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 王宏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以及數據統(tǒng)計法,就武漢體育學院開設“盾牌刀”運動選修課的可行性展開研究。研究認為,武漢體育學院具備開展“盾牌刀”選修課程的可行性。有著悠久歷史和獨特文化底蘊的“盾牌刀”運動,在體育類高校開展符合現階段發(fā)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及新時期高等院校課程改革的要求。傳統(tǒng)武術進校園方面講,作為傳統(tǒng)軍事武術項目,“盾牌刀”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課程學習,而且能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武漢體育學院現實條件而言,完備的教學設施、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和雄厚的師資力量等優(yōu)勢條件是武漢體育學院開展“盾牌刀”選修課的現實性基礎。
關鍵詞:“盾牌刀” 選修課 可行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梳理和萃取,賦予其新時代的內涵,使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適應,讓優(yōu)秀文化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不斷發(fā)揚光大”。“盾牌刀”運動作為我國傳統(tǒng)軍體項目,是我國優(yōu)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傳統(tǒng)武術項目,作為中國傳統(tǒng)武術的重要有機成分,“盾牌刀”運動亦具其特有的“健身、防身、修性、競技、娛樂等多方面社會功能,是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文化精粹”。它不僅是一項鍛煉身體的民族武術運動,更是一項防身護體的傳統(tǒng)技擊術,也是切合軍警格斗需要的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格斗文化?!傲暯綇娬{,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岸芘频丁边\動體現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剛健有為、貴和尚中的民族精神,符合新時期現階段提出的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勢。同時,“將更多運動引入高校的課程中既能滿足廣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又能對大學生的身心素質、協(xié)調、社會適應等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產生積極的推動作”,也可以為畢業(yè)生就業(yè)增加新一條道路的去向。
1“盾牌刀”運動走進體育院校選修課的理論依據
1.1“盾牌刀”運動是一項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武術文化
盾牌在冷兵器時代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有廣泛的使用,我國盾牌最早是出現在軍隊之中,使用時配合長矛、長槍或戟等長兵器形成盾陣,進可攻退可守,單兵作戰(zhàn)配合刀、劍、短棍等短兵器來使用,是非常實用、多變的一種兵器。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所著《紀效新書》中載有“千古有圓長二色,其來尚矣,主衛(wèi)而不主刺”。說的就是盾牌刀這一器械。刀盾兵在我國古代軍隊中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兵種,“盾牌刀”運動就是從古代軍隊的刀盾兵逐步演變過來的,是我國新興的一項民族傳統(tǒng)武術項目。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西方文化對中國青少年的影響越來越大,如吃的麥當勞漢堡、喝的可口可樂、穿的牛仔褲、住的歐式別墅和坐的奔馳寶馬。面對西方文化的強大沖擊,發(fā)展獨具中國特色的民族武術項目是我國文化新形勢下對民族傳統(tǒng)武術事業(yè)提出的新要求,“盾牌刀”運動作為新興的民族傳統(tǒng)武術項目,它繼承了中華民族貴和尚中、剛健有為的傳統(tǒng)文化基本精神,非常適合當下文化形勢對民族傳統(tǒng)武術發(fā)展的要求。
“盾牌刀”運動作為現代武術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脫胎于傳統(tǒng)武術的技擊術,又融合了西方體育中的競技性,成為了現代武術中一種典型的競技體育項目?!岸芘频丁边\動做為民族傳統(tǒng)武術運動無論從內容、技術還是運動器材都獨具民族特色?!肮ナ丶?zhèn)洹笔恰岸芘频丁边\動的核心技術特點,他區(qū)別于散打、拳擊、跆拳道以及短兵等同場對抗競技運動,“盾牌刀”,運動的“盾牌”專注于防守,
“盾牌刀”中的“刀”既是進攻的武器同時也能用來防守,同時在競技過程中也能運用腿法進行攻防對抗,這些都是“盾牌刀”運動區(qū)別于其他競技項目的關鍵。他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海納百川、厚德載物、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積極進取、剛健中正的行為準則和文化內涵。
1.2“盾牌刀”是具有優(yōu)勢的民族體育項目
“盾牌刀”運動作為民族傳統(tǒng)武術運動中的一項分支,它起源于古代軍旅武術,非常注重技擊性和實用性。技擊性作為中華武術最本質的特點,無論哪個項目都應當具備這一特點,“盾牌刀”運動將這一特點體現的淋漓盡致。盡管冷兵器時代已經成為歷史,但是“盾牌刀”技術在現代軍警系統(tǒng)中運用還是非常廣泛的,譬如說武警部隊的警棍盾牌術,還有就是民警執(zhí)勤過程中配備的盾牌警棍,這些都是“盾牌刀”運動的實踐運用,只不過在軍警系統(tǒng)里這個“刀”是指警棍。由于武警和公安系統(tǒng)的執(zhí)法大多都是針對人民內部矛盾,貿然使用手槍、刺刀之類的致命性武器并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反而會激化矛盾,所以盾牌警棍在武警、公安民警和干警執(zhí)勤處突過程中就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8年3月14日的西藏拉薩“3.14”打砸搶燒事件中,因為是人民內部矛盾,武警部隊的官兵沒有辦法使用槍械等致命性武器,所以西藏總隊的執(zhí)勤官兵在面對暴騷亂的人民群眾時只得利用盾牌警棍這些非致命性警械來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正是充分利用的盾牌警棍攻守兼?zhèn)涞奶匦圆糯_保了武警部隊的執(zhí)勤官兵的人身安全,妥善處置了這起突發(fā)事件。2010年“愛國人士圍攻日本大使館”這一突發(fā)事件中,武警部隊北京總隊緊急調動戰(zhàn)士,利用現有的警棍盾牌組成盾墻團團圍住日本大使館防止情緒激動的人民群眾沖人大使館搞破壞,才確保了事件沒有進一步惡化下去,維護了國家的形象不受到有心人的破壞。
而在2016年10月27日東莞發(fā)生的運鈔車押運員開槍擊斃砸車男子這一事件中,因為押運員擅自開槍擊斃該男子引發(fā)了一系列的社會矛盾,如果當時押運員不是使用致命性武器,利用盾牌警棍來處理這一事件當屬更好的保衛(wèi)措施。如此,既能保證運鈔車的安全,又能及時控制該打砸男子,畢竟當時押運員的人數是由絕對優(yōu)勢的,如果及時控制該男子移交公安系統(tǒng)來處理應該就不會有這些問題。
這些事情都說明了“盾牌刀”技術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進入警察隊伍后這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社會形勢,當前社會需要更多的執(zhí)法人員掌握更多的處置突發(fā)事件的技能,而不是面對突發(fā)情況而手足無措的無能執(zhí)法人員,需要的是能夠更穩(wěn)妥、更和諧的處置方法,而不是只會利用致命性武器威脅到社會人員生命安全的執(zhí)法者。
1.3“盾牌刀”項目能夠提升畢業(yè)生就業(yè)素養(yǎng)
我國體育院校對學生的培養(yǎng)大部分都是向著以下三個工作方向進行的:第一,體育教師;第二,體育工作人員;第三,武警公安。
首先,“盾牌刀”項目作為新興的民族傳統(tǒng)武術項目,具有非常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色彩,該運動的安全性和實用性也非常強,不僅適宜在高校開展,同時適合在普通中小學開展此課程。體育類院校開展“盾牌刀”選修課既可以豐富學生課程,也能使學生掌握“盾牌刀”課程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多方面教學的能力。
其次,“盾牌刀”運動作為同場競技格斗項目,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提高學生的格斗競技能力,同時能夠了解“盾牌刀”運動競賽的組織,為以后走向工作崗位開展同類競技項目鑄就基礎。
最后,體育類院校越來越多的畢業(yè)生在畢業(yè)后選擇武警、刑警、特警等軍警系統(tǒng)。而在武警部隊中就有警棍盾牌術的訓練,提前接觸“盾牌刀”運動也可以在部隊生活中更快地掌握警棍盾牌術這一科目。刑警、特警等警察類的就更不用說了,不管是在各局所里還是一線的治安巡邏站點都配備了盾牌警棍這些警用器械,然而只有公安院校畢業(yè)的學生在上崗前接觸過這些警械,普通高校的畢業(yè)生甚至連見都未曾講過,何談熟練運用。針對這種情況,體育類院校更應該開設“盾牌刀”選修課程,為學生畢業(yè)后進入軍警系統(tǒng)迅速融入打下基礎。
2武漢體育學院開設“盾牌3刀”選修課所具備的現實條件
2.1武漢體育學院師資力量方面
“盾牌刀”運動最早是由武術學院散打教研室的戴小平老師在武漢體育學院傳播開來的。戴小平,教授,1978年就讀于北京體育學院武術專業(yè),1982年畢業(yè)后從事武術套路訓練工作。1995年調入武漢體育學院散打教研室任教至今,2001年8月參加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同等學歷學習班,2003年結業(yè)。現武術國家裁判員,武術七段。長期以來從事武術散打教學訓練和科研工作,具備可扎實的工作經驗和豐富的理論知識。多年來在學術刊物上發(fā)表了多篇學術論文并出版了一本《中國短兵》書籍,同時戴小平教授也是目前國內研究“盾牌刀”這一新興民族傳統(tǒng)武術項目的先驅。2015年時任2013級體育教育學院7組散打組專項的戴小平老師,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武術運動項目,熟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利用課余時間向學生傳授“盾牌刀”技術,利用學?,F有的“盾牌刀”運動器材向學生充分展示了“盾牌刀”這一古代軍體武術的魅力。在學習的過程中2013級體育教育學院散打7組的學生對“盾牌刀”運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課下經常三五一組的討論“盾牌刀”的技術動作及技擊特點。經過戴小平老師孜孜不倦的教導和學生們的刻苦訓練,武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院散打7組的學生經過一年課余時間的學習訓練終于熟練掌握了“盾牌刀”運動的技術動作與動作要領,2015年下半年從部隊服役完畢回校繼續(xù)深造的學生王震也參與到了“盾牌刀”的訓練中,同時帶來了部隊的警棍盾牌技術,學生與戴小平老師一起取長補短完善了“盾牌刀”技術的缺陷和不足,從而形成了現在的“盾牌刀”技術。同時,武漢體育學院武術學院散打教研室還有很多“盾牌刀”運動的器材和“盾牌刀”比賽所用裝備?!岸芘频丁边\動對場地的要求并不高,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室外,隨便一處空曠的地方都可以組織訓練,武漢體育學院眾多的運動場可以提供很充足的訓練場地。
2.2學生具備學習“盾牌刀”的基礎條件
武漢體育學院的學生大都是經過全國體育特長生考試和具備國家二級運動員的優(yōu)秀體育特長生。其中,大多學生都是學習過散打、短兵、拳擊、跆拳道和武術套路等同場對抗性競技運動選修課的。另外,武漢體育學院培養(yǎng)學生立足于使學生掌握體育專業(yè)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有所專長,具備從事中等以上學校體育教學、課余體育訓練、組織運動競賽和課外體育鍛煉的實際知識和能力,這也符合提高“盾牌刀”運動水平的基礎需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法對武漢體育學院學生對“盾牌刀”運動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喜歡做了以下統(tǒng)計。首先在武漢體育學院校園內向300名學生詢問了是否知道“盾牌刀”這一傳統(tǒng)武術運動,結果見表一:
由表1可見抽樣調查的300名學生中只有34%共計102人知道“盾牌刀”運動,有66%共計198人不知道“盾牌刀”運動。然后對抽樣中的102名知道“盾牌刀”運動的學生進行關于“學生對“盾牌刀”運動的喜歡程度”的問卷調查。兩周以后,再進行第二次問卷調查,兩次調查采用同一份調問卷調查表,根據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P值均小于0.05,說明本次問卷調查結果可靠,可以滿足本次研究的需要。本研究對問卷的效度進行了檢驗以保證問卷調查的效度,邀請了10名“盾牌刀”、武術短兵、散打等同場對抗性項目的專家對設計進行了效度檢驗,結果表明本研究調查問卷的效度較高。(見表2)
通過問卷調查得知,300名抽樣人員中了解“盾牌刀”運動的102人有11人喜歡并愿意學習“盾牌刀”運動,占到了了解人員的10.8%,占抽樣總數的3.7%。
3武漢體育學院開設“盾牌刀”選修課存在的問題
3.1宣傳不到位,認識不全面
“盾牌刀”運動作為新興的民族傳統(tǒng)武術項目,起源于我國,具有超過千年的歷史。但是“盾牌刀”運動進入現代傳承出現了斷層,關于“盾牌刀”的訓練方法大都只能在書籍上找到,現代根本沒有關于“盾牌刀”運動的專著?!岸芘频丁边\動在各高校的宣傳就更是微乎其微了,這導致了前面調查出現的情況,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了解“盾牌刀”這項民族傳統(tǒng)武術項目。
“盾牌刀”運動有別于盾牌舞。盾牌舞是一種武術、雜技、舞蹈、造型、音樂于一體的民間男子群舞,是一種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一項民族武術項目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盾牌刀”運動是運動員手持具有安全性能的真“盾牌刀”的替代兵器,采用盾牌、“刀”、腿法的攻防動作進行兩人或多人下實戰(zhàn)對抗的競技運動?!岸芘频丁边\動中的“刀”與武術短兵運動中的武器相同,內部構造分別有,硬質條狀物可以是藤制類,也可以是木制類,還可以是玻璃鋼等等材料。在硬質物外包裹著一層厚實的高壓海綿,再套上一層薄薄的成型皮制外套,裝上護手柄,即“刀”制成了。不過相比較短兵來說“盾牌刀”中的“刀”更短小一些,單手運用起來更加方便。盾牌是使用圓形硬質木板外面包裹一層厚實的高壓海綿再套上一層薄薄的皮制外套制成的。其主要技術包括了基本姿勢;基本步法;進攻技法包括短棍的刺、劈、砍、斬、點、崩;還包括了腿法進攻中的左右蹬腿、左右踹腿、左右鞭腿、前后掃腿、左右劈腿;防守技法包括盾牌的格、擋、架也包括短棍的截、掛以及腿法的提膝防守。
3.2師資力量薄弱
“盾牌刀”作為新興民族傳統(tǒng)武術項目,由于其處于萌芽階段,深入了解、研究的人數并不多。武漢體育學院的戴小平教授作為“盾牌刀”運動最早一批研究者與教學者,由于擔負著武術學院散打教研室散打專選課的課程任務,同時有肩負學院武術短兵隊的教練一職,課時任務繁重,只能利用晨練和周六日等休息時間來組織學生訓練和比賽交流,顯然,對于“盾牌刀”這一新興民族傳統(tǒng)武術項目來說,僅靠戴小平老師和一些對“盾牌刀”感興趣的少數學生來推動、發(fā)展“盾牌刀”運動是很不現實的。
3.3“盾牌刀”科研能力不足
“盾牌刀”運動是由傳統(tǒng)軍體武術逐步演變過來的,經過與現代武術散打和武術短兵的融合,形成了現代“盾牌刀”競技運動?!岸芘频丁弊鳛樾屡d民族傳統(tǒng)武術項目,“盾牌刀”運動在科研方面還處在不成熟的階段,因為目前少有人接受系統(tǒng)完備的訓練,所以在這方面很少有人能做出權威的解釋。目前國內關于“盾牌刀”的研究大多是關于“盾牌刀”套路對練的研究,關于同場競技方向的研究少之又少。同時研究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沒有權威的、系統(tǒng)的、全面的關于“盾牌刀”運動的技術理論體系、基礎理論體系等方面的專項研究,這就限制了“盾牌刀”運動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進一步發(fā)展。
4如何在武漢體育學院開設“盾牌刀”選修課程
4.1
全面推廣“盾牌刀”運動
“盾牌刀”運動的學習可以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高身體素質、豐富學生的課余時間、增強反應能力和防身自衛(wèi)能力、拓寬就業(yè)途徑等等。
“盾牌刀”運動體現了民放傳統(tǒng)武術運動方式和現代競技體育的運動特征,是一項集民族性、歷史性、教育性、健身性、整體性、對抗性于一體的運動。“盾牌刀”運動彰顯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開展“盾牌刀”運動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厚德載物”的精神,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增進團結互助的品質?!岸芘频丁边\動還可以促進人體的力量、耐力、靈敏度、速度、柔韌性、協(xié)調能等身體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長期堅持訓練還能夠增強學生的毅力,深入挖掘自身潛能,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身體基礎。練習“盾牌刀”運動,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如果正確的看待事物,學會審美,提高他們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
課程的開展離不開推廣,只有讓更多的學生了解“盾牌刀”運動,認識到“盾牌刀”運動的魅力,喜歡這一新興民族傳統(tǒng)武術項目,才能夠使該運動在各高校的課程中站穩(wěn)腳跟,才能在以后的發(fā)展中走得更遠。
4.2積極培養(yǎng)教師
開設一門新的課程首先要有充足的師資力量,“盾牌刀”運動鉆研的人很少,能進行教學的更少。目前武漢體育學院武術學院散打教研室的戴小平老師能夠擔負“盾牌刀”運動的課程,但是這對于一項運動課程來說教學力量還是相對比較單薄的。培養(yǎng)新的“盾牌刀”運動課任教師是辦好該選修課的重要基礎,所以開課前要著手任課教師的培養(yǎng),對任課教師的“盾牌刀”技術進行規(guī)范。由于“盾牌刀”運動與武術散打、武術短兵等同場競技對抗運動有相似之處,所以可以通過組織學校武術散打和武術短兵的任課教師進行培訓,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集體組織任課教師培訓,盡快培養(yǎng)出一批“盾牌刀”選修課的任課教師。在理論及教科研方面給予“盾牌刀”教師以支持照顧,使“盾牌刀”理論與技術同步快速提高,也爭取在理論之先導方面走出創(chuàng)新之路。
4.3舉辦相關比賽、交流等活動
比賽是展示運動員訓練水平的重要方式與途徑,交流是分享與接收新知識、互補不足的過程,只有大力開展“盾牌刀”競技比賽和交流活動,才能促使“盾牌刀”運動快速發(fā)展。通過比賽和交流,發(fā)現不足,比如在散打7組的課外對抗賽中,有的隊員攻強而守弱,有的防守有余而進攻技術不多,通過對抗賽的實戰(zhàn)全部都暴露了出來,然后通過戴老師的指點與點撥,學生迅速找到自身的缺陷并在日后的訓練中加強弱項的訓練。通過交流,教師明確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加強業(yè)務學習,虛心向有經驗的教練學習,鉆研教材教法,研究學生的認知水平,加強教學基本功訓練,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加強理論學習,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盡快成長為業(yè)務素質強,愛崗敬業(yè),治學嚴謹的優(yōu)秀教師。通過比賽與交流,廣大學員有更明確的努力方向和目標,激發(fā)學習與訓練興趣和激情。
5
結語
綜上所述,第一,“盾牌刀”運動是一項具備豐富文化底蘊的傳統(tǒng)武術項目,傳統(tǒng)武術的技擊特點、民族文化特點在它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它不僅“體現了剛健有為的民族文化精神,同時注重和諧與整體的思維方式”。第二,“盾牌刀”運動集強身健體、防身自衛(wèi)于一體,符合現代大學生的需求,也是學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快速融入社會的重要渠道。第三,武漢體育學院的教師隊伍和教學資源為“盾牌刀”運動的開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第四,“盾牌刀”運動在體育類院校中開展也是繼承和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項重要舉措,契合了黨中央提出的“增加國民教育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課程內容,分階段有序推進學校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