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淵鑫
第十三條 行政單位應當按照規(guī)定編制決算,逐級審核匯總后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
本條是關于行政單位決算編報的規(guī)定。
決算是行政單位加強和改進財務管理的重要依據,也是主管預算單位和財政部門以及其他財務信息使用者了解行政單位財務狀況的主要信息來源。決算是行政單位年度財務狀況和預算執(zhí)行結果的總結性書面文件,包括年度決算報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等。行政單位在年度終了后,要根據財政部門的要求,對各項收支賬目、往來款項、貨幣資金和財產物資等進行全面清理結算,在此基礎上辦理年度結賬,編制年度決算,逐級審核匯總后,報送財政部門審批。
第十四條 行政單位應當加強決算審核和分析,規(guī)范決算管理工作,保證決算數據的完整、真實、準確。
本條是關于決算審核分析的規(guī)定。
決算是行政單位加強管理的重要舉措,通過年度決算,可以反映行政單位各項預算指標和工作計劃完成情況。行政單位要加強決算數據分析,全面了解和檢查單位預算執(zhí)行、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情況,發(fā)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管理的措施,實現單位財務工作的精細化管理,發(fā)揮決算在單位財務管理中的作用。
第十五條 收入是指行政單位依法取得的非償還性資金,包括財政撥款收入和其他收入。
財政撥款收入,是指行政單位從同級財政部門取得的財政預算資金。
其他收入,是指行政單位依法取得的除財政撥款收入以外的各項收入。
行政單位依法取得的應當上繳財政的罰沒收入、行政事業(yè)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有資產處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等,不屬于行政單位的收入。
本條是關于行政單位收入概念和內容的規(guī)定。
收入是行政單位履行職能開展業(yè)務活動、完成工作任務目標和計劃的財力保障。收入管理是行政單位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接預算編制,下承經費支出,是行政單位取得資金并實施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行政單位收入的概念
行政單位收入是為開展業(yè)務活動和完成工作任務而取得的非償還性資金,具有以下幾層含義:
1、行政單位收入是為開展業(yè)務活動和完成工作任務而取得。行政單位的主要任務是促進政權建設和維護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具體講就是按照國家賦予的職能、職責,開展相關業(yè)務工作。由于行政單位從事的業(yè)務活動,是典型的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其支出屬于公共財政必須保障的內容,因而行政單位開展業(yè)務工作所需要的資金全部或絕大部分來源于財政撥款。除財政撥款外,行政單位還可能會有部分其他收入。
2、行政單位收入是依法獲得的。行政單位獲得的收入,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制度。財政撥款收入必須按照《預算法》和規(guī)定的科目、內容和程序進行申報、審批和領撥。獲得的其他收入,也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制度。
3、行政單位收入是非償還性資金。行政單位取得的各項收入是不需要償還的,可以按照規(guī)定安排用于開展業(yè)務工作。行政單位取得的應當上繳財政的罰沒收入、行政事業(yè)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國有資產處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等,不屬于行政單位的收入。
(二)收入的分類
行政單位收入主要包括財政撥款收入和其他收入兩大類:
1、財政撥款收入。財政撥款收入是指“行政單位從同級財政部門取得的財政預算資金”。主要包括兩層含義:第一,“從同級財政部門取得”是指行政單位直接或者按照部門預算隸屬關系從同一級次財政部門取得的財政撥款。對于一級預算單位,一般是從同級財政部門直接取得;對于二級及二級以下預算單位,一般是按照部門預算隸屬關系,通過一級預算單位從同級財政部門取得。第二,“財政預算資金”包括行政單位從同級財政部門取得的所有財政撥款,強調全面、完整。
2、其他收入。其他收入是指“行政單位依法取得的除財政撥款收入以外的各項收入”。主要包括兩層含義:第一,“依法取得”強調取得收入的合規(guī)性;第二,“除財政撥款以外的各項收入”強調取得收入的完整性。行政單位的其他收入主要包括非獨立核算的后勤部門服務性收入、非同級財政撥款收入等。隨著預算和國庫管理改革的不斷深入,行政單位其他收入的種類和規(guī)模將逐步減少,其他收入的使用將受到規(guī)范和嚴格控制。
第十七條 行政單位的各項收入應當全部納入單位預算,統(tǒng)一核算,統(tǒng)一管理。
本條是關于行政單位收入管理要求的規(guī)定。
行政單位各項收入如實核算,全部納入預算,進行統(tǒng)籌安排、統(tǒng)一管理,既能規(guī)范單位財務管理,使單位各項收入支出和資金活動得到全面反映,進而建立一個科學、完整、規(guī)范、透明的單位預算管理體系,又能使財政部門、主管預算單位等有關部門加強對行政單位收入的監(jiān)督,從而促使財政撥款收入和其他收入的安排使用符合財政政策要求,使單位財務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統(tǒng)一,進一步強化綜合預算管理的要求,更加有力地保障行政單位履行職能的經費需要,支持國家政權建設。
(一)財政撥款收入的管理
1、具體內容。行政單位的主要收入是財政撥款收入。因此,加強行政單位財政撥款收入的管理,在行政單位收入管理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行政單位的財政撥款收入,是財政部門核撥給行政單位的財政預算資金,包括基本支出撥款和項目支出撥款。
財政撥款收入的核定,根據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的要求,首先要保證行政單位的人員經費,按照定員定額標準予以核定;其次要保證行政單位正常運轉所需公用經費,按照人員定額和實物費用定額相結合予以核定;最后要根據財力可能,保證特殊工作任務所需項目經費。
2、辦理財政撥款的原則。行政單位的部門預算經法定程序批準后,申請領用財政撥款是行政單位取得收入并實施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行政單位為了開展業(yè)務工作,必須根據批準的部門預算和規(guī)定的手續(xù),提出用款計劃,逐級審核匯總后,向財政部門申請領用財政撥款收入,安排用于本單位的支出。行政單位辦理財政撥款要堅持以下原則:
一是要按照計劃申請領用。為保證預算的正常執(zhí)行,行政單位必須有計劃地、合理地使用財政預算資金。各用款單位應當根據核定的年度預算和業(yè)務工作,按照規(guī)定編制分月用款計劃,逐級審核后報財政部門核定,作為財政撥款的依據。在預算執(zhí)行過程中,行政單位不能辦理無預算、無計劃或超預算、超計劃的經費領用或轉撥。
二是要按照預算執(zhí)行進度申請領用。財政部門應當根據行政單位的分月用款計劃,結合行政單位的業(yè)務工作進度和資金使用情況辦理撥款。既要保證單位資金的正常需要,又要避免形成結轉結余資金,注重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要按照使用用途申請領用。行政單位申請領用財政撥款應當按照核定的預算、分月用款計劃規(guī)定的用途領用,不能隨意改變財政撥款使用的用途。用款單位要嚴格按照預算規(guī)定的用途辦理各項支出,保證工作任務的完成。
四是要按照預算管理級次申請領用。行政單位在申請領用財政撥款時,應當嚴格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預算管理級次辦理,各級財政部門不能向沒有經費預算關系的單位撥付經費,同級各單位之間也不能發(fā)生經費領撥關系。如果確有必要,應通過同級政府財政部門辦理預算劃轉手續(xù),分清資金渠道,切實加強經費的管理。
3、管理要求。行政單位財政撥款收入的管理,遵循以下要求:
一是必須嚴格執(zhí)行財政預算管理制度。行政單位編報單位預算必須嚴格執(zhí)行 《預算法》和預算管理制度,明確列出財政撥款數額。對財政撥款領用情況要單獨設置會計賬戶進行反映。財政部門和行政單位之間要建立定期對賬制度,認真核對預算和領撥經費數字,保證各項數據和使用的預算科目準確、一致。在年度決算中,對財政撥款情況要單獨反映,對財政預算安排的項目支出經費撥款,要按照有關規(guī)定加強管理和核算,保證??顚S?。
二是必須加強財政撥款收入的監(jiān)控。財政部門對行政單位的經費撥款,是支持單位開展業(yè)務活動,保證國家政權建設,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需要。因此,必須加強對財政撥款收入的管理。一方面要嚴格履行審批程序,堅持按計劃、按進度和按用途撥款;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財政撥款收入使用的監(jiān)督和控制,及時掌握財政撥款收入的去向,保證財政資金的安全可靠,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必須區(qū)分不同科目和不同性質的經費分別核算管理。不同科目的經費有不同的制度辦法規(guī)定,應按照相應的財務制度和經費管理辦法進行分別核算管理。對于同一科目下不同性質的經費,如一般行政管理事務科目下的行政經費項目支出和基本建設項目支出,則應按照國家財政對行政經費和基本建設投資的劃分界限,不準相互擠占、挪用。財政部門對行政單位的行政經費撥款,只能用于單位開展正常業(yè)務工作的消耗性支出,不能用于基本建設。
四是必須將全部收入全面真實準確地進行核算。行政單位的各項收入都要統(tǒng)一核算、統(tǒng)一管理,務求全面、真實、準確,防止瞞報收入、私設“小金庫”、坐收坐支、亂支濫用等現象。對于財政撥款收入,必須嚴格按照預算科目進行明細反映,并定期核對。在執(zhí)行中,財政撥款收入必須嚴格按照批準的預算執(zhí)行,如有調整要履行報批程序,確保專款專用。
(二)其他收入的管理
隨著財政收入改革的深入,行政單位的其他收入管理趨于規(guī)范,行政單位其他收入的種類逐步減少,規(guī)模逐步減小??傮w上看,目前行政單位存在的其他收入主要包括非獨立核算的后勤部門服務性收入、非同級財政撥款收入以及行政單位在業(yè)務活動中形成的其他收入。
非獨立核算的后勤部門服務性收入,是指行政單位在推進機構改革和行政機關后勤管理體制改革進程中,分流部分人員,利用機關的生活服務設施和交通工具,在搞好對內服務的同時,向社會開放,實行對外有償服務,取得一定的收入。
非同級財政撥款收入,是指行政單位從非同級財政部門取得的撥款收入。比如,一些中央垂直管理部門從地方財政部門取得的收入。這部分收入的構成比較復雜,除垂直管理單位向非同級政府財政部門主動申請外,還有地方政府主動給予的獎勵收入,也有垂直管理單位代征地方收入的手續(xù)費收入等。
除了上述兩種其他收入之外,行政單位在業(yè)務活動中還會產生其他形式的其他收入,如廢舊報刊變賣收入等。對行政單位的其他收入,應當按照有關規(guī)定,分別進行管理。具體要求如下:
一是行政單位的其他收入,必須執(zhí)行國家的有關規(guī)定,其來源必須合法。對于沒有法律法規(guī)依據的其他收入,應嚴格控制并逐步減少,最終完全取消。
二是行政單位的其他收入,必須按照行政單位財務會計制度的規(guī)定,全部納入單位預算管理,不準發(fā)生轉移收入、私設賬外賬和“小金庫”等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
三是行政單位的其他收入,按照規(guī)定應當繳納稅金的,必須按照稅收法規(guī)繳納相關稅金。
第十八條 支出是指行政單位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和完成工作任務所發(fā)生的資金耗費和損失,包括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
基本支出,是指行政單位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務發(fā)生的支出,包括人員支出和公用支出。
項目支出,是指行政單位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務,在基本支出之外發(fā)生的支出。
本條是關于行政單位支出概念和內容的規(guī)定。
支出是指行政單位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務發(fā)生的支出,包括人員支出和公用支出兩部分。人員支出主要是指維持機構正常運轉且可歸集到個人的各項支出。公用支出主要是指維持機構正常運轉但不能歸集到個人的各項支出。
基本支出是行政單位的基本消耗,沒有基本支出作保障,行政單位就無法正常運轉。項目支出是指行政單位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務,在基本支出之外發(fā)生的支出。從項目屬性上看,一般包括:房屋建筑物購建類項目、房租類項目、大中型修繕類項目、設備購置類項目、信息網絡購建類項目、信息系統(tǒng)運行維護類項目、大型會議和培訓類項目、專項課題和規(guī)劃類項目、執(zhí)法辦案類項目、監(jiān)督檢查類項目、調查統(tǒng)計類項目、重大宣傳活動類項目、其他類項目等。項目支出是在保證行政單位基本支出的基礎上,對行政單位的特定工作任務所安排的專項資金保障,因此,加強對行政單位支出的管理,是支出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行政單位在支出管理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合理的支出結構,要處理好基本支出與項目支出的關系,優(yōu)先保障基本支出的需要;在基本支出安排上,要處理好人員支出與公用支出的關系,從嚴控制人員經費支出;在項目支出安排上,要根據輕重緩急和財力可能,進行妥善安排。
第十九條 行政單位應當將各項支出全部納入單位預算。
各項支出由單位財務部門按照批準的預算和有關規(guī)定審核辦理。
本條是關于行政單位支出管理基本要求的規(guī)定。
行政單位支出管理的主要任務是維護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保證行政單位基本工作任務的完成,節(jié)約使用各項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隨著我國經濟改革、財政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各方對支出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支出管理越來越重要。各項支出安排不但要符合實際需要、合法合規(guī),而且要進行績效評價,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條 行政單位的支出應當嚴格執(zhí)行國家規(guī)定的開支范圍及標準,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對節(jié)約潛力大、管理薄弱的支出進行重點管理和控制。
本條是關于行政單位支出管理制度和管理重點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定。
(一)建立健全行政單位支出管理制度
行政單位要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健全單位內部的規(guī)章制度和支出管理辦法,完善相應的支出管理制度體系,加強對各項支出的管理和控制。如對基本支出建立定員定額管理制度,對項目支出建立核算、使用、績效考核、監(jiān)督檢查制度,對其他收入進一步完善納入單位支出預算統(tǒng)一管理制度等。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目標責任控制體系、定員定額管理體系、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等,嚴格規(guī)范各種支出行為,確保國家有關財務規(guī)章制度得到具體體現和貫徹落實,促進支出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重點環(huán)節(jié)的管理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并嚴格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帶頭厲行節(jié)約、反對奢侈浪費,十八屆中央政治局提出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各級行政單位也要在大力發(fā)揚艱苦奮斗、勤儉辦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對支出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加強管理,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經費,切實降低行政成本。行政單位要積極推動節(jié)約型機關建設,結合本單位審核實際情況,找出節(jié)約潛力大但管理薄弱的支出,制定管理辦法,采取有效措施,從嚴控制這些支出的過快增長。
1、加強對人員支出的管理。人員支出是行政單位支出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保障機構正常運轉的前提和基礎。行政單位應當將人員支出管理作為重點,既要保證人員支出的基本需要,又要控制其過快增長,做好人員支出管理工作。首先,要嚴格控制機構編制,嚴格執(zhí)行編制主管部門核定的人員編制數,不能突破。其次,要嚴格按編制內實有人數核定人員支出,通過預算手段,對行政單位人員超編問題進行約束。最后,要嚴格執(zhí)行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的工資、津貼補貼等個人福利待遇制度。
2、加強對“三公”經費的管理?!叭苯涃M是指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經費和公務接待費。行政單位要嚴格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黨政機關厲行節(jié)約若干問題的通知》要求,切實加強對“三公”經費的管理。
3、加強對會議費的管理。加強對會議費的管理一直是行政單位支出管理的重要內容。行政單位要建立健全會議的審批制度,切實落實會議定點管理要求,嚴格控制會議經費支出。一是要減少會議活動數量。要本著務實高效的原則,嚴格清理、切實減少各類會議活動,能不開的會議堅決不開,可以合并的會議堅決合并。二是要控制會議活動規(guī)模和時間。要嚴格控制各類會議規(guī)模,只安排與會議內容密切相關的部門參加,減少參加人員。三是要提高會議活動效率和質量。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改進會議形式,提高會議效率。在不泄密且技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召開電視電話會議或網絡視頻會議。四是要積極推行定點辦會制度。中央行政單位應當嚴格執(zhí)行會議定點管理制度,各地區(qū)也應加快會議費管理制度改革,實現中央和地方會議定點管理工作有效銜接,實現資源共享,降低會議費支出。五是要加強對舉辦和承辦國際會議的管理。嚴格會議審批程序,從嚴控制會議預算,嚴格執(zhí)行國際會議具體開支標準,加強對國際會議資產的管理。六是要厲行節(jié)約,反對鋪張浪費。嚴禁提高會議用餐、住宿標準,嚴禁組織高消費娛樂、健身活動。會議活動現場布置要簡樸,工作會議一律不擺花草、不制作背景板,嚴禁以任何名義發(fā)放紀念品。
4、加強對網絡和信息化建設等支出的管理。近年來,隨著電子政務的推廣,我國政府網站建設取得了長足發(fā)展,行政單位辦公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與此同時,網絡和信息化系統(tǒng)建設及運行支出在行政單位支出中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大,做好網絡和信息化支出管理工作也是行政單位支出管理應該重點關注和加強的內容之一。行政單位在積極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應切實釆取措施,努力降低建設和運行成本。一是要對現有的單位網站進行整合,實現設備共建、資源共享。二是行政單位應積極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確定專業(yè)公司負責網站的日常運營和管理,降低運行成本,提高網站的運行效率。三是要把網站建設和電子政務建設緊密結合,逐步將一些面向社會公眾的行政審批事項實行網上辦理,降低辦事成本。
第二十一條 行政單位從財政部門或者上級預算單位取得的項目資金,應當按照批準的項目和用途使用,專款專用、單獨核算,并按照規(guī)定向同級財政部門或者上級預算單位報告資金使用情況,接受財政部門和上級預算單位的檢查監(jiān)督。
項目完成后,行政單位應當向同級財政部門或者上級預算單位報送項目支出決算和使用效果的書面報告。
本條是關于行政單位項目資金管理的規(guī)定。
項目資金是行政單位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務而取得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資金。項目資金類型較多,管理難度大、要求高,是支出管理的重點。行政單位要按照科學論證、合理排序、??顚S?、追蹤問效的原則以及國家有關規(guī)定,加強對項目資金的管理。
(一)保證專款專用
行政單位要嚴格按照批準的項目和用途使用項目資金,不得任意改變項目內容或擴大使用范圍。因特殊情況需要改變項目資金用途的,應按規(guī)定程序報批后方可使用。行政單位還要建立項目資金管理責任制,落實項目負責人。對金額較大的或重要的項目根據具體管理情況和要求,確定是否需要實行投資評審,以保證項目支出的合理使用。
(二)實行單獨核算
行政單位要根據項目資金安排的不同項目,分別建立項目支出管理臺賬,單獨核算并反映資金到位、使用進度、完成結算等情況。同時按照規(guī)定向同級財政部門或者上級預算單位報告資金使用情況、支出決算和使用效果等書面報告。
(三)加強檢查監(jiān)督
行政單位應當對項目資金的使用進度、使用效益等情況實行全過程管理,加強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檢查監(jiān)督,實行追蹤問效。同時應接受財政部門和上級預算單位對項目實施進度和資金使用情況的檢查監(jiān)督,對檢查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及時予以糾正。
第二十二條 行政單位應當嚴格執(zhí)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購制度等規(guī)定。
本條是關于行政單位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購制度的規(guī)定。
行政單位應當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嚴格落實和執(zhí)行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購制度的有關規(guī)定和要求。
(一)國庫集中支付制度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以健全的財政支付信息系統(tǒng)和銀行間實時清算系統(tǒng)為依托,將資金通過單一賬戶體系支付給收款人的制度,與國庫集中收繳制度共同構成了國庫集中收付制度。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變了原來財政資金層層轉撥的方式,通過建立國庫單一賬戶體系,采取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兩種方式,將資金直接支付給商品和勞務的提供者或最終收款人,提高了資金到位速度;從根本上解決了財政資金多環(huán)節(jié)撥付、多頭管理、多戶頭存放的弊端,降低了財政資金運行成本,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推進了部門預算改革的步伐,強化了財政預算的執(zhí)行,真實反映了財政支出情況;有效防止了對財政資金的擠占、挪用和截留,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了腐敗。
行政單位要按照國家有關要求,不斷完善預算執(zhí)行管理制度和預算支出責任制度,貫徹落實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有關要求,實現所有預算單位和所有財政預算資金的國庫集中支付。一是要加強銀行賬戶管理,凡是違規(guī)設置的賬戶要一律撤銷歸并,逐步將單位實有資金賬戶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和監(jiān)控范圍。二是要認真做好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范圍劃分工作,對年初預算,要按照財政部門規(guī)定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范圍劃分標準,合理劃分實行財政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的范圍,并及時報送財政部門審批;年度預算執(zhí)行中有調整預算的,應按要求確定資金支付方式,經財政部門審核同意后執(zhí)行;年度執(zhí)行中需要調整支付方式的,行政單位應當以正式文件向財政部門提出調整申請,經審核同意后進行調整。三是將公務卡制度改革逐步推進到所有基層預算單位,嚴格執(zhí)行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切實減少公務支出中的現金提取和使用。四是要加強用款計劃管理,在繼續(xù)推進預算執(zhí)行細化管理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用款計劃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五是要加強國庫集中支付會計對賬工作,嚴格按照有關制度要求,認真做好與財政部門、代理銀行、本部門上下級預算單位之間的對賬工作,定期報送對賬情況。六是要做好預算執(zhí)行動態(tài)監(jiān)控工作,進一步規(guī)范資金支付和嚴格資金使用,加強對所屬預算單位資金支付的監(jiān)督管理,完善與財政部門動態(tài)監(jiān)控工作互動渠道,形成動態(tài)監(jiān)控管理合力,保障財政資金安全規(guī)范和有效使用。
政府采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政府采購制度是公共支出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其核心內容就是政府及其所屬機構使用公共資金購買貨物、工程或服務都必須通過法定的采購方式、采購方法、采購程序來進行,合理規(guī)范使用公共資金的采購行為。我國推行政府采購制度是公共財政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作為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重要載體的行政單位,實行政府采購制度,不僅可以消除分散采購容易產生的腐敗、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等問題,而且可以節(jié)約財政資金,并可以成為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行政單位在實施政府采購時,必須遵循“公開、公平、公正、誠實信用”的原則,嚴格執(zhí)行政府采購制度的有關規(guī)定。一是要根據同級財政部門的要求,編制政府采購預算,并按批準的政府采購預算和法定的采購方式進行采購,增強采購過程的透明度。二是要強化政府采購的計劃管理,所有使用財政性資金及配套資金開展的政府采購活動,均要編制采購計劃并細化到政府采購項目和品名,對于納入批量集中采購范圍的辦公設備、辦公用品等品目采購,要按照同級財政部門的要求編制批量采購計劃。三是要嚴格執(zhí)行政府集中采購規(guī)定,符合集中采購要求的,應當委托集中采購機構進行公開招標,嚴禁通過協(xié)議供貨或者其他方式化整為零規(guī)避公開招標。四是要規(guī)范政府采購程序和行為,嚴格按照政府采購法和《政府采貨物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及其他相關制度規(guī)定組織政府采購招標活動。符合公開招標的采購項目必須按規(guī)定程序進行招標,對個別單位有能力自行組織招標采購的,必須報經主管部門批準。五是要進一步落實政府采購政策功能,行政單位要繼續(xù)帶頭實施政府采購支持節(jié)能環(huán)保、采購正版軟件以及采購本國產品等政府采購政策。六是要切實履行政府采購管理監(jiān)督責任,加大對政府采購工作的管理力度,明確本單位政府采購管理的責任部門,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單位內部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及對政府采購預算編制、計劃申報、批量集中采購以及政策功能等工作的執(zhí)行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