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霖
伴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推廣與深入,當前初中語文的教學要求被提高。情感教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也代表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趨勢。教師必須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還要將其與語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最大程度激發(fā)學生的熱情,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
情感教育結合了心理學與教與學的專業(yè)知識,要求教師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進一步推動教學效率的提高。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必須滲透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師需要不斷豐富教學手段,在對文本內(nèi)容的講述中傳遞情感理解,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上達到情感理解的融合與統(tǒng)一,提高語文教學效率[1]。眾所周知,語文本身就是含有豐富情感的學科,又有人文性的特點,教師對文本的情感內(nèi)涵進行挖掘后,在語文知識的傳授中進行情感滲透,對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有更深遠的作用[2]。
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滲透情感教育的現(xiàn)狀并不樂觀,伴隨新課改的推動,素質(zhì)教育已被人們重視,但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受到教育體制的限制,當下還有很多教師有著嚴重的應試教育觀,在教學中,無論是教師或是學生乃至學生家長的學習目標均放在得高分上,這種目標的引導只會讓教師更偏向于語文技巧的指導,于是要求學生將主要精力放在試題練習和語文背誦上,忽略學生情感教育的效果。初中是學生義務教育的重要階段,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和今后的成長都有直接的影響,面對當前的初中生情感教育現(xiàn)狀,語文教師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利用學科的特點及教材文本優(yōu)勢,全面實施情感教育,實現(xiàn)教學改革目標[3]。
1.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情感氛圍 語文是一門飽含深情的學科,教師的語文課堂授課過程絕不能板起面孔無情講學,要積極利用一切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課堂情感氛圍,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此外,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自身的觀念與意見得到尊重,才能在平等的環(huán)境下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并挖掘情感元素。具體到初中的語文教材上,教師需要明確每一篇語文作品的背景、目的,以及作者的情感表現(xiàn),學生正面接觸作品時,教師要從特定的情感表達上進行傳遞,展現(xiàn)情感個性,引導入境,以情感人,才能撞擊出心靈的火花。
比如在學習《沁園春·雪》一課,教師就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在活動以前為學生播放《雪花》的音樂,將學生的熱情調(diào)動起來,在音樂中學生從歌詞與旋律里感受到冰封雪覆和粉妝玉砌的美景。隨后,教師再換作背景配樂,讓學生在配樂中朗讀,引入到藝術的境界中,借著激昂婉轉(zhuǎn)的音樂來感受作者寫入詩文的情感,激發(fā)學生對美景的憧憬和愛國之情。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入其他的歌頌祖國山川秀美壯麗的文章,啟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在實現(xiàn)情感遷移和過渡過程中進一步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愛國情懷。教師要注意,情感教育的滲透中教師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其態(tài)度決定了師生之間能否高效溝通,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提高教學效率。
2.體悟文本表達的情感信息 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人人都有情感,情感要轉(zhuǎn)弱為強,轉(zhuǎn)薄為厚,才能有陶冶的作用。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與學習語文文本,要注重文本中情感細節(jié)的導入,體悟文本表達的情感信息,將其放大,才能尋求學生與作者之間心靈與情感的契合點。
比如學習《我愛這土地》的文章,詩中作者寫道: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短短一句話,詩人表達出了一種刻骨銘心、矢志不渝的情感。而在這一情感抒發(fā)后,詩人筆鋒一轉(zhuǎn):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一個靜態(tài)化的特寫馬上浮現(xiàn)在學生面前,教師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眼里的那份悲憤痛苦,“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文章不是無情物,教師要串聯(lián)文章中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及學生自身的愛國情感之間的共鳴,以求達到一種至純至美的審美境界。語文的人文特性讓教師對語文情感信息的講述自然而然地有傳遞的效果,教師再將這些畫面重點呈現(xiàn)給學生,傳遞情感,漸入佳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聯(lián)系實際生活進行情感熏陶 語文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作品情境中,讓學生從生活情境里找到認同感,產(chǎn)生情感共鳴,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學習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強化情感教育。
比如學習《背影》一課,文章勾勒的就是一位普通平凡的父親偉大的形象,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聯(lián)系自身的實際情況,以自身對父愛的情感來暢談自己對這種情感的理解。學生在課堂上探討父愛有助于提高表達能力,同時也調(diào)動了主觀能動性對父愛的主題加以思考,融會貫通,待學生的思維得以激發(fā),情感得到感染時,教師再導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對比分析父愛之間的共同點與不同點,同時也讓學生感受不同子女對父親給予愛的反饋和思考,激發(fā)情感,進行情感教育,引導學生學會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實現(xiàn)語文人文性教學的延伸目標。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利用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滲透情感教育,不但能讓語文教學本身更具有趣味性,還能讓文本中的人、事的特點更為突出,幫助學生結合文本內(nèi)容與日常生活找出聯(lián)系并產(chǎn)生共鳴,進一步了解語文的人文性,并在學習和感受下逐漸激發(fā)自我學習思維,強化情感體驗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1]朱愛華.試論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科教育研究,2011,11(12):27-28.
[2]莊奇娜.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分析[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14(88):253-254.
[3]許慶軍.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方法探討[J].效果校外教育(上旬刊),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