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偵查訊問中犯罪嫌疑人虛假供述問題探析

2018-03-30 01:41王靖康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8年3期
關鍵詞:犯罪者有罪供述

王靖康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100038)

虛假代表著對已經發(fā)生的真實情況或已經做過的行徑的扭曲、背離和偽裝。因此,犯罪嫌疑人虛假供述是指在偵查訊問中犯罪嫌疑人由于內在、外在等因素的影響,對偵查訊問人員作出的與自己所知所為的案件真實情況不相符的陳述,包括真實犯罪者的虛假供述和無辜者的虛假有罪供述,也有學者將二者分別稱為謊供和錯供。[1]在公安工作中,存在大量犯罪嫌疑人作虛假供述的情況,犯罪嫌疑人虛假供述是造成冤假錯案的重要原因之一。何家弘教授等曾對我國1980年以后的50起刑事錯案的致錯原因進行分析,因“被告人虛假口供”而導致錯案的有47起,占94%。另有研究表明,74%的暴力犯罪刑事錯案存在虛假供述。[2]因此,對犯罪嫌疑人虛假供述相關問題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犯罪嫌疑人虛假供述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對犯罪嫌疑人的虛假供述進行不同的分類。例如,以犯罪嫌疑人作出虛假供述是否因為外在壓力為標準,可以把虛假供述分為主動虛假供述和被動虛假供述;以犯罪嫌疑人作出虛假供述是否有預謀為標準,可以分為錯誤的虛假供述和編造謊言的虛假供述,等等。根據對犯罪嫌疑人虛假供述內涵的探討,筆者將虛假供述分為兩大類型:真實犯罪者的虛假供述與無辜者的虛假有罪供述。

(一)真實犯罪者的虛假供述

真實的犯罪者由于趨利避害的本能,通常不會輕易完全交代自己所犯的罪行。在畏罪、僥幸等心理障礙的作用下,在偵查訊問中完全否認罪行或避重就輕、扭曲真相,作出虛假供述是十分常見的現(xiàn)象。真實犯罪者的虛假供述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完全否定罪行的虛假供述。真實的犯罪者作出完全否定罪行的虛假供述,往往存在預謀行為,因此是一種主動的虛假供述;二是扭曲犯罪事實的虛假供述。扭曲犯罪事實,主要指對犯罪事實,如作案手法、案件情節(jié)、作案工具、作案次數(shù)、作案目的及動機等細節(jié)添油加醋或避重就輕。扭曲犯罪事實的虛假供述又分為兩種情況:減輕個人罪行的虛假供述和夸大個人罪行的虛假供述。減輕個人罪行的虛假供述是在外在壓力較小情況下作出的一種主動供述,具有一定的預謀性;夸大個人罪行的虛假供述的目的在于主動攬責,會出現(xiàn)為親人或朋友頂罪而甘當“替罪羊”等情形。當然也存在極其個別的情形,即出于出風頭或爭強好勝心理而作出夸大個人罪行的虛假供述。

(二)無辜者的虛假有罪供述

此種類型的虛假供述是指事實上沒有犯罪,卻被偵查機關錯誤指控實施了犯罪行為的無辜者,對偵查機關指控的犯罪行為予以承認,并且對犯罪行為實施過程加以描述的供述。從心理學視角來看,虛假供述是指供述者對自己未曾犯下的某項犯罪行為進行供認。[3]因此,美國心理學家卡辛和賴茨曼將無辜者虛假有罪供述從分為三類:一是自愿型虛假供述。有學者認為,自愿型虛假供述是無辜者在沒有任何外在壓力的情況下作出的虛假供述;但也有學者認為,自愿型虛假供述是無辜者在公檢偵查訊問人員沒有施壓的情況下而作的虛假供述。前者強調的是無辜者作有罪供述的主動性和自愿性;而后者強調的是沒有來自公檢偵查人員的壓力。鑒于以上兩點,自愿型虛假供述具有隱蔽性強、主動供述、與趨利避害的人性相背離等特點。二是強迫—屈從型虛假供述,指犯罪嫌疑人為了逃避身體、精神上的折磨,獲得偵查訊問人員承諾的即時利益而作出的一種虛假有罪供述。三是強化—內化型虛假供述。作出此種虛假供述的無辜犯罪嫌疑人逐漸內化,相信自己就是真正的犯罪者。在訊問過程中,由于焦慮緊張害怕等情緒,犯罪嫌疑人出現(xiàn)記憶模糊、混亂等現(xiàn)象,再加之一些具有暗示性的問題,其很有可能作出強迫—內化型虛假供述。強化—內化型虛假供述一旦出現(xiàn),犯罪嫌疑人翻供的幾率非常小。[4]

二、影響犯罪嫌疑人虛假供述的因素

筆者主要從犯罪嫌疑人自身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個方面對該問題進行探討。犯罪嫌疑人自身的內在因素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的抗壓能力、供述心理、受暗示性等;外在因素又可稱為情境因素,對犯罪嫌疑人虛假供述的出現(xiàn)也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主要與訊問環(huán)境、偵查訊問人員的訊問策略和態(tài)度等有關系。

(一)犯罪嫌疑人自身內在因素

1.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經驗

相較于犯罪經驗較少的初犯者,犯罪經驗豐富、常與偵查人員面對面交鋒的慣犯對整個辦案過程和訊問環(huán)境較為熟悉,不會過于緊張和焦慮,通常會有所預謀地進行反訊問,編造謊言,與訊問人員進行周旋,以求減輕甚至逃避處罰。犯罪經驗豐富的犯罪嫌疑人以前很可能受過多次法律懲罰,因此其求輕求生、逃避追責的愿望更加強烈,也十分狡猾,訊問人員通過訊問手段使其建立作出真實有罪供述的心理態(tài)度難度較大。

2.犯罪嫌疑人的抗壓能力

犯罪嫌疑人對審訊壓力的抵抗力,不僅包括身體的承受能力,還包括心理的承受能力。犯罪嫌疑人抗壓能力的大小對無辜者是否作出虛假供述的影響較大。在實際訊問工作中,訊問人員通常會通過各種訊問手段向犯罪嫌疑人施壓來獲取口供。清白的犯罪嫌疑人對審訊壓力的抵抗力越大,作出虛假供述的可能性越小。一旦犯罪嫌疑人“招供”,訊問人員通常會存在“有罪推定”心理。如果犯罪嫌疑人因為自身的抗壓能力小而作出虛假供述,那么無辜者在后續(xù)訴訟程序中翻供的可能性很小,其就會在法庭上被判處罪刑而蒙受鋃鐺入獄的冤屈。

3.犯罪嫌疑人的受暗示性

無辜者在訊問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審問暗示性的影響。由于缺乏根深蒂固的自我概念或情緒焦躁,在訊問人員的言辭暗示下,無辜者可能會懷疑自己就是真正的犯罪者,并從內心相信訊問人員所說的犯罪行為就是自己實施的。在一種高度易受暗示性狀態(tài)下,“真和假、輕和重在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上變得極易混淆”。從心理學原理來看,心理是內隱的,行為是外顯的,心理決定行為,行為是心理的外在表現(xiàn)。[5]暗示性心理狀態(tài)容易誘使犯罪嫌疑人在失去意志自由的情況下為了短暫利益而作出虛假供述。與其他幾種類型虛假供述影響相比,犯罪嫌疑人作出強迫—內化型虛假供述的可能性比較大。

4.犯罪嫌疑人對供述行為的利益衡量

理性人假設認為,人是趨利避害的動物,做任何事情之前總會進行利弊權衡。在接受審訊時,無辜的犯罪嫌疑人內心天平的左端是供述的不利(受到懲罰甚至死刑),右端是拒絕供述的不利(繼續(xù)接受審訊的痛苦)。[6]在一般人看來,接受審訊的痛苦遠遠輕于受到懲罰的痛苦,其實這與訊問實踐中反應的情況并不完全一致。受到懲罰的痛苦是未來的利益損失,而接受審訊的痛苦是當下存在的折磨。多數(shù)犯罪嫌疑人對法律懲罰缺乏現(xiàn)實感,為了避免現(xiàn)實的訊問痛苦或獲得短暫利益,其會選擇暫時屈服,作出強迫—屈從型虛假供述;或者其內心逐漸認可自己實施了犯罪行為,從而作出強迫—內化型虛假供述。

(二)情境因素

1.訊問環(huán)境的壓力

犯罪嫌疑人被拘留或逮捕之后,被關押在一個封閉環(huán)境中,無法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流。由于訊問環(huán)境的嚴酷性,加以訊問人員的嚴苛質問,犯罪嫌疑人容易產生無助感,從而選擇服從權威,服從偵查訊問人員的“訊問”。在Drizin和Leo報告的虛假供述案例中,平均審訊時長為16.3小時,其中有34%的案件審訊持續(xù)時間在6~12小時,39%的案件審訊持續(xù)時間達12~24小時。[7]長時間的訊問會增加犯罪嫌疑人作出虛假供述的可能性。這種訊問的持續(xù)性會讓犯罪嫌疑人內心產生一種不可知感,無辜者不知道如果其繼續(xù)作無罪供述,這種訊問的痛苦還會持續(xù)多久。出于暫時擺脫折磨的心理,他們往往選擇作虛假供述。

2.訊問人員“有罪推定”的思維模式

訊問人員“有罪推定”的思想會使偵查人員的工作重心不是查清案件真相,而是去證明犯罪嫌疑人一定有罪的“事實”。在“有罪推定”思想的引導下,偵查訊問人員為了獲得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可能會對犯罪嫌疑人實施身體或心靈上的折磨。無辜者在面對體膚之痛和內心之苦時,有可能因意志被摧毀而選擇屈服,作出有罪的虛假供述。例如:張輝、張高平叔侄奸殺一案,聶海芬等辦案民警就是由于受“有罪推定”思維模式影響,在證據鏈條完全不閉合的情況下,僅通過叔侄兩人的有罪供述而最終將案件偵查終結移送起訴,致使冤假錯案發(fā)生。

3.訊問方法不當

訊問方法的使用與犯罪嫌疑人虛假供述的產生有直接聯(lián)系。例如,刑訊逼供等暴力型非法訊問方法的使用,會對犯罪嫌疑人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和身體痛苦,大多數(shù)犯罪嫌疑人會因為無法忍受痛苦而屈服,最終選擇作出虛假供述。再如虛假證據等欺騙型訊問方法的使用對虛假供述的影響,面對虛假證據時內心緊張焦慮、自我概念較為模糊的犯罪嫌疑人可能會意志動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實施過犯罪行為。在這種情況下,訊問人員進一步作出暗示性訊問工作,無辜的犯罪嫌疑人就可能作出虛假的有罪供述。

三、對犯罪嫌疑人虛假供述的識別方法

研究表明,警察、檢察官、法官、緝私人員等專業(yè)人士判斷謊言時所表現(xiàn)的準確率也只是比偶然概率的水平稍高。專業(yè)謊言識別者識別實話的準確率在45%~60%之間,平均準確率是54%。[3]此外,公安實踐工作中部分偵查人員“先入為主”的偵查觀念,使得識別犯罪嫌疑人虛假供述的概率進一步降低。探究對犯罪嫌疑人虛假供述的識別方法,既可以使偵查人員認識到自身辦案問題,同時可以使偵查人員在識別虛假供述時有法可循。

(一)非言語行為識別方法

偵查訊問中的非言語行為,指訊問中將肢體語言、表情、副語言作為信息交流的載體,是偵查人員與犯罪嫌疑人間的無聲對話。一般認為,非語言行為包括四種形式:一是面部表情;二是身體姿勢;三是坐姿;四是副語言行為,包括言語反應快慢、語氣等。犯罪嫌疑人可以有意識地偽裝自己的語言,卻很難控制自己的非言語行為,因為非言語行為是無意識狀態(tài)下流露出的一些細微生理變化。有實驗研究表明,試圖說謊的人傾向于少笑,盡管撒謊者和說真話的人在笑的實際次數(shù)上差別很小,但該差別也是可測量的。[3]此外,說謊的人相比于說真話的人更傾向于少動自己的四肢,并刻意與訊問人員保持一定距離,還通常會選擇雙腿收起等防御性坐姿。對非言語行為的觀察是識別虛假供述十分有效的方法??傮w的研究結論認為,非言語線索對識別謊言的準確率往往在50%左右。[1]

(二)“以謊測謊”識別方法

在訊問過程中,偵查人員通過虛構一種情景或者粉飾某個犯罪事實向犯罪嫌疑人提問,試探其反應,并以此為依據來判斷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是否真實。真實犯罪者編造謊言逃避懲罰的僥幸心理以及無辜者作出虛假供述的配合心理,在面對偵查人員故意漏出的“訊問破綻”時,均會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暴露,犯罪嫌疑人供述中某一問題的真實性和可信性便可據此得到判斷。這里存在一個法律問題,即此種略帶欺騙性質的訊問方法是否合法。根據2012年《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通過欺騙方法獲得的犯罪嫌疑人供述是可以被當作證據使用的,不適用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

(三)反復訊問識別方法

反復訊問是通過審查犯罪嫌疑人供述的邏輯周密性和供述細節(jié)充分性,發(fā)現(xiàn)供述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矛盾疑點。反訊問人員要就案件中的同一重點問題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多次訊問,比對其對該問題的前后回答是否一致。犯罪嫌疑人在面對間隔性反復訊問時,通常在前后的表述上出現(xiàn)矛盾。其次,反復訊問的識別方法還要對犯罪的細節(jié)進行具體的提問,問得越細,犯罪嫌疑人的虛假供述漏出的破綻越多,或供述違背常理,或供述自相矛盾。使用此方法時要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多次訊問,一定要注意不可違反訴訟法有關訊問時間限制的相關規(guī)定,以保證案件辦理過程及手續(xù)的合法性。

(四)犯罪嫌疑人供述與其他證據比對識別方法

將犯罪嫌疑人供述與偵查中收集到的其他證據,如物證、書證、視聽資料等進行比對,以驗證犯罪嫌疑人供述是否與其他證據互相印證。使用此方法的前提是有與案件相關的其他證據存在,以及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與其他證據具有可比性,即二者都是用來證明同一犯罪事實的。對于真實犯罪者的虛假供述,如果犯罪嫌疑人供述與其他證據存在矛盾,那么可以基本確定犯罪嫌疑人在說謊話。相對于真實犯罪者的虛假供述而言,無辜者的虛假供述更有可能與其他類型證據存在客觀吻合的情況,因此我們無法僅通過簡單的比對證據就完全辨別犯罪嫌疑人有罪供述的真?zhèn)涡?,還需要作出誘導分析。誘導分析就是將無辜者虛假有罪供述的構成要素與警方手中掌握的證據材料一一列出進行對比,比對供述中的各要素是否在訊問當時警方所掌握的證據狀況可以誘導出來的范圍之內,是否有超出警方掌握證據范圍的個人體驗信息。在進行訊問誘導分析時,訊問筆錄和記錄審訊整個過程的錄音錄像的可用性價值是無法衡量的。[8]

[1]畢惜茜.偵查訊問學[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3.

[2]陳歡,羅大華,薛雄庭.虛假供述影響因素及法律控制[J].心理科學,2012(3):669-676.

[3]于春曉.虛假供述的識別[J].江西警察學院學報,2013(2):36-40.

[4]陳歡.虛假供述社會規(guī)范與社會認知關系[J].社會科學家,2015(8):108-112.

[5]王耀世,呂瑞萍.犯罪嫌疑人虛假供述識別的心理分析[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2):115-122.

[6]徐胤.無辜者的供述——從冤案看虛假供述的產生[J].法治視點,2013(3):102-103.

[7]Steven,A.Drizin & Richard,A.Leo.82 North Carolina Law Review: The Problem of False Confessions in the Post-DNA World[R].2004: 946.

[8]方斌.刑案無辜者虛假有罪供述的識別[J],犯罪研究,2010(3).

猜你喜歡
犯罪者有罪供述
比較法視域下被告人庭前供述證據能力的三種模式
——以被告人翻供為主要研究視角
重復供述排除問題研究——評《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規(guī)定》第5條
回到規(guī)范分析:克隆人行為是否有罪的方法論審視
英性犯罪者出獄住旅館引擔憂
論重復性供述排除規(guī)則
來 都 來 了
《解救吾先生》 2015年9月30日
自動到案后僅在庭審時如實供述能否認定自首
應驗吧
終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