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手術(shù)傷口感染、泌尿道感染以及菌血癥,其中以細菌感染性疾病最為常見,此外還有病毒感染和病毒合并細菌感染,感染后若未能及時接受治療,易導致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甚至導致患者死亡[1]。外周血中的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WBC)和中性粒細胞(N)在感染性疾病診斷中有重要意義[2]。與傳統(tǒng)診斷措施相比較,生化指標檢測具有快捷、簡便的特點,本文通過對在我院治療的95例感染性患兒分析,探討CRP、WBC、N在細菌感染性疾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感染性疾病患兒95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女性43例,男性52例,年齡在3~13歲之間,平均(7.54±3.18)歲。在市級醫(yī)院經(jīng)血或痰培養(yǎng)證實有病毒感染患兒33例,細菌感染患兒41例,病毒合并細菌感染患兒21例。并選取50例健康體檢兒童作為對照組,其中有女性22例,男性28例,平均年齡為(7.62±2.56)歲。
取5 ml患者靜脈血,應用oet-N10型特定蛋白儀及其配套試劑盒測定CRP;應用ZC-980型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測定WBC和中性粒細胞(N)。
應用SPSS 20.0軟件對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核對,(±s)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及F檢驗;%表示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較大,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CRP為(5.15±2.51)mg/L,N為(55.20±7.11)%,WBC為(6.27±2.14)×109/L;感染組CRP為(90.52±39.25)mg/L,N為(85.89±15.24)%,WBC為(10.99±2.77)×109/L;兩組患者在CRP、中性粒細胞與WBC三項指標方面均存在明顯差異(P<0.05)。詳細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CRP、中性粒細胞與WBC指標比較
細菌感染組平均CRP為(103.25±58.15)mg/L,病毒感染組平均CRP為(6.29±1.18)mg/L,細菌合并病毒感染組為(58.69±25.97)mg/L,經(jīng)比較分析細菌感染組的CRP指標明顯高于細菌合并病毒感染組和病毒感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如表2所示。
近幾年隨著生活環(huán)境惡化,各種致病微生物逐漸增多,當致病微生物導致器官功能障礙或炎癥時,稱之為感染性疾病,病原在體內(nèi)繁殖或因病原產(chǎn)生毒素導致宿主中毒,都是由于感染導致的[3]。根據(jù)病原體來源不同可以分為外源性感染與內(nèi)源性感染;根據(jù)感染部位的不同可以分為局部感染、全身感染;根據(jù)感染結(jié)局不同可以分為病原體被清除、隱性感染、顯性感染、持續(xù)性感染和病原體攜帶狀態(tài)[4-5]。
細菌感染是臨床常見病理,可發(fā)生于機體各部位的器官與組織,例如:腎炎、肺炎、扁桃體炎、毛囊炎等,急性炎癥具有痛、熱、腫、紅等癥狀,并伴有白細胞增多、發(fā)熱等全身反應[2]。實驗室檢查方法較多,找到細菌感染病原體是最明確診斷,但由于感染疾病途徑多,病情多較重,早期診斷難度較大。實驗室細菌感染診斷的檢查時血、尿、痰、便、腦脊液、胸腹水、骨髓、膿液等標本培養(yǎng)分離圖片經(jīng)檢查,過程需1周左右,費時費力且陽性率低。故尋找快速、高效的臨床診斷方法非常重要[6]。
CRP是一種急性時相的反應蛋白,其在健康人機體中的濃度較低,當人體受到對應刺激時血中濃度迅速升高,甚至可達到正常人的2 000倍,CRP能激活中性白細胞系統(tǒng),在補體系統(tǒng)中占有重要生物學角色[3]。但WBC、N的測定僅對部分病例的診斷有幫助,部分患者的N與WBC與臨床癥狀不相符,故CRP測定具有重要意義。CRP是由肝細胞合成,會受到TNF、白細胞介素等炎癥因子調(diào)節(jié),正常情況下每天合成1~10 mg。CRP在機體受到外傷、感染、腫瘤以及理化因素刺激后5~8 h會迅速升高,24 h峰值可為正常數(shù)值的數(shù)百倍,半衰期在5~7 h之間,若感染得到控制,CRP會在24~48 h內(nèi)迅速降低,1周內(nèi)恢復到正常值。CRP含量的檢測有助于細菌感染早期診斷,應作為常規(guī)項目進行推廣,有效降低臨床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現(xiàn)象[7]。例如:病毒感染患兒CRP會明顯增高,應考慮是否合并細菌感染,且CRP會隨著炎癥反應好轉(zhuǎn)逐漸恢復正常,CRP在8~99 mg/L之間,提示局灶性細菌感染或者菌血癥;當濃度高于100 mg/L時,表示感染嚴重,例如:敗血癥。與病毒感染相比,細菌感染CRP明顯增高,本次研究表明感染性患者在WBC、N以及CRP指標方面與健康者均存在較大差異,但細菌感染者CRP明顯高于非細菌感染者,提示CRP可作為細菌感染診斷的重要指標[8]。
表2 感染組各組間CRP指標對比(mg/L)
CRP是一種非特異性的急性反應蛋白,其敏感性明顯高于WBC,是細菌感染診斷的重要指標,但對嚴重原因不能精確區(qū)分,這主要是由于其在細菌感染與非細菌感染時均會明顯升高。WBC的變化會受到較多因素影響,例如:飲食、溫度、運動等,所以不能很好的反映細菌感染程度,此外在非細菌感染發(fā)生時,WBC也會升高[4]。中性粒細胞呈極淺的淡紅色或無色,顆粒中含髓過氧化物酶、吞噬素、酸性磷酸酶、β葡萄苷酸酶、溶菌酶、堿性磷酸酶等,中性粒細胞具有趨化作用、殺菌作用和吞噬作用,來源于造血干細胞,在骨髓中分化發(fā)育后進入組織或血液[5]。中性粒細胞在非特異性細胞免疫系統(tǒng)中有重要作用,在機體抵御微生物病原體,尤其是化膿性細菌入侵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炎癥發(fā)生時,它們被趨化性物質(zhì)吸引到炎癥部位,因其能借助糖酵解得到能力,故在腫脹、血液不暢的情況下仍能生存。其除了在抗感染中扮演重要作用外,其可引起感染部位炎癥反應與寄生蟲導致的變態(tài)反應,造成免疫病理損害[9]??贵w直接與細胞或組織上抗原作用,通過靶細胞表面IgG Fc段和Fc受體結(jié)合,發(fā)揮出ADCC效果,進而導致心包毒型變態(tài)反應損害[10]。
綜上所述,通過上述研究分析表明,感染者WBC、N與CRP與健康者均存在差異,其中CRP差異最為明顯,且細菌感染者CRP濃度明顯高于非細菌感染者。N、WBC聯(lián)合CRP定量能有效指導臨床用藥,有效降低臨床抗生素濫用現(xiàn)象,并降低濫用抗生素所導致的不良反應與耐藥菌株增多情況的發(fā)生。
[1]姜友珍,李爽,侯德風,等.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聯(lián)合檢測在ICU醫(yī)院獲得性細菌性肺炎鑒別診斷中的價值 [J].檢驗醫(yī)學,2016,31(6):453-457.
[2]羅厚龍,農(nóng)妍,繆志超,等.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定量檢測在血流感染患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5(21):2887-2888,2890.
[3]陳忠余,周愛娥,趙世巧,等.快速化學發(fā)光超敏C反應蛋白定量檢測試劑盒的初步評價[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5(9):1110-1111.
[4]沈國森,徐致遠.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對細菌性感染的診斷價值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3,51(8):67-69.
[5]肖燕青,黃濱,李菊香,等.降鈣素原、白細胞計數(shù)以及C反應蛋白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2011,32(4):437-439.
[6]肖琦.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guī)聯(lián)合檢驗在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作用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7,6(4):637-638.
[7]任瑋,吳淼,魏捷.肝素結(jié)合蛋白在診斷嬰幼兒細菌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進展[J].微循環(huán)學雜志,2017,27(3):68-72.
[8]林陽,萬歲桂.中性粒細胞表面CD64在細菌感染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4,21(2):111-114.
[9]吳學朕,劉露,王春暉,等.SAA CRP及白細胞計數(shù)對小兒細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診斷的價值[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5,17(12):2191-2192.
[10]林澤鴻,蔡曉瑩,林廣裕,等.降鈣素原在兒童非細菌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意義[J].中華兒科雜志,2017,55(11):873-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