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現(xiàn)代漢語口語中的被動標記詞研究
——基于語料庫的研究

2018-03-30 02:00:28楊曉明
關鍵詞:被動語料用法

□楊曉明

一、引言

漢語中的被動句按照施事的出現(xiàn)與否可以分為兩個類型:“長被動句”和“短被動句”?!伴L被動句”中施事的引出需要用到被動標記詞。現(xiàn)代漢語被動標記詞主要有“被、讓、叫、給”等,其后所帶的賓語為動作的施事,句子的主語為動作的受事(鄧思穎,2010:90;張延俊,2010:18;朱德熙,1982:178;屈哨兵,2008:227)。在書面語中,“被”字是被動句的強勢標記詞,也是語法化程度最高的被動標記詞,因此被動句也叫“被字句”。(鄧思穎,2010:90)?,F(xiàn)代漢語口語中“被”字是否也和書面語一樣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被動標記詞呢?“被、讓、叫、給”這四個表被動標記詞在口語中的用法及其分布頻率有何異同呢,這是本文旨在探討的問題。

很多學者對被動標記詞“被、讓、叫、給”等做了詳細的研究。鄧思穎針(2008)對漢語被動句的“雙重地位說”問題,在“動詞說”的框架下,進一步完善和補充了“作格化”分析;熊仲儒(2003)探討了長被動句與短被動句的句法結構問題,指出二者主要區(qū)別在于主動詞的外部論元的語音實現(xiàn)方式不同;徐丹、石毓智探討了被動式標記詞和處置式標記詞共用的“給”,并詳細分析了“給”在表被動和表處置時的用法(徐丹,1992;石毓智,2004);朱德熙(1982:179)指出,介詞“給”可用于受事主語句里引出施事,作用與“叫、讓、被”相似;李崇興、石毓智(2006)探討了被動標記“叫”從表使役到被動語法化的語義基礎和句法環(huán)境;并指出“讓、叫、給”是具有口語色彩的被動標記詞;丁樹聲(1961:100)也曾在其著作《現(xiàn)代漢語語法講話》中提到,“給”和“叫”表被動時主要出現(xiàn)在口語中。其實早在1953年,張志公先生(1953:74)就在《漢語語法常識》一書里提到口語里往往用“叫、讓、由”來代替“被”;隨后,王力(1958:484)也在其著作《漢語史稿》中進一步指出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里,一般用“給、讓、叫”來表被動,而不是“被”;井唯允,徐揚(1990)通過實證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被、給、讓、叫”在口語中具有一定的互換性。由此可見,“被、給、讓、叫”關系十分密切,在口語使用中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是目前尚未有相關文獻基于大量真實的口語語料具體分析現(xiàn)代普通話口語中“被、讓、叫、給”這四個被動標記詞的頻率分布及其用法的異同。因此,本文旨在通過大量真實的口語語料,研究“叫、讓、給”作為被動標記詞的頻率分布,并將其用法進行對比分析。

二、材料與方法

根據(jù)上文所述,“給、讓、叫”主要是具有口語色彩的被動標志詞,因此本文采用的是基于大量真實口語語料的研究方法,從用法、句式分布及其分布頻率對現(xiàn)代漢語口語中的四個被動標記詞“被、叫、讓、給”進行比較研究。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語言研究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從內(nèi)省法到數(shù)據(jù)驅(qū)動法的轉(zhuǎn)變。如今的語言研究更注重以真實語言的材料為素材,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研究方法,從大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語言的一般性規(guī)律。這和以往的內(nèi)省法和定性手段相比更具有科學性,也更能反映人類語言的真實特征與面貌(劉海濤,林燕妮,2018)。正如伯納德·科姆里在《語言共性和語言類型》里所說:“語言學研究的是語言,而語言指的是人們?nèi)粘I钏v的語言”。因此,本研究采用大量真實的口語語料進行研究,以求最真實地反映漢語被動標志詞“被、叫、讓、給”的本質(zhì)特點。

本文所使用的語料源于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天津人民廣播電臺、山東人民廣播電臺2006年播出的11個節(jié)目的轉(zhuǎn)錄文本,共計46萬字。節(jié)目內(nèi)容題材廣泛,涵蓋了時政新聞、社會話題、時尚、美食、養(yǎng)生、情感等多個領域。節(jié)目包括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1039交通服務熱線”、“車友音樂時空”、“歡樂正前方”、“夾敘夾議”、“美食風尚”。天津人民廣播電臺的“百姓故事”和“法治故事”。還有山東人民廣播電臺的“廉政之聲”、“林雨一刻鐘”、“直通黃金海岸”。

表1 語料節(jié)目信息

三、結果與討論

在46萬語料中,被動標記詞“被”一共出現(xiàn)了186次,“給”出現(xiàn)了9次,“讓”出現(xiàn)了5次,“叫”出現(xiàn)了2次,其結果分布如圖3.1所示:

圖3.1 被動標記詞的頻率分布

從結果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被”是普通話口語中的強勢標記詞,其所占的比例達到93%,“給”、“讓”、“叫”雖然都可以表被動,但其所出現(xiàn)的頻率都很常低,“給”占4%,“讓”占2%,“叫”占1%。因此,“被”不管是在口語還是在書面語中都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被動標記詞。丁樹聲(1961:100)曾在其著作中提到,在口語里,“叫”和“讓”表被動出現(xiàn)的情況比“被”多,然而根據(jù)本次的統(tǒng)計結果,“被”才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叫”和“讓”的使用頻率遠遠低于“被”。下面我們來看看這4個被動標記詞在用法上的異同。

(一)“被”字被動句

帶“被”標記的被動句,其句式為“NPpatient+被+ NPagent+VP”或“NPpatient+被+VP”。“NPpatient”代表受事,“NPagent”代表施事,“被”用來引介施事。即“被”字被動句,其后既可以出現(xiàn)施事,也可以不出現(xiàn)施事(鄧思穎,2010:191;李崇興,石毓智,2006;陸儉明,2004)。出現(xiàn)施事的為“長被動句”,不出現(xiàn)施事的為“短被動句”(鄧思穎,2010:191)。從圖3.2我們可以看到,在186條含“被”標記的被動句的語料中,有127條沒有出現(xiàn)施事(占68%),為“短被動句”;有59條其后出現(xiàn)了施事(占32%),為“長被動句”。

根據(jù)朱德熙的論述,帶“被”標記的被動句,如果根據(jù)上下文語境可以明顯推斷出施事,或是施事指代不明,那么其后施事可以省略(朱德熙,1982:192)。張伯江認為“被”字被動句是“強受事性,弱施事性”的句子,主要強調(diào)事件帶給受事的影響,施事可以省略不出現(xiàn)(張伯江,2001)。例如:

圖3.2 含“被”的被動句句式分布

①您現(xiàn)在應該趕緊辦理手續(xù),如果超過一年,您的駕照就會[被]吊銷了。

②昨天天氣好,我騎摩托沒戴頭盔[被]警察罰了。

句 ①為短被動句,主語“駕照”是受事,施事省略了,但是完全不影響聽話者對這句話的理解,聽話者也很容易推斷出來執(zhí)行“吊銷”這一動作的施事是相關部門;句②是長被動句,主語“我”是受事,賓語“警察”是實行“罰”這一動作的施事。如果把施事“警察”去掉變成“我騎車摩托沒帶頭盔被罰了”亦是非常符合語法的句子,聽話者也很容易理解。

①和 ③這兩個句子的意思,都是意在強調(diào)事情帶給受事的影響,如“駕照被吊銷”、“被警察罰”,而不是重在強調(diào)施事動作的實行,所以施事出現(xiàn)與否都是可以的。

(二)“給”字被動句

本次一共檢索出9條帶“給”為標志詞的被動句。在這9條被動句中,全部都沒有出現(xiàn)施事。其句式為“NPpatient+給+VP”,這說明“給”做被動標記詞的時候,其后往往不接施事。根據(jù)Wong(2009)、朱德熙(1978:181)、石毓智(2004)的論述,如果根據(jù)上下文語境,或是剛剛在上文提到了施事,抑或是施事指代不明,那么以“給”作被動標記詞的被動句其后一般不出現(xiàn)施事,這和本次的語料檢索結果一致,如:

③第二次請你吃飯卡又[給]吞了。

④我不是餓死的,我是[給]嚇死的。

句③和④中的“給”都是作被動標記詞,其后都沒有出現(xiàn)施事。但這并不是說“給”作被動標記詞時,其后不能出現(xiàn)施事,而是施事既可以出現(xiàn),也可以不出現(xiàn)。如句⑤中的“我”就是“弄壞”這一動作的施事。施事“我”的出現(xiàn),會使得句意更重在表達“書是被我弄壞的,而不是別人”。如果把施事“我”去掉,句子的意思則更重在強調(diào)事情的結果,就是“書壞了”。

⑤那本書都[給]我弄壞了。

與此同時,含“給”標記的被動句包含兩種情況,一是“給”作被動標記詞,二是“給”在被動句中和其它的被動標記詞一起配合使用,同時出現(xiàn)在一個句子中,如句⑥:

⑥我從反光鏡看到他被交警[給]拿下了。

關于句⑥中“給”的詞性,現(xiàn)在還沒有統(tǒng)一的定論,有學者認為“給”是其后動作的被動語法標識Wong(2009),也學者認為“給”是和被動標記介詞一起使用的助詞(朱德熙,1982:179)。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中對“給”字這一用法的注釋,這里的“給”應該歸類為助詞,常常出現(xiàn)在處置式和被動式中,用于加強處置的語氣(李行健,2004:444)。因此本文也暫時按照《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中的注釋,把這種用法的“給”看作是助詞,而不是被動標記詞,所以這種用法的“給”并沒有統(tǒng)計入內(nèi)。

(三)“讓”字被動句

在46萬的語料中,“讓”作被動標記詞一共出現(xiàn)了5次。其句式為“NPpatient+讓+ NPagent+VP”,即帶“讓”標記的被動句其后都出現(xiàn)了施事。這和朱德熙(1982)、陳力(2003)等學者的看法相符合,即帶“讓”標記的被動句,其后一般需要出現(xiàn)施事。陳力(2003)進一步指出,“讓”字被動句中的受事往往是有生命的。根據(jù)本次的檢索結果,在5條含“讓”的被動句中,有3條受事是有生命的,2條是無生命的。因此,我們也可以大致看出帶“讓”作被動標記詞的被動句,受事既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無生命的,這和陳力先生的看法稍有出入。例如例句⑦和⑧:

⑦我的前擋風[讓]石頭碰了一個裂紋,可以修復嗎?

⑧定力不夠的嘉賓非得[讓]你們忽悠暈了。

句⑦中的受事“前擋風”是無生命的,句⑧的受事“嘉賓”是有生命的。同時,句⑦和句⑧都有施事的出現(xiàn)。如果把施事“石頭”和“你們”去掉,句子變成“讓碰了一個裂紋”、“讓忽悠暈了”則顯得有點不合語法了,也難以為讀者所理解。這說明“讓”表被動時,其后一般要出現(xiàn)施事。“讓”表被動的用法是其使役義語法化的結果,所以帶“讓”標記的被動句施事不能省略有可能是因為“讓”在表使役時,使役對象(受事)是不能省略的(李崇興,石毓智,2006)。如果替換成“被”則不同,“被罰站了吧”、“被忽悠暈了”則是非常符合語法的句子。

“讓”和“被”在表被動時,還會存在主觀感情色彩的區(qū)別。沈家煊認為“被”字句會傳達出說話者對事件受事的“同情”感情色彩(沈家煊,2005和2009)。如上文我們所舉的句①“您現(xiàn)在應該趕緊辦理手續(xù),如果超過一年,您的駕照就會被吊銷了?!闭f話者很有可能是帶有“關心、同情”這樣的感情色彩跟聽話者說這句話的。因為說話者在善意地提醒聽話者應該趕緊辦手續(xù),要不然駕照就會被吊銷,得重新辦理就不好了。但是“讓”字被動句所傳達出來的感情色彩則不一樣,我們先來看一下從語料中檢索出來的例子⑨:

⑨上課是不是又給二丫傳條,[讓]老師罰站了吧?

句⑨中,說話者并不在于表達對聽話者的“同情”感,而是傳達出了“就因為你上課給二丫傳條,所以老師才罰你站了”。也就是說說話人認為事件的結果是由聽話者的行為造成的,應該對此事負有責任,或是這樣的結果是理所當然的。帶“讓”標記的被動句會存在著這一層語義關系,可能是因為“讓”表被動的用法是由其表使役的用法延伸過來的,而使役句一般會強調(diào)使因性,語義會相對于傾向追究責任(沈家煊,2005)。

同時,“讓”和“給”還可以同時出現(xiàn)在被動句中。此時“叫”的作用是引出施事,“給”可以看作是助詞,加強處置的語氣,如句⑨中“讓”的作用是引介施事“你”,“給”用來加強處置語氣,突出強調(diào)“餅干全讓你吃完了”。

⑩餅干全[讓]你給吃完了。

(四)“叫”字被動句

在46萬的語料中,“叫”作被動標記詞一共出現(xiàn)了2次,使用頻率非常低。根據(jù)石毓智(2004)的考察,“叫”表被動的用法一般是出現(xiàn)在口語中。根據(jù)本次研究,“叫”在口語中作被動標記詞出現(xiàn)的頻率也同樣非常低。所檢索出來的兩條帶“叫”標記的被動句,其后都出現(xiàn)了施事,其句式為“NPpatient+叫+NPagent+VP”。這也和朱德熙(1982:173)和石毓智、李崇興(2006)等學者看法一致,即“叫”作被動標記詞時,其后一般要求出現(xiàn)施事。李崇興、石毓智進一步指出,“叫”字被動句一般是受語境限制的被動句,在被動句前一般還會有一個陳述條件或原因的小句出現(xiàn)。他們所舉例子為句,就是想要不被丫頭們笑話,就要“放尊重點”。

本次檢索出來的2條帶“叫“標記的被動句亦是在被動句前還有一個陳述條件的小句,進一步印證了李崇興、石毓智的看法。如句和句?!皯夷畈灰徽f沒”的條件是“別說了”;“還好那天我不在”,所以我沒被氣著。

太田辰夫(1987:228)認為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會用“叫(教)”來表被動,第一是施事不具有意志;第二是說話人想要表達造成了某種結果的感覺;第三是和禁止相配合使用。本次檢索出來的句和其論述的第二種情況吻合。在句中,說話人想對聽話者表達“你們再這樣說,就會造成了懸念沒有了的結果”。在句中,說話者可能想表達“我要是聽見了,就會氣得說不出話的結果”。

四、結語

本文基于北京、天津、山東三個地方的廣播語料,統(tǒng)計并對比分析了“被、給、讓、叫”作被動標記詞時出現(xiàn)的頻率及其用法的異同。以往對被動式的研究一般集中于其語法化路徑、句式結構等,或是主要在于書面語的研究,目前還沒有基于大量真實語料對口語中的被動標記詞“被、給、讓、叫”的頻率和用法進行研究的文獻,本研究恰好可以填補這一空缺。

研究結果表明,“被”是現(xiàn)代漢語口語中的強勢被動語法標記詞,其出現(xiàn)頻率占92%,“給”、“讓”、“叫”等出現(xiàn)的頻率都非常低,分別占4%、3%和1%?!氨弧焙汀敖o”作被動標記詞時,其后既可以出現(xiàn)施事,也可以不出現(xiàn)施事,而“讓”、“叫”作被動標記詞時,其后一定要出現(xiàn)施事,這也說明了“被”和“給”的語法化程度要比“叫”和“讓”高[8]。

語料是進行語言研究非常重要的工具,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從大量語料中探討研究語言的一般規(guī)律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語言的手段。大數(shù)據(jù)更能反映語言的真實狀態(tài)和本質(zhì)特征。現(xiàn)在語言學的研究已經(jīng)從“花園”轉(zhuǎn)變到了“灌木叢”,即以往的語言學研究主要靠語言學家通過精挑細選或是內(nèi)省法得出的語言現(xiàn)象,而“灌木式”研究則研究的是人們?nèi)粘=涣髦兴褂玫恼鎸嵳Z言(Bresnan,2017;劉海濤,林燕妮,2018)。自然語言處理的對象是真實的語言材料,而真實語言材料具有“概率性”的特點,即語言的合法性介于“可能”和“不可能”之間,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簡單而分,因為本次研究所得出來的結論也并不能一并概論為正確與否。但是從大量的語言素材中的得出來的結果還是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被、給、讓、叫”這幾個被動標志詞在日常使用中的一般規(guī)律的。

本次研究只選取了46萬的語料,樣本不是非常大,且是集中于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天津人民廣播電臺、山東人民廣播電臺節(jié)目這三個地方的節(jié)目,后續(xù)研究可以繼續(xù)擴大樣本,并且多選取全國各地節(jié)目進行對比分析。同時,本研究也只限于口語語料,后續(xù)研究也可以加進書面語語料,對比這四個被動標記詞在口語和書面語中出現(xiàn)頻率和用法、句式分布的異同。

[1]Bresnan J. Linguistics: The garden and the bush[J].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2017,42(4): 599-617.

[2]Huang C.-T. James, Yen-hui Audrey Li, and Yafei Li. The Syntax of Chines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3]Wong May L-Y. Gei constructions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bei constructions in Cantonese: a corpus-driven contrastive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 2009(1): 60-80.

[4]陳力. 表被動時“被”與“讓”的差異[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

[5]丁樹聲.現(xiàn)代漢語語法講話[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

[6]鄧思穎. 形式漢語句法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7]鄧思穎. 漢語被動句句法分析的重新思考[J]. 當代語言學,2008(4): 308-319.

[8]井唯允,徐揚.關于漢語被動句的互換性[J].第三屆國際漢語研討會,1990.

[9]李崇興,石毓智. 被動標記“叫”語法化的語義基礎和句法環(huán)境[J]. 古漢語研究, 2006 (3);36-43.

[10]劉海濤、林燕妮.大數(shù)據(jù)時代語言研究的方法和趨向[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72-83.

[11]陸儉明. 有關被動句的幾個問題[J].漢語學報,2004(2):9-15.

[12]李行健. 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13]屈哨兵. 現(xiàn)代漢語被動標記研究[M].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

[14]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5):5-17.

[15]石毓智.兼表被動和處置的“給”的語法化[J].世界漢語教學, 2004 (3):15-26.

[16]沈家煊.漢語的主觀性和漢語語法教學[J].漢語學習,2009(1):3-12.

[17] 太田辰夫. 中國歷史文法[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7.

[18]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再版,北京:中華書局,2004.

[19]徐丹. 北京話中的語法標記詞“給”[J].方言, 1992 (1):54-60.

[20]熊仲儒. 漢語被動句句法結構分析[J]. 當代語言學, 2003 (3): 206-221.

[21]張伯江. 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對稱與不對稱[J].中國語文,2001(6): 519-524.

[22]朱德熙. 語法講義[M].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2.

[23]張延俊. 漢語被動式歷時研究[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0.

[24]張志公.漢語語法常識[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53.

猜你喜歡
被動語料用法
address的高級用法你知道嗎?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主動句都能轉(zhuǎn)換成被動句嗎
第五課 拒絕被動
趣味(語文)(2019年5期)2019-09-02 01:52:44
“作”與“做”的用法
特殊用法
基于語料調(diào)查的“連……都(也)……”出現(xiàn)的語義背景分析
華語電影作為真實語料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苗防備覽》中的湘西語料
國內(nèi)外語用學實證研究比較:語料類型與收集方法
台南县| 灵璧县| 宁化县| 洛南县| 开化县| 海城市| 柘城县| 江口县| 舒城县| 玉溪市| 满城县| 含山县| 偃师市| 泸溪县| 邻水| 英吉沙县| 瓦房店市| 大石桥市| 上栗县| 富锦市| 无锡市| 二手房| 手机| 宜昌市| 沙田区| 黑龙江省| 泽库县| 霞浦县| 青铜峡市| 瑞安市| 樟树市| 洛扎县| 栾城县| 红安县| 新民市| 福清市| 临湘市| 连州市| 抚州市| 衡水市| 耿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