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貫忠 陳丙文 楊 昕
深圳市寶安區(qū)中心醫(yī)院兒科,廣東深圳 518102
手足口病是常見的兒科疾病,其發(fā)病機制主要為腸道病毒71(EV71)和柯薩奇病毒A16(CA16)等病毒經飛沫﹑口﹑糞等途徑傳播引起的傳染性疾病[1]。5歲以下的兒童發(fā)病率最高。手足口病臨床表現(xiàn)為兒童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現(xiàn)小潰瘍或小皰疹。少數(shù)的兒童會出現(xiàn)無菌性腦膜腦炎﹑肺水腫﹑心肌炎﹑神經源性肺水腫以及重癥腦干腦炎等病癥,甚至危及患兒生命[2]。因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故臨床中治療手足口病的方式主要為對癥治療。本文旨在探討磷酸奧司他韋顆粒聯(lián)合單磷酸阿糖腺苷在小兒手足口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結果如下。
選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60例小兒手足口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在2~5歲,平均年齡(2.7±1.2)歲,病程 0.8~ 7.5d,病程為(2.9±1.3)d。研究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齡是(2.6±1.4)歲,病程1.1~7.3d,病程為(2.4±1.1)d。兩組間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符合手足口病臨床診斷標準[3];(2)自愿參與本次研究;(3)伴有典型的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xiàn)。排除標準:(1)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療;(2)實驗藥物過敏;(3)嚴重心肝腎疾病。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同時對患者加強檢疫﹑口腔潰瘍和皰疹清潔護理,確保部分病變部位干凈,防止細菌感染造成各種并發(fā)癥發(fā)生;在患者進行嚴格飲食控制的同時,讓患者多飲水以及多攝入清淡食物。對照組給予單磷酸阿糖腺苷(H20064625,海南葫蘆娃制藥有限公司)治療。將5~10mg/kg單磷酸阿糖腺苷加入2mL 0.9%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注射,每天一次。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以磷酸奧司他韋顆粒(H20080763,宜昌長江藥業(yè)有限公司)治療。患者體質量≤15kg時,劑量為每次30mg,15kg<體質量≤23kg時劑量為每次45mg,23kg<體質量≤40kg時劑量為每次60mg,體質量>40kg:劑量為每次75mg,每天2次。兩組患者均治療10d。
根據小兒口足病臨床療效評價標準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進行判定?;颊唧w溫恢復正常,無其他并發(fā)癥,皰疹消退,且未出現(xiàn)新皰疹判定為顯效?;颊唧w溫恢復正常,無其他并發(fā)癥,皰疹部分結痂且未出現(xiàn)新皰疹判定為有效?;颊唧w溫仍有發(fā)熱,皰疹未結痂或出現(xiàn)新皰疹判定為無效[4]。臨床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退熱時間﹑皮疹消退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在治療前和治療一療程后均對兩組患者進行空腹抽血3mL,并使用全自動化分析儀檢測兩組患者心肌酶譜包括:谷丙轉氨酶﹑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和乳酸脫氫酶。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數(shù)據分析采用SPSS21.0專業(yè)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臨床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臨床有效率為80.00%,研究組臨床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研究組皮疹皰疹消退時間﹑發(fā)熱消退時間﹑痊愈時間較對照組均短(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 s,d)
表2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 s,d)
組別 n 皮疹皰疹消退時間 發(fā)熱消退時間 痊愈時間研究組 30 3.21±1.18 2.18±1.12 4.58±1.22對照組 30 4.01±1.31 3.03±1.22 5.48±1.53 t 2.48 2.81 2.51 P<0.05 <0.05 <0.05
兩組患者心肌酶譜及ALT水平在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心肌酶譜及ALT水平均比治療前有所下降。兩組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患者心肌酶譜及ALT水平比對照組患者心肌酶譜及ALT水平下降更明顯(P<0.05)。見表3。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兩組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手足口病是一種以口腔炎癥及足﹑手部皮膚皮疹為主要特征的傳染性疾病,其發(fā)病原因主要是由71型腸道病毒和A16型柯薩奇腸道病毒感染導致[5]。手足口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其可通過飛沫﹑口﹑糞等途徑傳播。手足口病一般有2~10d的潛伏期,患者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口腔出現(xiàn)皰疹﹑手足局部出現(xiàn)皮疹﹑發(fā)熱等,嚴重的患者可能出現(xiàn)肺水腫﹑腦膜炎等[6]。目前對于手足口病并無針對﹑高效的療法,主要為抗病毒和對癥用藥治療。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應該給予密切的生命體征監(jiān)測,注意患者心腦肺等重要器官功能變化情況[7]。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肌酶譜及ALT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肌酶譜及ALT水平比較(± s)
組別 LDH CK-MB CK ALT研究組 治療前 349.2±4.8 33.7±5.9 38.2±2.2 56.7±1.6治療后 324.3±3.6 27.5±4.7 31.5±1.7 33.3±4.9 t 22.73 4.50 13.19 10.66 P <0.05 <0.05 <0.05 <0.05對照組 治療前 347.2±5.2 33.3±5.6 38.2±2.2 58.7±7.6治療后 342.3±4.9 30.4±4.9 33.5±1.6 40.2±5.7 t 3.75 2.13 9.46 10.66 P <0.05 <0.05 <0.05 <0.05 t兩組治療后 16.21 2.33 4.69 5.02 P兩組治療后 <0.05 <0.05 <0.05 <0.05
單磷酸阿糖腺苷是作為一種抗脫氧核糖核酸病毒藥物,其藥理作用機制是與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特異性的結合,進而降低其活性,拮抗脫氧核糖核酸病毒合成[8]。同時可以對脫氧核昔酞轉移酶的活性起到抑制作用,進而阻止病毒合成[9]。
目前磷酸奧司他韋是臨床中最為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藥。其作用相較于其他抗流感藥物而言具有更強。臨床應用安全[10]。磷酸奧司他韋是一種神經氨酸酶抑制劑,神經氨酸酶又稱為唾液酸酶,主要在流感病毒被膜分布,是一種具有抗原性的糖蛋白,可以令唾液酸水解,促使流感病毒解除與沿宿主細胞的聯(lián)系,進而轉移感染新的鄰近細胞[11]。唾液酸酶是病毒復制轉移的必需蛋白。但是唾液酸酶可以不斷變化蛋白結構,令機體免疫系統(tǒng)很難識別,無法建立較為持久的免疫力。因此抑制唾液酸酶可以降低成熟病毒釋放﹑轉移,抑制流感病毒在機體內傳播,切斷擴散鏈,進而起到治療目的[12]。磷酸奧司他韋的藥理作用機制為拮抗神經氨酸酶釋放,阻止流感病毒轉移感染新的細胞,降低病毒復制﹑轉移入侵鄰近細胞。磷酸奧司他韋通過口服方式給藥,可在腸胃內吸收轉化,活性代謝產物奧司他韋羧酸鹽在氣管﹑中耳﹑口腔﹑鼻黏膜﹑肺泡灌洗液﹑支氣管等部位均有較高的藥物濃度;同時不會對機體正常免疫系統(tǒng)造成影響,其代謝產物>99%可由腎臟代謝排出,臨床應用中具有一定安全性[13]。研究報道,磷酸奧司他韋在小兒手足口病治療中具有很好的療效[14]。為探討磷酸奧司他韋顆粒聯(lián)合單磷酸阿糖腺苷在手足口病的應用價值,在本次研究中給予研究組患者磷酸奧司他韋顆粒聯(lián)合單磷酸阿糖腺苷治療。結果研究組臨床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且皮疹皰疹消退時間﹑發(fā)熱消退時間﹑痊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結果可見磷酸奧司他韋顆粒聯(lián)合單磷酸阿糖腺苷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單獨用藥,且研究組患者心肌酶譜及及ALT水平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結果表明,磷酸奧司他韋顆粒聯(lián)合單磷酸阿糖腺苷在治療小兒手足的過程中起到抗炎作用,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外界免疫能力,促使患者康復。且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為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結果可見,兩組患者用藥均具有一定安全性。另有研究報道,磷酸奧司他韋可通過小兒手足口病患者血腦屏障,對小兒手足口病引起的腦干腦炎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15]。
綜上所述,磷酸奧司他韋顆粒聯(lián)合單磷酸阿糖腺苷在小兒手足口病患者治療中具有很好的臨床療效,可顯著縮短患者皮疹皰疹消退時間﹑發(fā)熱消退時間﹑痊愈時間,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 隋美麗, 張超, 黃學勇,等. 重癥手足口病病原學與臨床特征及實驗室指標的關系研究[J]. 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 2015,10(6):481-486.
[2] 趙奇, 朱俊萍. 中國手足口病的流行狀況及病原譜變化分析 [J]. 病毒學報, 2015,31(5):554-559.
[3] 唐群蘭, 羅宗初, 張電,等. 磷酸奧司他韋顆粒聯(lián)合西咪替丁治療手足口病120例療效觀察[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5,9(10):103-104.
[4] 劉麗寬. 磷酸奧司他韋顆粒的臨床應用分析[J]. 心理醫(yī)生, 2015, 21(16):100-101.
[5] 陳敏, 吳愛芳. 個性化綜合護理輔助磷酸奧司他韋治療小兒手足口病120例[J]. 中國藥業(yè), 2015,24(17):128-129.
[6] 董孝云, 張璋, 朱宏瑞,等. 磷酸奧司他韋聯(lián)合炎琥寧對兒童流感病毒感染患兒免疫功能及預后的影響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7, 27(11):2603-2606.
[7] 周招鵬, 胡夢澤. 磷酸奧司他韋顆粒聯(lián)合單磷酸阿糖腺苷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療效觀察[J]. 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 2016, 31(9):1427-1429.
[8] 王新敏, 薛繼軍, 陳富新. 磷酸奧司他韋的臨床應用進展 [J]. 中國處方藥, 2014,12(3):125-127.
[9] 史寧, 郭宏舉, 王歡,等. 金蓮清熱泡騰片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Meta分析[J]. 解放軍藥學學報, 2017,33(1):102-105.
[10] 曾勝峰. 奧司他韋口服聯(lián)合阿昔洛韋乳膏外用治療手足口病的臨床效果觀分析[J]. 中外醫(yī)療, 2016, 35(29):127-129.
[11] 曲沛, 徐新民, 趙苗苗,等. 重癥手足口病患兒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實驗室檢測指標對于臨床診斷及治療的提示性作用[J]. 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5, 36(4):601-603.
[12] 張澤武, 黃雪華, 楊慶東,等 . 手足口病危險因素的 meta分析 [J]. 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 2015, 32(1):112-114.
[13] 劉艷龍, 張碩, 張文湛,等. 磷酸奧司他韋在小兒流感樣病例中的治療效果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 2015,30(27):4733-4734.
[14] 楊立新. 磷酸奧司他韋顆粒聯(lián)合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治療小兒季節(jié)性流感的效果[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6, 13(15):120-123.
[15] 孫麗榮. 磷酸奧司他韋膠囊治療病毒性感冒的效果觀察 [J]. 國際病毒學雜志, 2015, 22(s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