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芳
斑斕的春色里,總有一樹花最奪人眼目;浩繁的人海中,總有一群人笑容最燦爛。她們以敬業(yè)執(zhí)著堅守課堂,以智慧心血注重學生素養(yǎng)的提高。每一個月,她們都會組織師生、家長召開整本書閱讀分享會;每一學期,她們都會舉辦“朗讀者”“見字如面”“詩詞大會”等閱讀展示活動……這盡情盡興盡心盡力綻放的一樹繁花,就是山東壽光世紀教育集團世紀高級小學張暉和他的語文團隊。
張暉老師是全國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名師,壽光市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壽光市創(chuàng)新教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張暉整本書閱讀團隊”主持人。多年來,她一直帶領團隊老師、學生、家長進行整本書閱讀,探索出“讀、繪、寫、說、拓”整本書閱讀教學法。今天,我們就來訪談一下張暉老師。
記者:張老師,聽說您跟團隊的老師一直致力于“整本書閱讀”的研究與實踐,請您簡單介紹一下你們進行“整本書閱讀”的情況。
張暉:我任教的六年級十班從2016年9月(五年級)開始,13個月(包括寒暑假),我們共讀了《城南舊事》《青銅葵花》《草房子》《童年》《西游記》《呼蘭河傳》《世說新語》《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俗世奇人》《狼王夢》《綠山墻的安妮》《三國演義》(前56回)、《論語》(背誦前6篇)等13本書。經過多年的研究、實踐,我們形成了“讀、繪、寫、說、拓”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每本書師生共讀三遍以上,繪制思維導圖,進行讀寫拓展,召開閱讀分享會,開展相應的閱讀綜合性活動。粗略估計:一年下來,人均閱讀200萬字以上,繪制思維導圖30余張,習作6萬字以上,開展閱讀綜合性活動10余次。多年來,我們一直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做“整本書閱讀”。
記者:張老師,您帶領學生大量閱讀經典,還要學習語文課本,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時間從哪里來?基礎知識夯實得怎樣?聽說讀寫的能力訓練得如何?
張暉:在齊魯名師畢英春和壽光市小學語文教研員李鳳君等老師的指導下,我們探索出了“‘1+X雙主題單元整合教學”模式,積極實踐多種整合課型,如單元預習課、精讀引領課、略讀實踐課、習作指導課、整本書閱讀課等,改變過去每篇課文學習1~2課時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大大縮短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這與溫儒敏先生在《培養(yǎng)讀書興趣是語文教學的“牛鼻子”》一文中提出的“1+X”的辦法,形成“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教學結構不謀而合。“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原來用15~16個課時學完的內容,整合后只用5個左右的課時完成,剩下的時間學生就可以用來進行海量閱讀和實踐。
記者:書籍浩如煙海,在“整本書閱讀中”,如何確定閱讀書目?
張暉:在整本書的閱讀書目確定上,我們遵循三個原則:一、教材“課外書屋”推薦書目。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組人文主題是“難忘童年生活”,課外書屋推薦高爾基的《童年》。二、教材文本內容的多維拓展。如五年級下冊第七組人文主題是“作家筆下的人”:從內容角度延伸,推薦讀《小兵張嘎》《紅樓夢》《儒林外史》《百萬英鎊》等;從語文要素角度輻射,推薦讀《小王子》《綠山墻的安妮》《彼得·潘》等。三、以兒童為中心,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五年級上學期,學生開始憧憬冒險,推薦先從淺易的歷險童話入手,開啟冒險之旅:《吹牛大王歷險記》《尼爾斯騎鵝歷險記》《洋蔥頭歷險記》等,讓孩子們充分感受不同情境下的“歷險”,體驗到“歷險”是一種別樣的成長方式。到了六年級下學期,進一步依托教材將孩子的冒險之旅不斷推進:《魯濱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老人與?!返冉浀涿坏梢酝卣购⒆拥拈喿x視野,還可以潛移默化地鍛煉學生的意志,增強他們對生活磨難的抗擊力。
記者:整本的經典名著動輒十五六萬字,學生如何進行持續(xù)地閱讀?教師和家長如何有效地指導和監(jiān)督?
張暉:整本書閱讀以學生自由閱讀為主,這是整本書閱讀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好的閱讀是主動地、持續(xù)地、有效地,不僅需要興趣還需要時間。整本書內容雖多,但我們堅持讓學生每本書至少讀三遍。第一遍:瀏覽全書。這種粗淺閱讀,既可以滿足學生讀書的欲望,又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了解一本書的大致內容,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第二遍:通讀全書。指導學生按照章節(jié)內容制定閱讀計劃,利用閱讀課、自習課等完整的時間全身心地投入閱讀。讓自己活在故事的世界里,參與事件的發(fā)生,讓故事貫穿自己的身心。第三遍:反芻閱讀。通讀全書后,回過頭來再對書的內容做一個回顧反芻。教師可以提出書中的一些重要話題,讓學生帶著話題進行閱讀。
在整本書閱讀中,教師和家長要做學生閱讀的引領者、共讀者、分享者。一是引領。一本書在孩子閱讀之前,要進行以興趣激發(fā)或任務驅動為目的的推薦導讀。比如《草房子》,可以從人物介紹入手進行導讀:“他的禿,是很地道的。他用長長的好看的脖子,支撐起那么一顆光溜溜的腦袋,這顆腦袋絕無一絲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勻,陽光下,這顆腦袋像打了蠟一般地亮,讓他的同學們無端地想起夜里,它也會亮的。”這個生動又滑稽的形象一經讀出,孩子們早已迫不及待地要去讀書了。我們不僅共讀了《草房子》《青銅葵花》《根鳥》,很多孩子酣暢淋漓地將曹文軒的小說讀了個遍:《細米》《紅瓦黑瓦》《山羊不吃天堂草》《狗牙雨》《甜橙樹》《野風車》等,數(shù)不勝數(shù)。二是共讀。整本書閱讀能否持久推動的最關鍵一環(huán)在教師,在于教師能不能一直頻率相同、步調一致地跟學生同讀一本書。要引導學生愛讀書,教師要先做讀書人。師生共讀能夠解決師生之間缺乏共同語言的問題。親子共讀的作用也不可小覷。每個周末,我一般不布置書面作業(yè),而是讓學生把一周以來讀的書選自己喜歡的章節(jié)讀給家長聽,家長也可以自選內容讀給孩子聽。三是分享。學生讀完一本書最想做什么?回味、交流、重讀。讀書分享會實現(xiàn)了與自己、他人、作品三重對話的連接。
記者:通過剛才的介紹,我知道您不只帶領學生泛泛而讀,而是在閱讀中注重學生聽、說、讀、寫、思等語文能力的提升,能說說您的做法嗎?
張暉:我們提出的“‘讀、繪、寫、說、拓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剛才介紹了“讀”和“說”,下面簡單說說“繪”“寫”“拓”。
“繪”就是繪制思維導圖。對于整本書閱讀來說,它是一種圖文并茂的筆記方法,便于提取信息、分類梳理、整體把握。步驟是:確定中心主題詞—引發(fā)發(fā)散思維—繪制思維導圖—展示交流,修改完善。
“寫”就是根據(jù)整本書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不同類型的寫作活動,或撰寫讀后感,或續(xù)寫、改寫、給書中人物寫信……如讀了《昆蟲記》,學生用自述的方式來介紹自己熟悉的一種小動物;讀了《湯姆索亞歷險記》《魯濱孫漂流記》等,學生在口語交際“學會生存”中談自己所了解到的自我保護知識。
“拓”指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后的多維拓展延伸,包括跨界閱讀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缃玳喿x指突破紙質媒介的綜合閱讀,包括聽評書、快板,看戲劇演出、電影欣賞等。讀完《城南舊事》,我們組織孩子觀看同名電影《城南舊事》;讀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袁一仁同學和她的爸爸、媽媽、姑姑、表妹等一起排練了情景劇《再塑生命的人》……
記者:您能談談學生和家長對您的讀書分享會的看法嗎?
張暉:我這里有一些學生和家長寫下的話,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學生)王雅萱:第一次開《城南舊事》閱讀分享會,整整兩個小時,我沒說一句話。聽到別的同學津津有味地談自己讀書的收獲,我像一只孤獨的小鳥躲在角落。課后張老師問我:“為什么沒有發(fā)言呢?”“書沒讀好,插不上嘴。”我難過地哭了。張老師摟住我的肩膀,微笑著說:“下一本是《青銅葵花》,要好好讀,老師期待你的精彩表現(xiàn)?!本瓦@樣,我開始認真讀書,課間、飯后、睡覺前,只要有時間,我就抱著書讀,一會兒不讀書,就感覺自己缺了什么似的渾身不對勁。召開《青銅葵花》閱讀分享會,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我都把手高高舉起,生怕老師看不到我。當老師讓我讀《葵花,我想對你說》時,一張口,我早已被自己深深打動,在場的老師、家長、同學們也都被我感染,為我鼓掌。那一刻,我是最幸福的孩子。
(學生)張家祥:去年寒假,張暉老師讓我在微信群里帶領同學們閱讀分享《童年》和《西游記》。張老師每晚都在群里給我們點評和鼓勵,家長們也紛紛參與進來。一天晚上,孫一飛同學的爸爸幫助我們解答了孫悟空和唐僧的人物特點及奇遇,還給我們講了吳承恩的身世和為何要寫《西游記》,讓我們豁然開朗。那個寒假,我讀了十幾本書,度過了一個最充實、最幸福的寒假。
(家長)學生孫雪峰的媽媽: 第一次參加讀書分享會時雪峰不夠自信,后來再開分享會的時候他就踴躍發(fā)言了。我看到了閱讀給孩子帶來的變化:從羞羞怯怯、遮遮掩掩到大大方方、從從容容,我們做家長的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張老師真誠、敬業(yè)、博學、好學、笑意盈盈, 影響我向著陽光努力向上。
(家長)學生楊舒博的爸爸:不僅孩子,我們家長也越來越感興趣,孩子們在分享會上對人物性格以及思想感情把握,還有他們自己的見解,讓我驚喜和感動。
青年教師唐倩說:“張暉老師談起整本書閱讀時,滿眼都是自信與幸福,我特別羨慕她可以做一件自己這么熱愛又這么有意義的事情?!?/p>
張暉老師和她的團隊的確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希望他們這個團隊在閱讀的路上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