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盔甲裹詩書:宋代將士文化水平考察

2018-04-03 17:41程民生
關(guān)鍵詞:宋史識字

程民生

以糾糾武夫組成的軍隊,自古以來不乏有文化的讀書識字者,其中以軍官為主。但因時而異,一般而言,戰(zhàn)亂時代少,和平年代多?!鞍彩分畞y”以來200余年的長期戰(zhàn)亂,造就了數(shù)代粗暴強悍的軍人。到了宋初,現(xiàn)狀仍是“武人多不知書,案牘法令,書判行移,悉仰胥吏”。①(宋)程大昌著、張海鵬訂:《演繁露續(xù)集》卷2《太祖右文》,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版,第11頁。武官大多不識字,凡是文法一類的工作,全靠識字的吏人。乾德三年(965),宋太祖詔令:“諸州長史,今后或有須藉人代判者,許于幕職內(nèi)擇公干者充,不得更任代判?!痹蚴牵骸拔宕詠?,領(lǐng)節(jié)旄為郡守者多武臣,皆不知書,所至必自置吏,稱代判,以委州事,因緣不法。初革其弊?!?(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職官》48之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4310-4311頁。要求武將不準委托吏人處理文案,須由朝廷命官辦理。為了鞏固政權(quán)、維護社會安定,以及適應和平環(huán)境,宋政府注重提高軍人的文化水平,營造了一種學習文化為時尚的氛圍,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 宋代將士文化水平提高的原因

入宋以來,武將的文化水平頗有提高,士兵中也存在一大批有文化者。這是社會背景和政策導向的產(chǎn)物,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崇文抑武的國策及皇帝的倡導。眾所周知,宋代推行崇文抑武的國策,歷代歷朝,以宋朝在這方面最突出。崇文表現(xiàn)在大力開展文化事業(yè),重用文人:“藝祖皇帝用天下之士人,以易武臣之任事者,故本朝以儒立國,而儒道之振,獨優(yōu)于前代。”*(元)脫脫:《宋史》卷436《陳亮傳》,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12940頁。積極倡導儒學,尊崇經(jīng)典,恢復禮制,諸如重用文官、完善科舉制度、興建學校、征集古籍、編纂大型類書等就是典型表現(xiàn)。故而對士大夫十分優(yōu)待:“待士大夫有禮,莫如本朝?!?(宋)孔平仲:《珩璜新論》卷上,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6頁。并公開宣揚“與士大夫治天下”。*(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221,熙寧四年三月戊子,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版,第5370頁。相應的是抑制武將。前代有出將入相之說,宋代相可出將,但將不可入相。朝廷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長官絕大部分是文官,地方也是以文官統(tǒng)兵,邊防駐軍以文官為帥,武將僅為總管。同品的武官要換成文職須降品,文官每3年一次升遷,武官則需每5年一次升遷。武將俗稱“粗官”,*(宋)趙升:《朝野類要》卷2《粗官》(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49頁):“武臣及軍官之自謙,或以為譏?!?宋)韓琦:《安陽集》卷7《次韻答留臺春卿侍郎以加節(jié)見寄二首》(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89冊,第261頁):“一落粗官伍噲曹,清流甘分絕英髦?!毖酝庵?,武人為清流的對面濁流矣。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明顯低于文官。宋代實行募兵制,士兵“皆天下落魄無賴之人”,*(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233,熙寧五年五月丙戌,第5651頁。多是失業(yè)農(nóng)民、市井無賴等流浪漢以及作奸犯科者,如同古代黥刑一樣,一律面上刺字,是社會上普遍蔑視的“黥卒”,地位低下。

在此國策指導下,宋代皇帝積極倡導武官學習文化。早在建隆三年(962),宋太祖即提倡武將讀書:“朕欲武臣盡讀書以通治道。”*(元)脫脫:《宋史》卷1《太祖紀》,第11頁。希望武將全部成為有文化、懂治理的軍人。宋真宗在當太子時,甚至在宮中辦起了衛(wèi)士的“識字班”。寄班供奉官楊崇勛“初給事東宮,嘗嘆曰:‘若目不識字,手不解書,其何以成立?’上知其志,即東宮建學,親為教授。因命張旻為學長,張景宗為副學長,崇勛與夏守斌為學察,安守忠以下為學生”。*(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47,咸平三年十月辛亥,第1028頁。宋真宗曾在殿前都指揮使高瓊的請求下,賜其板本經(jīng)史,“上崇尚文儒,留心學術(shù),故武毅之臣無不自化”。*(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60,景德二年六月乙未,第1347頁。宋高宗選拔武將時,首先考慮的是文化水平。如紹興年間,吏部尚書張燾奉詔推薦修武郎、兩浙西路兵馬都監(jiān)武鉅可充將帥,宋高宗先問:“鉅知書否?”湯思退道:“鉅議論過人,深達文義。”宋高宗說:“武臣知書方曉民事?!?(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85,紹興三十年八月甲子,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3595頁。武將不僅要會打仗,還要會兼顧民事,這就需要識字知書。

在崇文抑武的種種政策和制度影響下,不少武將世家“感激讀書,欲以文儒起家”*(宋)王庭珪:《盧溪文集》卷47《故校書郎曹公行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34冊,第322頁;參閱顧宏義:《宋初武臣子弟應舉入仕論略》,《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期。,紛紛用儒術(shù)改造自己,并希望后代脫胎換骨。如昝居潤“不識字……昝恨其不知書,昝氏子孫皆召于家,建學立師傅,如己子教之”。*(宋)釋文瑩:《玉壺清話》卷6,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59頁。高瓊本人一介武夫,“不識字”*(元)脫脫:《宋史》卷289《高瓊傳》,第9694頁。,但深知這是一大缺欠,所以特別注重下一代的文化培養(yǎng),曾向皇帝報告有子14人,“臣誠愚不肖,然未嘗不教以知書”。宋真宗“于是賜諸經(jīng)史于其家”。*(宋)杜大珪:《名臣碑傳琬琰集》上卷九,王珪:《高衛(wèi)王瓊決策定難顯忠基慶之碑》,《宋史資料萃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版,第144頁。其子如高繼宣“幼善騎射,頗工筆札,知讀書”。*(元)脫脫:《宋史》卷289《高瓊傳附高繼宣傳》,第9696頁。開封市民王安,“初甚窶困”,貧困潦倒之際無奈當兵,后逐漸成為中級軍官,“雖少事弓劍,既退以老,頗隆好儒術(shù),嘗繹味書史,且留思草圣,至于陰陽之學,皆自其所長。每戒子浦曰:‘吾右選入仕,竊慕忠義,汝其以此守門戶,而無忘吾志?!?(宋)郭體仁:《宋故左藏庫副使上護軍致仕王公墓志銘并序》,自藏拓片。以自己出身行伍為恥,要求其后代以文改換門庭。諸多武將的后代潛心讀書,通過科舉成為士大夫,典型如宋初節(jié)度使陳思讓的兒子陳若拙,甚至高中榜眼。*(元)脫脫:《宋史》卷261《陳思讓傳附陳若拙傳》,第9041頁。

其二,武舉與武學的開設(shè)。武舉是朝廷選拔文武兼?zhèn)涞能姽僦贫龋WC了選拔出來的軍官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始設(shè)于唐朝武后時代,一直到宋代時斷時續(xù)。天圣八年(1030),宋仁宗“親試武舉十二人,先閱其騎射而試之,以策為去留,弓馬為高下”。*(元)脫脫:《宋史》卷157《選舉志三》,第3679頁。文武兩個方面,以文化水平?jīng)Q定是否錄取,這是先決條件,其次才以武藝決定等次。宋神宗時“始詔三歲一次,隨進士、明法發(fā)解也”。*(宋)高承撰、(明)李果修訂:《事物紀原》卷3《武舉》,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165頁。武舉中的文化科目為:“策一道,《孫》《吳》《六韜》義十道,以五通為合格?!?(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236,熙寧五年閏七月辛亥,第5730頁。即解讀、概括兵學經(jīng)典。從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到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240余年中共開武舉77科。兩宋武舉共錄取2516人,實際錄取人數(shù)有可能超過此數(shù)。*張希清:《論宋代科舉取士之多與冗官問題》,《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5期。何灌就是武舉出身的著名武官:“武選登第。”文官、河東經(jīng)略使韓縝贊之為:“君奇士也,他日當據(jù)吾坐。”官至步軍都虞候,在靖康開封保衛(wèi)戰(zhàn)中戰(zhàn)死。*(元)脫脫:《宋史》卷357《何灌傳》,第11225、11227頁。

與武舉配套的制度,是武學的創(chuàng)建。宋代以前,歷史上從未有過武學。最早的武學設(shè)于宋仁宗慶歷三年(1043),在慶歷新政的高潮中開設(shè)武學,但尋即罷去。*(宋)陳均:《皇朝編年綱目備要》卷12,慶歷三年五月、八月,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265、269頁。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為了武舉發(fā)展,為其培養(yǎng)參與者,朝廷“建武學于武成王廟,……賜食本錢萬緡。生員以百人為額,選文武官知兵者為教授。使臣未參班與門蔭、草澤人召京官保任,人材弓馬應格,聽入學,習諸家兵法。教授纂次歷代用兵成敗、前世忠義之節(jié)足以訓者,講釋之。愿試陣隊者,量給兵伍。在學三年,具藝業(yè)考試等第推恩,未及格者,逾年再試。凡試中,三班使臣與三路巡檢、砦主,未有官人與經(jīng)略司教隊、差使,三年無過,則升至大使臣,有兩省、待制或本路鈐轄以上三人保舉堪將領(lǐng)者,并兼諸衛(wèi)將軍,外任回,歸環(huán)衛(wèi)班”。*(元)脫脫:《宋史》卷157《選舉志三》,第3679-3680頁。完整體系的武學正式確立后,一直持續(xù)到南宋,甚至普及到州學,培育了大批有文化的軍人。

軍營內(nèi)也曾開辦講習班,向沒文化的武夫傳授軍事知識。如范仲淹即提議:“臣切見邊上甚有弓馬精強、諳知邊事之人,則未曾習學兵書,不知為將之體,所以未堪拔擢。欲乞指揮陜西路、河東逐路經(jīng)略司,于將佐及使臣軍員中,揀選識文字、有機智武勇、久遠可以為將者,取三五人,令經(jīng)略、部署司參謀官員等密與講說兵書,討論勝策。所貴邊上武勇巳著之人,更知將略。”*(宋)范仲淹:《范仲淹全集·政府奏議》卷上《奏乞指揮國子監(jiān)保明武學生令經(jīng)略部署司講說兵書》,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553頁。加強對軍官文化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使之能夠研習兵書,汲取理論養(yǎng)分和歷史經(jīng)驗,增強帶兵、指揮能力。

武舉尤其是武學的開設(shè),開創(chuàng)了武學教育,對軍隊的戰(zhàn)斗力提升多少暫且不論,至少提高了軍隊的文化水平。

其三,優(yōu)先選拔有文化的軍官。如大中祥符七年(1014),宋真宗詔令樞密院王欽若、陳堯叟,御史中丞馮拯,吏部侍郎林特:“各于見任供奉官、侍禁、殿直內(nèi)舉一人,素謹行藏,兼資武勇,或勵精民政,或練習軍機,勤干可以剸煩,智能足以取眾,并須無贓濫及習識文字,明具所長,堪何任使,限一月內(nèi)以聞。”*(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選舉》27之13,第5774頁。明確要求將“習識文字”作為大臣薦舉軍官的條件之一。慶歷三年(1043),為規(guī)范武將恩蔭制度,提高軍官素質(zhì),宋仁宗詔:“凡三班試弓弩于軍頭司,力及而射有法,為中格。習書算者,三班院書家狀,誤才三字;算錢谷五事通三,為中格。習《六韜》、《孫》《吳》書,試義十而通五,為中格;兼弓弩為優(yōu)等。愿試策者聽之,五通三為中格?;蛄曃渌囄迨拢Y射嫻敏,通書算者,亦為優(yōu)等,補邊任。武藝不群,策詳而理暢,為異等,引見聽旨?!允?,任子之恩殺矣,然猶未大艾也?!?(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145,慶歷三年十一月丁亥,第3505頁。凡軍官中恩蔭提拔的武將后代,不僅要經(jīng)過武藝考試,還需通過文化考試,強調(diào)會書寫、算賬,能理解并闡發(fā)兵書。南宋武臣被舉薦提升,要經(jīng)過呈試,個別官員“夤免試,此不可不革也。就使不習弓馬,亦當試以刑法、書算,如人吏試補之比”。*(宋)韓元吉:《南澗甲乙稿》卷9《集議繁冗虛偽弊事狀》,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6年版,第154頁。如果不試武藝,就要像吏人那樣試刑法、書算。熙寧年間允許宗室出任實際的職官,但并非直接任命,也要經(jīng)過考試。如“就試武官者,試讀律、寫家狀”。*(清)徐松:《宋會要輯稿·帝系》4之32,第117頁。要求會讀、會寫。宋仁宗還曾詔殿前都指揮使、馬軍副都指揮使云:“選諸軍班都虞候以下喜弓馬、曉文字、堪將領(lǐng)者,以名聞?!?(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142,慶歷三年七月丁卯,第3395頁。顯然是準備重用這些文武雙全者。慶歷年間,范仲淹報告:“乞特降指揮下殿前司,于散直、下班殿侍內(nèi)揀選或有心力,并具姓名聞奏,當議再行揀選?!鋻饺藬?shù),別分等第。內(nèi)上等人及識文字者,差在闕人員處,權(quán)管勾當。三周年無過犯得力者,令逐處保明奏取旨,使與轉(zhuǎn)三班差遣權(quán)管,與依轉(zhuǎn)員例,遞遷安排。有功勞者,特行升擢?!?(宋)范仲淹:《范仲淹全集·政府奏議》卷下《奏乞于散直等處揀有武勇心力人》,第614頁。從京師殿前司殿侍中挑選素質(zhì)較好者派往西北邊防,條件之一即是識字。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舉南下侵略之際,朝廷為加強武備,向全國征召人才:“諸路府州軍監(jiān)有習武藝、知兵書人,仰通知,不限數(shù)保明解發(fā)赴闕,朕將親策于廷,量才拔用?!?(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47,靖康元年五月二十五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56頁。既使在此緊急關(guān)頭,也強調(diào)軍官的文化素質(zhì)。

二、宋代武將的文化素質(zhì)

以上種種國策與制度,迫使軍人讀書學習,形成風氣,軍隊中因而涌現(xiàn)出一批批具有文化水平的將領(lǐng)。

宋初最具代表性的,莫如大將曹彬。他喜愛讀書,滅掉后蜀時,“諸將多取子女玉帛,彬橐中唯圖書、衣衾而已”。尊重士大夫,雖然“位兼將相,不以等威自異。遇士夫于途,必引車避之”。*(元)脫脫:《宋史》卷258《曹彬傳》,第8978-8979、8982頁。精通“歷代治亂,近朝興廢,燦然胸中,問一知十。每與朝士清談終日,鴻儒碩生,自以為不及”。*(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卷1《樞密使?jié)柌芪浠萃醣颉?,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002年版,第12冊,第29頁。曹彬的淵博學識,獲得士大夫的稱譽。連宋太祖也稱他“汝實儒將”。*(宋)李心傳:《舊聞證誤》卷1,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4頁。其子曹瑋“沉勇有謀,喜讀書,通《春秋三傳》,于《左氏》尤深”。*(元)脫脫:《宋史》卷258《曹彬傳附曹瑋傳》,第8984頁。兩代將領(lǐng)均稱文武雙全,頗有帶動作用。類似情況十分普遍,試看以下舉例。

有初級程度者。如楊贊“稍知書”。*(元)脫脫:《宋史》卷260《楊信傳附楊贊傳》,第9018頁。張禹珪“粗知書,有方略”。*(元)脫脫:《宋史》卷261《張鐸傳附張禹珪傳》,第9046頁。楊崇勛原本“嗜學”,在宋真宗的親自教授下,“自是稍通兵法及前代興廢之事”。*(元)脫脫:《宋史》卷290《楊崇勛傳》,第9713頁。劉兼濟“讀兵書知大旨”。*(元)脫脫:《宋史》卷325《劉平傳附劉兼濟傳》,第10504頁。屬于在識字的基礎(chǔ)上,稍通文理。

有中上等水平者。如吳延祚“少頗讀書”。*(元)脫脫:《宋史》卷257《吳延祚傳》,第9847頁。李瓊“幼好學,涉獵史傳……周祖與瓊情好尤密,嘗造瓊,見其危坐讀書,因問所讀何書,瓊曰:‘此《閫外春秋》,所謂以正守國,以奇用兵,較存亡治亂,記賢愚成敗,皆在此也?!茏媪钭x之,謂瓊曰:‘兄當教我。’自是周祖出入常袖以自隨,遇暇輒讀,每問難瓊,謂瓊為師。及討河中,乃解瓊兵籍,令參西征軍事”。*(元)脫脫:《宋史》卷261《李瓊傳》,第9031-9032頁。他的文化水平直接影響著后周開國君主郭威,可謂對五代歷史進程有貢獻。劉舜卿“知書,曉吏事,謹文法,善料敵,著名北州”。*(元)脫脫:《宋史》卷349《劉舜卿傳》,第11063頁。作為一位有文化的邊將,頗有知名度。賀惟忠“知書,洞曉兵法,有方略”。*(元)脫脫:《宋史》卷273《賀惟忠傳》,第9344頁。符彥卿之子符昭愿,“頗讀書好士”。*(元)脫脫:《宋史》卷251《符彥卿傳附符昭愿傳》,第8848頁。李繼和“習武藝,好談方略,頗知書,所至干治”。*(元)脫脫:《宋史》卷257《李處耘傳附李繼和傳》,第8973頁。因讀書有文化,所以喜歡與人談方略,善于管理。盧斌“以筆札事晉邸。太宗即位,補殿直”。*(元)脫脫:《宋史》卷308《盧斌傳》,第10139頁??梢姀男【椭O習文書,有足夠的水平,以至于擔任王府的文書。李允正“頗知書”。*(元)脫脫:《宋史》卷273《李允正傳》,第9341頁。王昭遠“頗知書”。*(元)脫脫:《宋史》卷276《王繼昇傳附王昭遠傳》,第9408頁。任?!吧贂r頗涉書史。咸平中應募,補殿前諸班,以材力選為列校”。*(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12,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226頁。李謙溥“少通《左氏春秋》”,其子李允正也“頗知書”。*(元)脫脫:《宋史》卷273《李謙溥傳、附李允正傳》,第9337、9341頁。劉滬“頗知書傳,深沉寡言,有知略”。*(元)脫脫:《宋史》卷324《劉文質(zhì)傳附劉滬傳》,第10494頁。通過外戚關(guān)系當軍官的李評,“雖以戚里進,然頗知書,習典故,多智數(shù),鮮有及者”。*(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235,熙寧五年七月戊戌注文,引《林希野史》,第5714頁。何承矩“知書好名,以才能自許”,*(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58,景德元年十月癸未,第1273頁。而且“頗有識鑒”、“善推步”。*(元)脫脫:《宋史》卷273《何繼筠傳附何承矩傳》,第9332頁。在地方任職時,“頗以文雅飾吏治”,*(元)脫脫:《宋史》卷278《馬全義傳附馬知節(jié)傳》,第9450頁。竭力把自己打扮成風雅之士。劉充“頗知書,矜持自喜,有足賢者也”。*(宋)張耒:《張耒集》卷59《劉承制墓志》,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880頁。張克儉“少拳勇,善騎射,知書”。*(宋)沈括著、楊渭生新編:《沈括全集》卷16《文思副使張君墓志銘》,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15頁。郭逵“少也知書,長而甚武,蚤著戰(zhàn)多之績,深通靜勝之謀”。*(宋)曾肇:《曲阜集》卷1《左武衛(wèi)上將軍郭逵特贈雄武軍節(jié)度使》,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01冊,第329頁。他在陜西為三班奉職時,曾隸范仲淹麾下,“仲淹勉以問學……逵忼慨喜兵學,神宗嘗訪八陣遺法。對曰:‘兵無常形,是特奇正相生之一法爾。’因為帝論其詳。在延安,使以教兵,久不就,逵擇諸校習金鼓屯營者六十四人,使人教一隊,頃刻而成”。*(元)脫脫:《宋史》卷290《郭逵傳》,第9723、9725頁。因為從小就有文化,參軍后又得范仲淹的指點鼓勵,故而精通兵法,善于帶兵,成為一代名將。

其中有兩個代表人物。名將狄青,從小識字,故而在陜西邊防駐守時,長官范仲淹才能教導他加強文化素質(zhì):“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青折節(jié)讀書,悉通秦漢以來將帥兵法,由是益知名。”*(元)脫脫:《宋史》卷290《狄青傳》,第9718頁。狄青在陜西擔任涇原招討時,起居舍人尹洙知渭州,“與公善,洙學通古今,嘗與公談用兵之術(shù),稱曰:‘雖古名將,殆無以過?!?(宋)王珪:《華陽集》卷35《狄武襄公青神道碑》,四部叢刊三編,上海: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6年版,第456頁。終于成長為士兵出身而官位最高的高級將領(lǐng),官至樞密副使。深得范仲淹贊賞的,還有武將侯廣,“少慷慨有大志,初不知書,年遇三十,方從儒生文士咨所宜學,遂通《左氏春秋》。能藏否古今將帥用兵成敗得失,為將持重,長于料敵,善御眾,士卒樂為其用。凡軍中之事,必與眾共議而取其長,聽受不疑,及成功,則推以歸之。故雖文士,亦樂與侯共事,而為之謀。……常撰《陣法》,其變易分合,疾速周密,邊地或推行焉?!肿缎熊娂s束》百余條,皆列上之”。*(宋)范純?nèi)剩骸斗吨倚募肪?3《侍衛(wèi)親軍馬軍都虞候林侯墓志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04冊,第682-683頁。他是中年才開始在軍中學文化的,因刻苦用功,遂成為文士喜歡交往、又會著述的高級將領(lǐng)。

有喜歡讀書、藏書者。如五代入宋的趙延進,早年“頗親學,嘗與軍中少年入民家,競?cè)∝斮V,延進獨持書數(shù)十編以歸……延進自陳好讀書”。*(元)脫脫:《宋史》卷271《趙延進傳》,第9298-9299頁,第115頁。名將馬知節(jié),因“監(jiān)潭州兵,時何承矩為守,頗以文雅飾吏治,知節(jié)慕之,因折節(jié)讀書”。身為軍人,卻不愿作一介莽夫,羨慕文化,遂痛下決心讀書?!爸?jié)將家子,慷慨以武力智謀自許,又能好書,賓友儒者?!?(元)脫脫:《宋史》卷278《馬全義傳附馬知節(jié)傳》,第9450、9452頁。元朝史學家稱贊道:“若知節(jié)生將家,喜讀書,立朝爭事,以剛正稱天下,其邦之司直歟?!?(元)脫脫:《宋史》卷278卷末《論曰》,第9469頁。姚寶“好學知書,長于騎射”。*(宋)蘇頌:《蘇魏公集》卷54《隴干姚將軍神道碑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827頁。將門出身的李繼隆“曉音律……好讀《春秋左氏傳》,喜名譽,賓禮儒士”,曾“手錄唐李績遺戒”傳授與其子李繼和。*(元)脫脫:《宋史》卷257《李處耘傳附李繼隆傳、李繼和傳》,第8969頁。孟元“性謹愿少過,頗喜讀書。少隸禁軍,以挽彊選補殿侍”。*(元)脫脫:《宋史》卷323《孟元傳》,第10460頁。他“雖出行伍,好讀書,流輩鮮及”*(宋)曾鞏著、王瑞來校證:《隆平集校證》卷19《孟元傳》,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587頁。,在同類軍官中以文化而出類拔萃。 燕達“起行伍,喜讀書。神宗以其忠實可任,每燕見,未嘗不從容”*(元)脫脫:《宋史》卷349《燕達傳》,第11057頁。。種誼“倜儻有氣節(jié),喜讀書”。*(元)脫脫:《宋史》卷335《種世衡傳附種誼傳》,第10794頁。吳元扆“喜讀《春秋左氏》”。*(元)脫脫:《宋史》卷257《吳廷祚傳附吳元扆傳》,第8951頁。其父、官至節(jié)度使的吳廷祚不但好學,還是一個藏書家:“好學,聚書萬余卷?!?(元)脫脫:《宋史》卷257《吳廷祚傳》,第8951頁。可謂武將藏書家第一人。張平“好史傳,微時遇異書,盡日耽玩,或解衣易之。及貴,聚書數(shù)千卷”。*(元)脫脫:《宋史》卷276《張平傳》,第9405頁。安俊“以儒家子得給事資善堂。仁宗即位,補殿直,累遷至步軍都虞侯”,而且“家藏書數(shù)千卷,婚姻多擇士人”。*(宋)曾鞏著、王瑞來校證:《隆平集校證》卷19《安俊傳》,第560頁。竭力向文人靠擾。

有喜歡詩文創(chuàng)作者。如劉保勛“習刑名之學,頗工詩”。*(元)脫脫:《宋史》卷276《劉保勛傳》,第9385頁。曹翰“陰狡多智數(shù),……每奏事上前,雖數(shù)十條,皆默識不少差。嘗作《退將詩》曰:‘曾因國難披金甲,恥為家貧賣寶刀。’翰直禁日,因語及之。上憫其意,故有銀錢之賜”。*(元)脫脫:《宋史》卷260《曹翰傳》,第9015-9016頁。王漢忠“好讀書,頗能詩,喜儒士,待賓佐有禮,名稱甚茂,以是自矜尚”。*(元)脫脫:《宋史》卷279《王漢忠傳》,第9477-9478頁。喜歡讀書,還能作詩,得到士大夫的稱贊。宋真宗贊賞王漢忠道:“好學知書,帥臣中亦不易得。”*(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52,咸平五年七月己亥,第1141頁。秦羲“知書,好為詩,喜賓客,頗有士風”。*(元)脫脫:《宋史》卷309《秦羲傳》,第10164頁。具有士人的做派。王延德尤好著述:“所至,好撰集近事。掌御廚則為《司膳錄》,掌皇城司則為《皇城紀事錄》,從郊祀為行宮使則為《南郊錄》,奉詔修內(nèi)則為《版筑記》,從靈駕則為《永熙皇堂錄》、《山陵提轄諸司記》,及治郡則為《下車奏報錄》。先是,詔史官修太祖、太宗《實錄》,多以國初事訪延德,又上《太宗南宮事跡》三卷?!?(元)脫脫:《宋史》卷309《王延德傳》,第10154頁。十分高產(chǎn)。李浩“務(wù)學,通兵法,以父定蔭,從軍破儂智高……裒西北疆事著《安邊策》,謁王安石。安石言之神宗,召對,改管干麟府兵馬”。*(元)脫脫:《宋史》卷350《李浩傳》,第11078頁。其策頗有見解,引起了最高層的關(guān)注。

有兼通音樂、書法、術(shù)數(shù)者。如田仁朗精通音樂:“頗涉書傳,所至有善政。雅好音律,尤臻其妙?!?(元)脫脫:《宋史》卷275《田仁朗傳》,第9381頁。郭守文“沈厚有謀略,頗知書,每朝退,習書百行,出言溫雅”。*(元)脫脫:《宋史》卷259《郭守文傳》,第9000頁。既會識字、寫字,更通書法。張煦“明術(shù)數(shù),善相宅,時稱其妙”。*(元)脫脫:《宋史》卷308《張煦傳》,第10150頁。在讀寫的基礎(chǔ)上,擁有術(shù)數(shù)堪輿的專業(yè)技術(shù)技能。姚兕“凡圖畫器用,皆刻‘仇讎未報’字。力學兵法,老不廢書,尤喜顏真卿翰墨”。*(元)脫脫:《宋史》卷349《姚兕傳》,第11058頁。吳元輔“頗好學,善書札”。*(元)脫脫:《宋史》卷257《吳廷祚傳附吳元輔傳》,第8949頁。石普“倜儻有膽略……頗通兵書、陰陽、六甲、星歷、推步之術(shù)”。曾向宋真宗獻《御戎圖》,“請設(shè)塹以陷敵馬,并上所置戰(zhàn)械甚眾”。*(元)脫脫:《宋史》卷324《石普傳》,第10471、10472、10475頁。還“自言能為火球火箭,上召至使殿試之,與輔臣同觀焉”。*(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52,咸平五年九月戊午,第1153頁。既精通兵書,還善于創(chuàng)造。

更有儒生入伍者。宋代武將的來源,一是戰(zhàn)場涌現(xiàn)出的士兵,二是武將的后代,三是投筆從戎的儒生。在全國性的讀書熱潮中,不少落第的讀書人被迫在軍中尋求謀生的出路。如張綸在宋太宗時“舉進士不中,補奉職,累遷至乾州刺史”。*(宋)曾鞏著、王瑞來校證:《隆平集校證》卷19《張綸傳》,第558頁。史方“應《周易》學究不中,補西第二班殿侍”。*(元)脫脫:《宋史》卷326《史方傳》,第10526頁。趙贊 “幼聰慧”,“七歲誦書二十七卷,應神童舉”,“贊頗知書,喜為詩,容止閑雅,接士大夫以禮”。*(元)脫脫:《宋史》卷254《趙贊傳》,第8890、8892頁。從小打下來良好的文化基礎(chǔ),喜歡作詩,文質(zhì)彬彬。張佶“少有志節(jié),始用蔭補殿前承旨,以習儒業(yè),獻文求試,換國子監(jiān)丞”。后一直擔任軍職,“涉獵書史,好吟詠,勇敢善射,有方略。其總?cè)肿o塞,以威名自任”。*(元)脫脫:《宋史》卷308《張佶傳》,第10150-10152頁。焦繼勛“少讀書有大志,嘗謂人曰:‘大丈夫當立功異域,取萬戶侯。豈能孜孜事筆硯哉?’遂棄其業(yè)”,以儒服參軍。*(元)脫脫:《宋史》卷261《焦繼勛傳》,第9043頁。上官正“少舉《三傳》”。*(元)脫脫:《宋史》卷308《上官正傳》,第10137頁。苗授少年時是學界名師胡瑗的學生,“父京,慶歷中,以死守麟州抗元昊者也。少從胡翼之學,補國子生,以蔭至供備庫副使”。*(元)脫脫:《宋史》卷350《苗授傳》,第10150-10152頁。北宋滅亡時壯烈犧牲的修武郎王履,出身武將世家,但他青少年時“好學,通經(jīng)史。年及冠游獲薦,不第。乃于元符二年從父皇城拜南郊,恩霈三班奉職”。因科舉失利,只好恩蔭入仕,曾多次上書議論朝政被貶。靖康二年被金兵殺害時,“神色不動,仰天長嘆,念歌一首。只記臨后兩句道:‘矯首向天兮天卒無言,忠臣死難兮死亦何愆!’聞之者莫不墮淚”。*(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82,靖康二年二月二十一日,第816、620頁。他雖然曾對金帥粘罕自言:“讀書無成,乃困武弁?!?(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55,靖康元年九月十五日,第411頁。但不成功的文人成為有相當文化、有擔當?shù)能姽伲瑸閲柢|、青史留名,可謂成功的軍人。

宋代軍隊中,另有科舉出身的文官長期擔任武將者。如張旦“勇敢善射,以經(jīng)學中第”,但一直擔任軍職,最終戰(zhàn)死在河北邊防宋遼戰(zhàn)斗中。*(元)脫脫:《宋史》卷308《張旦傳》,第10147-10148頁。更典型的是劉平,他出身于武將家庭,“剛直任俠,善弓馬,讀書強記。進士及第,補無錫尉,擊賊殺五人”。后改換武官,在宋夏三川口之戰(zhàn)中,出任鄜延路副總管兼鄜延、環(huán)慶路同安撫使,兼管勾涇原路兵馬、進步軍副都指揮使、靜江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不幸被俘,最終死于西夏。*(元)脫脫:《宋史》卷325《劉平傳》,第10499-10504頁;(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126,康定元年三月戊寅,第2990頁。

至南宋,這種情況同樣明顯,史書中記載有諸多文武雙全的知名將領(lǐng)。

如劉光世:“稍通書史、莊老、孫吳之學?!?(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212,紹興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第1526頁。閱讀涉獵比較廣泛,而且喜愛書法,曾向宋高宗討要皇帝所臨的《蘭亭敘》。宋高宗言:“劉光世喜書,前日來乞朕所臨《蘭亭敘》,亦以一本賜之?!?(宋)王應麟輯:《玉?!肪?4《紹興書蘭亭敘》,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書店,1987年版,第644頁。曲端出身于武將世家:“父渙,任左班殿直,戰(zhàn)死。端三歲,授三班借職。警敏知書,善屬文,長于兵略?!?(元)脫脫:《宋史》卷369《曲端傳》,第11489頁。“端亦知書,嘗作詩云:‘破碎山河不足論,幾時重到渭南村。’昔人詩:‘欲掛衣冠神武門,先尋水竹渭南村’,此事也?!?(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丙編卷1《曲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48頁。從小讀書,善于詩文寫作,熟于用典。吳玠“少沉毅有志節(jié),知兵善騎射。讀書能通大義。未冠,以良家子隸涇原軍……玠善讀史,凡往事可師者,錄寘座右,積久,墻牗皆格言也”。*(元)脫脫:《宋史》卷366《吳玠傳》,第11408、11413頁。十分好學,勤于摘錄,且善于運用。曲端、吳玠二將,南宋初名重陜西,乃至有民謠傳頌道:“有文有武是曲大,有謀有勇是吳大?!眳谦d的書法也頗有造詣:“玠能書,今閬中錦屏山壁間有其書,奇?zhèn)タ蓯邸!?(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5,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66頁。建炎年間在太行山創(chuàng)建“八字軍”、部眾十多萬人的王彥,雖少年投軍,卻有相當高的文化水平,從小就識字,“性豪縱,喜讀韜略。父奇之,使詣京師,隸弓馬子弟所”。*(元)脫脫:《宋史》卷368《王彥傳》,第11451頁。他著有《武經(jīng)龜鑒》20卷,宋孝宗為之制序,“其書以《孫子》十三篇為主,而用歷代事證之”。*(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12《武經(jīng)龜鑒二十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62頁。接管“八字軍”的另一將領(lǐng),是被張浚稱贊為“文武兩器,真大將才”的劉锜。*(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08,紹興七年正月戊寅,第2031頁。他“慷慨深毅,有儒將風?!纻麒熗庩柤倚袔熕芫汀?(元)脫脫:《宋史》卷366《劉锜傳》,第11408頁。,甚至著有《清溪詩集》3卷*(元)脫脫:《宋史》卷208《藝文志七》,第5384頁。,已佚。但有詩傳世,《全宋詩》中就錄其詩7首。死后被尊為神(蝗神劉猛將)。吳玠之弟吳璘,“讀史曉大義 ……嘗著《兵法》二篇”。*(元)脫脫:《宋史》卷366《吳璘傳》,第11420頁。楊存中“少警敏,誦書數(shù)百言,力能絕人??徽Z人曰:‘大丈夫當以武功取富貴,焉用俯首為腐儒哉!’于是學孫、吳法,善射騎”。*(元)脫脫:《宋史》卷367《楊存中傳》,第11433頁??梢娨彩菑男【妥x書的,雖不屑當書生,但讀書的底子使之得以研讀孫子、吳起的兵法著作。*本段參閱孫建民:《論南渡武將的文化修養(yǎng)》,《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1年第3期。

作為高級將領(lǐng)的基礎(chǔ)與來源,在宋代的中下級軍官中,也多知書識文者。大中祥符四年(1011)詔:“八作司官揀諳會書算、勾當?shù)檬碌钍淌耍蛛北O(jiān)修。如不足,即旋于殿前司抽取。”*(清)徐松:《宋會要輯稿·職官》30之7至8,第3794頁。派有文化的低級軍官參與朝廷作坊的監(jiān)工。大中祥符元年(1008),殿侍、三班使臣侯魯向皇帝進獻《大中祥符頌》,詔樞密院考試后補班借職。他熱衷寫作,“魯累上封章,以誕妄擯于外郡。帝以其辯而知書,錄為殿侍。至是,復進文字,頗亦近理,詔樞密院試以時務(wù)而命之”。*(清)徐松:《宋會要輯稿·選舉》31之13,第5846頁。其文盡管不如文人那樣詞美意深,但能夠創(chuàng)作頌這種難度較大的體裁,而且被宋真宗評為“頗亦近理”,顯然有足夠的文化水平。環(huán)慶路都監(jiān)張建侯,“知書戢下,可當軍陣”。*(宋)范仲淹:《范仲淹全集·政府奏議》卷下《奏邊上得力材武將佐等第姓名事》,第617頁。天水麥積山石窟中有兩則下級軍士的題名,第54號龕有嘉定十五年(1222)題記:“成州選步二將校喬森到此,時嘉定十五年正月初四遠游。”*張錦繡編:《麥積山石窟志》,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1頁。第3號崖閣,有嘉定十四年墨跡:“策馬一隊將薛□□于嘉定十四年九月十七日,提轄□兵送陳宣□□□?!?張錦繡編:《麥積山石窟志》,第142頁。表明他們識字喜寫。南宋時在新昌寓居的巡檢熊祖顯,“雖武官,而知書,頗負識鑒”。*(宋)洪邁:《夷堅志·三志壬》卷9《和州僧瓶》,第1533頁。鎮(zhèn)江前軍第二將訓練官于斌,潞州人,“知書有膽略,可充間探”。*(宋)周必大:《文忠集》卷148《于斌間探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48冊,第623頁。建炎年間,假中散大夫、直龍圖閣趙宗印,將從陜西帶到郢州的部隊全部交付李允文,“裨將吳錫等皆屬焉。錫,河東人,稍知書,故為盜”。*(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27,建炎三年閏八月乙巳,第639頁。江州統(tǒng)制劉紹先,“知書傳,稍通兵法”。*(宋)徐夢莘:《朝北盟會編》卷143,建炎四年十月十日,第1039頁。承節(jié)郎張志寧,“本將家子,以知書修飭,為名臣周必大、朱熹所知”。*(宋)曹彥約:《昌谷集》卷8《應詔舉將帥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67冊,第104頁。能為大儒所知,文化水平可想而知。流傳至今的黑水城所出宋代軍政文書,就是兩宋之際西北邊防部隊下級軍官和士兵的文字。*孫繼民:《俄藏黑水城所出〈宋西北邊境軍政文書〉整理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版。

毫無疑問,宋代將領(lǐng)中存在著大量文盲,史書中不乏記載。如黨進“不識字”。*(元)脫脫:《宋史》卷260《黨進傳》,第9019頁。董遵誨“不知書”。*(元)脫脫:《宋史》卷273《董遵誨傳》,第9343頁。奚族人米信“不知書,所為多暴橫”。*(元)脫脫:《宋史》卷260《米信傳》,第9023頁。名將楊業(yè)“不知書,忠烈武勇,有智謀”。*(元)脫脫:《宋史》卷272《楊業(yè)傳》,第9305頁。樂平縣監(jiān)酒借職石貴,“本是軍中出職,因捉賊不獲,降充監(jiān)當。其人不識字”,受到歐陽修的彈劾。*(宋)歐陽修:《歐陽修全集》卷116《論不才官吏狀》,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1769頁。曲珍“雖不知書,而忠樸好義”。*(元)脫脫:《宋史》卷350《曲珍傳》,第11084頁。趙立“為人木彊,不知書,忠義出天性”。*(元)脫脫:《宋史》卷448《趙立傳》,第13215頁。劉謙“不知書”。*(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123,寶元二年六月乙酉,第2913頁。劉?!拔淙?,不知書”。*(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32,淳化二年二月丁巳,第711頁。韓世忠自言:“世忠不識字?!?(宋)李心傳:《舊聞證誤》卷4,第52頁。等等。

以上都是直接的、比較典型的資料,還有不少不再一一列舉。我們注意到,在宋代史籍記載的個體武人中,對軍人不識字的明確記載,遠少于識字的記載。這是因為青史留名的大多是高級將領(lǐng),反映的史實是,有文化的高級將領(lǐng)多于沒文化者,或言有文化的軍人能力較強,容易升遷。中下級軍官的識字率比例較低,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屬于文盲。如南宋初的沿邊州軍,“多用武人為守,或不識字,或不曉法,州郡被害,莫此為甚”。*(宋)徐夢莘:《朝北盟會編》卷154,紹興二年十二月一日,第1114頁。嘉定年間有臣僚言:“自今以后,凡有武臣資格合入兩淮縣令者,除武舉人外,其余并當同文臣任子一例銓試。其在選中,方許注授。兩淮縣令必須先歷武尉一任,庶幾稍通文學,粗諳民事,不至為民病矣?!?(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職官》48之21至22,第4320頁。這些情況都說明,軍官隊伍整體的文化素質(zhì)尚不容樂觀。

三、宋代士兵的識字狀況

宋代軍隊中存在著大量識字士兵。首先我們看到,軍隊中有不少需要識文斷字的崗位和任務(wù)。

如朝廷各部門的門衛(wèi):“契勘秘書省大門,舊條差皇城司親事官節(jié)級一名、長行五人把門,并投下文字,及提舉灑熄火燭,掌管頭刃,常是差填不足。今來已降指揮,書籍等出入并監(jiān)門具單子搜檢出入等,若差人不足,即為虛文而已。乞添差節(jié)級一名、長行三名,內(nèi)二名識字,分兩番把門搜檢,并抄轉(zhuǎn)出入文歷,投下文字,及照管灑熄火燭,掌管頭刃?!?(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職官》18之16至17,第3479-3480頁。需要有識字的士兵二人把門,以檢驗出入人員的有關(guān)文件、書籍,記錄出入人員攜帶的物品。因為識字,待遇也高,每天多給50文的補貼,似乎體現(xiàn)了腦力勞動的價值。文思院的“門司”,“掌管本門收支出入官物,轉(zhuǎn)抄赤歷”,必須會寫字。天圣年間,勾當文思院李保懿報告:“乞依拱宸門外西作例,差識字親事官與在院人員同共監(jiān)作,主掌官物,隨界交替?!?(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職官》29之1,第3781、3782頁。由識字的皇城司親事官監(jiān)督制作高檔物品的文思院,以防失竊。紹興十二年(1142)工部報告:由于文思院“以造作金銀、犀玉、綾羅錦帛生活盡系貴細寶貨物色,(金)[全]藉覽察關(guān)防,庶幾有以革絕奸弊”,要求皇城司“差撥識字親事官四人充上、下界監(jiān)作祗應”。該請示得到皇帝的批準。*(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職官》29之3,第3783頁。淳熙元年(1174)有詔:“皇城司差撥識字黃院子八人,專充修內(nèi)提轄司,實占巡視使喚。遇有修造,隨工匠去處關(guān)入,巡視稽察。割移名糧,就本司歷內(nèi)幫勘。”*(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職官》30之4,第2993頁。這就要求職在保衛(wèi)皇城、偵查不法人員的皇城司,多是識字的士兵。事關(guān)武器機密的軍器監(jiān)軍吏中,有“監(jiān)造下人吏三人,主管行移文字……監(jiān)門下人吏一名,承行文字,系點檢宮物出入,搜檢人匠等事”*(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職官》16之4,第3436頁。,也有文字工作。

北宋初年,以博洽聞天下的徐鉉代表江南國來與宋朝交涉,宋朝的押伴朝臣“皆以辭令不及為憚”,宋太祖令殿前司“具殿侍中不識字者十人,以名入”,從中選一人前往陪伴,“在廷皆驚”。致使徐鉉無法逞口舌之強,十分沮喪。*(宋)岳珂:《桯史》卷1,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3頁。說明在殿前司部隊中,不識字者并不普遍,需要時還需查找。

軍隊中同樣需要有文化的軍人擔任管理等事務(wù)。如“應用軍典而差不足者,以軍典請給募書算人充”。*(宋)謝深甫:《慶元條法事類》卷52《吏卒令》,第731頁。軍典一職,既是文書之類,一般從士兵中選差,不足時招募會書算人充任。嘉定年間的殿前司言:“本司照得差軍馬軍行司等人專一掌行應(千) [干]軍務(wù)事件,從來于諸軍選擇諳曉書算行移之人充應,所行一事一件,動千軍政,實為利害。蓋緣名籍各隸逐軍將隊所管,若將逐人于本司兵帪兵籍內(nèi)令項批出,不唯革絕妨嫌,日后亦無假借差之弊。”*(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職官》32之20至21,第3823頁。崇寧年間,河東路邊防地區(qū)的營田弓箭手,日常由駐軍派人管理“往來照管耕種、催納租課等事”,樞密院請求“乞依監(jiān)當官條例,差破白直兵士五人,于數(shù)內(nèi)差識字軍人一名應副文字。苦不足,并從下差禁軍”。*(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職官》44之55,第4232頁。5人中必須有1名識字的士兵。有法令規(guī)定:“諸巡檢司杖直,以今司節(jié)級充;曹司,于廂軍長行內(nèi)差。應用紙筆,以糞土錢給?!?(宋)謝深甫:《慶元條法事類》卷52《吏卒令》,第731頁。維護地方治安的巡檢部隊消耗紙筆,必有文字工作由士兵擔任。

有的禁軍部隊,甚至專門招募有文化者,如“敢勇”既是。元祐年間詔令:“河東、陜西路諸帥府敢勇一百人為額,募有戶籍行止,年二十以上,壯勇堪任使喚,稍識字,不曾犯徒,武藝中格人收補。專隸經(jīng)略司?!?(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472,元祐七年四月丙寅,第11269頁。既要政治素質(zhì)、軍事素質(zhì),也要最低限度的文化素質(zhì)。帥府指軍區(qū)路,即河東的并代路、澤潞路、嵐石路、麟府路,陜西的永興軍路、熙河路、鄜延路、秦鳳路、涇原路、環(huán)慶路,凡10個帥府,也即當時的西北地區(qū)約有1000人的全部識字部隊。

流傳至今的黑水城所出宋代軍政文書,就有兩宋之際西北邊防部隊士兵的文字;當時位于國防最前沿的各個負責瞭望報警的烽火鋪,配備的消耗物質(zhì)中,有“逐鋪每月尅除經(jīng)歷紙札靡費”,表明這些值守烽火臺的士兵要如實記錄每天勤務(wù)和敵情。一個具體事例是靖康元年(1126)鄜延路經(jīng)略司收到衙山后鋪守烽人楊水的報告:“衙山后鋪守烽人楊水分析:今月二十三日……更三點,有嘉嶺山橫烽舉到環(huán)慶路……火叁把。至四更點,又舉到賊火叁把。二十四日……時,又舉到賊煙叁筒,擺黃旗一口;又續(xù)……到賊煙肆筒,黃旗一口,并即時揚應訖。使衙報覆是實?!?孫繼民:《俄藏黑水城所出〈宋西北邊境軍政文書〉整理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27、88、169、18頁。顯然,這些文字上報的軍情來自鋪兵每天的記錄,其煙火數(shù)字十分謹慎,均用大寫,唯恐誤寫誤讀。對于那些在戰(zhàn)爭中逃散的士兵,官方往往出榜招納:“請指揮出榜招收延安府脫身官兵等,特與免罪”、“多出文榜招收”。*孫繼民:《俄藏黑水城所出〈宋西北邊境軍政文書〉整理研究》,第132頁。所針對的士兵,至少有部分人識字。

即便是主要從事工程勞役的廂軍中,也不乏識字的士兵。南宋初,有官員建議在淮南地區(qū)搜訪朝廷典籍:“應于典籍故事可以參驗,或殘缺公案首尾不全者,一件一紙皆令收拾。其典籍文字,先明出牓示,除去私蓄之禁,有賣者,于所在州委官抽差識字廂軍及事簡處貼司,就令謄本。若人力不足,則許雇人書寫。”*(宋)程俱:《北山集》卷35《論淮南撫諭》,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30冊,第347頁。主要依靠廂兵抄錄典籍的副本。那些從事建筑的兵匠,曾被要求“今后應修舍屋、橋道等才了,書寫記號板訖”,現(xiàn)場書寫記錄,以明確工程質(zhì)量責任,以便發(fā)生問題時追究。*(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職官》30之11至12,第3796頁。那些負責傳遞文書的鋪兵,有的在傳遞過程中“所遞文字或潛開拆,先泄事機”。*(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方域》11之25,第9503頁。宣和三年(1121),秦鳳路經(jīng)略安撫司郭思指責鋪兵盜拆軍事機密文件:“本司發(fā)去遞角,莫非御前典朝廷邊防機密文字,今來輒敢拆開觀看,泄漏事節(jié),焉知不是奸細。欲乞於盜拆遞角下,更添入詐欺邀住、偷看在道遞角,并邊鋪兵士擅便依從,將遞角文書與上件人者,重立刑賞,許諸色人告捉,庶幾可以止絕。”*(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方域》10之36,第9481頁。所有這些,前提都是有關(guān)廂兵識字。

宋代軍隊士兵學習識字,已是常態(tài),甚至有的軍營里就設(shè)有業(yè)余學校。如南宋時,濟南人李茇“寓臨安軍營中,以聚學自給,暇則縱游湖山”。*(宋)洪邁:《夷堅丁志》卷18《李茇遇仙》,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690頁;(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92《紀事》,宋元方志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4204頁。這條史料極有價值,一是說明這是私人為牟利辦的收費學校,所收學費應能養(yǎng)家糊口,維持生活;二是表明軍兵普遍愿意花錢求學,有對文化知識的追求,有較多的生源;三是軍營中允許私人辦學,意味著軍方支持。類似學校,當不止一處。

士兵識字的個案記載,也屢見不鮮。掌管圖籍文書的胥吏孔目官張望,“嘗為舉子,頗知書,后隸軍籍,其諸子皆為儒學”。文彥博青少年時,曾讀書于張望家*(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9,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96頁。,是舉子當兵的例子。喜愛讀書的孫覺晚年患有眼疾,無法閱讀,“乃擇卒伍中識字稍解事者二人,使其子端取《西漢》《左氏》等數(shù)書,授以句讀。每瞑目危坐室中,命二人更讀于旁,終一策則易一人,飲之酒一杯,使退,卒亦自喜不難”。*(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上,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32頁。這兩個士兵原本就能讀《漢書》《左傳》等書的字,稍加培訓的是句讀,也輕松學會了。嘉祐末,“有黥卒,亦百余歲,不知其姓名,時人以郝老呼之,善醫(yī),自言授法于至人,往來許洛間,程文簡公尤厚禮之,為文簡診脈預告其死期于期歲之前,不差旬日”。*(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上,第5頁。這位令高官禮遇的退役老兵改行當醫(yī)生,頗有文化水平。紹興初,有吹角老兵在高州譙樓作《題譙樓》詩云:“畫角吹來歲月深,譙樓無古亦無今。不如歸我龍山去,松柏青青何處尋?!?(元)祝誠:《蓮堂詩話》卷上《吹角老兵》,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15頁。老兵會寫詩,而且立意高遠。南宋初臨安府大火,六部文籍焚燒之余,隨風飄到錢江南岸,為一西興寨卒拾到,“聊取觀之”,見上面有蕭山縣垂鄭庚的姓名。*(宋)洪邁:《夷堅志補》卷3《鄭庚賞牘》,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1570頁。這位普通士兵,識字不少。趙鼎在其家訓中叮囑:“他日無使臣使喚,即于宣借內(nèi),擇一二人善干事、能書算者,令主管宅庫租課等事,稍優(yōu)其月給,庻或盡心?!?(宋)趙鼎:《忠正德文集》卷10《家訓筆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28冊,第766頁。所謂“宣借”,是高級官員按規(guī)定分配到的侍從,自4至35人不等,來自軍隊中的士兵“差宣借兵級供已”。*(宋)謝深甫:《慶元條法事類》卷11《差破宣借》,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3頁。其中不乏“善干事、能書算者”,可以當高級官員的管家。

宋代所有士兵識字的記載,都是隨手捎帶,毫無驚訝的口氣,表明屬于尋?,F(xiàn)象。至于士兵中的文盲,無疑更多,只是無法一一論說。

宋代軍隊的文化建設(shè),最典型的事例就是諸軍自己出版圖書。紹興十四年(1144),宋高宗詔令:“諸軍應有刻板書籍,并用黃紙印一帙送祕書省?!?(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51,紹興十四年三月庚辰,第2854頁。即要求各部隊將自己出版的書籍統(tǒng)一用黃紙印出一部送秘書省保存。所印行的圖書,應當以嚴禁民間出版的兵書為主,是服務(wù)于軍隊的。

四、宋代軍人的文化貢獻

宋代不少軍人出身者在文化方面取得突出成績,尤以文藝成就最為輝煌。

(一)藝術(shù)成就

一個突出現(xiàn)象是,宋代軍中涌現(xiàn)出一批青史留名的畫家,最為優(yōu)秀的有6位,其中,有作品被皇宮收藏、名列《宣和畫譜》的就有5位。

著名畫家燕文貴,“隸軍中。善畫山水及人物,初師河東郝惠。太宗朝駕舟來京,多畫山水人物,貨于天門之道。待詔高益見而驚之,遂售數(shù)番,輒聞于上。且曰:‘臣奉詔寫相國寺壁,其圖非文貴不能成也?!弦噘p其精筆,遂召入圖畫院”。*(宋)劉道醇:《宋朝名畫評》卷1《燕文貴》,合肥:安徽美術(shù)出版社,1995年版,第258頁。因卓越的繪畫才華,從士兵一躍成為翰林圖畫院的宮廷畫家。他“不師于古人,自成一家,而景物萬變,觀者如真臨焉。畫流至今,稱曰‘燕家景致’,無能及之者”。*(宋)劉道醇:《宋朝名畫評》卷2《燕文貴》,第261頁。開創(chuàng)了山水畫中“燕家景致”一派。至今,流傳下來的燕氏山水畫作品,有現(xiàn)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的《江山樓觀圖》卷;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溪山樓觀圖》軸,錄入《故宮名畫三百種》。臺灣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奇峰萬木》冊頁,與唐代著名畫家韓幹的《牧馬圖》冊頁一樣,被列為國寶級別,排位在宋徽宗的《溪山秋色圖》(為第二等級“重要古物”)之前。*宋人《宣和畫譜》不載燕文貴,因為作者認為他身份低賤:“后之作者,如王瓘、燕文貴、王士元等輩,故可以皁隸處,因不載之譜。”(佚名:《宣和畫譜》卷8《宮室敘論》,長沙: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頁)在畫史中擁有崇高的地位。

武臣劉永年,多才多藝,詩畫兼通,“為內(nèi)殿崇班,出入兩宮。仁宗使賦小詩有‘一柱會擎天’之句,帝乃驚異之?!滥晗沧x書,通曉兵法……乃能從事翰墨丹青之學,濡毫揮灑,蓋皆出于人意之表。作鳥獸蟲魚尤工。又至所畫道釋人物,得貫休之奇逸,而用筆非畫家纎毫細管,遇得意處,雖堊帚可用。此畫史所不能及也。嘗任侍衛(wèi)步軍馬軍親軍殿前都虞候,步軍副都指揮使,邕州觀察使,崇信軍節(jié)度使。謚壯恪。今御府所藏三十有六:《花鴨圖》四,《家鵝圖》三,《寫生家鵝圖》一,《雙鵝圖》五,《鷹兔圖》一,《角鷹圖》一,《鷹圖》一,《蘆雁圖》四,《寫生龜圖》一,《水墨雙鴿圖》一,《群雞圖》一,《臥鳥圖》二,《松鶻圖》一,《水墨獾圖》一,《柳穿魚圖》一,《牧放驢圖》一,《秋兔圖》二,《墨竹圖》二,《寫木星像》一,《壽鹿圖》一,《茄菜圖》一”。*(宋)佚名:《宣和畫譜》卷19《劉永年》,第381-382頁。是一位高產(chǎn)的花鳥畫家,尤以鷹畫最令人贊嘆。黃庭堅專作《觀劉永年團練畫角鷹》詩,予以高度評價:

劉侯才勇世無敵,愛畫工夫亦成癖。

弄筆掃成蒼角鷹,殺氣棱棱動秋色。

爪拳金鉤觜屈鐵,萬里風云藏勁翮。

兀立槎枒不畏人,眼看青冥有余力。

霜飛晴空塞草白,云垂四野陰山黑。

祗應真骨下人世,不謂雄姿留粉墨。

造次更無高鳥喧,等閑亦恐狐貍嚇。

旁觀未必窮神妙,乃是天機貫胸臆。

瞻相突兀摩空材,想見其人英武格。

傳聞?chuàng)]毫頗容易,持以與人無甚惜。

物逢真賞世所珍,此畫他年恐難得。*(宋)黃庭堅:《黃庭堅全集·別集》卷1《觀劉永年團練畫角鷹》,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454-1455頁。

展示了其鷹生動如活,殺氣騰騰的畫面。至今,臺北故宮博物院館珍藏有劉永年的《花陰玉兔》卷。

另一位杰出的軍人畫家是吳元瑜,“初為吳王府直省官,換右班殿直。善畫,師崔白,能變世俗之氣所謂院體者。而素為院體之人,亦因元瑜革去故態(tài),稍稍放筆墨以出胸臆。畫手之盛,追蹤前輩,蓋元瑜之力也。故其畫特出眾工之上,自成一家,以此專門,傳于世者甚多,而求元瑜之筆者踵相躡也。吳王遣元瑜親詣泰州傳《徐神翁像》。有進士李芬作詩送之曰:‘吳將軍元瑜丹青妙當世,吳王命扁舟下海陵,貌《徐神翁像》以歸?!錇橐粫r所重如此。后出為光州兵馬都監(jiān),再調(diào)官輦轂下,而求畫者愈不已。元瑜漸老不事事,亦自重其能,因取他畫,或弟子所模寫,冒以印章,繆為已筆,以塞其責,人自能辨之?!裼匾话侔耸芯拧?,*(宋)佚名:《宣和畫譜》卷19《吳元瑜》,第384頁。其中以花鳥畫為主,肖像畫也十分精致。他還有個特殊的身份,即是宋徽宗的繪畫老師。端王趙佶在藩時,“初與王晉卿詵、宗室大年令穰往來?!竽暧稚泣S庭堅。故佑陵作庭堅書體,后自成一法也。時亦就端邸內(nèi)知客吳元瑜弄丹青。元瑜者,畫學崔白,書學薜稷,而青出于藍者也。后人不知,往往謂佑陵畫本崔白,書學薜稷。凡斯失其源派矣”。*(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1,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6頁。吳元瑜曾是端王府的門客,趙佶的畫風就是跟他學習的。不僅如此,其畫風還影響到皇家畫院:“而素為院體之人,亦因元瑜革去故態(tài),稍稍放筆墨以出胸臆。畫手之盛,追蹤前輩,蓋元瑜之力也?!笨芍^開一代新風,歷史作用相當重要。傳世至今的作品,僅有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的《梨花黃鶯圖》。

武臣梁師閔,“以資蔭補綴右曹。父和嘗以詩書教師閔,略通大意。能詩什,其后和因其好工詩書,乃令學丹青,下筆遂如素習。長于花竹羽毛等物,取法江南人,精致而不疏,謹嚴而不放,多就規(guī)矩繩墨,故少瑕□,蓋出于所命而未出于胸次之所得,出于規(guī)模未出于規(guī)模之所拘者也。大抵拘者猶可以放,至其放則不可拘矣。蓋師閔之畫,于此方興而未艾,欲至于放焉。今任左武大夫,忠州刺史提點西京崇福宮。今御府所藏二:《柳溪新霽圖》一,《蘆汀密雪圖》一”。*(宋)佚名:《宣和畫譜》卷20《梁師閔》,第410頁。在其父的教導下,他從小學習詩書,會寫詩。習畫以后,花鳥畫頗具特色。

武臣郭元方,“善畫草蟲,信手寓興,俱有生態(tài),盡得蠉飛鳴躍之狀,當時頗為士大夫所喜。然率爾落筆,疏略簡當,乃為精絕,或點綴求奇,則欲反損,此正所謂外重內(nèi)拙黃金注者也,論者亦以此少之?!?元方官至內(nèi)殿承制。今御府所藏三:《草蟲圖》三”。*(宋)佚名:《宣和畫譜》卷20《郭元方》,第417頁。隨意信手的作品生動活潑,最為精絕。

武臣李延之,“善畫蟲魚草木,得詩人之風雅,寫生尤工,不墮近時畫史之習。狀于飛走,必取其儷,亦以賦物各遂其性之意。官止左班殿直。今御府所藏十有六:《寫生草蟲圖》十,《寫生折枝花圖》一,《金沙游魚圖》一,《雙鶴圖》一,《雙獐圖》一,《雙蠏圖》一,《喓喓圖》一”。*(宋)佚名:《宣和畫譜》卷20《李延之》,第418頁。擅長花鳥畫,且富有詩意,脫俗不凡。

這些軍旅畫家,為中國繪畫史上增添了美麗的一筆,文化貢獻不可小覷。

四川士兵出身的魏漢津,“本蜀黥卒也”,后為道士,曉陰陽術(shù)數(shù),精于樂津,是位音樂大師,主持制定了朝廷的《大晟樂》。完成后,“徽宗御大慶殿受群臣朝賀,加漢津虛和沖顯寶應先生,頒其樂書天下?!瓭h津曉陰陽數(shù)術(shù),多奇中,……(九鼎成)后即鑄鼎之所建寶成殿,祀黃帝、夏禹、成王、周、召而良、漢津俱配食。謚漢津為嘉晟侯”。*(元)脫脫:《宋史》卷462《魏漢津傳》,第13525、13526頁。能創(chuàng)作朝廷大樂,表明他是當時最優(yōu)秀的音樂家。

(二)文學貢獻

文學方面最具典型意義的,是名垂千古的岳飛、辛棄疾。

著名軍事家、戰(zhàn)略家、書法家、民族英雄岳飛,出身于河北相州普通農(nóng)家:“皆以力田為業(yè)。及先臣和時,有瘠田數(shù)百畝,僅足廩食?!钡麖男∽x書受教育,“少負氣節(jié),……天資敏悟強記,書傳無所不讀,尤好《左傳春秋》及孫吳兵法,或達旦不寐。家貧,不常得燭,晝拾枯薪以自給。然于書不泥章句,一見得其要領(lǐng),輒棄之。為言語文字,初不經(jīng)意,人取而誦之,辨是非,析義理,若精思而得者”。*(宋)岳珂編、王曾瑜校注:《鄂國金佗稡編續(xù)編校注》卷4《行實編年一》,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55、57頁。他聰穎好學,夜以繼日地博覽群書,讀書作文不求甚解,但提綱挈領(lǐng),得其精華。從軍成為高級將領(lǐng)后,日?!昂觅t禮士,覽經(jīng)史,雅歌投壺,恂恂如書生”,脫下戎裝,其氣質(zhì)、做派如同士人一樣。元代史臣論道:“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史稱關(guān)云長通《春秋左氏》學,然未嘗見其文章。飛北伐,軍至汴梁之朱仙鎮(zhèn),有詔班師,飛自為表答詔,忠義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元)脫脫:《宋史》卷365《岳飛傳》,第11369頁。推崇他為歷史上罕見地“文武全器、仁智并施”的偉人。其文學作品傳世者,今人編輯出版的《岳飛集輯注》,收文187篇、詩14首、詞3首,共204篇。*(宋)岳飛著、郭光輯注:《岳飛集輯注》,郭光:《后記》,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82頁。須知,岳飛成年后20年間的戎馬倥傯之余,僅流傳至今的作品就有如此豐富,實屬不易。此外,岳飛的書法龍騰虎躍、鐵畫銀鉤、酣暢淋漓,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魅力和感染力,深受世人喜愛,僅當代出版流傳的岳飛書法作品集就有多種。*如:《岳飛書前后出師表》,北京:中國書店,1989年版;《岳飛書謝眺詩》,北京:中國書店,1989年版;《岳飛墨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是辛棄疾。他是齊州歷城人,從小讀書,“少師蔡伯堅,與黨懷英同學,號‘辛、黨’”。少年時與中原豪杰起兵反金,遂南下歸宋,成為宋朝將領(lǐng)。盡管一生以恢復北方為志,但備受排擠,壯志未酬。如此,反倒促使了他詞作才華的迸發(fā),“棄疾雅善長短句,悲壯激烈,有《稼軒集》行世”。*(元)脫脫:《宋史》卷401《辛棄疾傳》,第12161、12166頁。成為南宋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而且流傳至今的詞多達600余首,是兩宋存詞最多的作家。僅此,就壓倒了所有文人。他把軍人的陽剛武勇注入詞中,詞作有強烈的英雄豪杰特點:如“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永遇樂》),“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八聲甘州》),“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檐間鐵。南共北,正分裂”(《賀新郎》)等,既是。辛棄疾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于內(nèi)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四庫全書總目》說:“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聲家為變調(diào),而異軍特起,能于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迄今不廢?!?(清)永瑢、紀昀編:《四庫全書總目》卷198《稼軒詞》,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816-1817頁。南宋江湖派詩人劉克莊在《辛稼軒集序》說:“公所作大聲鞺鞳,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其秾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余幼即成誦?!?(宋)劉克莊:《后村先生大全集》卷98《辛稼軒集序》,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5622-25623頁。既有磅礴氣勢如蘇軾,在綿密濃情方面也不亞于晏幾道、秦觀,故而膾炙人口。南宋著名詞家劉辰翁評價道:“橫豎爛熳,乃如禪宗棒喝,頭頭皆是。又如悲笳萬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覺賓主酣暢,談不暇顧。詞至此亦足矣?!?(宋)劉辰翁:《劉辰翁集》卷6《辛稼軒詞序》,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78頁。辛棄疾開拓了詞的境界,提升了詞的藝術(shù)魅力,對宋詞的發(fā)展做出突出貢獻。今人編輯出版有30余萬字的《辛棄疾全集》,除了13卷詞作外,另有詩90余首、文17篇。*(宋)辛棄疾著、徐漢明編:《辛棄疾全集》,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值得稱道的還有其書法水平,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辛棄疾僅見的書法作品《行書去國帖》,行書十行,為酬應類信札,中鋒用筆,點畫規(guī)矩,書寫流暢自如,于圓潤爽麗中不失挺拔方正之氣象。其文化素質(zhì)與才藝,不能不令人感嘆。

結(jié)語

史實表明,宋代高度重視軍隊的文化建設(shè),鼓勵將士學習文化,軍中有自己的出版機構(gòu),軍營中甚至有學校,相當一批將士識字,即便在最廣大的士兵中,識字者也較為普遍。如果分層而言,軍中識字與文盲的比例和職位成正比:以高級軍官最高,中下級軍官次之,普通士兵最低。這也是文化知識對軍人職業(yè)生涯的基礎(chǔ)作用發(fā)揮的結(jié)果和表現(xiàn)。

文化在軍隊的普及,是宋文化發(fā)展的一種表現(xiàn),是軍事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進步,符合文明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宋政府注重加強軍人的文化素質(zhì)培養(yǎng),用知識武裝部隊,提高智力,對武夫“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狀況有所改善。具有開創(chuàng)武裝新時代意義的火藥武器的研制與生產(chǎn),都是有文化的軍人和軍匠的功勞。而作為個體出現(xiàn)的文化大家,更是軍隊的業(yè)余貢獻。這些文化成就都有深遠的歷史影響。

同樣,這也是宋代政治文明的軍事變異,具體說就是趨向內(nèi)斂。高級將領(lǐng)以學習文化來投皇帝所好,贏得信任,不失為明哲保身的最佳方式,可謂以文裹武,以文化武。如同盔甲是防范敵人的刀槍一樣,詩書是防范皇帝的猜忌,是武將的文化盔甲。雖迎合了國內(nèi)政治的需要,但在政治的裹挾下,卻未能適應當時國際軍事的需要。

宋代軍隊文化武裝的加強,很難與作戰(zhàn)能力、國防強弱聯(lián)系起來,因為宋代軍隊戰(zhàn)斗力不強,既外患不斷,兩宋又都滅亡于北方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宏觀形勢和最終結(jié)局,都證明“弱宋”之弱,就在于軍事。那么,宋軍文化素質(zhì)的強化有什么歷史意義呢?為何沒有對加強國防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呢?

在唐末五代留下的政治難題和邊疆殘局、外敵壯大等背景下,宋政府推行崇文抑武國策,以文化武,有效地消除了武將擁兵自重、割據(jù)分裂的歷史現(xiàn)象,破解了一道政治難題,保障了國家內(nèi)部長治久安。不料由此帶來了另一難題,即被防范、抑制的軍人不敢也不能加強國防建設(shè),提升軍隊戰(zhàn)斗力。這是政治問題,有此國策高壓線,文化素質(zhì)的任何提升都不會對強軍起多大作用,正如一群獅子在綿羊的帶領(lǐng)下不能取勝一樣。在專制集權(quán)政治面前,文化不過是能干的奴仆而已。如同宋代文化高度發(fā)達,成為“造極”于世的古代高峰,并未明顯提高國力,更未能轉(zhuǎn)化為戰(zhàn)斗力、鞏固國防一樣,宋代經(jīng)濟同樣發(fā)達,但對軍事力量的作用也不明顯。對軍隊來說,崇文抑武的作用是雙面的:弱化了軍隊的彪悍,強化了軍人的文化。安史之亂以來的社會錮癥是“驕兵悍將”,入宋以來,率先解決了悍將問題:一是制度上對軍權(quán)的制約;二是個體上熏陶文化知識,消彌粗暴,培育文雅。這些文化當然是以儒家忠君思想為核心的。

包括火藥武器的科技文化在內(nèi),可以說宋代軍隊在中國歷史上的文化作用與地位,超過了軍事作用與地位,或者更確切的說,宋代軍隊的文化形象優(yōu)于軍事形象。喜耶悲耶?自有世人評說。

猜你喜歡
宋史識字
“情—理—情”模式與《宋史·蘇軾傳》文本的形成
識字兒歌
《宋史·文天祥傳》述評
識字
朝鮮王朝正祖君臣的“宋史”認識與《宋史筌》之修撰
Contents and Abstracts
《宋史》中的宋代宗族義莊考
識字兒歌
識字兒歌
識字故事
安仁县| 隆安县| 津南区| 山阳县| 璧山县| 化德县| 美姑县| 芮城县| 宁陵县| 苍梧县| 隆林| 滨海县| 琼海市| 海南省| 巴塘县| 华蓥市| 腾冲县| 松潘县| 阳信县| 临海市| 遵化市| 巴彦县| 东丽区| 铜川市| 毕节市| 建瓯市| 乌拉特中旗| 青岛市| 手游| 光泽县| 巴马| 九台市| 兰考县| 天等县| 呈贡县| 仲巴县| 定州市| 商都县| 托克逊县| 张家口市| 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