娚妹”,如宋煥箕《答洪泰仁》:“有人欲取族侄為后,而其妻與其侄為異姓娚妹,故為嫌而難決,未知如何?”〔27〕娚侄,兄弟之子,即侄子;娚妹,即兄妹。

【把】?[pa],度量衡單位?!俄n國漢字語辭典》“把”條收錄四個義項,其中義項三:“?.?????????.(筆者注:張開雙臂后,雙手兩端之間的距離)??10?(尺)?????.(筆者注:大約等于10尺的長度)?!薄?〕527燕行文獻(xiàn)可見不少用例,如金舜協(xié)《燕行錄》:“嶺之北峰上又三石對立,其間不過數(shù)把,其高皆可百尺,有如怪石?!薄?8〕丁若鏞《雅言覺非》:“一把者,一握也。拱者,抱也,以一手度圓物,其一握者謂之一把,以兩手度圓物,其一抱者謂之一拱。孟子所謂拱把之桐梓,亦圓物也。乃東語以一庹為一把。嘗見《均役事目》,其度船長短皆云一把、二把,讀之如一丈、二丈,后人何以征矣?”〔14〕517

四、吏讀字

漢字發(fā)源于黃河流域,并逐步向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遷移,甚至向國外和國內(nèi)少數(shù)民族傳播。一路向東,傳到朝鮮和日本;一路向北,傳到歷史上的契丹、女真和西夏;一路向南和西南,傳到越南,以及云貴川的少數(shù)民族。這些國家或民族仿造和創(chuàng)造了與漢字相似的三十多種表意文字,周有光先生稱之為“漢字型文字”〔29〕。這些文字書寫的語言有的屬漢藏語系,有的屬阿爾泰語系。由于語言差別很大,用漢字型文字記錄阿爾泰語系的語言,勢必會遇到障礙。朝鮮-韓語即是如此,它通過在動詞的后面粘貼不同的詞尾來實現(xiàn)語法功能。用以記錄這些語法功能的漢字,歷史上被稱為吏讀字。

所謂吏讀,是指古代朝鮮的一種文體,“它用來書寫的文字是漢字(包括自行創(chuàng)造的方塊字),用來構(gòu)詞成文的法則是朝鮮語”〔30〕。吏讀有四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吏讀有在漢文中找不到的自己的文字,二是吏讀具有自己的獨特詞匯,三是吏讀有自己的特殊詞序,四是吏讀在實詞后邊附加表示語法意義的助詞。

吏讀字與國音字、國義字有很大的不同。國音字、國義字都是借自于中國已有的漢字,國音字讀作朝鮮語音,國義字仍讀漢語音。國音字、國義字是實詞,有實際意義,每個字可單獨表義。吏讀字是虛詞,無實義,有的不可單用,必須多個字連用才能表達(dá)一個語法意義。有的吏讀字,其讀音與漢語相似,有的則采用朝鮮語讀音。如“君隱父也”,其中的“隱”就是吏讀字,相當(dāng)于朝鮮語中的主語或話題標(biāo)記“?[neun]∕?[eun]”,“君隱父也”即“君,父也”。又如“八十以上果十歲以下”,“果”是吏讀字,相當(dāng)于朝鮮語中的“?[gwa]∕?[wa]”,用于連接并列成分?!半[”“果”與漢語讀音相似。又如“凈兜寺良中”的“良中”是吏讀字,即朝鮮語“??[e∕seo]”,表示與格或位格,標(biāo)記對象或處所。“凈兜寺良中”即“向凈兜寺”或“在凈兜寺”〔2〕?!傲贾小弊x朝鮮語音。李押《燕行記事》中狀啟部分采用的就是吏讀體,如:“臣等一行今月初三日到黃州牧,翌日例行査對是白如乎。與豐川府使臣鄭啟淳,安岳郡守臣李明中,各項文書,眼同査對,則別無差誤處是白乎等以。緣由馳啟為白臥乎事?!薄?〕299“是白如乎”“是白乎等以”“為白臥乎事”都是吏讀字?!笆前缀醯纫浴蔽鍌€字連用,整體表示“因為……,所以……”,單個字無義。

吏讀字還可以是朝鮮半島人自己創(chuàng)造或仿造的國字。如李押《燕行記事》十一月二十七日狀啟:“歲幣方物依前例改結(jié)裹作,則加把刷馬十是白乎旀,不虞備管運餉銀子各五百兩,依前赍去是白乎旀?!薄?〕320其中,“是白乎旀”是形態(tài)標(biāo)記,表示一個語法意義,即朝鮮語????。“旀”是國字,韓文寫作?[myeo],本用于標(biāo)記朝鮮人名或地名,此處為吏讀字①要了解更多復(fù)合型吏讀字,可參看檀國大學(xué)東洋學(xué)研究所編《韓國漢字語辭典》,檀國大學(xué)出版社1997年版。。

燕行文獻(xiàn)的體裁非常豐富,有日記、詩歌、書信、狀啟等。狀啟是燕行使臣向朝鮮國王遞交的書面報告,多采用這種符合朝鮮語實際語序的吏讀體。

綜上所述,燕行文獻(xiàn)的語言和中國本土文獻(xiàn)的語言相比,具有一定的混合性。朱慶之指出:“以翻譯佛典的語言為代表的漢文佛教文獻(xiàn)的語言……可以看作是漢語歷史文獻(xiàn)語言的一個非自然的獨特變體”,他把這種變體稱之為“佛教混合漢語(Buddhist Hybrid Chinese)”,簡稱佛教漢語(BHC)。他指出佛教混合漢語與其他中土文獻(xiàn)語言有明顯的差別,“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兩種混合上,一是漢語與大量原典語言成分的混合;二是文言文與大量口語俗語和不規(guī)范成分的混合”〔31〕。燕行文獻(xiàn)的語言也是一種“混合漢語”,有不少非漢語成分,主要是其中羼雜的朝鮮語詞匯,包括韓國自造漢字詞、韓語固有詞匯、吏讀字等。深入挖掘這些非漢語固有成分,一方面有助于進(jìn)一步厘清漢語與朝鮮語之間的歷史關(guān)系,另一方面有助于解讀這批庫藏豐富的域外漢文文獻(xiàn)。燕行文獻(xiàn)中存在的一些韓語以及其他非漢語固有用法,使得我們閱讀該批文獻(xiàn)時,總感覺有一絲隔閡。這對點校、整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因此有必要逐一排查其中的異質(zhì)語言成分。

〔1〕河永三.韓國固有漢字國字之結(jié)構(gòu)與文化特點:兼談《異體字字典》之《韓國特用漢字》〔J〕.中國文字研究(第六輯),2005(00):258-267.

〔2〕朱松植.漢字與朝鮮的吏讀字〔J〕.延邊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87(4):93-100.

〔3〕檀國大學(xué)東洋學(xué)研究所.韓國漢字語辭典〔M〕.首爾:檀國大學(xué)出版社,1997.

〔4〕金昌業(yè).老稼齋燕行日記〔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33冊).首爾:東國大學(xué)出版社,2001:336.

〔5〕崔德中.燕行錄〔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39冊).首爾:東國大學(xué)出版社,2001:494.

〔6〕崔溥.漂海錄〔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1冊).首爾:東國大學(xué)出版社,2001.

〔7〕李圭景.五洲衍文長箋散稿(下冊)〔M〕.首爾:明文堂,1982.

〔8〕俞彥述.燕京雜識〔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39冊).首爾:東國大學(xué)出版社,2001.

〔9〕李押.燕行記事〔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52冊).首爾:東國大學(xué)出版社,2001.

〔10〕丁煥.朝天錄〔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3冊).首爾:東國大學(xué)出版社,2001:101.

〔11〕鄭昆壽.赴京日錄〔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4冊).首爾:東國大學(xué)出版社,2001:383.

〔12〕蘇巡.葆真堂燕行日記〔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3冊).首爾:東國大學(xué)出版社,2001.

〔13〕金景善.燕轅直指〔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72冊).首爾:東國大學(xué)出版社,2001.

〔14〕丁若鏞.雅言覺非〔M〕∕∕與猶堂全書(雜纂集).首爾:新朝鮮社,1934-1938.

〔15〕李圭景.五洲衍文長箋散稿(上冊)〔M〕.首爾:明文堂,1982:710.

〔16〕李正臣.燕行錄〔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34冊).首爾:東國大學(xué)出版社,2001:205.

〔17〕李穡.牧隱詩稿〔M〕∕∕韓國歷代文集叢書(第18冊).首爾:景仁文化社,2009:434-435.

〔18〕張涌泉.韓、日漢字探源二題〔J〕.中國語文,2003(4):353-356.

〔19〕李?.燕途紀(jì)行〔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22冊).首爾:東國大學(xué)出版社,2001:55.

〔20〕李德懋.入燕記〔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57冊).首爾:東國大學(xué)出版社,2001:340.

〔21〕崔德中.燕行錄〔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40冊).首爾:東國大學(xué)出版社,2001:64.

〔22〕黃胤錫.華音方言字義解〔M〕∕∕韓國歷代文集叢書(第1505冊).首爾:景仁文化社,2009:357.

〔23〕李學(xué)逵.洛下生集(第20冊)〔M〕.首爾:首爾大學(xué)奎章閣藏本.

〔24〕許篈.朝天記〔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6冊).首爾:東國大學(xué)出版社,2001:126.

〔25〕李恒福.朝天錄〔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8冊).首爾:東國大學(xué)出版社,2001:503.

〔26〕崔錫鼎.贊成柳公神道碑銘〔M〕∕∕韓國歷代文集叢書(第2335冊).首爾:景仁文化社,2009:387.

〔27〕宋煥箕.答洪泰仁〔M〕∕∕韓國歷代文集叢書(第183冊).首爾:景仁文化社,2009:447.

〔28〕金舜協(xié).燕行錄〔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38冊).首爾:東國大學(xué)出版社,2001:220.

〔29〕周有光.漢字和文化問題〔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74.

〔30〕金喜成.試論古代朝鮮的“吏讀”〔J〕.滿族研究,1989(4):74-76.

〔31〕朱慶之.佛教漢語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9:9.

猜你喜歡
漢字出版社漢語
內(nèi)卷
科教新報(2024年4期)2024-03-17 09:48:21
學(xué)漢語
金橋(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我等待……
讀者(2021年5期)2021-02-05 02:52:39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華人時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漢字這樣記
漢字這樣記
石油工業(yè)出版社
全國新書目(2014年7期)2014-09-19 20:45:40
武汉市| 铜梁县| 阜新市| 蕉岭县| 乐安县| 八宿县| 黄浦区| 唐山市| 简阳市| 辽宁省| 奉节县| 区。| 客服| 沭阳县| 丰顺县| 大竹县| 德钦县| 高阳县| 沂水县| 阳春市| 芦山县| 登封市| 铁岭市| 安西县| 荥经县| 龙岩市| 固阳县| 武乡县| 彝良县| 周宁县| 昌平区| 天等县| 溧水县| 岗巴县| 东辽县| 册亨县| 乌拉特中旗| 昌都县| 古浪县| 阿巴嘎旗| 安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