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韶關市第一中學 謝文軍
評點批注式是指上完一節(jié)課后,及時對教學設計的實施情況進行回顧、小結、改進,用紅筆在教學設計相應處加以評點批注。例如在我的教學設計中記錄有: “目鏡、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與鏡筒長度的關系:容易混淆” “ATP、葡萄糖和多糖的關系:打比方較恰當”“類囊體:容易寫錯別字” “四分體:較難理解”……這些話簡明扼要,不斷優(yōu)化我的教學設計,有效地提高我的教學能力。
實例分析式是指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抓住教學過程的某些片段分析得與失,一般寫在教學設計的最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等問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可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自己的教學策略,找出成功的做法或失敗的教訓。例如我在 “有絲分裂”的初次教學后發(fā)現(xiàn),學生容易混淆 “赤道板” 與 “細胞板”, 課后我對該內容的教學策略進行調整,在多個班進行不同的教學嘗試,發(fā)現(xiàn):聯(lián)系學生所學知識,形象地把它們描述為 “赤道是位置,細胞是結構”,學生能清晰地理解、分辨這兩個概念。
心得體會式是指教師在上完一節(jié)課后,及時地把自己上課的情緒、聽課老師的評價、學生的反饋意見等心得體會記錄下來。例如,我在第一次進行 “基因分離定律”的教學后,學生和我都感覺一片茫然,學生覺得有關概念太多,很難理解和接受。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我及時記下教學感受和存在問題,并向老教師請教,及時分析、調整教學策略。于是我嘗試編寫學案、提前發(fā)給其他班的學生進行預習,在教學中適當放慢教學節(jié)奏,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理解、消化吸收知識。經過多次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優(yōu)化,目前我對遺傳定律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效果較為滿意,學生也容易理解、掌握遺傳學的內容。
教師在上課后對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教學內容的銜接與過渡、采用的教學方法、例題的選擇與講解、練習題的選擇等,會發(fā)現(xiàn)有其成功之處。好的課堂導入法、好的知識點過渡方法、好的比喻、好的記憶法、好的實驗改進方法等,這些都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 “得意”之作。如果我們及時記錄下來,不斷積累,便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例如,學生記憶靜息電位與動作電位時容易混淆,于是我建議學生結合靜息電位形成的主要原因(K+外流)理解、記住靜息電位為外正內負,記憶動作電位時為避免與靜息電位混淆,建議學生不要記憶為:動作電位是外負內正,而記憶為:動作電位與靜息電位相反。
教師的課堂教學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我們容易從客觀上找原因,而忽略主觀原因。因此我們應多跟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正視自己的不足;多邀請其他老師聽自己的課或多聽其他老師的課,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把過程和體會記錄下來。例如,我在第一次進行 “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教學時,認為該過程不難,一節(jié)課就講完了轉錄和翻譯,由于教學內容過多、教學速度過快,導致多數(shù)學生無法理解相關知識。這是我由于在備課過程中,備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做得不夠充分,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從此,我在備課時,更加注重備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基礎、選擇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抗挫折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
教學應變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重要體現(xiàn)。教師課后若能及時記錄自己教學應變的智慧以及收集他人教學應變的事例,不斷積累經驗、提高課堂教學中的應變能力,這樣我們更能機智地解決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避免在課堂上出現(xiàn)尷尬的局面,使課堂氣氛更加生動活潑。例如,我的一次公開課 (神經調節(jié)),由于疏忽忘把手機調為靜音,在課堂小結時我的手機突然響起來,課室頓時靜悄悄,我的大腦被一陣 “刺耳”的聲音震得嗡嗡作響,在伸手關機時,我靈機一動,巧妙地問道: “我的這一反應屬于哪類反射?”接下來學生更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檢測,效果很好。
在課堂教學后,教師及時記錄不同學生的疑難之處,弄清問題產生的根源,并作出分析判斷,然后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講解,為學生釋疑解難。這樣,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更加顯著。例如在學習有絲分裂后,發(fā)現(xiàn)較多學生無法準確說出有絲分裂各時期的主要特征。課后我嘗試了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該內容,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用概括記憶法學生較容易記住各時期的主要特征,即:間期質體復制現(xiàn)單體、前期膜仁消失現(xiàn)兩體、中期形穩(wěn)數(shù)清排中央、后期點裂數(shù)加均兩極、末期兩消兩現(xiàn)重開始。該學法讓學生較好地記住有絲分裂各時期的主要特征,課堂教學時結合flash動畫演示其變化過程,學生對此的理解、記憶效果更好。
在課堂上,當學生迸發(fā)出 “創(chuàng)新的火花”或獨特的見解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學習的方法和思路,也能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能力。例如我在畢業(yè)不久講解遺傳定律測試題, “某植物的抗病 (R)對感病(r)為完全顯性,某種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開花和結實,而感病植株在開花前全部死亡。則該種群植株自由交配產生的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多少?”該題很多學生沒有理解好,導致推算錯誤。我給學生分析題意、講解推算過程后,有個學生提出:該種群植株自由交配就是它們的雌、雄配子隨機結合……這使其他學生理解、記憶更加深刻,不易混淆。
寫教學后記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教學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寫教學后記是教學反思的重要部分。教學反思是教師進步的階梯,是教師進步的重要途徑。教師教學反思的主要渠道是通過 “教學后記”來體現(xiàn)的,通過教學反思能夠不斷地,逐漸地提高教師自我的教學監(jiān)控能力,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綜合水平等。
每次上完課后,認真反思這節(jié)課的得與失,有助于防止某些失誤在課堂教學中再次出現(xiàn);同時根據課堂上反映出來的問題,及時采取“對癥下藥”,能迅速提高教學效果,能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和能力。進行教學反思有助于教師逐步培養(yǎng)和發(fā)展自己對教學實踐的判斷、思考和分析能力,從而為進一步深化自己的實踐性知識, 直至形成比較系統(tǒng)的教育教學理論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通過教學后記,促使我們帶著教學中的問題去學習教育理論,使自己的思考與倡導的理論結合起來,把點滴經驗加以系統(tǒng)化、理論化,從而提升我們對教學的理論認識,最終促進自身理論水平的提高。在積累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記的時間一長、內容一多,就會形成自己的優(yōu)勢,并會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