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語文詩歌鑒賞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中大部分學生都會存在畏難心理,特別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的效率更難以提升。本文主要對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的方式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方式
新課程理念以及素質(zhì)教育的指導下,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開始受到廣泛的重視,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使得語文詩歌鑒賞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過于表面化、趨利化和單一化,所以還需要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及時轉(zhuǎn)變教學思想,學生也需要創(chuàng)新學習模式。接下來將結(jié)合自身的學習經(jīng)驗談一下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的心得體會。
一、抓詩歌主旨
每首詩歌中都會有一句是對整首詩中心思想的總結(jié),也被成為詩眼,能夠概括整首詩的含義,通過對主旨句的分析能夠反映出詩歌作品的主題和靈魂。在詩歌主旨的歸納中,首先需要加強對詩眼本義的理解,了解語境以及詞性的意義;其次感受詩眼在語境中的精妙之處。最后注重對詩歌主旨的總結(jié),進而更好的概括詩眼。比如在杜甫的《登岳陽樓》這首詩的最后一句,“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中“涕”字流露出作者對親人離散,漂泊無依的孤獨感,對國家多難、壯志未酬的無奈和傷心,使讀者為之感慨和悲痛。
二、分析詩歌意向
詩歌的意向是一個比較廣的含義,可以是人物、事物或者是景物等,其能夠營造出一種氛圍和情調(diào)。意象的本質(zhì)中融合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能夠體現(xiàn)出一種具有可感性的藝術(shù)形象,這也是作者主觀對客觀事物的感受。在詩歌的鑒賞中,必須要注重對意象特征的分析,包括深層以及表層的含義。比如杜甫的《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敝校娙司屯ㄟ^“細草”“桅檣”“夜舟”“平野”以及“大江”“沙鷗”等渲染、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凄愴心情。通過“獨夜舟”“平野闊”“大江流”等渲染出空曠的場景和孤寂的形象,特別是最后一句“天地一沙鷗”更是用廣闊的天地與一只沙鷗的對比,體現(xiàn)出作者的孤苦伶仃、無所依以及顛沛流離的心情。如果沒有這些景象的意象渲染不僅無法有效的表達出這種優(yōu)美的詩境,也無法使讀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同時在詩歌的鑒賞中,還需要對意象的特殊意義進行了解,進而拓展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對詩意的解讀,對詩歌的情感把握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詩歌中一般常常利用“雨”“水”等意象表達愁緒,比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被蛘摺白栽陲w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或者用“柳”表達惜別,用“松、竹”等表達人品質(zhì)的高潔等,通過這種特殊意象的應用,為詩詞的鑒賞提供正確的方向。
三、探尋詩歌背景
詩歌的背景包括詩人所處的年代、生平遭遇以及思想主張等,通過對詩歌背景的分析和理解有利于對詩歌所表達情感的把握。詩人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中往往會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體現(xiàn)自身的思想和心情,所以在詩歌的鑒賞中還需要關注寫景的詩句,然后通過景物的描寫感受作者的情緒和思想。而作者的作品也會與其生活經(jīng)歷有緊密的聯(lián)系性,所以在詩歌鑒賞的過程中也需要聯(lián)系作者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等,做到知人論世。比如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時期,并且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一生漂泊流離、困苦不堪,同時目睹了當時百姓的困苦,傷感于時事,因此具有達兼濟天下,窮兼濟天下的宏遠,希望能夠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解救人民,能夠為國效力。正是因為這種背景杜甫才創(chuàng)作了很多愛國憫民的詩作。同時通過對杜甫生平背景的了解再閱讀他的詩作時更容易理解其詩作的內(nèi)容,體會其表達出來的思想。再比如陸游,陸游是我國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在其詩作中大部分都體現(xiàn)出愛國思想,展現(xiàn)其恢復中原的愿望以及報國無門的遺憾和憤慨。但是如果對陸游的背景不了解,在對詩句進行解讀和賞析的過程中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的引導。
通過對語境的分析,感受詩歌中景色描寫的冷暖,體悟詩歌中深邃意境。比如可以從辛棄疾的《摸魚兒》描述的危欄、煙柳以及斜陽等景物的描述中感受到南宋王朝的危機,同時也表現(xiàn)出作者對過國家衰亡的憂思。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中通過輕舟的描述襯托出當時的喜悅和愉快的心情。
四、重視詩歌注釋
在詩歌的后面一般都會附有注釋,通過對這些注釋的閱讀和分析有利于幫助我們了解作者以及詩歌的背景等,進而更好的感受詩歌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比如在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這首詩中,在詩歌的后面注釋為此詩著于李白流放赦免的途中,通過注釋可以了解這首詩的背景,因為流放被赦,作者心理肯定是愉悅的,所以在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中也是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因此在作者的筆下,所有的生物都被賦予欣欣向榮的生命,比如用雁兒的高飛體現(xiàn)作者一掃陰霾的心情,用月初山口表達與朋友團圓的心情等。同時,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不同表達的思想也不同,古詩可以分為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詞曲可以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其中豪放派的代表有蘇軾、辛棄疾;婉約派的代表則有李清照、柳永等。
五、結(jié)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中涉及到很多的詩歌作品,詩歌作品的簡約化、藝術(shù)化和深奧化使得在閱讀和理解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由于其結(jié)構(gòu)的藝術(shù)性也具有很強的鑒賞價值,而詩歌鑒賞不僅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維和邏輯能力的手段,所以還需要重視對詩歌鑒賞的學習。在詩歌鑒賞的過程中還需要首先從詩歌的主旨入手,主抓詩歌表達的中心思想,進而對詩歌有整體的把握。同時對詩歌的意向進行分析,了解詩歌所營造的意境,為對詩歌的進一步了解奠定基礎。此外還需要對詩歌的背景進行分析,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的意圖。最后重視詩歌的注釋,為對詩歌的理解提供支持。
作者簡介:王藝霖(2000.3-),女,漢族,黑龍江省雙鴨山市人,雙鴨山市第一中學,高三學生。
參考文獻:
[1]尹貫成,散文閱讀,讓高中語文課堂流淌生命[J].新課程導學 2014(19)72.
[2]鄒向燕、郭立贏,高中語文詩歌審美策略探微[J].新課程(教研) 2010(06)181.
[3]劉奇珍,詩歌鑒賞的四個步驟[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