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銳棟 袁新尚
摘要:隱私權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公民隱私受到侵犯日益增多,特別是作為公眾人物的隱私。本文著重探析公眾人物隱私的原因和保護問題。
關鍵詞:隱私權;公眾人物;保護
作為一項基本權利,無論是公眾人物還是普通人物,隱私權在享有權利面前是平等的。世界各國法律規(guī)定了公民隱私權的保護,但公眾人物隱私權的保護仍然遠遠不夠。尤其是明星及政治人物。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人們專注于通過微博、微信等工具傳播信息,關注公眾人物的一舉一動,甚至會有各種爆炸性信息涌現(xiàn),破壞了公眾人物原本安寧的生活,侵害了他們的個人信息等隱私等。
一、公眾人物
“公眾人物”這一概念源于美國,當時《紐約時報》上刊登了整版廣告來批評美國阿拉巴馬州警察對示威群眾的“濫用公權的暴力手段”。新聞廣告引發(fā)了警方的強烈不滿與指責,警察將當時的紐約時報社告上了法庭,指控紐約時報報道“不實”。警方先后勝訴,但是在紐約報社最后一次上訴后,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卻撤銷原判宣布:應當容忍媒體對官員錯誤的批評。筆者認為“公眾人物”是指在一定范圍內(nèi)、群體內(nèi)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可以能為社會大眾所熟知和關注的人。例如官員、科學家、藝術家、影視(娛樂)公眾、體育人物、企業(yè)家等。
二、公眾人物隱私權特性
與普通公民相比,公眾人物隱私具有自身的特性。公眾人物受到關注度多于普通公民,個人信息更容易泄露,與社會利益聯(lián)系更密切,侵犯的可能性增大等這使得其他們的隱私權相與普通公民的隱私權具有不同的特性。
(一)社會公眾所感興趣
公眾人物作為社會生活中一個“特殊群體”,具有較高的知名度,社會關注度較大,點點滴滴的行為,都有可能被大眾所感興趣,所津津樂道。他們具有較高的收入,較豐富的社會資源,引起普通社會民眾的羨慕與關注。公眾人物經(jīng)歷,生活、婚姻、基本信息等都會對吸引社會公眾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
(二)關乎社會公共利益
公眾人物的社會價值、影響力和自身行為的指導、示范等,這些特征會通過各種媒介為社會大眾所知。比如為某某廣告代言的明星就是利用其自身形象力來獲得大眾的關注,來提升某產(chǎn)品的價值與品牌。公眾人物的自身行為會引起社會大眾紛紛模仿、效仿。因此,公眾人物隱私權與社會公共利益密切性較高。
(三)容易被社會大眾所侵犯。因社會影響力較大,公眾人物容易暴露在媒體、社會大眾的關注下。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和媒體的爆炸式發(fā)展,信息傳播的渠道多樣化,傳播速度快,難以控制;某些人對明星隱私的商業(yè)價值所感興趣,甚至有些人專注于竊取明星隱私和取商業(yè)噱頭。
(四)與知情權具有博弈性。知情權是公民獲取信息的權利,隱私權則是反對他人獲取信息的權利。兩者是統(tǒng)一又矛盾的。在實踐中,公眾人物在尋找方法使隱私不被泄露,而社會大眾熱衷于挖掘公眾人物的隱私。因此公眾人物隱私與社會大眾的知情權具有博弈性。
三、原因分析
科技的進步發(fā)展帶來了新聞媒體的發(fā)展。新聞媒體包括但不限于傳統(tǒng)的報紙和電視臺,當前新興的網(wǎng)站、微博、微信已經(jīng)成為新聞自由言論的主要手段。隨著時間推移傳統(tǒng)新聞媒體記者的存在感開始下降,而娛樂大眾的興趣開始崛起并發(fā)展。因而要真正的探討如何保護公眾人物的隱私權,首先我們應該先了解侵犯公眾人物隱私權的原因。
(一)濫用言論權利是侵犯隱私權的原因
言論權利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言論權利是指公民各種思想、見解表達的權利。當前,濫用言論權利也是侵犯隱私權的重要原因之一。要真正探索如何保護公眾人物隱私,首先了解其中的原因。
1.公民言論自由侵犯
2014年發(fā)生的“某某明星嫖娼”一案中,某些網(wǎng)友沒有停止對該明星相關信息的搜集,明星的經(jīng)歷、照片,次數(shù)、對象,甚至前女友的身份都是可見的,網(wǎng)民在譴責該明星的道德行為時,卻對他們自己侵害當事人人格尊嚴的行為置若罔聞。
2.新聞媒體從業(yè)者新聞自由侵權
當前,新聞自由在我國現(xiàn)有法律條文中沒有明確規(guī)定,但卻隱含在憲法第35條的言論、出版自由的規(guī)定中。一個法治國家中的新聞自由,是為了保障民主與自由,是為了保護公民基本權利。2017年4月份,白某某出軌某位男模的新聞在網(wǎng)絡媒體上抄的沸沸揚揚,緊接著又被爆出離婚。從法律角度而言,新聞媒體從業(yè)者侵犯明星的隱私。可以說明星的隱私絕大部分是通過新聞媒體從業(yè)者曝光。第一“狗子隊”的某某以曝光公眾人物個人隱私而成為網(wǎng)絡新聞媒體的名人。
(二)法律、法規(guī)長期的“空白”
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在很長時期并沒有對隱私權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法律的運行存在著一定的“空白”,對于新事物的出現(xiàn)法律難免會出現(xiàn)滯后性
1.憲法方面
我國現(xiàn)行《憲法》第38條規(guī)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稇椃ā返谒氖畻l也規(guī)定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護。除按照法律規(guī)定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秘密。憲法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
2.民事法律方面
隱私權作為一項民事權利,在2010 年我國《侵權責任法》的頒布實施,才正式確立了隱私的法律地位。2017年頒布的《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規(guī)定了公民隱私權?!肚謾嘭熑畏ā返诙l規(guī)定了公民的隱私權。在頒布實施之前,沒有一部法律來確認隱私成為權利,這就導致當時公民的隱私受到侵犯時,卻不能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四、公眾人物隱私權保護構思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也讓每個人都處于一個時刻被窺探的環(huán)境下,將自己的所有信息都暴露在外界中。多管齊下的措施方法才能解決侵犯隱私的問題。
(一)規(guī)范新聞制度
沒有絕對的自由,權利是有限度的。新聞也不例外。它必須是在社會公益的基礎上,遵守其相應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來行使其權利。規(guī)范新聞自由的內(nèi)容,明確新聞自由的界限就變得極其重要。
(二)規(guī)范網(wǎng)絡法規(guī)
網(wǎng)絡發(fā)展使得我們原本的生活猶如投放了一枚炸彈,各種信息、資源的共享之下,給人們種種方便的同時,也使得人們的個人信息透明化。例如各類八卦都是網(wǎng)絡上首先傳播的。規(guī)范網(wǎng)絡上的侵犯隱私權行為,可頒布一些法律法規(guī)。
(三)提高法律保護意識
法治社會在于,不是因為人們害怕受到法律制裁而遵守法律,而是因為他們從內(nèi)心深處忠于法律、信仰法律。筆者認為隱私權的法律保護意識分為三個主體,一是公眾人物自身,二是媒體本身,三是普通大眾。
首先,公眾人物要用法律來維護自身的權利。當自身發(fā)現(xiàn)被他人偷拍或者隱私被他人或者媒體泄露時,可向人民法院起訴來維護自身利益。
其次,媒體在報道時遵守法律、法規(guī),不得侵犯他人隱私。媒體報道既要遵守法律的規(guī)定,還要權衡眾眾的知情權與公眾人物的隱私權之間的利益。
最后,社會文明的進步既需要法制的完善,還需要人們內(nèi)在精神文明的豐富。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念需要公民的建立,不能為了一己利益侵犯別人的權益。人與人之間行為重要的不是法律制裁,而是個人內(nèi)在道德的自律;在價值觀念的指引下,人們不會追隨低俗的社會潮流,甚至侵犯他人隱私。
結(jié)語
隱私權屬于公民私人領域,容易被侵犯、迫切需要保護的權利。如果個人都不能保護自己的隱私,那社會將變得何等的可怕。
無論是社會大眾還是公眾人物,都享有權利決定自己是否公開個人信息。隱私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無論是公眾人物還是社會大眾,隱私都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
作者簡介:王銳棟(1987-),男,漢族,安徽省碭山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法律碩士。袁新尚,(1987-),男,漢族,安徽省碭山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法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