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智能手機、互聯網的高度普及,將人們帶入了新媒體時代,而網絡直播、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新型傳播方式的出現,無疑給傳統(tǒng)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廣播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必須做出相應調整和轉型,才能借力新媒體,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關鍵詞 廣播;新媒體環(huán)境;轉型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03-0059-02
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仿佛就是傳統(tǒng)與現代的兩個對立面。但是實際上,二者完全可以實現融合,達到雙贏的局面。作為一種典型的傳統(tǒng)媒體,廣播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中,因為其靈活高效、轉型迅速的特點,能夠迅速做出轉型調整,迸發(fā)出新的活力。
1 新媒體環(huán)境中的廣播發(fā)展現狀
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媒體,廣播依然在現代大眾傳播領域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從目前的發(fā)展現狀來看,廣播依然有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第一,操作靈活,制作成本低,傳播迅速。這種優(yōu)勢在緊急情況下,特別是發(fā)生大的自然災害或者戰(zhàn)爭時尤為明顯,廣播往往會成為特殊環(huán)境中的唯一信息傳播工具。第二,權威性。作為官方媒體,廣播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不容置疑,而在一些新媒體平臺上,往往標題黨、假新聞、三俗新聞橫行,公信力受到廣泛的質疑。第三,廣播有固定的受眾群體。隨著私家車的普及,車載人群數量迅速增加,這部分人已經成為廣播的固定受眾群,忠誠度較高,這是新媒體無法相比的。
但是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中,廣播作為一種傳統(tǒng)媒體,也呈現出一定的劣勢。首先,選擇性和保留性差。因為聲音是廣播的唯一傳播符號,稍縱即逝,所以受眾在接收廣播信息時,往往是被動接收,選擇性較差。其次,表現力不足。現如今的新媒體上,資訊融合了圖片、文字、視頻等多種表達方式,能夠全方位地展現新聞事件,比起單純依靠聲音傳遞信息的廣播更加生動,更有吸引力。最后,交流欠缺。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受眾接收信息的習慣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不再滿足于以往那種從媒體到受眾的點面?zhèn)鞑ツJ剑强释换鞑ァ_@一點上,廣播還存在明顯的缺陷。
2 廣播應對新媒體環(huán)境的戰(zhàn)略轉型策略
廣播作為一種傳統(tǒng)媒體,面對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必須要充分認清自己的優(yōu)劣勢,適時做出調整。很多專家和學者都認為,只要能夠做出適時的轉型,廣播能夠迅速適應環(huán)境,總體來說,新媒體環(huán)境給廣播帶來的影響,機遇大于挑戰(zhàn)。
1)內容轉型:制作特色化,個性化音頻,成為網絡內容的個性供應商。
無論是新媒體還是新技術,更多的只是一種信息傳遞渠道和載體,從根本上說,媒體依然是內容為王,能夠吸引受眾才是生存的關鍵。但是很多新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他們最大的缺陷恰恰存在于內容生產上。雖然新媒體可以給受眾提供海量信息,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網站,手機客戶端上的內容往往都是相互轉載,雷同性較高,而且其中不乏一些假消息和低俗新聞,所以新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一直受到一定質疑。
內容權威原創(chuàng),在受眾的心目中具有很強的信服力,是廣播等傳統(tǒng)媒體的最大優(yōu)勢。美國的廣播,就利用這個優(yōu)勢,完美地與互聯網結合,探索出一種新的發(fā)展模式。潘多拉公司是美國最大的互聯網廣播供應商,這家公司在美國運營在線音樂廣播非常成功,他詳細地整理出各種歌曲的特點,將音樂分類,一共設置了500多個類型化音樂頻道,在網絡上供聽眾,特別是車載網絡受眾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在這些音樂頻道中,沒有任何廣告,它的盈利模式主要就是靠聽眾的付費點播,這樣的內容供應模式,深受聽眾喜愛,取得巨大的成功。
這樣的成功范例,對于國內的一些音樂,小說,戲曲廣播等專業(yè)調頻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這些頻率可以在這些方面做出積極的探索,解放思想,根據聽眾的需求來定制廣播內容??陀^上看,目前的新媒體環(huán)境也給這樣的操作提供了一片沃土,隨著智能手機的興起,多種收聽類App如蜻蜓、阿基米德等大受歡迎,擁有眾多的網絡聽眾,廣播可以抓住這個機遇,深度挖掘自身優(yōu)勢,做出精品內容,在網絡上付費收聽,探索出新的盈利模式。
2)平臺轉型:加快融合新媒體,多途徑傳播擴大影響力。
廣播以聲音為唯一的傳播媒介,原來單純地依靠電波作為傳輸渠道,比起電視、網絡、微博、手機客戶端等媒體,傳播形式比較單一,所以很難找到更大發(fā)展空間,這一點也成為影響廣播影響力的一個桎梏。
但是新媒體的興起,無疑給傳統(tǒng)廣播帶來了新的機遇。船小好掉頭,無論是網絡直播、微博、微信、還是手機客戶端,這些新的傳播途徑都可以在傳統(tǒng)廣播中得到很好的運用,成為新的宣傳平臺。而傳統(tǒng)媒體的權威性,也使得廣播在和新媒體合作的過程中,更加具有公信力,再加上內容的充實和原創(chuàng)性,無疑能讓廣播這種傳統(tǒng)媒體大放異彩。
以安徽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為例,一直十分注重網絡公眾號和手機微信公眾號的內容編輯和打造,利用新媒體第一時間發(fā)布權威資訊和及時路況,深受受眾歡迎,用戶過百萬,是全省唯一900分以上的微信號,閱讀量和點擊量多次位列全省媒體同行業(yè)第一,全國廣電前五位。2017年1月27日的原創(chuàng)新聞資訊《暴雪!大暴雪!重要天氣提示,全安徽轉發(fā)》,僅僅17個小時不到,微信單條閱讀量突破100萬。
3)渠道轉型:借助新媒體 讓受眾為廣播提供內容。
清華大學新聞傳播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陳昌風曾說過:“現在廣播的主要理念也在不斷地轉變,世界的大眾傳媒變成了亂眾傳媒,它最核心的內容是我們的傳播方式不再是過去的向你展示,而是成為一種受眾演說和討論的方式?!痹谛旅襟w時代,人人都擁有話語權,人人都可以成為傳播者。
但是反觀國內,許多傳統(tǒng)媒體在面對新媒體時,依然習慣性地將其當成搜索引擎和查找資料的地方,依然只是習慣于在網絡上搜索自己需要的內容,然后拿來主義直接運用。但是這樣的利用方式遠遠不夠,在國外,新媒體高度發(fā)達的國家,受眾與傳播者的界限已經相當模糊,演變成了媒體的“生產消費者”,意思就是既生產新聞,又消費新聞。比如說在美英,很多媒體機構都設置了有專門的媒體平臺——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由受眾自行傳遞內容上去,既能夠吸引受眾,又能夠最大限度地挖掘新聞線索,一舉兩得,深受歡迎。
不可否認,在海量信息的時代,誰掌握了用戶這個稀缺資源,誰就掌握了主動權。讓用戶能在權威媒體上發(fā)聲,傳遞有用信息,無疑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受眾的積極性,而在中國,媒體也做了這方面的有益嘗試。比如說鳳凰衛(wèi)視2011年日本發(fā)生地震時,主動招聘擁有災難經歷和專業(yè)經驗的網友和觀眾,參與內容提供。而在傳統(tǒng)廣播頻率中,聽眾主動參與節(jié)目,發(fā)布及時路況,已經成為一種
常態(tài)。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傳統(tǒng)媒體在新媒體方面做了有益嘗試,將更多的普通受眾納入到了新聞制造者的行列。比如2017年7月安徽廣播電視臺上線的“海豚視界”客戶端,是一個原創(chuàng)的微視頻新聞類融媒體資訊平臺, 在這個客戶端上,不僅電視和廣播的主持人和記者可以及時發(fā)布視頻資訊,更有上千名“拍客記者”,這些人都是普通市民,只要符合條件,新聞經過審核,都可以在這個新媒體客戶端上及時發(fā)布各種視頻新聞資訊,很好地實現專業(yè)生產與用戶制造互補共融和全天、全時段新聞注入,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4)模式轉型:利用便攜式收聽設備,建立新的收聽模式。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智能手機、iPad的興起,再加上Wi-Fi和4G網絡的發(fā)展,人們利用這些便攜設備進行收聽越來越便捷。甚至有調查表明,在中國一些發(fā)達城市,已經有超過30%的聽眾習慣用智能手機、iPad等新設備收聽各種音頻。雖然這些聽眾的收聽習慣不像收聽車載收音機一樣,具有強烈的伴隨性,但是也很大地分流了廣播的受眾群。
在這種情況下,廣播電臺必須要順勢而為,重視這一部分受眾群體,做出相應調整。安徽廣播電視臺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于2015年推出一款主攻音頻細分市場的一款垂直App——“達耳聞”,這是一款手機App,主要為對聲音產品或聲音服務有個性化需求的人群,大大提高了安徽廣播電視臺廣播頻率的影響力。如2016年,“達耳聞”辦公室打造“高校聯盟”活動第一季“校園搶麥”,系列專輯已正式上線,上線首日單個音頻點播量就破萬次。這樣的線上線下結合的活動,無疑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傳統(tǒng)廣播媒體優(yōu)勢,擴大了自身的影響力。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的今天,面對新媒體的競爭,傳統(tǒng)廣播媒體必須要及時調整思路,結合新技術,新手段做出一系列有益嘗試,一方面,要把新媒體上精彩的東西吸收到廣播媒體中,另一方面,抓住傳統(tǒng)優(yōu)勢,將廣播上的精華內容發(fā)布在新媒體上,擴大自身的影響力,這樣才能占據主動,將挑戰(zhàn)變成廣播發(fā)展的獨特機遇。
參考文獻
[1]楊林軍,陸王天宇.網絡催生新媒體時代的來臨[J].世界科學,2006(10):21-22.
[2]馬新莉,張海珍.探討新媒體時代的傳統(tǒng)媒體發(fā)展之路[J].價值工程,2011(2):303.
[3]劉雙慶.跨界.互動.整合——新媒體時代傳統(tǒng)廣播的變化與思考[C]//中國傳媒大學第六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