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愛平 山西省長治市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
引語即引用語言,在新聞報道中主要表現(xiàn)為記者對新聞采訪中得到的第一手素材的采訪內容的引用,主要可分為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兩種。直接引語,顧名思義就是直接引述別人的原話,放于引號內;間接引語,則是用記者自己的話轉述別人的話,不加引號。
直接引語,相當于一種“現(xiàn)場同期聲”的效果,它保留了當事人真實的狀態(tài),讓當事人的情感、態(tài)度鮮地展現(xiàn),從而呈現(xiàn)出了新聞的真實感、增加了新聞的信息量、提升了新聞的趣味性。同時使用直接引語,可以客觀地表達出新聞當事人的觀點,全面呈現(xiàn)沖突雙方的立場和想法,所以使用直接引語在一些特定題材的新聞報道中也是記者們防范侵權責任、規(guī)避訴訟風險的一種有效方法。
間接引語,是記者對新聞當事人觀點進行的準確概括,它的運用可以使新聞內容更簡潔、更精煉,從而方便受眾準確高效的獲取信息和提高理解度。
由此可知,靈活多樣的引語既能增加報道的人性化色彩,也能讓報道更具有可讀性。
引語雖好,但不能拿來就用?;鶎右痪€新聞素材繁雜多樣,選擇性強,記者所進行的新聞報道,其實是對一個新聞事件在基于新聞原則基礎上的一個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尤其是在傾聽和記錄當事人的語言后,必須要精挑細選,這就涉及到一個“取”“舍”問題。
首先,要注意直接引語的數(shù)量。單條引語的字數(shù)和同篇報道中使用引語的次數(shù),都不是越多越好。雖無一定之規(guī),但過多的使用,勢必會造成層次拖沓、篇幅冗長、觀點不明,使新聞缺乏美感,令受眾興趣索然。直接引語應當引用當事人原話中最精彩、最核心的部分,應當是“一針見血”的關鍵部分,以“投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為最佳。
其次,要把關直接引語的質量。不是每一個新聞當事人、采訪對象都有高素質、高水平,所以,記者在遇到一些采訪內容存在言詞不通、邏輯混亂,甚至有不雅之詞的情況時,一定要進行引語質量的把關。對基本的語法和句法存在錯誤的一定要進行必要的糾正,不能不辨對錯,全盤照搬。
新聞從業(yè)者在使用間接引語時,要時刻牢記,是對一手素材的精準概括,要注意做到“形微變而神不變”,而不是任意改編、隨意發(fā)揮,更不能為了吸引眼球,讓報道看起來更有沖擊力,而將受訪者的話天馬行空地截取、拼湊,進行過度的解讀。
引語的確是一個強化新聞報道真實感的好方法,但要注意,不論是直接引語、還是間接引語,它都只是某一種行文體裁的表達形式。形式必須要服務于內容,新聞從業(yè)者在新聞報道中必須掌握引語的使用規(guī)范。
一篇有質量的新聞報道,必須是有明確主題的。報道中,鏡頭、語言、同期及音樂字幕等等這些元素都要圍繞這個主題來運用。在使用引語時,也一定要遵循這個基本原則,這也是新聞從業(yè)者應具備的基本業(yè)務素養(yǎng)之一。
記者采訪,應該深入一線,親力親為,避免聽說、據(jù)說,引語內容不可“移花接木、張冠李戴”,必須與當事人相匹配。直接引語時,應使用當事人的原話,除必要的糾正外,記者不得制造、添加或修改直接引語。間接引語也要必須忠于當事人表達的原意,盡量保證引語被“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出來。在沒有改變原意的情況下,可以適當修改間接引語,但要力求做到完整、準確、真實。此外,為保證引語的準確性,記者還要避免斷章取義,注意保證引語不脫離上下文的語境。
恰到好處地使用引語,可以對新聞報道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引語要精選,記者要將重要的、特別的、精彩的話語引進報道,尤其那些令記者在采訪當時就有感觸的、就能與當事人產(chǎn)生共鳴的話。引語的表達方式要靈活多樣,避免重復和老套。間接引語與直接引語相比,真實感與準確性都略有不足,因此,在適當?shù)那闆r下,新聞報道中還是要多使用直接引語。具體來說,在短消息中,直接引語的選擇要凝煉精彩,在長篇深度報道中,直接引語的使用方式則需要富于變化。
不論是直接引語,還是間接引語,只要是能充分體現(xiàn)人物的情感或個性的,是生動、清晰、簡煉的,是能給人帶來啟發(fā)或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具有深度、內涵豐富的。美國著名的新聞學家杰克·海敦曾經(jīng)說過:“引上幾句話能使稿件生動活潑,就能使稿件‘動起來’。”奮戰(zhàn)在基層一線的每一位新聞從業(yè)者,都應學會合理使用引語、善于提煉引語,把引語用起來,讓報道活起來。
[1]姜晨.新聞報道中直接引語使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C/OL].人民網(wǎng),2009.
[2]于中濤.媒介融合下的新聞報道方式創(chuàng)新[D].吉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