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枕中記》看唐代士人的心態(tài)與價值取向

2018-04-03 11:58:30胡燕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8年2期
關鍵詞:盧生士人科舉

胡燕

(西南大學文學院,重慶 400715)

唐傳奇之“始有意為小說”[1]39標志著古代小說在唐代發(fā)生的重大變革,中國小說開始出現有自覺意識的小說創(chuàng)作。明代胡應麟在其《少室山房筆從》中也說到“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盵2]468可見唐代文人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參與了個人意識,反映出社會文化以及文人心理,古代的小說在這個時候開始展現其獨立、成熟的風貌,有著其獨特的觀念特征。羅宗強先生在《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中進一步說到:“小說觀念的成型,主要反映在唐傳奇上?!盵3]218他認為傳奇反映的小說觀念主要是情節(jié)結構的有意性、敘述事件的真實性,重視文詞之華美與審美之情趣,同時也開始注重人物在作品中的意義。從唐傳奇的作品來看,這些觀念都有所體現,特別是對強調事件的真實性與重視人的意義體現得尤為明顯。

唐代文人作家對敘述事件真實性的強調,反映他們對史傳實錄精神的傳承。一方面他們自稱自己所寫內容就是親見親聞或者運用史筆來撰述奇聞異事;另一方面某些作品的取材也確實源自作者的現實生活。他們的創(chuàng)作與社會時代背景密切相關,根據自身的創(chuàng)作動機的需要來隱晦地再現社會真實,或是諷刺某個人物,或是揭露某種社會現象。沈既濟的《枕中記》就是一篇反映社會政治風貌、士人心態(tài)變化、價值追求的經典之作。

對于小說主角盧生的原型,學界就有“張說”“元載”“郭子儀”“楊炎”等幾種解說,卞孝萱先生通過《〈枕中記〉主角原型三說質疑》[4]一文對前三說進行了充分的質疑并予以否定,胡平先生通過《〈枕中記〉主角原型新探——兼論作者沈既濟的政治背景》[5]一文指出盧生的形象是一個綜合體,是以楊炎為主要形象兼有張說、郭子儀、元載、李勉、竇參等人的影子。李劍國先生則認為“乃以盧生概言唐世顯宦,雖或與某人偶合一二,亦不得求以實也”。[6]271我們沒有必要執(zhí)著于考究出某一個具體的原型人物,但是我們可以看出唐代文人作家已經開始進行有意識的自覺創(chuàng)作,小說也具有反映社會現實的功能。

對于人物意義的強調則是本文想要探究的重點。從《枕中記》中的盧生的經歷來探究唐代文士的心態(tài)與價值取向則是對人生的意義的拓展延伸與理性思考。本文試著對《枕中記》的文本進行細讀,并結合社會歷史背景,從唐代士人的進取意識、受困時進取意識的削減以及自我本心回歸的過程進行分析,并注意到唐代時期儒、道思想對唐代文人小說的影響。

一、恍惚人生路——枕中“黃粱夢”

夢是人生哲學、人生體驗及人生理想的一種表達形式,也是象征性與比喻性的范疇或者說是一種便利的表達手段?!肚f子》曾極言齊物與相對之理,六朝人則從佛教立場出發(fā)暢言人生如夢之旨,至唐代文人始以小說形式表達上述諸般義理,并同時將他們對世事與人生的想象和體驗融鑄在其中。[7]314夢作為文學敘述表現的一種方式,雖然帶有虛幻的浪漫主義色彩,但也能真實地反映人們心靈深處的思想、情感和愿望。沈既濟的《枕中記》就以夢的形式再現了唐代士子追求理想過程中的榮辱悲嘆,榮耀浮名剎那而盡,在困頓虛無之后悟得人生真諦。

在唐開元七年(公元719年),騎著青駒、穿著短衣的盧生科舉不第,郁郁不得志。途經邯鄲客店遇見了得神仙術的道士呂翁,盧生對現實處境深感不滿,自嘆“生世不諧”“人生困頓”,道士呂翁便讓他進入枕中幻境“榮適其志”。盧生倚枕而臥進入夢境,盡享“適意”人生:首先他娶得出身高貴的清河崔氏女為妻,接著舉進士,屢立要功,升陜州牧、京兆尹,最后榮升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中書令,封為燕國公,其間也遭受兩次官場同僚的陷害。他高壽多子,兒孫滿堂,享盡榮華富貴。耄耋之年,最終因病去世。而在夢中斷氣時,盧生一驚而醒,恍惚間發(fā)現一切如故:呂翁仍坐在旁邊,主人蒸梁而未熟。他才知方才是處于夢境,夢醒人亦醒,盡知“寵辱之道,窮達之運,得喪之理,死生之情”,此乃黃粱一夢。

二、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有志于世與建功樹名

《枕中記》之盧生胸懷大志:“士之生世,當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列鼎而食,選聲而聽,使族益昌而家益肥”[8]37,短短數語中道出了以盧生為代表的唐代士人的普遍心態(tài)與追求。其志向涵蓋了個人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生活安逸富足等理想,呂翁讓其在枕中夢境中實現了他想要追求的人生之“適”。對于唐代士人遠大志向的表述要數《隋唐嘉話》所載“元超三恨”的故事最為典型,即“始不以進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國史?!盵9]103-104道出了道出了唐代士人的心聲:科舉、貴族婚姻、高官美職。唐傳奇的其他許多作品中也都凸顯出士人對于人生目標的狂熱追求,如《霍小玉傳》中的李益“以進士及第。其明年,拔萃,俟試于天官?!盵10]77后來又與表妹盧氏約為婚姻;《南柯太守傳》中的淳于棼夢中娶得槐安國國王之女成為駙馬;《李娃傳》中的滎陽公之子本身是高門貴族,也要“應鄉(xiāng)賦秀才舉”。這些作品塑造了一批有志于世、積極進取的文士形象。

從社會歷史背景來看,唐代社會政治清明、社會經濟高度繁榮、文化環(huán)境相對開放,這些特征共同構成了大唐繁榮盛況。在這樣開放、自信的外向型社會風氣的影響下,也激蕩了士人積極入世昂揚的進取精神。許多寒門庶族或希望通過科舉功成名就,或通過貴族婚姻提升自己地位,總之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這個時期的傳奇小說創(chuàng)作也呈現出這樣的特點,“作為唐代敘事文學的最高形式的文言小說,幾乎與科舉制同步發(fā)展和成熟,這就使得身處科舉文化環(huán)境中的作者,所描述的科舉士子的人生追求,既貼近現實,又形象精彩?!盵11]354結合小說文本來看,盧生在夢中實現理想的過程正是唐人昂揚進取的精神的反映。

其一,如意娶得“五姓女”——清河縣崔氏。崔家姑娘不僅人長得漂亮,而且嫁妝尤為豐富,從此他過上了“衣裝服馭,日益鮮盛”[12]37的生活。在隋唐時期,崔、盧、李、鄭,稱為“四姓”,增太原王氏為“五姓”,他們都是世間為人們所景仰的高門大族。文人知識分子的婚姻理想便是攀上這樣的豪門婚姻,提升自己的權利與地位,進而實現自己的理想。徐連達先生說到“求婚高名士族之間是唐代盛行的社會風貌”[13]204可見文人求娶豪門女子在唐代社會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陳寅恪先生也指出“蓋唐代社會承南北朝之舊俗,通以二事評量人品之高下,一曰婚,二曰宦。凡婚而不娶名家女,與仕而不由清望官,俱為社會所不恥?!盵14]求取名門婚姻的已經作為唐代社會對文士人品評價的一項標準。唐代社會對士人的評價標準,也明確了婚、仕二者在士人人生軌跡中的位置,概括了唐代士人乃至整個社會群體的共有文化心態(tài)?!盵15]3小說中盧生則首先以貴族婚姻提升了自己的地位。

其二,進士及第??婆e制在唐代社會有了進一步發(fā)展,改變寒士地位的重要途徑就是進入科舉考場,因而士人多熱衷于科舉?!疤拼咳说娜松非蟮淖畛跄繕司褪擒Q身科場,登進及第,所謂‘縉紳雖位及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16]1578薛元超的平生第一恨就是進士不及第,科舉是他們實現人生完美追求最重要的一環(huán)。雖然科舉制的發(fā)展給他們提供了機會,但是由于每年錄取名額始終有限,科舉考試的競爭是十分殘酷的。傅璇琮先生在其《唐代科舉與文學》中說到:“唐代進士科所取的人數,前后期有所不同,但大致在三十人左右。據唐宋人的統(tǒng)計,錄取的名額約占考試人數的百分之二、三。明經科較多,約一百人到兩百人之間。進士明經加起來,也不過占考試者總人數的十分之一?!盵17]5面對如此競爭激烈的科舉考試,像盧生這樣風塵仆仆地奔波于長安道上卻不得志的大有人在。在夢中盧生就如愿地實現了人生的一大追求。

其三,兩次立功升遷高官。在唐代,統(tǒng)治者以的開放自信的態(tài)度開疆擴土,積極穩(wěn)定與西北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罢x的邊塞戰(zhàn)爭為廣大寒士提供了建功立勛、獵取功名的機會,激發(fā)了廣大士人殺敵報國的熱情。”[18]87文中的盧生就是極富軍事本領的一員大將,邊塞事急,國家面臨外患,盧生英勇無比大破匈奴,開地筑城,立下軍功,邊塞人民又立石頌之功績。盧生在政治上、軍事上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才干,也凸顯了自己的智慧和英勇,遷為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隋唐時期,官職的升遷與個人的才能、軍功密切相關。賴瑞和先生的《唐代基層文官》《唐代中層文官》中就詳細地梳理了唐代基本官職制度。從盧生的仕途經歷來看,他經歷多次升遷,我們可以從中窺察唐代的官職制度升遷的復雜情況。

釋褐秘?!D渭南尉→遷監(jiān)察御史→轉起屋舍人→出典同州→遷陜牧→(治水有功)

征為京兆尹←領河南道采訪使←移節(jié)汴州(大破戎虜)←河西節(jié)度使←御史中丞←

轉吏部侍郎→遷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貶為端州刺史→征為常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中官保之、投馭州)←(同列害之、制下獄)←賢相封為燕國公←復追為中書令←

按賴瑞和先生的《唐代基層文官》來看,文人做官一般是從釋褐較書郎或正字開始,到縣尉、參軍和判司、巡撫、推官和掌書記等基層官職。[19]再看《唐代中層文官》,中層文官又包括監(jiān)察御史、殿中俟史和俟御史到拾遺和補闕、員外郎和郎中、縣令、司錄和錄事參軍、判官等中層官職。[20]至于宰相就是最高的官職了。盧生的做官經歷基本與賴瑞和先生所梳理的一致,從釋褐教秘開始,中間雖有復雜的升遷過程,但是基本是從基層到中層再到高層的官職制度來的。盡管傳奇小說不同于正史實錄,含有虛構的成分和創(chuàng)作者的個人意愿,但這并不妨礙其對唐代士人人生追求、社會歷史背景的總體再現。

其四,高壽多子。以上所述三點,盧生在夢中已經順利完成了薛元超的“三恨”,此生當不應有憾。但是盧生的夢并沒有終止,人生除了富貴美女、科舉榮名、高官美職之外,當然還有自我生命意識和子嗣延續(xù)繼承尤為重要。盧生有五子,曰儉、曰傳、曰位、曰倜、曰倚,皆有才器,子榮父亦貴。耄耋之年,兒孫滿堂,享盡榮華富貴,可謂人生無憾矣。

如上所述,我們可以從盧生的夢中經歷窺見唐代文人的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渴望以婚姻、科舉獲得功名富貴,同時官場顯達,家族強大。他們有著極高的進取目標,并傾注全身精力去追求。

三、進取意識的消減——現實之困與夢中之困

唐代士人們有著滿腔熱血,以昂揚的斗志追求自身的價值。然而士人積極進取的精神并未經過理性的提升,他們的用世激情與向往榮華富貴、獵取富貴的世俗欲念常常糾結在一起,這就使得進取的“度”很難把握。正是由于這種欠缺理性思考的理性化的追求,使得他們在實現自身理性的道路上往往遭受重重困境。盧生在在小說中就經歷了四重困境,包括入夢前現實中的困頓與夢境中的困頓。

一困:現實之困——“短褐、青駒”。盧生科考落榜后郁郁不得志,騎著青駒、穿著短褐行走在邯鄲大道中。短褐、青駒是平民身份的象征,可見他出生貧寒??婆e落榜,仕途不順,因而心中更加憤憤不平。在旅舍中遇到道士呂翁,他自哀自嘆“大丈夫生世不諧,困如是也!”當呂翁問及原因,他以“此生茍活耳”來評價自己的人生,并感嘆道“士之生世,當建功樹名,出將人相,列鼎而食,選聲而聽。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適乎。吾嘗志于學,富于游藝,自惟當年青紫可拾。今已適壯,猶勤畎畝,非困而何?”[21]37盧生正困于自己滿腹學問無處施展抱負卻苦于田畝躬耕,而且已到人生之壯年,仍然無所成就。

二困:夢中之困——“宰相飛語中之”。盧生性好土工,因疏通水利要道有功,國人為之刻石紀功,官職上也得到升遷,被征為京兆尹。再有大破戎虜,開地筑城有功,再次獲得贊頌和提拔。所謂人紅是非多,槍打出頭鳥,這時候受到同朝宰相的妒忌,以流言蜚語中傷他,因而被貶為刺史??梢娝m兩立大功,但是并沒有得到皇帝充分的信任。朝廷中暗含著你爭我斗的殘酷行為,資歷尚淺的盧生積極表現出盡風頭而不知低調行事,必然會受到同僚的排擠。

三困:夢中之困——“同列害之誣之”。后來與蕭嵩和裴光庭共同執(zhí)政的過程中,盧生“嘉謨密令,一日三接,獻替啟沃”,被稱為一代賢相。然而又遇到同列陷害,以其之前所立軍功“邊人立石頌其之”為噱頭誣陷他與邊境勾結、圖謀不軌,因而再次受到迫害,幾欲自刎。這時他才感到惶駭不測,思念“衣短褐、乘青駒”躬耕生活。他意識到與性命堪憂的同僚斗爭相比,躬耕田畝已經不算什么“困”了。

四困:夢中之困——“衰邁病垂”。盧生晚年雖多子多福,前后獲得良田、甲第、佳人、名馬等賞賜,不可勝數,但是他年漸衰邁,被疾病困擾。在最后的上疏中回憶到“以田圃為娛”,而不是“困于田畝”了,可見他意識到眼前的富貴虛名都是浮云,不如躬耕田畝來得自然痛快。

盧生渴望建功樹名而不得的現實困境使得他萎靡不振,而夢中的“三困”又讓他在積極進取中獲得貴族婚姻、科舉進士、高官美職之后想到了回歸山東舊地。他意識到高官俸祿僅是表面的榮耀和浮名,其內部參雜著一系列的同僚官場斗爭,也讓他逐漸看清了政治的殘酷、官場的險惡。在榮耀與浮名背后是心理的虛無與困頓,文人也開始思考人生追求的真正價值,因而逐漸消解了其積極入世功利主義價值追求。

四、虛無之后的本心回歸——短褐、青駒、田畝的“適”意生活

盧生之所謂“適”,是以富貴功名為內涵的功利主義價值追求,這一追求表現了唐代士人急于憑借科舉進身來謀取人生富貴閑適的普遍心態(tài)。而在虛幻夢境之中獲得了功名富貴、地位浮名之后,盧生又面臨人生的重重困境,這使得他逐漸消減以富貴功名為內涵的功利主義價值取向,轉而追求以淡泊自足為內涵的和諧均衡“快然自適”的追求。

(科舉落第,感嘆不適)“衣短褐,乘青駒,將適于田,亦止于邸中”,“吾嘗志于學,富于游藝,自惟當年青紫可拾。今已適壯猶勤畎畝,非困而何?”

(同列害之:生惶駭不測,謂妻子)“吾家山東,有良田五頃,足以御寒餒。何苦求祿?而今及此,思衣短褐、乘青駒,行邯鄲道中,不可得也。”引刃自刎。

(將歿,上疏曰)“臣本山東諸生,以田圃為娛。......”

小說中多次提到“短褐”“青駒”“田畝”等詞,這些字眼的反復出現即是一種有意識的強調。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中有:“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22]502傳達出的是躬耕田畝的淡泊與追求自然之道的隱世之樂;《論語》中孔子也稱贊弟子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而回不改其樂,賢哉回也”,[23]59其“一簞食,一瓢飲”的安貧樂道的精神為后世傳為佳話;西晉的潘尼在其《安身論》中也提到“蓋崇德莫大于安身,安身莫尚于存正,存正莫重乎無私,無私莫深乎寡欲,是以君子安其身而后動,易其心而后語,定其交而后求,篤其志而后行”,[24]1507潘尼的安生之道是存正、無私、寡欲,這似乎正是對盲目追求欲望者的告誡。他的生活是“寢蓬室,隱陋巷,披短褐,茹藜藿,環(huán)堵而居,易衣而出,茍存乎道,非不安也。”[25]1509雖是簡單、樸素的生活,有著自然而和諧的心態(tài),便是安生立命之道。

盧生亦是如此,在經歷了官場的宦海浮沉之后,他的思想和心態(tài)都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從最初的困于“田畝”到思念“短褐、青駒”,最后回憶“以田圃為娛”,這也是唐代士人對過分熱衷名利意識的反省與自我本心的回歸。追求像陶淵明式的恬淡自然的生活,尋求自己的安生立命之道。盧生夢醒之后,游走的靈魂回歸肉身,深刻體悟到人生的“寵辱之道,窮達之運,得喪之理,死生之情”,對生活不再懷有過分的抱怨。

作者強調的回歸“畋畝之樂”實質上是回歸到人最自然和諧的生存狀態(tài)。作者借助呂翁這一仙人形象試圖告誡世人要歸于本心,淡泊自足。傅璇琮先生在《唐代科舉與文學》中“進士試與社會風氣”一節(jié)指出,沈既濟在唐德宗建中初年曾撰寫《選舉論》指陳選舉之弊端,試圖從制度層面采取措施消除仕途中躁進、規(guī)求之不良社會風氣。而《枕中記》試圖從精神、思想層面上來解決同一問題:它試圖為唐代士人提供一種從東晉至唐代部分知識者一直探討的問題和追求所謂的“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的適意的人生哲學。[26]315因而夢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種表現形式,通??梢栽谧髡咔逍岩庾R的指導、參與下有意識地進行突破和超越,自覺地創(chuàng)造各種符合語境、表達自我內心的夢。

五、思想探源——以儒為本,崇道自然

《枕中記》就流露出以儒為本而又崇道自然的思想意識。“唐代科舉制度的宗旨,決定了科舉士子以儒為本的價值觀念。但是這并不妨礙科舉士子在科場和官場以外崇道涉佛,追求人生的樂趣?!盵27]388在唐代,統(tǒng)治者依舊以儒家思想為指導,提出了“仁愛”“以德治國”“民貴君輕”等孔孟儒家思想。科舉制也在唐代得到進一步發(fā)展,讓大批寒門士子積極進取紛紛涌入科舉潮流之中??婆e制度的內容以及他們積極入世的態(tài)度都體現了儒家思想性質。唐代社會是以儒家思想為根本的,“修身、齊家、治國”是儒家思想傳統(tǒng)知識分子尊崇的信條。盧生注重自我修養(yǎng)“有志于學,富于游藝”,同時胸懷大志,想要“建功樹明,出將入相”,使得“族昌家肥”,這也是唐代士人較為普遍的人生追求。

唐代社會也是道教思想流行的全盛時期,在道教發(fā)展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道教在當時被稱為“國教”,唐代歷任君主都比較注重道教的發(fā)展:唐太宗有“尊祖之風,貽諸萬葉”的崇道之風;高宗皇帝尊封老君為“太上玄元皇帝”,并立祠廟以祭祀。還以《老子》為上經,成為科舉考試的內容。同時他注重提升道士的地位和優(yōu)寵道士,興建了大量道觀;玄宗更是采取大量措施促進道教的發(fā)展。究其原因,大概是為李唐王朝的統(tǒng)治標榜合法性。“李唐王朝的統(tǒng)治者為了提升其門第,神化其統(tǒng)治,乃利用道教所奉的教主老子姓李,唐王朝皇室也姓李的關系,與老子敘家譜,尊之為始祖,宣稱自己是李老君的后代,為‘神仙之苗裔’。這樣既可以接神權來提高皇家的地位,又可用以麻痹人民,把他們取代隋王朝的統(tǒng)治說成是‘奉天承運’”[28]56可見道教作為一種宗教意識形態(tài)在唐朝時期成為了統(tǒng)治者維護政權、鞏固統(tǒng)治的思想工具,具有現實功用。

在小說中作者試圖將道家方術作為指點人生迷津的重要方式,引導士人對自身命運展開哲理層面的思考。文中的呂翁是得神仙術的道家人物,有人說呂翁是呂洞賓的化身,汪辟疆先生指出這種說法是宋人的誤讀。而《全唐詩》中有對呂洞賓的記載:“呂巖,字洞賓,一名巖客。禮部侍郎渭之孫,河中府永樂(一云蒲坂)縣人。咸通中舉進士,不第,游長安酒肆,遇鐘離權得道,不知所往。詩四卷”。[29]由材料可見,呂洞賓的經歷與《枕中記》的盧生頗有想通之處:在科場失意后歸于道家,仕途不遇轉而追求自然的歸隱,是士人追求的人生哲學。在此,我們不能說呂翁就是呂洞賓,但是根據作者所言,呂翁是理想化的全知全能的神仙的化身,他是盧生人生之夢的制造者與見證者,至于是否確定是呂洞賓,并不影響我們理解小說的主旨。呂翁具有完美人格的完人、圣人、神人,他能看清世間百態(tài),洞曉人生之理,以夢中幻境點醒那些盲目地追求功名利祿的士人,警示人們無需執(zhí)著追求于功名富貴之“適”,最重要的是使游走的靈魂回歸自然本心,消解貪婪的欲望,以達到人生的平衡狀態(tài),這正與道家“道法自然”的宗旨不謀而合。

結語

夢是人的欲望的反映,也是現實生活的再現?!坝捎趬艟潮旧砼c現實世界的關系呈現出某種抽象的哲理,這種夢的文本更像是一種寓言,它是一種抽象哲理的形象化。”[30]270這種寓言蘊含的抽象哲理對現實生活具有警示意義。士人的心態(tài)與價值轉向是與社會現實環(huán)境密切相關的。盧生在夢中經歷了夢寐以求的人生,從積極進取到進取意識的消解再到渴望回歸本心,是對唐代社會政治的與文人理想追求的映照?;貧w自然本心,追求寧靜和諧的生活,并不意味著消極懈怠,而是找到自身適意的生存法則。士人在面對現實的殘酷與理想破滅的困惑迷茫時,不能盲目追求功利主義,而需要理性地思考,重新評估自我追求的價值,進而選擇自身真正的進取之路。這是人心的回歸的過程,也是以儒為本、回歸自然思想的自然流露。作者試圖從現實的政治制度以及人生體悟的角度消弭世人的功名與競爭之心,而真正要使士人放棄對功名富貴和人生享樂的追求的關鍵在于為他們提供一種更有意義、更值得追求

[1]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中華書局,2010.

[2][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從[M].上海:中華書局,1958.

[3]羅宗強.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3.

[4]卞孝萱.《枕中記》主角原型三說質疑[J].西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6).

[5]胡平.《枕中記》主角原型新探——兼論作者沈既濟的政治背景[J].中國典籍與文化,2012,(4).

[6]李劍國.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

[7][26]李鵬飛.唐代非寫實小說之類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8][10][12][21]汪辟疆.唐人小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9][唐]劉餗.隋唐嘉話[C].//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3[11][27]俞鋼.唐代文言小說與科舉制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3]徐連達.唐朝文化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14]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5]關四平.唐代小說文化意蘊探微[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

[16]王定保.唐摭言[C].//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7]傅璇琮.唐代科舉與文學[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6.

[18]孫學堂.中國文學精神(唐代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

[19]賴瑞和.唐代基層文官[M].北京:中華書局,2008.

[20]賴瑞和.唐代中層文官[M].北京:中華書局,2008.

[22]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3.

[23]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4][25][唐]房玄齡,等.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8]卿希泰.簡明中國道教史[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9][清]彭定求.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

[30]王文革.文學夢的審美分析[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盧生士人科舉
魏晉士人的“身名俱泰”論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7:10
論陶淵明對諸葛亮的接受——兼及士人仕隱之間的矛盾與彷徨
小小花錢看科舉
藝術品鑒(2017年5期)2018-01-31 02:06:37
竹林七賢:中國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學生天地(2017年19期)2017-11-06 01:45:11
唐代科舉的投卷與薦舉之風
盧生做夢
宋代科舉冒貫管窺
黃粱一夢
科舉文獻《唐摭言》詞語考釋
《邯鄲記》與《枕中記》的對照及情節(jié)特色
永济市| 泸水县| 嵊泗县| 临泉县| 宜州市| 宁都县| 揭阳市| 定西市| 桑植县| 云阳县| 宁海县| 通渭县| 鄂托克旗| 工布江达县| 婺源县| 扎兰屯市| 达州市| 渭源县| 武邑县| 鹰潭市| 兴国县| 莱西市| 孝感市| 奉新县| 霍州市| 福建省| 北宁市| 定日县| 屯昌县| 钟祥市| 多伦县| 贵德县| 越西县| 孝感市| 布尔津县| 仲巴县| 门源| 来安县| 襄樊市| 宁国市| 休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