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琴 王翠艷
(淮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安徽淮北 235000)
體育游戲以身體運動為基本手段,以增強體質(zhì)、娛樂身心、陶冶性情為目標,將基本的體能運動與智力活動相結合,通過各種具有娛樂性和教育性的游戲活動來促進個體身心的全面發(fā)展。[1]體育游戲作為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以其獨特的教育作用,在幼兒園、中小學以及高中體育教學中得到了普遍運用。近年來,研究者逐漸將其應用到自閉癥兒童的教育干預研究中,結果表明,體育游戲有助于自閉癥兒童溝通技能的提高[2][3]和問題行為的減弱。[4]另外,也有學者研究了體育游戲在自閉癥兒童運動[5]以及社會交往方面的作用。[6]然而,目前國內(nèi)很少有人單獨研究體育游戲對自閉癥兒童情緒干預的效果,只是將情緒納入到問題行為的范疇進行干預。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體育游戲的特點,進而結合自閉癥兒童的情緒問題提出相應的干預策略及原則,以期為今后自閉癥兒童體育游戲的教育干預提供指導。
(一)運動性。體育游戲作為一種體育活動,具有運動性。它主要通過個體身體部位的活動來促進其生理的成熟以及心理的發(fā)展。身體的運動不僅有利于人體的生長發(fā)育,也有助于豐富個體的生活經(jīng)驗,增強其對外部世界的適應能力。自閉癥兒童自我封閉,其運動量較少,運動能力相對低下,普遍表現(xiàn)為肌肉力量不足、身體平衡和協(xié)調(diào)能力相對低下、身體素質(zhì)較差。而體育游戲的運動性以促進個體身體質(zhì)量和基本運動技能為目標,為自閉癥兒童身體的健康發(fā)育提供了有效的內(nèi)源性教育。[7]此外,通過走、跑、跳等基本的體育游戲運動,不僅可以鍛煉自閉癥兒童的身體,還能起到調(diào)節(jié)他們的緊張情緒和愉悅其身心的作用。
(二)游戲性。體育游戲的游戲性依靠參與和指導游戲的個體的游戲精神來體現(xiàn),這種游戲精神是一種自由、愉快、超功利、積極向上以及富有創(chuàng)新性的精神。[8]體育游戲寓游戲于體育中,通過創(chuàng)設富有趣味性和娛樂性的體育活動,來充分調(diào)動自閉癥兒童游戲的積極性,從而促使其自覺融入到游戲中去。體育游戲順應了自閉癥兒童的身心發(fā)育特征,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情境中,有助于自閉癥兒童鍛煉其肌肉力量以及平衡、投擲、跳躍、攀登能力,從而增強運動技能。同時,體育游戲憑借其獨具特色的游戲魅力,誘使自閉癥兒童充分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有利于培育他們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
(三)競爭性。體育運動本身就具有競爭性,因此體育游戲也不可避免的具有競爭色彩。而赫伊津哈對體育游戲的界定中也肯定了體育游戲的競爭性,他還強調(diào)了群體游戲的重要性。體育游戲的競爭性有異于通常的競技體育,其形式比較靈活,沒有嚴格的規(guī)則束縛,使自閉癥兒童更容易參與到游戲中去。在游戲比賽中,當自閉癥兒童取得勝利時,會獲得成功的喜悅,滿足其內(nèi)心的情感需求,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此外,體育游戲的競爭性也助于增強自閉癥兒童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從而為他們步入競爭相對激烈的現(xiàn)代社會提供基礎。[9]
(四)教育性。體育游戲是一項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體育游戲往往具有很強的目標性和針對性,旨在通過游戲發(fā)展個體的身體、智能、情感等功能,以促進其身心的全面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10]自閉癥兒童由于認知、語言、社交等方面的障礙而導致對其進行教育的效果甚微。因此,教育者可以設計符合其自身發(fā)展特點的體育游戲活動,讓他們在游戲中盡情的抒發(fā)自己的內(nèi)心,釋放自我感情,從而通過游戲來實現(xiàn)教育的目標。同時,教育者可以觀察自閉癥兒童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分析、探索他們的內(nèi)心想法,進而走進其內(nèi)心世界,以便設計出更適合他們的體育游戲。
(一)巧用體育游戲發(fā)展自閉兒童情感表達能力。自閉癥兒童表現(xiàn)為情感淡漠,很少與他人進行眼神交流;其面部表情呆滯,缺乏豐富的情感流露,并且習慣于用手勢、動作等代替面部情緒的表達。比如,生氣時,就會咬人、打人而不是表現(xiàn)出憤怒的表情。[11]另外,他們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不愿與他人甚至父母產(chǎn)生親密的接觸,在交往過程中也不會產(chǎn)生情感的互動。游戲是兒童的天性,體育游戲作為一種游戲活動,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易于被自閉癥兒童所接受。在干預中,治療師通過設計各種體育游戲活動,為自閉癥兒童營造一個安全、自在、舒適的游戲環(huán)境,促使其自由宣泄內(nèi)心的各種情緒體驗。比如,通過跳繩、輪滑、擲沙包、滾鐵環(huán)等個人體育游戲活動,自閉癥兒童不僅能夠獲得身體的放松、情感的愉悅,同時也可以借助游戲活動來轉移和發(fā)泄自身的消極情緒,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其次,治療師可以運用同伴介入法,通過設計“傳話游戲”“滾球接力”“兩人三足”等同伴合作性體育游戲,使自閉兒童處于熟悉的同伴環(huán)境中,有助于其心情的放松。同時,在游戲過程中,自閉癥兒童不僅可以通過模仿來學習同伴的行為表現(xiàn),提高自身游戲技能,還可以通過與同伴的互動、交流,促進自我的情感表達。
(二)巧用體育游戲發(fā)展自閉癥兒童情緒控制能力。自閉癥兒童缺乏對自身情緒的察覺,他們的情緒體驗較為單一,很難出現(xiàn)高級情緒。而且其情緒大多表現(xiàn)為一種較為短暫的應激反應,很難轉變?yōu)槌志玫男木澈颓楦畜w驗。[12]再者,他們往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無法理解周圍的事情,情緒容易波動、不穩(wěn)定,且很難控制自身情緒,尤其是對一些負面的情緒。[13]自閉癥兒童不會主動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難以保持平靜,容易感到焦慮、害怕,從而表現(xiàn)出哭鬧、尖叫、撞頭、咬人、四處亂跑等過于極端的行為。體育游戲具有一定的規(guī)則,要求游戲參與者必須恪守規(guī)定,這就促使自閉癥兒童在游戲規(guī)則的約束下,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體育游戲也具有競爭性,故而治療師可以組織相應的體育游戲比賽,如“運球接力比賽”“比比誰投的球多”等,將體育游戲的娛樂性與競爭性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調(diào)動自閉癥兒童游戲的積極性,并使其在競爭中體驗到游戲帶來的快樂。在運球接力、投球等游戲比賽中,自閉癥兒童會體驗到勝利或失敗帶來的高興或失落感。因此,治療師要通過觀察,及時幫助自閉癥兒童進行調(diào)節(jié),尤其是一些消極情緒。比如,當自閉癥兒童面臨游戲失敗而導致心情沮喪時,治療師可以鼓勵他們通過努力戰(zhàn)勝挫折、克服自身弱點,有助于鍛煉自閉癥兒童的意志力,進而增強其情緒控制能力。
(三)巧用體育游戲發(fā)展自閉癥兒童情緒識別能力。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下,與同齡的普通兒童相比,自閉癥兒童無論是在簡單還是復雜情緒的識別上均存在著一定的困難。[14]對于人體面部表情,他們可以識別一些相對簡單的表情,如高興、憤怒、悲傷等,卻難以識別較為復雜的表情,如驚訝、害怕、羞愧、尷尬等。[15]另外,在面部表情的加工方式上,自閉癥兒童缺乏對面部整體信息的加工能力,傾向于采用局部加工的方式,[16]往往依靠面孔的下半部分,尤其是嘴部信息來進行表情的識別。[17]體育游戲具有一定的情節(jié)性,可豐富自閉癥兒童對主觀及客觀世界的認識(鄧淑紅,2011)。[2]因此,治療師可以通過設計“小熊找朋友”“螞蟻搬豆”“老鷹捉小雞”等富有情節(jié)性的體育游戲項目,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讓自閉癥兒童主動融入到游戲中。通過觀察,逐漸了解個體在不同的游戲情境中的情緒以及行為表現(xiàn),進而促進其對情緒的識別以及對外部世界的認識。發(fā)展性游戲干預理論強調(diào)在由同伴組成的團體中,發(fā)展自閉癥兒童的情緒以及社會交往等方面的能力。[18]而上述體育游戲項目均以團體性活動呈現(xiàn),這就促使自閉癥兒童在與同伴進行游戲的過程中體驗自己以及同伴的情感及行為表現(xiàn),從而有利于自閉癥兒童對自身以及他人情緒的體察、識別。
(一)遵循自閉癥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首先,自閉癥兒童個體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教育者要根據(jù)自閉癥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特征來選擇合適的體育運動項目。一般而言,應選擇單一、有趣、自然的游戲活動,這有益于調(diào)動自閉癥兒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能激起其游戲的興致,促使他們自覺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去,主動進行游戲體驗。再者,自閉癥兒童的社交及溝通能力較差,也不會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體驗。故而教育者要盡量選擇團體游戲,讓自閉癥兒童與其他障礙類型的兒童或普通兒童共同游戲,并有意識的增加同伴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培養(yǎng)自閉癥兒童的社交和溝通能力,讓其學會與同伴分享游戲的樂趣。最后,自閉癥兒童的注意力較差、不夠集中,很難對事件產(chǎn)生持久的興趣。因而,在設計具體的體育游戲內(nèi)容時,教育者要注意觀察被試的興趣愛好以及生活習慣,根據(jù)自閉癥兒童的喜好來設計他們感興趣的體育游戲活動。
(二)綜合運用多種干預手段。體育游戲僅僅是自閉癥兒童情緒干預的一種輔助方法,增進自閉癥兒童有效的情感表達,則需綜合使用多種干預手段。[19]治療師可以結合沙盤游戲,讓自閉癥兒童在沙盤上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用作品展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音樂可以通過移情、疏瀉等心理調(diào)節(jié)機制,對人的情緒、情感產(chǎn)生間接而深遠的影響。所以,運用音樂治療,為自閉癥兒童提供自在、舒適的音樂氛圍,使其不良情緒得到發(fā)泄。同時,音樂還可以使自閉癥兒童處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下,舒緩其焦躁的心情,有助于自閉癥兒童情緒的穩(wěn)定。另外,繪畫和藝術治療也在自閉癥的干預中得到了普遍的應用,自閉癥兒童可以通過簡單的線條和豐富的色彩描繪自我的內(nèi)心世界,表達自己的感情。
(三)建立家校合作模式。利用體育游戲對自閉癥兒童進行情緒干預,要注重促成家庭、學校、教師的溝通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實現(xiàn)對自閉癥兒童教育干預在時間及空間上的銜接、擴展和強化。而家庭作為自閉癥兒童最主要的生活場所,對其情緒以及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治療師要及時溝通自閉癥兒童家長,獲得他們的支持。在干預措施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要征求家長的意見,讓他們參與到具體的訓練中。其次,要結合學校的教學計劃、教學內(nèi)容,合理安排干預的時間并選擇合適的訓練場地,提高干預的效果。治療師在整個干預中起到調(diào)節(jié)的作用,不僅要關注自閉癥兒童,幫助他們更好的參與游戲活動,也要通過溝通、協(xié)商,調(diào)動家庭、學校各方的力量,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模式。
自閉癥兒童由于自身發(fā)育的障礙而導致情緒識別、控制和表達能力的相對低下,進而影響了其正常的認知、行為和社交活動。[20]而體育游戲作為一種新的游戲療法,可以促進自閉癥兒童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使其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因此,未來研究者可以通過個案研究法或實驗法,研究體育游戲在自閉癥兒童情緒干預中的作用及效果。此外,還可以通過進一步研究,探討體育游戲在智力障礙、聽力障礙或者多動癥兒童的干預中是否具有同樣的效果,從而促進體育游戲療法在特殊教育領域的泛化應用。
[1]滕達.體育游戲基本理論問題的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260-262.
[2]鄧淑紅.自閉癥兒童溝通行為的體育游戲干預個案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1(1):52-56.
[3]朱江.體育游戲對隨班就讀自閉癥兒童溝通行為干預的個案研究[J].體育科技,2017,38(4):42-43.
[4]張志勇,鄧淑紅.自閉癥兒童問題行為的體育游戲干預個案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2,27(4):311-313.
[5]李旭.體育游戲對自閉癥兒童運動能力的影響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6.
[6]劉軍.體育游戲對孤獨癥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干預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
[7]袁猷超.體育游戲干預對自閉癥兒童運動能力的影響[J].內(nèi)江科技,2017,38(3):116-117.
[8]項江.論體育游戲的游戲性[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08.
[9]鄭亞淼.簡論體育游戲對兒童社會化發(fā)展的作用[J].運動,2016(8):97-98.
[10]張力偉,張麗華.論體育游戲的功能與教育優(yōu)勢[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1(10):119-120.
[11]何侃.特殊兒童心理治療[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65-166.
[12]甄岳來.孤獨癥兒童社會性教育指南[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8:193-198.
[13]李洋.關于自閉癥兒童情緒行為問題早期干預的研究[A].吉林市東方智慧教育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全國智慧型教師培養(yǎng)體系建構模式學術會議二等獎論文集[C].吉林市東方智慧教育咨詢服務有限公司,2016:4.
[14]Fridenson-Hayo S,Berggren S,Lassalle A,et al.Basic and complex emotion recogni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crosscultural findings[J].Molecular autism,2016,7(1):52.
[15]Golan O,Gordon I,Fichman K,et al.Specific Patterns of Emotion Recognition from Faces in Children with ASD:Results of a Cross-Modal Matching Paradigm[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18,48(3):844-852.
[16]嚴淑瓊.自閉癥兒童面部表情加工的實驗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17]王磊,馮建新.面孔呈現(xiàn)特征對自閉譜系障礙面孔識別的影響[J].中國特殊教育,2017(3):32-37.
[18]毛穎梅.國外自閉癥兒童游戲及游戲干預研究進展[J].中國特殊教育,2011(8):66-71.
[19]鄧淑紅.自閉癥兒童溝通行為的體育游戲干預個案研究[A].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學會、福建省人民政府.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三卷)[C].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學會、福建省人民政府:,2010:5.
[20]Berkovits L,Eisenhower A,Blacher J.Emotion regulation in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17,47(1):6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