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法學產(chǎn)生于古羅馬的原因及啟示

2018-04-01 19:57:59
社科縱橫 2018年5期
關鍵詞:古羅馬古希臘法學

葛 萌

(蘭州財經(jīng)大學隴橋?qū)W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現(xiàn)代的“法學”一詞來源于西方,是古羅馬文化贈送給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西語:“法學”一詞,拉丁語為Jurisprudentia,該詞是由ius和providere合成,前者解釋為法律、正義、權利,后者表示先見、知曉、聰明、知識等,兩者合成一詞,就表示有系統(tǒng)、有組織的法律知識、法律學問。

古代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fā)源地,近代西方哲學、美學、醫(yī)學、文學、數(shù)學、天文學及倫理學等,無不發(fā)源于此。法學卻誕生于古羅馬,這是為什么呢?我們從中能得到什么啟示呢?

一、古代希臘為什么沒產(chǎn)生“法學”?

首先,古希臘的繁榮與穩(wěn)定,事實上只持續(xù)了一二百年時間,這對法學形成來說,在時間上過于倉促。古希臘無疑具有偉大而輝煌的文明,但她是在持續(xù)的戰(zhàn)爭中開始并結(jié)束的。從公元前492年到前478年希臘贏得對波斯的戰(zhàn)爭起,以雅典為中心的希臘開始走向繁榮。但好景不長,以斯巴達和雅典爭奪希臘霸權的伯羅棄尼戰(zhàn)爭使希臘趨于衰落。接著馬其頓對希臘的征服和羅馬對希臘的統(tǒng)治相繼而來。法學不是純理論的知識,它需要現(xiàn)實的法律關系作為其研究對象,這種現(xiàn)實的法律關系不是戰(zhàn)爭所能提供的,尤其在人類文明初始之際。

其次,如果把法學看作是關于法的系統(tǒng)化、體系化、組織化、原理化的技術知識,那么它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哲學基礎上,也就是說,關于法的最基本的哲學價值觀的發(fā)達是法學產(chǎn)生的必要條件。古希臘文明的知識特征是哲學文明而非技術文明,是探索和思考的文明而非應用和實踐的文明。她可能用詩歌、戲劇等感性化的形式來表現(xiàn)生活和思考生活,但她決不可能與詩歌、戲劇等出現(xiàn)的同時產(chǎn)生關于文學的基本原理的學問,對法學的產(chǎn)生而言,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法是什么?(包括實然和應然兩個方面),法的作用及意義等一系列基本的哲學問題,只有如此,關于法的原理性的學問才能產(chǎn)生。從古希臘的狀況觀察,古希臘恰恰是關于法的哲學思考時期,對它的完善,實踐和檢驗則需要后世(包括古羅馬)去完成。

再次,古希臘的立法還不夠發(fā)達,立法的發(fā)達卻是法學形成的必要條件,雖然法學在形成后能有力推動立法的發(fā)展,古希臘從梭倫立法到克里斯提尼立法再到伯時克利立法,不可否認這些立法偉大的歷史成就,但對法學的產(chǎn)生而言,它們只能是法學產(chǎn)生的素材堆積而不能獲得成熟的法學理論指導,這一點也可以從古希臘立法者的政治家身份中得到反映,因為政治家重在政治實踐而不是研究學問。

最后,古希臘未出現(xiàn)職業(yè)的法學家階層,與法律的解釋與通用相關的活動如法律教育也未展開,雖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等人類文明歷史上最杰出的導師級人物生活在古希臘,雖然古希臘擁有柏拉圖學園、亞里士多德學園等,雖然古希臘誕生了《理想國》、《政治學》等宏篇巨著,但她的思想者卻是從哲學意義上設想人類文明的設計大師,而非專門研究法律條文的工匠或?qū)W者,可以說,形成于古羅馬并在后世得以發(fā)展的法學只能是從“法”的專業(yè)知識角度去實現(xiàn)人類文明導師們對人類理性生活的“夢想”。這樣看來,古希臘沒產(chǎn)生“法學”是多么的合理而自然,同時又是多么的偉大而神奇。假如人類文明的一切創(chuàng)舉都要由古希臘來完成,豈不是別的文明將毫無臉面?

二、法學為何形成于古羅馬

羅馬法學是西方法學的淵源,它的產(chǎn)生有眾多原因。

1.以自然法為核心的法學觀的傳播。法學作為一門學科,表面上看由一系列理論、概念、術語、原則制度、研究對象和方法等組成,其背后則必須有一種精神或觀念為支撐,這就是法學觀。古希臘的先哲們用他們超乎尋常的洞察力和想像力構(gòu)造了自然法思想。正是憑借古希臘的自然法思想,西塞羅才使哲學的自然法轉(zhuǎn)變?yōu)榉▽W的自然法,將法哲學世界觀發(fā)展成法學世界觀。“正是西塞羅生活的時代,即共和國的最后幾十年,法律科學獲得了發(fā)展。西塞羅作為一名法學家、地方行政官、政治家和著作家,對自然法的含義和原則進行了闡述。這些闡述,得到了古典學者、哲學家和法學家的廣泛贊同和引用,并延續(xù)至今?!盵1]{P31}正是在吸收西塞羅的自然法思想的基礎上,蓋尤斯、烏爾比安、保羅等羅馬著名法學家才構(gòu)造了法律科學的大廈。可以這樣認為,羅馬法是對自然法思想在古羅馬社會的實踐化或技術化,從而羅馬“法學”作為關于羅馬法的學問才得以形成。

2.法律與宗教分離從而成為相對獨立的體系。由于古希臘世界是一個異教世界或多神教世界,她的標準是人和理性,社會生活依據(jù)是她的哲學而不是《圣經(jīng)》,所以到了古羅馬時期,當基督教尚未成為國教時,法律的世俗性已經(jīng)在皇帝的赦令、法學家的培育、法律教育的興起和法律在治理國家中的功能等合力作用下完全成熟。至少法律與宗教是二元性的力量而不存在法律被宗教吃掉的局面。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使政治學從哲學中分離,古羅馬的西塞羅卻使法律成為與宗教二元并立的力量。

3.古羅馬立法活動的活躍。羅馬自王政時代后期(公元前6世紀)起,就有了成文法。公元前451—450年的《十二表法》標志著古羅馬立法活動達到鼎盛時期。在市民法大量涌現(xiàn)的同時,古羅馬由于版圖不斷擴大又發(fā)展起了最高裁判官法和萬民法。為實施眾多的成文法,必然需要一定人員進行講解傳授,需要法律研究,需要著書立說??梢赃@樣認為,大量的成文法使法學別無選擇地必須形成,否則法律將無法實施,因為與古希臘相比,古羅馬的社會情況已發(fā)生很大變化。

4.古羅馬法律教育的興起?!妒矸ā返念C布,法律知識的傳授和教育活動由此開始。公元前3世紀,古羅馬出現(xiàn)私人法律學校。到公元2世紀末,在首都羅馬和別的行省普遍出現(xiàn)法律學校,主要培養(yǎng)貴族子弟以使其在行政和法律職業(yè)方面謀一個職位。到戴克里先皇帝時期(公元284—305年在位),改私立學校為公立性質(zhì)。其中羅馬法律學校和建立于3世紀初的貝魯特法律學校的名聲最為顯赫。公元42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在君士坦丁堡創(chuàng)設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所法律大學,至此,羅馬的法律教育達到古代社會最發(fā)達的程度。雖然此時的法律教育以職業(yè)技術教育為主,但它畢竟使法學成為專業(yè)性的學科知識。

5.職業(yè)法學家階層的形成。馬克思在分析職業(yè)法學家產(chǎn)生時說,“隨著立法發(fā)展為復雜和廣泛的整體,出現(xiàn)了新的社會分工的必要性:一個職業(yè)法學者階層形成起來了。”[2](P539)他們以傳播法律知識,解答法律問題,撰寫訴訟文書,替人打官司,充任皇帝及各級政府的法律顧問,以及著書立說為主。最初,“羅馬法學家并不具體起草法律,他們也沒有在法院判決案件,或通過什么黨派來謀求法官的職位。他們僅僅是對法律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解答;advice)而且他們的解答也是自由的。他們寫他們的著作,既不作為謀生的手段,也不作為一個高貴者的消遣。然而,正是這么一種環(huán)境,給了法律職業(yè)一種獨特的地位。[3]{P38}

6.學術環(huán)境的相對自由。古希臘基本上奉行智識上的多元主義,曾出現(xiàn)了智者學派、柏拉圖學派,斯多葛學派等知識派別。承襲古希臘的傳統(tǒng),羅馬共和國后期法學領域出現(xiàn)各自為戰(zhàn)的多元主義,到公元1世紀形成“普洛克魯斯派”和“薩賓派”兩大學派爭雄的局面。426年《學說引證法》出臺,最終導致五大法學家(帕比尼安、烏爾比安、蓋尤斯、保羅和莫迪斯蒂努斯)獨占法律解釋權的一元主義,這其間共有七百年左右的知識自由時期。沒有知識的自由探究,就不會有“法學”的產(chǎn)生;法學本身在獨立后必須為知識自由進行探究才不至于辜負人類對法學的期望。

三、法學的產(chǎn)生原因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

考察歷史絕不僅僅是緬懷過去,我們必須從歷史中尋找通向未來的鑰匙和力量。原因在一定意義上與“條件”可以做同樣的理解,這樣說來,法學的產(chǎn)生原因就是法學的產(chǎn)生條件。不論如何稱呼,關鍵在于我們從中獲得了什么樣的力量!

世人常感嘆羅馬法的偉大與神奇,但對羅馬法賴以產(chǎn)生的精神力量或哲學原因予以忽視。弗里德曼說過,“法典背后有強大的精神運動!”對于羅馬法和羅馬法學而言,其背后的精神運動是什么呢?是希臘哲學,尤其是“斯多葛哲學對羅馬的受教育階層和法律人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并從而影響了羅馬法學理論的形態(tài)。”[4](P45)如果說,古希臘是法哲學文明時期,那么古羅馬就是以羅馬法的實踐技術來表現(xiàn)古希臘法哲學的民法文明時期,同時也是以羅馬法學的各種概念和原則等法律科學術語來實踐古希臘法哲學的法學形成時期。如果說,古希臘的先哲們做了一個關于人類文明未來或應然圖景的美夢,那么古羅馬的法學家們則從法律科學的技術上探索如何實現(xiàn)古希臘先哲們的美夢??梢哉f,沒有古希臘的法哲學,就沒有古羅馬的法律科學。

東方文化習慣性地將法學視為技術,至少偏愛于從技術上理解法學,這可能是法在東方傳統(tǒng)社會中降格為“律”的原因之一,也是東方社會無從自發(fā)生出法治的原因之一。西方文化始終將法視為一種哲學范疇,始終在實然與應然的范疇中反思法的各種哲學命題,律始終作為一種表現(xiàn)法和實現(xiàn)法的形式而存在,并且律在一定意義上是低于法的東西,這可能就是西方文明能自發(fā)地生長出法治的原因所在。在東方人的思維中,“法”只能是技術,甚至是“馭民之具”;而在西方人看來,“法”首先是哲學性的,然后才是技術性的,是用應然來對抗實然的哲學和技術。正如龐德所說,“二千四百年來——從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思想家提出權利之正當性到底淵源于自然還是僅僅淵源于立法和慣例這樣的疑問,到當代的社會哲學家追求社會控制的目標、倫理基礎和永恒原理——在所有關于人類制度的研究中,法哲學一直占據(jù)著主導地位?!盵5]

法治是西方文化中法哲學思想不斷進化的必然產(chǎn)物,各種制度性的技術設計只不過是達到法治的控權(力)從而弘揚公民權(利)的階梯。法治在西方的自發(fā)形成。正如法學在古羅馬的出現(xiàn)一樣,是因為法治的生成條件或者原因。已經(jīng)具備,尤其是法治的哲學條件或哲學原因乃是激發(fā)西方文明不斷自我超越的中堅力量。從科學的視角觀察,法治首先是一門哲學,其理由在于它以實然和應然為基本范疇,只是從法的角度思考而已;法治同時又可被視為一種技術,其原因在于它是控制人類(包括特定的人)的獸性從而保護和弘揚理性的人類文明機制。

中國要完善法治,必須滿足法治所需的各種條件,主要包括:制度的法治化,價值觀的法治化和法哲學的法治化。制度的法治化已經(jīng)有相當成就,雖然不至于完善但至少比其它兩個條件要好一些。現(xiàn)實社會中具有法治因素的些許制度之所以會被虛置或扭曲,關鍵原因在于人們價值觀的落后與法哲學精神的滯后。

從人治走向法治首先意味著馬克思主義法哲學的現(xiàn)代化。馬克思主義法哲學的現(xiàn)代化在中國具體包含兩個內(nèi)容:其一是從實然和應然的范疇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法哲學。馬克思主義法哲學產(chǎn)生之初,著重于對前資本主義社會實然法律狀況的科學分析,而沒有或低估了“法”在克服資本主義自身社會問題中的作用。資本主義之所以能突破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當初的發(fā)展預言,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利用了自然法哲學的實然和應然理論來解決實然的社會問題。我國法哲學長期徘徊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范疇之間,從人治走向法治首先要求法哲學必須完成在實然與應然范疇中的定位。其二是從以階級性為基礎的法哲學向以人性為基礎的法哲學的回歸。西方法哲學的發(fā)展歷程實質(zhì)上就是自然法思想的發(fā)展歷程。自然法思想的基礎或出發(fā)點是人性,它認為人性中有獸性和理性兩種元素,因此導致了西方文明對權力的控制精神和對權利的執(zhí)著追求。馬克思主義法哲學與自然法思想到底是什么關系呢?是不是曾經(jīng)以為的“排斥和否定”的關系呢?現(xiàn)在看來這樣認定兩者關系才比較科學:即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本身是自然法思想發(fā)展到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chǎn)物,它本身就是自然法思想體系中的一個內(nèi)容;也可以說,只有自然法思想的西方文化,才能孕育出馬克思主義法哲學。馬克思主義對自然法思想的貢獻在于將自然法思想的“人性”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歸納為“階級性”。

法治不僅是智力成果,更是人類文明的精神產(chǎn)品。一個聰明的人卻在人性的墮落腐敗中走向毀滅已是司空見慣之事,但人們往往將之歸為制度的罪過而不從自身價值觀等精神方面找原因。價值觀的法治化意味著從權力迷信的夢魘中走出,意味著法治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成為中國人腦活動的規(guī)則。精神產(chǎn)品本身是教育的結(jié)果,這意味著中國法治的道路在于教育。人文教育的變革已勢在必行,法律教育的變革已勢在必行。從西方法律思想史,憲法學,法哲學教育的變革中或許能找到法律教育變革的鑰匙,因為他們是法治文明大廈的三大支柱。

法學的現(xiàn)代知識體系是由西方人構(gòu)建的,現(xiàn)代文明的法治也是由西方人創(chuàng)建的。事實上,東方文明的“學生”一百多年來一直在向西方文明的“先生”學習。但愿在這個學習型的時代,我們不僅學習西方文明的“形”,而且真正領會西方文明的“神”,這種“神”應該是權利哲學和權利精神。對于法學、法治、法律教育也應同樣如此!

參考文獻:

[1]何勤華.西方法學史[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39.

[3]何勤華.西方法學史[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

[4][愛爾蘭]J·M·凱利.西方法律思想簡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5]張文顯.二十世紀西方法哲學思潮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猜你喜歡
古羅馬古希臘法學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44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2021年4期)2021-03-23 07:55:52
古羅馬藝術從何而來?
藝術啟蒙(2019年2期)2019-09-10 07:22:44
璀璨的古希臘藝術
第五回 熱愛“實用而宏大”的古希臘人
藝術啟蒙(2018年11期)2018-12-04 05:31:06
古希臘人眼中的世界
探索科學(2017年5期)2017-06-21 21:16:16
古羅馬祭品搬運隊
新少年(2016年1期)2016-05-30 02:21:46
隆力奇遇見古羅馬
法學
新校長(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9
關于導演古希臘戲劇的思考
扶风县| 会同县| 鲜城| 宣武区| 伊金霍洛旗| 郎溪县| 武安市| 定陶县| 屏边| 安乡县| 同德县| 文成县| 桃江县| 普格县| 永平县| 内乡县| 巩义市| 福泉市| 波密县| 石河子市| 新宾| 安宁市| 平舆县| 溆浦县| 无锡市| 布尔津县| 简阳市| 大石桥市| 成安县| 西平县| 顺义区| 茂名市| 印江| 广东省| 长阳| 吴桥县| 宣威市| 康保县| 庄浪县| 龙里县| 四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