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蕾
(河南省焦作市山陽區(qū)畜牧中心,河南 焦作 454150)
盡管鮮豬肉的肉色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決定的最重要因素,但熟肉的風味將影響消費者是否是會再次購買,因此營養(yǎng)調控能否改善或調節(jié)肉的風味至關重要[1-4]。
當育肥豬飼糧中粗蛋白質水平從10%升高到22%,背最長肌熟肉切塊的剪切力(WBSF)則可提升近23%。據(jù)報道,當育肥豬飼糧賴氨酸(Lys)水平從0.6%上升到1.4%時,背最長肌和半腱肌熟肉塊的剪切力(WBSF)也會線性升高。當飼糧Lys水平升高時,肌纖維和整體嫩度感官評價得分降低。也有報道指出,隨著Lys水平升高,豬肉風味評分下降。不過大多數(shù)時候,升高豬飼糧中Lys水平不影響熟豬肉的多汁性、風味強度或嫩度評分。
降低生長育肥豬的飼糧能量濃度不影響豬肉風味,但是自由采食的豬的背最長肌切塊嫩度分別比75%、80%或82%限飼的豬的背最長肌切塊嫩度評分更高、剪切力(WBSF值)更低,盡管采食量并不會影響總的和可溶性肌肉膠原蛋白和肌纖維片斷化指數(shù)(一種評價宰后胭體肌肉蛋白質降解度的指數(shù))。許多研究還表明,受訓的品嘗人員對自由采食的生長育肥豬的肉風味、風味喜好度、多汁性和整體可接受度的評價更高。
豬飼糧中谷物的來源可引起豬肉風味不同。例如,飼喂小麥的豬比飼喂高粱的風味評分更高,而飼喂33∶67或67∶33的黃玉米和白玉米復合物的豬的背最長肌肉塊的多汁性和風味評分要高于分別飼喂黃玉米、白玉米或大麥的豬。據(jù)國外報道,與飼喂高粱相比,飼喂小麥的豬的背最長肌的WBSF更低,嫩度評分更高。飼喂大麥的豬比飼喂玉米或大麥與黑小麥復合物的豬的肉塊嫩度感官評價更好。但也有相反的報道,給豬飼喂黃玉米、白玉米、小麥、大麥或黑小麥,肉的剪切力(WBSF)都沒有差異;無論是受過培訓的品嘗人員還是消費者品嘗小組,都沒有覺察到生長豬飼糧、育肥豬飼糧或是生長育肥豬飼糧中不同的谷物來源對豬肉的嫩度、多汁性、風味或整體可接受度有影響。
研究表明,給豬飼喂雙低菜籽油,會使豬肉帶上異味或怪味,從而降低熟豬肉的整體可接受度。但是,飼糧油脂來源既不影響肉的剪切力,也不影響豬肉的嫩度、多汁性或風味強度的感官評價。給豬飼喂DDGS或含甘油的配合飼糧都不影響熟的背最長肌肉塊的剪切力(WBSF)和風味評分。另外,飼糧中添加CLA不影響豬肉的剪切力(WBSF值)、風味評分、風味品質或風味的揮發(fā)性組成。
代償性生長是指豬限飼一段時間后恢復自由采食后發(fā)生加速生長的現(xiàn)象。限飼期豬蛋白質降解速度的增加現(xiàn)象在恢復自由采食后也不會降下來,據(jù)推測,宰前蛋白質降解活性升高將會導致屠宰后肌肉快速嫩化。代償性生長似乎不影響肌肉的總膠原含量,但也有研究表明,背最長肌中可溶性膠原的比例確實會隨著限飼后自由采食而升高。但是,只有真正代償性生長的豬的肌肉WBSF值和嫩度的感官評分會得到改善。也就是說,在那些限飼的時間或程度不足以引起生長速度顯著下降的研究中,豬自由采食的時間長短對熟豬肉的風味,特別是嫩度改善作用很小甚至沒有。
肌肉中鈣的濃度與肉嫩度的關系已被確認,一般認為增加肌肉中鈣的濃度會增加宰后細胞骨架蛋白的鈣蛋白酶降解,改善熟肉的嫩度。維生素D3參與細胞間鈣離子的遷移和調節(jié),因此給育肥牛飼喂超營養(yǎng)水平的維生素D3會升高血和肌肉中鈣離子的水平,改善了熟牛肉的嫩度。但是,盡管給育肥豬飼糧中補充維生素D3,血漿和肌肉中鈣離子濃度顯著升高了,但豬肉的WBSF值、嫩度感官評分或者其他所有適口性品質都沒有改變。有趣的是,有證據(jù)表明,給豬飼糧中補充超營養(yǎng)水平的維生素D3,會改善鮮豬肉的品質,包括提高了肌肉的初始和最終的pH、客觀肉色值和背最長肌的紅度值等,降低了亮度值。
本文從粗蛋白質和賴氨酸,飼糧能量水平和來源,代償性生長,維生素D3營養(yǎng)調控改善豬肉風味方面進行了綜述,以期提高熟豬肉的感官評價得分和消費者再次購買的心理。
[1] 吳超,吳躍明,華衛(wèi)東,等.營養(yǎng)調控因素對豬肉品質的影響[J].中國飼料,2009(4):12-14.
[2] 楊曉瓊,連林生,王軍健.營養(yǎng)調控因素對豬肉品質改善的影響[J].肉類研究,2007(4):9-12.
[3] 劉曉華,王定發(fā),凌明湖,等.豬肉品質的影響因素及營養(yǎng)調控方法[J].飼料博覽,2008,2008(9):20-23.
[4] 劉媛,王健,李春紅.豬肉品質及其營養(yǎng)調控[J].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2007(8):54-57.