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華
人們低下頭用手在頸后能摸到一處骨頭最為突出,這就是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處)的體表位置。肩井穴在肩上肩胛骨與鎖骨間的空陷處。經(jīng)常適度的敲打大椎穴、肩井穴及周圍的肌肉,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增強新陳代謝,緩解頸、肩部疼痛,防治頸椎病、肩周炎等,對伏案工作、操作電腦的人尤為重要。
方法:用右手握錘,沿左肩井、大椎、右肩井慢慢敲打(包括穴位之間的肌肉)。然后返回,往返敲打150次。換左手再同樣反復敲打150次。既敲打了穴位,又活動了左右肩關節(jié),一舉兩得。
需要注意的是,大椎穴肉薄,應適當減輕力量。
人的手心部位有39個穴位和十多個病理反射區(qū)。手的中央是勞宮穴,以勞宮穴為中心的二分硬幣大小區(qū)域為心包區(qū),手心經(jīng)絡聯(lián)系著五臟六腑。經(jīng)常敲打和按摩這些穴位,能通氣血,調(diào)節(jié)臟腑,達到強身健體之效。
方法:每天早晚對雙手掌心勞宮穴各敲100下,再敲整個手掌各100下。
需要強調(diào)的是,捶打的力量要視個人情況而定,以舒適、能耐受為度。
足三里穴為足陽明胃經(jīng)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cè)一橫指處。它是人體強壯長壽要穴之一,我國民間有“常摩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說法。常敲打它可利脾胃、調(diào)氣血、通經(jīng)絡、補虛弱、扶正培元,具有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免疫的功能,能防治腹痛、胃痛、腹瀉、膝關節(jié)痛、高血壓、手腳冰涼等癥。
方法:每天睡前對雙腿足三里穴各敲300下。因此穴屬胃經(jīng),如果患慢性結腸炎和胃病者可適當多敲。最后敲小腿肚100下,有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之功效。力度和速度以能忍受為宜。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1/3凹陷處,此穴是腎經(jīng)在腳部的反射區(qū)?!稊z生要義》說:“摩足心,熱則透涌泉,養(yǎng)之要也?!薄妒颐劁洝氛f:“擦足心,乃長生之法。”因此,常敲打或按摩此穴能補精強腎,擴張局部血管,使末梢神經(jīng)興奮,加快血液循環(huán),滋陰降火,安神明目,促進睡眠,調(diào)補肝腎氣血,可防治心臟血管病、頭痛、高血壓、腎炎、感冒等病。
方法:敲打前,雙手相互搓熱,先推搓左腳底,后推搓右腳底,搓熱為宜。捏揉各腳趾若干下。最后敲打涌泉穴,敲打的力量要適當,以舒適有效為原則,過輕效果差,過重痛,習慣以后再敲重,以能忍受為宜。
我國古代稱錘療為“神奇療法”。中醫(yī)經(jīng)絡學說指出,氣血旺身體棒,保健錘防病祛病是因為它起了疏通經(jīng)絡活血化淤的作用。追其科學根源,現(xiàn)代物理治療的力學結構表明,傳統(tǒng)的以人手按摩是較長時間的靜載荷,而錘療則是快速沖擊的動載荷。動載荷與靜載荷二者相比,高療效的動載荷沖擊效應,會產(chǎn)生高倍的、對相應反射區(qū)的刺激奇特效果。
實踐表明,“四敲”保健法既有養(yǎng)生保健、防病祛病之效,又有延年益壽之功。但是要持之以恒,細水長流,不要操之過急,才能得到理想之療效。
保健錘的選購和使用還要注意:叩擊的部位既要選擇人體適合叩擊的部位(有較多肌肉組織),又要依據(jù)治療所患疾病的需要選對治療疾病的穴位或痛點;要針對自己治療和喜愛選購不同種類和規(guī)格的錘,同時還要認真學習保健錘的說明書或購買磁療保健法等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